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岳麓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考试要求】一、服饰方面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男装:女装: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文革前特征:男装:女装:3、第三个阶段:文革期间特征:;具体表现:4、第四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具体表现:趋势:由,逐渐向转变二、饮食方面1、中餐——四大菜系2、西餐(1)传入时间:(2)影响:①②(3)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①;②。
三、建筑方面1、传统建筑:2、典型特征:3、新式住宅:四、习俗方面1、背景: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的影响。
2、表现:(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主张,仿效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代替土葬⑵社交礼仪:民国成立后,开展了等活动,使用纪元,等新式礼节常见。
五、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2、政治:3、经济:4、思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密切相关。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
(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岳麓版
第 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班级姓名小组编号一、学习目标:知道:1.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2.近代邮政的开办;3.电报和电话的使用;4.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5.大众传媒的影响;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课堂目标重难点:1.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2.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三、自主学习教材第110---114页,完成下列练习:1.交通新时尚鸦片战争后,火车、()、()、()逐渐成为时尚的()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2.通讯新时尚近代()的开办和()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提供了方便。
3.娱乐新时尚()、()、()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4.大众传媒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
()、()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5.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特别是()革命期间,易服饰、()、()等成为社会潮流。
四课堂练习: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来。
请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1)交通方面:出现了火车、()、()、()。
(2)通讯方面开办近代邮政、使用电报、()。
(3)文化生活方面可以照相、看电影、看()、收听()、跳()。
(4)社会生活方面人们剪掉()、穿新式(),采用新式()和称呼。
五、作业:完成基础训练第22 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2001)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课标内容】①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②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③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近代邮政的开办,电报和电话的使用;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大众传媒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了解信息、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了解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树立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变革的背景、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西方生活习俗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世界水平,但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随着列强的入侵,紧闭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新课(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显示幻灯片杜牧《过华清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最快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什么?请你估算一下当时用这种工具从广州到西安最快要多久才能把荔枝或者军情送到。
学生体验后,教师指出:到了清末,这种状况有了改观,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开始出现。
2、自学课文,说说近代出现了那些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理解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学习历史兴趣浓厚,合作调查能力较强。
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探究体现历史较缺乏。
同学们都希望走出课堂,勇于探究体现历史,愿积极开展有关调查访问活动,同时能展现自己优秀的成果。
3重点难点
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岳麓版(文档)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课设计【课标内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认识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认识民国以来理发辫、易衣饰、改称号等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
【教课目的】一、知识能力1)经过剖析《红楼梦》片段资料,初步培育学生阅读、剖析信息的能力。
2)议论西方社会风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渐认识剖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虑、议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由,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度产生了踊跃的影响。
2)学会从不一样角度剖析问题的方法以及经过多种门路和方式采集、办理信息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认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向。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汲取人类创建的优异文明成就,逐渐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要点和难点】要点:(1)交通、通信工具的改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难点:西方生活风俗对我国的影响是踊跃的仍是悲观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课方法】方法一:表格教课法方法二:图片教课法【课时】1课时【教课手段】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方法一:表格教课法[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现反应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传媒基本靠手;会面就是叩首。
发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假如有,发生了如何的改变?教师显现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研究达成: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领域变化影响踊跃悲观交通火车、轮船、大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速度。
也便利汽车、飞机促进了各地的交往与联系,有了列强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崩溃,的侵略交通、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度。
与掠邮政、电报、大大提升了信息传达的速度,夺。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
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编制人:黄小安编制时间:2013年7月4日姓名班级授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点、难点1.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2.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
基础知识(预习案)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2.交通工具的变革:①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在上海建成通车;②1872年,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③1902年,上海最早出现汽车。
3.通讯工具的更新:①1866年,清政府试办邮政。
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②1877年,福建巡抚在架设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电报的开始;③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兴建了第一个电话交换所,这是我国使用电话的开端。
4.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①照相:1870年左右,照相逐渐代替传统的肖像画;②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电影在我国的首次放映;③交际舞:传入我国。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1.大众传媒的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①1872年,英国人美查创办《申报》,1906年,《》由中国人接办,这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②1873年,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是近代中国人办报纸的开始;③《时务报》、《国闻报》、《民报》在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发展:①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广播;②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岳麓版
内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设计者
胡海姣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
1了解近代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2了解近代文化生活
3了解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文字、图片和其他信息了解近代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片1-
复习导入
跟着PPT回顾所学知识
片2
出示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
片3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读
片4--7
出示导学提示一
明确任务,展开学习
片8--10
出示导学提示二
明确这个阶段的任务
片11--14
片16
课堂练习
抢答
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岳麓版
变化的主要史实
交通、通讯、娱乐新时尚
交通工具
通讯工具
娱乐方式
大众传媒的影响
报业
广播
出版业
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
发式
称呼
礼仪
[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第23课。
教学反思: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表格归纳法识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指出:随着中国近代化的逐步推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情况。导入新课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内容。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背景
2、交通工具的变革
3、通讯工具的更新
4、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
学生自主学习,情境体验,完成基础知识。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
1、大众传媒的作用
2、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
3、近代中国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4、近代中国的出版业
学生自主学习,情境体验,完成基础知识。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服饰的变化
2、发式的变化
3、称呼的变化
4、礼仪的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情境体验,完成基础知识。
[小结]
1、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交往日益增多,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国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革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2课_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doc
八年级历史教师备课活页学生姓名:第组第号主备教师:备课时间:1 审阅:评价:课题: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纲要: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背景2、交通工具的变革3、通讯工具的更新4、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二、大众传媒的影响1、大众传媒的作用2、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3、近代中国广播业的产生与发展4、近代中国的出版业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服饰的变化2、发式的变化3、称呼的变化4、礼仪的变化※学习重点: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学习难点:西方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温故中国的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1、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2、年7月,中国第一条铁路——铁路在上海建成通车;年,创办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年,上海最早出现汽车,汽车逐渐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3、近代的开通和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影、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4、年,英国人美查创办《》,首次实现新闻、、文艺副刊和四要素的有机结合。
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鸦片战争后,特别是期间,、、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通商口岸时,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移植过来。
其中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衣着变化: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
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岳麓版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内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背景2、交通工具的变革3、通讯工具的更新4、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二、大众传媒的影响1、大众传媒的作用2、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3、近代中国广播的产生与发展4、近代中国的出版业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服饰的变化2、发式的变化3、称呼的变化4、礼仪的变化[小结]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交往日益增多,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国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变革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重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网络背景: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近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人民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交特点:、、、、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
通作用:便利了的的联系。
社表现:近代的开办和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会通讯通讯意义:为提供了方便生活娱乐娱乐新时尚: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的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变大众表现:19世纪中期以后,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
迁影响:、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对人们的传媒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特别是期间,、、等成为社潮流。
二、自主探究1、下列哪项不是交通和通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A促进商品的交流 B 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C 便于百姓之间的交流D 便于信息的传达2、下列习俗出现辛亥革命的是( )①女子缠足②剪辨③鞠躬握礼手④老爷、大人称呼⑤先生、君等称呼⑥穿礼服A ①④⑤⑥B 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 ⑤⑥3、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人们进行快捷的联络方式是通过()A 电话B 有线电报C 无线电报D 信件4、1932年上海的一位仆人和在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内容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 坐轮船、坐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三、合作交流1、想一想,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哪些?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近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一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四、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清末之前清末民初日常生活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发式清朝入关后男子有长鞭剪辨人际称谓老爷、大人先生、君服饰长袍、马褂、旗装西服、中山装、高领西服(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变化(2)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主要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客观产物。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9
欣赏视频《荣国府归省庆 元宵》,看看鸦片战争前 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什么繁 文缛节?《红楼梦》
西装
清 朝
传统旗袍
阮
蝴
玲
蝶
玉
变化后的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禁缠足
交通工具
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飞机
汽车
火车 电车
通讯工具
清 政 府 发 行 的 第 一 套 邮 票
清朝大龙邮票
早期电话
上海电话公司接线 员工作情景
娱乐新时尚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 影《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优质课
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课程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 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 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减发辫、易服饰、改 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阮 玲 玉
胡 蝶 周璇
大众传媒
什么是大众传媒?你能从生活中找出哪些 是大众传媒?
传播信息的媒介或工具,称为传媒;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 络、出版机构等。
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 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 创办于上海。
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
编写人:参与人:审核人: 年月日课题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们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变化和文化生活的变化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建国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得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
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社会生活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考考点: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竞速自学:第一课时一、物质生活改革开放前生活艰苦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束缚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后填)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观念:消费的差异展现了生活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正在成为新时尚合作共学:1、结合课后“课外学史”部分说说票证的出现反映了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什么显著变化?(填入上面横线)资料积累:1、票证2、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指令而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
基础自测:第二课时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逐步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原因是()①计划经济②平均主义③人民公社④三大改造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我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是在()A. 土地改革完成后B.三大改造完成后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D.新中国成立后3、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反映在()A. 生活结构的变化B.家庭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上C.交通通讯上D. 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上4、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长的是()A.保健食品B.医疗卫生C.教育投资D.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能力提升:1、对我国人民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生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B.文化教育的消费比例降低C.文化生活丰富多彩D.多数人日益重视知识信息2、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消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提前消费和休闲生活成为新时尚②人民的生活消费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③生活消费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趋势④人民的生活消费维持在基本的生存水平线上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对于时间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主备教师:宋银舫备课时间:12月15日审阅:评价:
课题: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假如让我们回到幼儿园,有很多道理就会很简单,因为那不过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方式。
孩子的思想,有时候是直接而简单的,但是它可能最贴近真理。
有一个测试很有意思。一个热气球上面有三个人,它在上升过程中出了故障,必须舍弃一个人才能够确保另外两个人的生命安全。但是,这三个人都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第一个人是环保学家,他能够保障这个世界的生态平衡。第二个人是核专家,他能够去抑止战争。第三个人是农学家,他可以保障我们的粮食供给。那么,这样三个人,你会舍弃谁呢?
※学习纲要: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背景
2、交通工具的变革
3、通讯工具的更新
4、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
1、大众传媒的作用
2、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
3、近代中国广播业的产生与发展
4、近代中国的出版业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服饰的变化
2、发式的变化
3、称呼的变化
4、礼仪的变化
※学习重点:
局限:由于农村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近代中国的娱乐新时尚,除了照相、电影、交际舞等外,你还知道哪些?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杜牧的诗句。你能说说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有食哪个更重要。这时候一个孩子喊了一句:“把最胖的那个扔下去!”这个答案是最简单的,但它是最合理的。
孩子有时候也会教给我们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一个孩子跑回家,兴高采烈地跟他爸爸说:你知道吗?苹果里面藏着星星,你想要多少颗就有多少颗。他爸爸想,这又是童话,就支支吾吾说我知道了。孩子说,不,我一定要你看见。他就顺手拿过一个苹果,拦腰切了一刀。
2、年7月,中国第一条铁路——铁路在上海建成通车;年,创办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年,上海最早出现汽车,汽车逐渐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3、近代的开通和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影、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4、年,英国人美查创办《》,首次实现新闻、、文艺副刊和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简要说说西方习俗对我国的影响。
※课堂检测:
1、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发生在()
A鸦片战争前B鸦片战争后C清朝晚期D民国时期
2、下列哪些是近代时尚的交通工具()
①飞机②电话③火车④汽车⑤电报⑥轮船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
3、下列习俗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的是()
①女子缠足②剪辫③鞠躬、握手礼
④老爷、大人等称呼⑤先生、君等称呼⑥穿翎顶礼服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④⑤⑥
4、我国最早由政府设立的出版机构是()
A中华书局B知新书局C同文馆D商务印书馆
※知识小结:
自鸦片战争步入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吃、穿、住和习俗发生了巨大变迁。自19世纪中期,随着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从而引起了人们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
5、鸦片战争后,特别是期间,、、
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通商口岸时,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移植过来。其中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衣着变化: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了西装。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穿中山装。
※学习之道:
1975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过一次盛大的聚会,有很多
媒体来采访。其中一个问到这些获奖者的问题是:你们这些杰出的人物,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结果大家认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什么呢?是幼儿园。
有一个科学家说,我是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要善于跟他人分享,要遵守制度和规则,饭前要洗手,对人要谦逊礼让,如果自己不小心做了错事要学会道歉。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儿园学到的。
近代以来,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公路交通、民用航空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中国得到了较快发展,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以来,大众传媒是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报刊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前两类属于传统媒介,后一类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媒介类型。
苹果的横切面就是一颗星星的形状。孩子又切了一片,于是出现第二颗星星。孩子横着一片一片切下去,他爸爸瞠目结舌看见眼前苹果里跳出一颗又一颗的星星。孩子的发现是对的。对孩子来说,苹果里藏着星星,并不是一个童话,而是一个事实。
我们成人呢?吃苹果从来都是竖着把它剖开。我们不喜欢切横断面,所以从来不会想到苹果里藏着星星。
什么是不耻下问?有时候,孩子可以是成人的老师。不耻下问不见得一定是说我们向比自己学历浅、地位低的那些人去请教。很多时候,像孩子看世界一样,转换一种思维的方式,也许就会让我们学到更多。
饮食变化: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但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
风俗习惯也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也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大力推行剪辫与放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在社交礼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辛亥革命后,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
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学习难点:
西方习俗对我国的影响
※温故
中国的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
※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1、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变化。、、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