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永远的歌声_教案

合集下载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并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趣味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观看歌曲视频,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有趣讨论:语句:(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指名读8——10自然段,交流感悟。

2、全班交流,趣味分析:(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共五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要求.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区分易混的字形或读音。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3.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反复读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教学课时两课时永远的歌声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部分:写“我”走出童年很久了,但童年的歌声仍牢牢记在脑海中。

当军医的父亲随大军南下了,把母亲和我们姐弟从小城送到山乡的老家。

于是,我便成了山乡小学的一名学生。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我们”回到山乡老家。

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请走了那些笑嘻嘻的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❶,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

[句导读:简要介绍了“我们”的山乡小学。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差。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什么?]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

”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❷……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乡下学校来了一位城里的女学生,既年轻又漂亮,常用美好的嗓音教“我们”唱歌。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把我们带入了爱的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其接受能力来制定教学目标。

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作者感受爱、奉献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饱含的深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6至10自然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学习其品质。

四、小结:多么真挚的师生情!正是这份爱,把老师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一、复习导入。

1.读题。

2.童年里发生过许多事,作者是选择哪一个典型事件来写?谁能带着二、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生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用笔标记,写下感受。

2.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重点指导:(1)句子一: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

”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抓住动作“拽”、“悄悄地问”,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心里的着急,却又不能声张,感受对老师的关心和爱。

②抓住“马上想起”、“立即”、“使劲”等词语感受孩子为了给老师治病不顾危险,毫不犹豫及坚决的态度,这也出自对老师的一片爱心。

课文:11《 永远的歌声》教案(六年级上册)

课文:11《 永远的歌声》教案(六年级上册)
⑤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⑥教师小结。
过渡:那么,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会让她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
(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2~5自然段,请用“”画出描写老师好的句子。
(2)思考:这些句子分别描写老师好在哪些地方?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①自由读,用“______”画出二兰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体会她的细心和对老师的关心。
②指名读第二句话,用“△”标出描写我们捉鱼时动作的词(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三):“摸、捉、追、堵、甩、穿”,想象孩子们在抓鱼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那时的真实想法。(感受孩子们一切为老师着想,对老师诚挚的爱。)重点指导读出本句的语气,体会孩子们抓鱼时的心情。
②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句子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四)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嗓音好。
②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这位老师不仅在教歌,还在教别的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做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人;教知识。)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读第9自然段。)想象并表演:他们是怎么责骂和追问“我们”的?
②默读句子,用“△”标出表示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A“献”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二)
B“委屈”。(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三)
③而老师是哪里来的?(城里。)她应该在城里教学,却来到了这样一个破旧的学校,说明她怎样?(板书:有爱心。(三)指导朗读,再次体会老师的好。(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六)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上《11永远的歌声》[郑洪清]【市一等奖】优质课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上《11永远的歌声》[郑洪清]【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而且一部分同学的朗读能力很强,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3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1.2学时重点学习6个生字,掌握10个词语。

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4.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活动2【讲授】讲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通过学习歌曲《永远的歌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分析和学习。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训练。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理解和演唱技巧。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曲《永远的歌声》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 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2. 音响设备和乐器。

3. 教学场地和设施。

教学过程:第一章:课程导入1. 介绍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歌曲学习1. 讲解歌曲《永远的歌声》的词曲结构和特点。

2. 分段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 学生跟唱和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第三章:音乐知识和技能讲解1. 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

2. 示范和演示乐器演奏技巧。

3. 学生练习和掌握,教师指导纠正。

第四章: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的培养1.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

2. 分组进行团队协作和表演练习。

3. 学生展示和评价,教师指导纠正。

第五章:综合练习和展示1. 综合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演唱和演奏。

2. 进行团队协作和表演的展示。

3.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教师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章的教学设计以歌曲《永远的歌声》为主线,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合唱歌曲,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组织形式等。

2. 合唱技巧训练:发声方法、呼吸技巧、音准把握、和声协调等。

3. 合唱曲目学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进行分析、学习与演唱。

4. 合唱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唱知识的掌握、合唱技巧的训练、合唱歌曲的学习与演唱。

2. 教学难点:合唱中的音准、和声、节奏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分析合唱歌曲的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4.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交流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合唱知识介绍与发声练习2. 第二课时:合唱技巧训练与呼吸技巧讲解3. 第三课时:合唱曲目学习与分析4. 第四课时:合唱曲目学习与演唱练习5. 第五课时:合唱表演实践与总结评价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

2. 合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发声、呼吸、音准、和声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合唱演唱:评价学生在合唱表演中的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合唱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

七、教学资源1. 合唱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合唱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用于播放合唱歌曲、演示合唱技巧等。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合唱表演视频,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4. 练习曲谱:提供各种难度的合唱练习曲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本课难点是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略)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语句:(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歌声的美好和力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歌声的美好和力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歌声背后的情感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歌曲,谈谈喜欢的理由。

2.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为什么会让人喜欢?歌声有什么特殊的力量?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如“悠扬”、“嘹亮”、“和煦”等。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歌声的美好。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歌声代表了什么?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力量?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文解析1.教师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歌声,谈谈喜欢的理由。

二、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歌曲,进行合唱比赛。

2.教师担任评委,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3.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课文延伸1.学生创作一篇关于歌声的作文,题目自拟。

2.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提供写作建议。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歌声,谈谈喜欢的理由。

二、课文拓展1.学生查找关于歌声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中的歌声寓意,拓展学生对歌声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歌声的公益活动,如歌曲比赛、音乐会等。

2.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宣传等。

永远的歌声的教案

永远的歌声的教案

永远的歌声的教案教案标题:《永远的歌声》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音乐剧《永远的歌声》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音乐剧的基本概念,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并通过小组合作演绎一段音乐剧片段。

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剧《永远的歌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音乐剧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表情等。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用于播放音乐剧片段和展示教学资料。

2. 音乐剧《永远的歌声》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教学资料:音乐剧《永远的歌声》的背景介绍、歌曲歌词、演唱技巧指导等。

4. 乐器或音乐软件,用于伴奏演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音乐剧《永远的歌声》的片段或海报等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音乐剧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讲解与学习:2. 向学生介绍音乐剧《永远的歌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好奇心。

3. 播放音乐剧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剧的表演和音乐风格。

4. 分发音乐剧歌曲的歌词,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5. 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表情等演唱技巧。

表演与展示:6. 每个小组准备一段音乐剧片段的表演,包括歌曲演唱和简单的舞台动作。

7. 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排练,指导他们在表演中注意节奏、配合和表情的准确性。

8.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他们给出积极的建议和肯定。

总结与评价:9. 回顾学生的表演,总结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之处。

10. 分享音乐剧的演出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欣赏其他专业演员的表演,激发他们对音乐剧的更深层次兴趣。

11. 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剧的感受和观点,促进他们对艺术的思考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拓展活动:12. 组织观看其他音乐剧的演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剧的多样性和魅力。

1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音乐剧演出,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和舞台经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永远的歌声|语文S版 (7)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永远的歌声|语文S版 (7)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永远的歌声》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以“温暖的记忆”为主题展开。

课文主要写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捉小鱼的事,表达了师生之间诚挚的爱。

告诉了我们: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都做爱的使者,去继承爱,弘扬爱,传承爱。

【设计理念】本设计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设计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与文本链接,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自主阅读,自主探究,针对学习要求找出文本中描写“我们”采草药、捉小鱼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领悟文章中心,从而悟出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最后,让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和老师之间发生过的感人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记忆,从中渗透与人真诚相待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这样的课堂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处处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同时,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并适时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掌握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如何运用恰当 的声音和表演技巧来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选择
激趣导入法
通过播放歌曲或相关视频,激 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 的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 物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表 演,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 和情感的理解。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 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 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归纳小结与拓展延伸
归纳小结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辅导工作
1 2 3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作业辅导过程,了解孩 子的学习进度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家校沟通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作 业完成情况,共同探讨提高孩子学习效果的方法 和措施。
家校互动
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如家长会、家访等,增进家 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努力。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和话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同时 ,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歌曲或文学作品,供学生欣赏和阅读。
04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设计评价策略
明确评价标准
制定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标准, 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 等方面。
多样化评价方式
定期评价与反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永远的歌声》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 通过学习《永远的歌声》,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永远的歌声》的歌词、旋律和合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合唱的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永远的歌声》乐谱、音响设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永远的歌声》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介绍: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创作意义。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4. 学唱旋律: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

5. 合唱练习:教师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重协调性和音色搭配。

6. 歌曲巩固:教师挑选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其他学生伴奏。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永远的歌声》歌曲,加强合唱部分。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支持。

3. 下周上课前,学生准备合唱《永远的歌声》给同学们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歌曲的背景介绍到歌词、旋律的学习,再到合唱练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歌曲。

2. 运用示范教学,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唱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

3. 课后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音乐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出示《诗歌》,配乐让学生朗读同学们,这首诗是写谁的?(老师)是的,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赞美与感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永远的歌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回答)(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了治好老师的嗓子,进有狼的东山未来是采药的事)(板书:老师学生)师:既然写的是学生为老师采药的事,为什么还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在课题后板书问号)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歌声下板书问号)只要同学们用心体会,肯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这一部分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我们对老师的评价?(生:回答)师出示: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师:那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能赢得学生这样的评价呢?老师到底怎样好?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描写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全班交流:(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出示)师:哪些词写出来老师的好? ( 年轻、漂亮) 就是说这位老师什么好?——长相好(板书)。

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就请你带着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出来老师的好?(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出示)这是说什么好?——嗓音好(板书)。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有知识(板书)。

师:同学们,再仔细读读前文,还能不能读出老师别的方面好?4.)师:老师是从哪来的呀?——城里。

我们的学校怎样?(学校破)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学校你会用哪个词?(荒凉,破旧,恶劣……)一个从城里来的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竟然来到这样一个破旧的山村学校,说明什么?(很有爱心,品质很好。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

永远的歌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王孝和妈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王孝和妈妈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王孝和妈妈的图片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唱王孝和》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第一段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王孝和妈妈的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王孝和妈妈形象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课文角色扮演。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王孝和妈妈的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王孝和妈妈形象的感悟。

三、课堂活动1.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课文角色扮演。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悟。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课文情境的理解。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历史的了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如团结、友爱、尊重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永远的歌声》,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课文情境感受: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5. 文学作品欣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1. 课文文本《永远的歌声》。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永远的歌声》,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并进行练习,巩固记忆。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5. 课文情境感受: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强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6. 文学作品欣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2. 课文朗读:评估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如语气、节奏的把握。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永远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永远的歌声》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面对困境的态度。

2.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诗词的运用方式。

3.改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阅读故事《永远的歌声》,了解并复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理解古诗词并掌握其运用方式。

难点1.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2.对于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学技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用例句或短文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如:“春天来了,小草在地上悄悄地钻出了头,它们在微风中舞蹈,像是在跟世界打招呼。

”或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孕育生机的春天。

预习(15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听过唱歌的声音,并且有何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简单介绍课文《永远的歌声》。

3.教师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对古诗词进行了解和学习。

阅读(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2.教师讲解课文中存在的一些文学技巧,如拟人、反讽等。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情愫,思考文中反映的人生哲理。

学习(30分钟)1.学生独立思考古诗词的意义,工整地书写古诗词,并与他人进行分享。

2.学生制作书面笔记,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等进行简单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作业1.背诵本次学习的古诗词,并解释其意义。

2.写一篇关于《永远的歌声》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估1.学生朗读《永远的歌声》的情况评价。

2.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价。

3.学生完成笔记和作业的情况评价。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XX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永远的歌声》教案一、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是一篇描写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员的真实故事。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们为了掩护抗日战士撤离,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英勇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儿童团员们的勇敢与坚强,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2)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奋发向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

难点: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2)引导学生谈论歌声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引出本课课题《永远的歌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儿童团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儿童团员的印象;(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勇敢与坚强;(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鼓励与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儿童团员的勇敢与坚强,以及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勇敢与坚强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相关歌曲、影像资料等,营造战争时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永远的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永远的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永远的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简析:《永远的歌声》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纯洁、诚挚的师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品味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文章前后照应,结尾点题,增强感染力。

文章以《永远的歌声》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说明这歌声永远留在“我”记忆之中,永远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教学时,抓住重点,以“读”引领,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思考,读中真切体会,从而感受浓浓的师生之情。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理解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质。

3、协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出示课题,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永远的歌声”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为什么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设计意图:围绕课题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究意识,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重点词语的学习(积累):龇牙咧嘴兴高采烈告诫(方法:1.读词语所在的句子;2.说词语意思;3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句子说话)(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地学习词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积累词语,发展语言。

另外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3.指名读课文三.导读梳理(一)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三局部)1.(1)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响在耳边。

11.永远的歌声第一课时

11.永远的歌声第一课时
11永远的歌声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响在耳边。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教学反思:
(2)学生齐读第二句话。
3.你怎样理解或描述童年?
学生甲: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学生乙:童年是美好的,回想起我们童年做过的事情,就像海滩上的贝壳,五颜六色。
四、课堂小结。
是啊,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笔把这些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童年。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三、初读质疑。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出示第二句话:
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师:这是一个长句,句中多处运用了比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
自学生字词,读懂
理解字义或词义。
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
2.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情况,培养学生预习课
(二)汇报交流。
文的习惯。
1.(展示课件第四屏)全班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提示字音:龇 涕 拎
⑤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⑥教师小结。
过渡:那么,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会让她的学生冒着
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
(二)学习课文第 2~5 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 2~5 自然段,请用“
”画出描写老
师好的句子。
(2)思考:这些句子分别描写老师好在哪些地方?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长
相好。)
②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
句子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四)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
小歌剧„„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嗓
音好。
5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1 永远的歌声
受孩子们一切为老师着想,对老师诚挚的爱。)重点指导读出
本句的语气,体会孩子们抓鱼时的心情。
③师相机引读全句。
(3)句子三:(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一)
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
人、老师和同学。
①(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
的词。想一想:他们高兴的同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体会
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
爱之情。
②师引读:听了二牛的话,“我”怎么是想的,又是怎么
做的?(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三)
抓住“马上想起”“立即”“使劲”等词语。感受孩子为了
给老师治病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也出自对老师的一片
爱心。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
(2)句子二:(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
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二兰和石花就
梳理学生提出的 问题,为下节课的深入 理解作铺垫。
五、抄写字词,巩固练习 (一)抄写生字及课后第四题的词语。 (二)熟读课文。
熟记文中的生字、 词语,熟读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生字词
(二)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老师 学生
整体感知全文,提
挖药 捉鱼)
出问题
(三)(展示课件第六屏)回应学生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7
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 6 至 10 自然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词句,
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1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1 永远的歌声
②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这位老师不仅在教歌,还
在教别的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做一个勤劳、淳
朴、善良的人;教知识。)
(3)句子三:(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五)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有
知识。)
②引导读第 3 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
练习运用文章的
呢?或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吗?请写一写,试着运用 写作方法,将读与写有
首尾呼应的写法。(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机结合。
3.课后阅读有关尊师的文章,可写一写观后感,并可向
同学做推荐。(展示课件第十六屏)
板书设计
11 永 远 的 歌 声

学生
挖药
捉鱼
童年的欢乐
老师
长相好 有知识
嗓音好 有爱心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
(1)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二)
抓住重点词句,体
我们老师好„„天下第一好
会这是一位怎样好的
①文中哪句话在概括描写老师?
老师。
②过渡:老师好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语句。
(2)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三)
我们老师是个从„„又年轻,又漂亮。
标出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A“献”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
骤二)
4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1 永远的歌声
B“委屈”。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三)
a 结合上下文理解“委屈”,想一想作者的委屈都表现在
哪儿?
b 这么委屈的孩子们面对老师时是怎么做的呢?——献
上草药。可以看出什么?
提示字形:辫 辨 辩



2.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第 2—10 自然段。)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清课文脉络。
(二)(展示课件第五屏)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我”虽然走出童年很久了,但
(学校破。)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学校,你会用哪个
词?(荒凉,破旧„„)能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这个荒凉破
旧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③而老师是哪里来的?(城里。)她应该在城里教学,却
来到了这样一个破旧的学校,说明她怎样?(板书:有爱心。)
(三)指导朗读,再次体会老师的好。(展示课件第十三
屏步骤六)
原来这位老师的“样样好”就是:长相好,嗓音好,有知
三、回读全文,理解“歌声”之意义 1.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
文章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板书:童年的欢乐)体现了师生间浓浓的爱,(板书:爱) 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 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1.(展示课件第七屏)生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用“_____”
画出来,并写下感受。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
(1)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放学的路上,„„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抓住重点词句,通
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自由读,用“______”画出二兰说的话,想一想: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体会她的细心和
对老师的关心。
②指名读第二句话,用“△”标出描写我们捉鱼时动作的
词(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三):“摸、捉、追、堵、甩、穿”,
想象孩子们在抓鱼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那时的真实想法。(感
c 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③(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想: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
进行角色的转换,
和小鱼的时候,老师怎么做的,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让 学 生 体 会 老 师 当 时
④变换角色体会:
的心情及老师对学生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 深深的爱抚之情。
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识,有爱心。如果这就是你的老师,你感觉如何?(自豪、敬
佩、骄傲。)请你带着这份敬佩、自豪,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文章的写作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从文中找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并用“

画出来。
学生对老师的爱。)
②带着你的感受感情朗读句子。
(4)句子四:(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一)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
和小鱼。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读第 9
自然段。)想象并表演:他们是怎么责骂和追问“我们”的?
②默读句子,用“△”标出表示我们动作的词,用“·”
1.文章为什叫《永远的歌声》?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
搂着“我们”哭了?
(四)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
山挖草药的段落。(第 6~10 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深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第 6~10 自然段。
你知道吗?(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童年的欢乐。)
三、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学习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思考从文中
获得的知识,悟出的道
四、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理。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后第 3 题)(展示
课件第十四屏步骤一: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步骤二、步骤三、步
骤四)
2.小练笔:你在生活中和老师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情
童年的一些歌声至今仍响在耳边。
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记叙“我们”为生病的老
师上山挖草药、下河捉鱼的事。
2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1 永远的歌声
第三部分(第 11~12 自然段):讲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 “我”的记忆中。
四、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交流: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