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胆汁-胰液的作用
消化
28
头期胃液分泌机制(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由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的分泌。
口腔机械、化学刺激 视觉 嗅觉 味觉 延髓迷走核团
刺激分泌 迷走神经 胃泌素
29
胃期胃液分泌的机制:由食物进入胃,对胃的
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
延髓
迷走神经
刺激分泌 胃扩张引起的局部反射 胃
30
肠期胃液分泌的机制:食物由胃进入小肠后,
促进胃液分泌 加强胃肠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胰液(水、 NaHCO3 )分泌 促进胰酶分泌 促进胆囊收缩
14
促胰液素 (胰泌素)
缩胆囊素
小肠粘膜S细胞
小肠粘膜I细胞
(二)胃肠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胃泌素促进胃粘膜生长,缩胆囊素促进胰 腺生长。 3.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抑胃肽刺激胰岛素分泌
11
自主神经作用
平滑肌 交感神经 运动减弱 腺体 分泌减少
副交感神经
运动加强
分泌加强
12
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概念 :消化道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的总称。
13
激素
来源
生理作用
胃泌素 胃窦、十二指 (促胃液素) 肠粘膜G细胞
A 蠕动
B 蠕动冲
C 集团运动
D 分节运动
E 容受性舒张 3 促进胃排空的因素为( )
A 促胃液素
C 肠—胃反射 E 交感神经兴奋
B 肠抑胃素
D 脂肪进入十二指肠
59
4 胰液缺乏时,下列那种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受影响
消化与吸收功能
可舌下含服) 2.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3. 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
(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1. 吸收面积大(图6-12) 2. 食物在小肠时停留时间长(3~8小时) 3. 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 盐酸
*生理作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 环境 ②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 ③ 杀菌作用 ④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
胃
胃蛋白酶原
HCl
蛋 白
蛋白质
酶
眎、胨、多肽、氨基酸
3. 粘液和HCO3-:润滑和保护作用(图6-2) 4. 内因子:保护并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抑制胃的运动和胃腺分泌 3. 缩胆囊素: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胰酶的分泌 4. 抑胃肽:抑制胃的运动和胃腺的分泌
本章测验
1. 关于胃酸的作用错误的是 A.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pH值 B.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C. 促进小肠铁钙的吸收 D. 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E.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原因之一是胃液中缺乏 A. 盐酸 B. 胃蛋白酶 C. 粘液 D. 内因子 E. Na+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1)唾液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正 常成人每天分泌量约1~1.5 L
(2)唾液成分:水,占99% 无机物——Na+、K +、HCO3-、Cl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2、唾液的作用
(1) 湿润和溶解食物 (2) 清洁和保护口腔:溶菌酶 (3)消化淀粉: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4) 排泄功能:铅、汞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和胆汁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三种重要消化液体,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是由胃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
胃酸主要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HCl),占胃液总成分的98%。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保持酸性环境,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杀灭入侵的病原菌。
胃蛋白酶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链和氨基酸。
黏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以免被胃酸腐蚀。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激肽组成。
胰蛋白酶主要由胰管细胞分泌,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和氨基酸。
胰淀粉酶主要由胰岛细胞分泌,可以将淀粉和糖分解为葡萄糖。
胰脂肪酶主要由胰腺尾部的细胞分泌,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激肽是一种荷尔蒙,可以刺激胰腺的分泌,并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存储在胆囊中的消化液,主要由水、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和溶解消化酶的黏液组成。
胆汁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产物,具有使脂肪乳化和吸收的作用,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后产生的代谢产物,经肝脏转化为胆红素胆盐,降低红细胞衰老对肝脏的负荷。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也是胆汁酸的前体物质,参与脂类的代谢。
胃液、胰液和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
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液通过胃酸的作用部分消化蛋白质。
食物继续通过胃部进入小肠时,胃液的酸性环境会激活肠激肽的分泌,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中的酶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能够被肠道吸收。
同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使脂肪乳化为细小的脂肪颗粒,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方便胰液中的脂肪酶分解脂肪。
胆汁还能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的摄取。
总结起来,胃液的主要作用是开始蛋白质的消化,胰液的主要作用是继续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第四章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第五章循环系统生理第六章呼吸系统生理第七章消化系统生理第八章机体的体温与调节第九章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第十章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第十一章特殊感觉器官的解剖与生理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第十三章生殖系统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 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一、填空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
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沉淀的情况下被吸收。
2、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主动转运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单纯扩散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易化扩散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
3、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Fe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5、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
6、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8、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9、小肠的构成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0、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水苏糖。
二、选择1、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B.盐酸C.醋酸D.鞣质酸2、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
A.酸性B.弱酸性C.碱性D.弱碱性3、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A.消化食物B.吸收营养素C.吸收水分D.消化食物残渣4、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 96%,92%,98%B. 98%,95%,92%C. 98%,92%,95%D. 95%,98%,92%5、消化道的特点有兴奋性、收缩。
A.低、快速B.低、缓慢C.高、快速D.高、缓慢6、淀粉的消化从开始。
A.胃B.小肠C.口腔D.食管7、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通过连接组成的多糖。
A. α-1,6-糖苷键B. β-1,6-糖苷键C. α-1,4-糖苷键D.β-1,4-糖苷键8、钾离子的净吸收可能随同的吸收被动进行。
A.水B.钠C.氯D.铁9、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A.大肠B.胃C.小肠D.口腔10、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
营养与卫生学2 消化系统
TG
脂解作用 胆汁盐
微胶粒溶液
长链 FA FA 短链、中链
FA
酯化
脂蛋白形成
TG
TG
TG 淋巴 FA 门静脉
TG 三酰甘油酯
FA 脂肪酸
图.粘膜细胞吸收脂肪示意图
钾是被动转运物质,小肠与血液间浓度梯度对钾吸收 有利,每日摄入2-4克几乎全被吸收。
氯化物的吸收可以认为是钠吸收的结果。 钙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进行的它需利用有氧代谢所产生
的高能磷酸键,还需维生素D。 铁的转运过程需消耗代谢能量。
第四节 代谢物质的排泄
排泄 途径
呼吸器官 皮肤 肾脏 大肠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中,可随着脂肪的乳化与分 散而同时被消化。
五、矿物质的消化
离子状态即溶解状态存在,直接被吸收。如多种饮料中的K+、 Na+、Cl-三种离子。
结合在食品有机成分上。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 铁可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胃、肠道中没有分解它们的酶,这些矿物质往往在食品有机成分 的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其可利用的程度与食品的性质以及它 们与其它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如结合在蛋白质上的钙, 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来后,又可能变为难溶的盐,也不能 被机体利用(如铁、钙与草酸、植酸形成的盐)。
B. 胆 汁
成分
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
有机物——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
胆盐是由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 后形成的钠盐或钾盐,胆汁参与消化与吸收的主要成分。
细胞与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
细胞与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消化系统则是维持生物体正常运作的重要系统之一。
细胞和消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保障着生物体的生存和正常功能的发挥。
1. 消化系统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消化系统通过摄食、消化和吸收食物,提供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食物在经过口腔、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运送到细胞中,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
2. 细胞参与消化系统的调节和运作细胞通过分泌消化液、调节消化系统的运作来参与消化过程。
消化系统中的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胆汁、胰液等,这些液体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辅助物质,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其中,消化酶是由细胞分泌的,如唾液中的淀粉酶、胰液中的脂肪酶等。
细胞通过合成和释放这些消化酶,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利用。
此外,细胞还参与胃液和胆汁的分泌,这两种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和其他辅助物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细胞通过分泌和调节这些消化液的成分和数量,参与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3. 细胞免疫和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和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相辅相成,共同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
在消化系统中,胃液中的胃酸和肠道中的肠道黏膜屏障具有杀菌和防御的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侵入。
而细胞免疫系统则通过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和产生免疫物质等方式,参与着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在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有助于预防和清除感染。
4. 细胞信号传导与消化系统的神经控制细胞信号传导和消化系统的神经控制相互联系,共同调节和控制消化过程。
细胞内外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消化系统,影响消化器官的收缩和分泌功能,进而调节消化的进行。
比如,食物进入胃部后,胃壁的细胞会感知到胃酸的浓度和食物的消化程度,并通过神经传导向神经系统发出信号。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 ●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糖皮质激素等是 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应激状态:如舰员出海,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2.清洁作用: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质;溶菌 酶还有杀菌作用。
3.排泄作用: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病 毒可随唾液排出。
4.免疫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缺乏 时易患龋齿。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 味觉 嗅觉 条件反射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
副交感N
ⅦⅪ
交感N NE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是肌源性的,不如心肌规律,节律较慢,无固
定节律点。整体受CNS和体液的影响。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因其ATP酶活性低、钙泵少。
3.较大的伸展性: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因无肌小节和Z线,粗细肌丝均较长。
4.一定的紧张性: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是肌源性的,维持
内分泌细胞
两端:副交感N 中间:交 感 N 双重N支配 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
胃液胆汁胰液颜色
正常的胆汁应该就是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
呈黄色、清亮,24h分泌量800~1000ml,假如颜色变化,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草绿色:说明胆汁内的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2)白色:表示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的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粘膜、胆管粘膜所分泌的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
(3)脓性:泥沙样混浊,说明胆道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
(4)红色:胆道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糜烂破裂而出血,一旦发生出血情况,可服消炎药,或少量多次输血,增加凝血因子;“T”形管内冲洗等。
如仍出血不止,有可能要再次手术止血。
思想上要有预备。
肝细胞持续生成与分泌胆汁,在消化间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并被贮存,于消化期再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胆汁600~1200ml。
(一) 胆汁的成分与作用1. 胆汁的性质与成分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 pH值为7、8~8、6。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 pH值为7、0~7、4,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与浓度决定。
成分:无机物有水、Na+、K+、Cl-、HCO3-、;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磷酯、胆固醇与卵磷脂。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 salt),主要就是钠盐。
2. 胆汁的作用(1)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与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 减小脂肪表面张力, 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 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 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就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胆盐。
【生理学】_消化生理大题整理
1.试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RP较小(-50~-60mV),K+外流、钠泵、Na+少量内流和Cl-的外流。
慢波电位:RP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能够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由Cajal间质细胞产生,受自主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增强,慢波幅度减小,副交感增强,慢波幅度增加。
慢波的产生不依赖于神经的支配。
2.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胃液HCl: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经盐酸或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被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shi和dong及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黏液(mucus)和HCO3-: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
1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2中和胃酸:HCO3-+H+→H2CO33防止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
内因子: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胰液HCO3-: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并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胃黏膜免遭酸的侵蚀。
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为双糖和少量三糖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辅脂酶: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一酰甘油、甘油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使蛋白质→多肽羧基肽酶:多肽→氨基酸弹性蛋白酶原核糖核酸酶(原)、脱氧核糖核酸酶(原)胰蛋白酶抑制物:防止少量胰蛋白酶原被激活时的自我消化胆汁无机物:水、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不含消化酶胆盐作用见后面3.在生理情况下,胃液为什么不对胃黏膜进行自身消化?黏液具有较强的黏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具有非流动液层的作用,可显著减缓离子的扩散速度。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促胃液素 括约肌舒张
胃-回肠反射
精选ppt
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胰液的分泌
胰腺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胰岛素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组成胰液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
无色、无味、碱性
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性质 无色的碱性液体,pH 7.8~8.4,
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
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 成消化道损伤。
精选ppt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二、吞咽 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
称为吞咽反射。 第一期:由口到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 第三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ppt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 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6-4)。 一、胃液的成分、作用 及其分泌的调节
胃的外分泌腺有三 种:①贲门腺。②泌酸 腺。 ③幽门腺。
麦芽糖 + 葡萄糖
胰淀粉酶(小肠)
双糖酶 小肠液
葡萄糖
胰脂肪酶(小肠)
甘油三酯
甘油 + 脂肪酸 + 甘油一酯
胃蛋白酶(胃)
蛋白质
䏡 、胨 、少量肽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小肠)
二肽酶、三肽酶、多肽酶
䏡+ 胨 + 多肽
胰液的作用
胰液的作用胰液的作用:在非消化期, 胰液很少分泌, 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开始。
食物刺激头、胃、肠各部感受器时均可引起胰液分泌。
其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 以体液调节为主。
1.神经调节:与胃液分泌的调节一样,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可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 也可通过引起胃泌素释放, 间接引起胰腺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酶的含量很丰富, 水份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
2.体液调节: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种: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又称促胰酶素)。
(1)促胰液素是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刺激粘膜内的S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
此激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 使其分泌大量的水份和碳酸氢盐, 对腺泡细胞分泌酶的促进作用很小。
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2)胆囊收缩素是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刺激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 引起粘膜中的Ⅰ细胞释放的又一种肽类激素。
其主要作用长期来认为是促进胆囊收缩和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所以又称它为促胰酶素。
在某种动物中胆囊收缩素也刺激胰腺分泌电解质和水。
资料表明, 对于胰腺的分泌, 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之间以及神经和激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加强的作用。
(3)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是胆囊收缩素的一个重要作用, 因而也称促胰酶素;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胆囊强烈收缩, 排出胆汁。
胆囊收缩素对胰腺组织还有营养作用, 它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
(4)影响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还有胃窦分泌的胃泌素、小肠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等, 它们在作用分别与胆囊的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相似。
(5)资料表明, 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对胰液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机制实现的, 前者以cAMP为第二信使, 后者则通过磷脂酰醇系统, 在Ca2+介导下起作用的。
(6)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即一个激素可加强另一个激素的作用。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精选课件
16
1、盐酸 胃液中的盐酸也称 胃酸,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盐酸 过程如下:(图6-5)。
是一个主动分泌的 过程。 H+ :由水分解产生, H+泵分泌 Cl-:经Cl-泵,与HCO3交换获得
精选课件
17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 0~5mmol/h。
盐酸的最大排出量: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 出量为20~25mmol/h。Fra bibliotek精选课件
19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
经兴奋时释放入胃。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最适
pH为2.0)
(+)
作用:水解蛋白质为 䏡 和胨 , 也生成少量的
多肽和氨基酸。
精选课件
20
3、内因子
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
精选课件
21
4、黏液和HCO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有机物:黏蛋白、球蛋白、唾液淀 粉酶、溶菌酶
无机物:Na+、K+、Ca2+ 气体
精选课件
11
(二)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利于咀嚼、吞 咽和引起味觉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课件
12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 底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精选课件
7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有: ①分解食物中的复杂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
临床生理学问答题重点资料总结题库(4)
问答题1.影响动脉血压的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壁的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搏出量增多时,收缠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随着心率增快,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减小。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
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增大,脉压差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
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故脉压增大。
2.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胆汁,胰液)1----盐酸: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生理作用包括:(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保持胃和小肠相对的无菌状态;(3)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4)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5)可使蛋白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消化。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
被盐酸激活后,使蛋白质变成分解。
此酶作用的量适pH值为2,进入小肠后,酶活性丧失。
3----粘液一方面它可润滑食物,防止粗糙食物对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粘液—HCO3-屏障,防止盐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4----内因子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作用是保护维生章B12不被消化酶破坏,促进其在回肠远端的吸收。
3..CO2,H+,低O2对呼吸的影响CO2:PCO2↑↑1%时→呼吸开始加深;↑4%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1倍以上;↑6%时→肺通气量可增大6-7倍; ↑7%以上→呼吸减弱=CO2麻醉。
PCO2↓→呼吸减慢(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
H+:[H+]↑→呼吸加强[H+]↓→呼吸抑制(机制:类似CO2。
)(3)低O2: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1)轻度缺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能对抗缺氧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增强。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黏液、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等。
1、盐酸:主要由胃底泌酸腺的壁细胞所分泌。
可与胃蛋白酶原结合,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的环境。
还可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刺激胆汁、胰液及小肠液的分泌等作用。
2、黏液:主要由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等所分泌,其化学成分为黏蛋白。
作用在于保护胃黏膜,主要通过润滑食物和“黏液-HCO3-屏障”来发作保护作用。
3、胃蛋白酶原: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在被激活成胃蛋白酶后,可水解成蛋白质。
4、内因子:主要由壁细胞所分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维生素B12,避免维生素B12被消化液破坏,促进其吸收。
5、其他:如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等。
胃是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主要是通过胃黏膜分泌酸性的胃液来帮助胃肠消化食物。
同时胃液中含有丰富的盐酸,可以使得帮助杀死胃内的细菌,还能够促进胰液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胃部疾病发生的几率。
另外胃液中还有一定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从而减少饮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胃黏膜糜烂出血的发生。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消化
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 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⑵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3)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胃蛋白酶, 并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白质变性, 易于消化。
1.5~2.5 0.9~1.5 胃蛋白酶 1.0~2.0 7.8~8.4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胆汁 小肠液 大肠液
0.8~1.0 6.8~7.4 无消化酶 1.0~3.0 7.6~8.0 肠致活酶 0.6~0.8 8.3~8.4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水分:占99%,
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无机物:有Na+、K+、HCO3–、Cl– 和一些气体分子。
(二)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溶解食物, 便于说话和吞咽; ②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③清洁和保护口腔 ④杀菌作用 ⑤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⑥其他作用
二、胃内消化
一、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 拌、胃肠的蠕动 大块的食物变 成小块的食物
二、化学性消化
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把食物 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可以 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大分子变 成小分子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 量: 6~8L/日
2. 功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可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但剧烈呕吐会影响 进食、造成水电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三 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最重要部位。
-化学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少,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 1.胰液的分泌
• ① 性 质:无色,无臭,
•
碱性,PH7.8~8.4
•
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 ② 分泌量:1~2L/日。
• ③ 成 分:1.水、HCO3-等无机成分
•
2.胰酶等有机成分
(1)水、HCO3-等无机成分
HC03-的主要作用: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免遭强酸的 侵蚀; 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pH环境
• 2.胆汁的作用
(1)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降
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为脂肪微滴,增加与胰 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与消化。
(2)胆盐帮助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从小 肠粘膜吸收。
胆盐与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物质结 合,形成微胶粒。微胶粒具有高度水溶性,可通过小肠 粘膜而被吸收。
(pH 7-8)。
2. 胰酶:
① 成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② 作 用: 胰蛋白酶原
肠激(致活) 酶
胰蛋白酶
•
•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
二者分别作用蛋白→月示 、胨
•
二者共同作用蛋白→多肽、氨基酸
• ①成分: 胰淀粉酶;
•
胰脂肪酶;
• 淀粉
胰淀粉酶
糊精 麦芽糖 麦芽寡糖
甘油三酯
胰脂肪酶 辅脂酶
脂肪酸 甘油一酯 甘油
① 来 源:主细胞分泌(主要)。
•
② 特 点:起始无活性;
•
最适pH是2.0~3.5,pH>5.0则失活。
•
③ 作 用:
•
胃酸
•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 (3)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
① 来 源:壁细胞分泌。
•
② 作 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
③ 临 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内因子分泌减
胰液是作用最全面的消化液,特别是对脂 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三、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
• 1.胆汁的分泌
• (1) 肝细胞生成胆汁:①直接分泌:肝胆汁 (金黄色,
•
pH 7.4)
•
②胆囊贮存:胆囊胆汁(棕黄色,
•
pH 6.8)
• (2) 成 分:无机物:水、碳酸氢盐、Na+、K+、Ca2+
•
有机物: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
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 1.胃的分泌细胞
消化腺
贲门腺:分泌碱性的粘液 壁细胞:HCl、内因子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粘液
幽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 HCO3胃蛋白酶原
G细胞:胃泌素
• (1).盐酸(hydrochloride acid)
•
① 来 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
② 性 质:无色透明酸性液(pH 0.9~1.5)
•
③ 分泌量:1.5~2.5L/24h
•
④ 作 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
③抑制和杀死细菌。
•
④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
⑤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