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的“教”、“学”

合集下载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东风小学柳絮作为教师我到底教什么呢?作为学生他到底学什么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直到我在某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艺术》,他在文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是呀,在课堂上我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我只重视“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完全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

可是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低级的动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潜力的挖掘,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

课堂上通过对话、交流的师生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建构的同时,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下面结合自己的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教育。

因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

教师对于孩子理想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慎重,有说服力。

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该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五年级的孩子长大了,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会对你言听计从的孩子了。

那么教师要带着真诚、热情、平和,去和学生取得好的沟通,去了解、尊重、信任、理解、欣赏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的知音的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领域,进行有效的探讨,去锻炼他们的能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简述教与学的关系

简述教与学的关系

简述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密切的关系,它是因果关系的核心。

教师给予学生知识,帮助他们养成好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的本质。

学生学习教师所教的知识,理解并灌输进去,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使自己变得更加全面、完整、坚强,这是学的本质。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把自己的心思传授给教师。

教师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这样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双赢。

教师除了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传授价值观和信仰,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克服自己的懒惰,以追求知识为目标,用心学习,以求提高自己的素质。

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与学的关系更不可忽视,教师应该把教育作为职业,把教育视为一种使命,不断提升自己,把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应该尊敬教师,虚心向师长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以追求知识的精神,不断努力,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真正正确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使双方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使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取得最大最好的效果。

教育家屈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要得到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

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互动性关系,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就没有教,它们是相互制约、互为促进的。

教师要以坚实的基础,严谨的态度和真挚的热心肠去教学,学生要以尊敬的态度,勤奋的学习认真践行,使教与学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育的价值,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继续得以盛行。

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教和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二者之间既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而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知识。

教与学的关系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系。

前者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它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的特点1.从性质上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对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具有指导性和计划性等特点;而学生学习活动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实践活动。

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同时,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应付考试。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2.从内容上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课堂教学程序和具体方法等教学方案及其实施步骤和方法等;而学生学习活动则包括课前预习准备(如阅读课本)、课堂听讲(如老师讲解或自己看书)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等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评价等方面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中学阶段,教师可采取问答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获得知识。

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

学生的学,制约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教与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起积极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主次关系在经常发生着转化。

任何轻视、排斥、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说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害无益的。

一、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

在四个矛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

教学内容虽然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会因人而异,会带有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中不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教学手段,更是受教师的常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教学中,一般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由此看来,抓住教与学这个矛盾,把它当作主要矛盾来解决,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教与学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笑话。

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师的教

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师的教

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师的教法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教法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形成的。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有机统一,并生并存。

它们的区别因为它们的紧密联系而并不明显,并且同一种方法,有时既可以做为教法,又可以做为学法,比如:发现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因此,不少教师常常无法明确区分教法和学法。

笔者认为:主要体现老师思想行为的方法即为教法,而侧重于表现学生思想行为的方法则为学法。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虽然也有“教法”和“学法”之分,但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教法”方面,单纯的关于学法的理论探索或经验总结并不多见。

所以在通常的认识中,我们大多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法”。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还有一些特级教师所创造的独特的教法,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

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学思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学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等。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大搞题海战术,重复性作业,虽然学业成绩也能有所提高,但这种以牺牲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为代价的短效行为,从长远意义看,得不偿失。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任务是教会儿童的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从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检查、总结、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

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又如何备好教法、学法呢?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教法及学法体系,做到运用时心中有数。

教师应该明确各种教法和学法的特点和最佳运用范围,在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时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怎样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里所谓“主体”,是与“客体”相对而言的,就是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客体”,学生才是他们自己学习进步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教师所展开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而展开的,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发展、高素质的发展中的社会人。

而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学生学的好不好,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学校的学习环境再好,教师教的再努力,如果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没能发动起来,学生自身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那学生本人还是学不好的。

只有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培育起来了,学生自己愿学了,才能通过他们自己具体的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做”,才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知识,增强生活本领;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他们才能在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爱上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才能在这个发展快、知识更新快、竞争强的社会中,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增强竞争力,而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若没有学生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只能是天方夜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说,学生的“学”,是他们自己获得知识能力的内因,是根本性的途径,教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是根本无法代替学生本身的学习活动的。

在学生个体进行认知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由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不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不断形成了知与不知,能与不能”,愿与不愿的矛盾。

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心态,使这种新的要求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师生双方的积极努力,矛盾得以解决,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过程就是在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向前推进的,学生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田忠琪本人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转变: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符合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使用新教材,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处理教材,大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

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淡化学习结果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与学相结合的原理是什么

教与学相结合的原理是什么

教与学相结合的原理是什么教与学相结合的原理是指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教与学相结合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和学生接受,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形成教学和学习的良性循环。

教与学相结合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引导、问答、探究等,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科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教与学相结合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发挥积极性,提高学习主动性。

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实践、研究等方式实现,通过学生的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也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育。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4. 反馈与评价的重要性:教与学相结合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5.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教与学相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冲突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冲突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冲突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存在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教育方法与学习风格的定义与分类在深入讨论冲突之前,我们先明确教育方法和学习风格的概念。

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策略。

学习风格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好的方式和方式倾向。

根据教育学的研究,教育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

而学习风格则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不同分类。

二、冲突的原因和表现形式1. 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风格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更适应听觉方式,有的则更适合动手操作。

当教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风格时,冲突就可能产生。

例如,老师采用以听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但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应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

2. 教育方法的局限性教育方法的选择往往由教师主导,这也导致了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可能倾向于采用自己熟悉的教育方法,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

这样一来,学生可能感到无法适应教师的教育方法,从而产生冲突。

3. 倾向性偏好的冲突某些教育方法和学习风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

例如,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教师却习惯使用直接教学法。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体需求难以被满足,从而产生冲突。

三、解决冲突的方法1. 多元化教育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性,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策略来教授知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解决教育方法与学习风格冲突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这样,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导学生适应多样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教育方法与学习风格冲突的情况下积极适应。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四个视点实行课堂观察
我认真听了研修的专家讲座,通过学习,深受启发,备受启迪。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深入,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已经不能大大满足教师的需求,更不能有效的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课堂观察活动从不同的教学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行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即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观察结果重新调整自己的审计思路,规范自己的教学,这种课堂观察方式是听评课发展的趋向,对于授课教师更有说服力和实效性。

于是参加了一次体育课的观察活动。

并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的如何”四个视点实行课堂观察,制定观察点和观察表。

一、观察点:通过上体育以及学生对运动的理解,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在自主学练的水平。

本节课学生自主识谱,合作活动特别多,充分发挥我校的“小组合作,自主互助”的有效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察结果: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课堂高潮,学生用器械创编节奏活动,小组合作有效,自主编配水平提升,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几点建议:教师掌控课堂水平还需要增强,有时会乱成一锅粥,这时需要老师适度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安静下来,这
也是合作学习的弊端,需要老师灵活的掌握课堂。

再就是课堂的拓展,值得思考,需要老
师吃透教材,找出贴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更加完善,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再探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再探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再探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活动的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放眼我们的课堂,长期以来“满堂灌”、“满堂问”、“满堂乱”充斥我们的课堂。

针对这种现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必须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话。

一、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任务、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一系列认识活动。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

教师必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更新观念,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评价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乐于学习,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可以多使用一些流行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时时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要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堂节奏要张弛有度,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

二、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上。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的要点、难点,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复推敲每节课中的每一句话,从而使课堂中语言精练、有条理。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打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的教育教学一再地要求我们教师变更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确立起来。

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效地结合,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教育者,以灵活、机智的方式方法起到引领教学的作用。

1.在设计活动时,教师既要参考教材,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这都由教师自己决定,从而让学生能愉快、轻松的学习知识。

像幼儿园的教学设计,不能将不贴合幼儿实际生活的知识或者方式方法放入教学活动中,这样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很难开展教学,幼儿也无法真正的去理解。

2.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信息。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做到“授人予渔”。

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被转移时,要快速分析原因。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增加一些师生互动的话题,重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教学中来。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老师可能需要变换出各种角色,来满足课堂教学的平衡发展。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辅导者,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指导,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在课堂,教师就是来当学生学习的“帮手”的,给他们讲解新的知识内容,通过提问、操作等方式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当问题抛出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当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给予个别辅导讲解,帮助其理解;当学生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点拨,让其有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对能力强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让其能力继续更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要尽自己所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心灵师、榜样,起到确立学习态度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

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学教师与学⽣Ⅰ、学习⽬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个合格的⼈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学⽣的⾝⼼发展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以及如何树⽴良好的师⽣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1.教师2.学⽣3.师⽣关系Ⅲ、考核要求1.识记:教师和师⽣关系的概念;师⽣关系的类型。

2.领会:⼩学⽣的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良好的师⽣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节教师⼀、教师的地位和作⽤(⼀)教师的地位在⼈类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种观点: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了“教师是履⾏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员”,“承担教书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提⾼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作⽤教师的作⽤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的作⽤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三个⽅⾯。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2、教师对学⽣的教育作⽤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教师的主导作⽤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的。

其主导作⽤表现在以下⼆个⽅⾯:(1)教师是教育⽅针、教育计划的执⾏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的教育可以使学⽣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段的主体性(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四)劳动⽅式的个体性(五)劳动成果的长效性三、现代教师的素养⼈民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故教师的素养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优良的智能结构。

教师的学生教育和教学方法个人发言材料范文

教师的学生教育和教学方法个人发言材料范文

教师的学生教育和教学方法个人发言材料范文尊敬的各位教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师的学生教育和教学方法的个人看法。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深谙教育之道,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然而,教学方法也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重要方面。

下面我将从教育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谈谈。

首先,教师的学生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包括了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们耐心细致地引导。

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主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潜能,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适当的心理关怀和谆谆教诲,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此外,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情操,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人才。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

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再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引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文将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信任和尊重互相建立信任和尊重是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秉持公正、平等、尊重学生思想和个体差异等原则,以营造一个受欢迎且开放沟通的环境。

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供积极反馈。

2. 激发学习兴趣身为一名教育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积极投入和热情洋溢的教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并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通过选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材料,教师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个性化关注和支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背景、需求和能力。

教师应该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并提供个性化的关注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灵活设置学习目标、制定适合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任务,并提供额外指导或辅导。

4. 建立正面互动积极互动是一个牢固而有效师生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给予正面回馈。

同时,在课后也可以通过答疑、辅导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加深互相之间信任感。

5. 激发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温暖友好且理解体贴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并赋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通过倡导积极心态、提供成功经验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潜力。

结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附加的因素,而是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建立信任尊重、激发兴趣、个性化关注和支持、正面互动以及激发自信心和自尊心等都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方式。

只有在这种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而学生则是教育事业中的核心。

长期以来,教育者们常常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然而在当今时代,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并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学”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这一转变的产生,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现代教育体系的一种改革,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教育实践模式。

本文将就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者们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一、传统教育中的关注点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者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

他们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教育中,更多的是强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各种教育改革也常常围绕着教师的培训、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而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往往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个体差异也经常被忽略。

二、现代教育中的改革思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现代教育中逐渐出现了“关注学生的学”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验证。

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果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1. 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学习习惯等都各不相同。

教育者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资源和课外活动;而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对立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对立

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对立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风格。

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存在着对立,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的对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方式,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式教育、互动式教育、问题解决教育等。

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可能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对立。

举例来说,有些教师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育方法可能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方式和习惯。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包括听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动手型学习者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

举例来说,部分学生可能偏好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却更倾向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这种对立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难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三、解决教育方法与学习风格的对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方法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对立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学生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更好地调整教育方法。

2.灵活运用教育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例如结合讲授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解决教育方法与学习风格的对立。

例如,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与学生的“教”、“学”
汤青河
培训第二天,同伴们依然早早到学习的1009室等待专家的到来。

今天上午听取了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黄忠敬教授的报告---《为学而教---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下午聆听了华东师大周彬教授的报告---《叩问课堂: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

两位教授都谈到了课堂教学,黄教授帮大家分析了现在教学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如何评价好的教学?周彬教授重点讲述了好课堂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如何征服学生?好成绩如何来?感触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好学生,首抓学习品质、习惯养成
黄教授提到影响成功的因素主要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仅占百分之二十,非智力因素占百分之八十。

这就说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学习品质习惯养成首抓不放。

周彬教授也提到,成绩=兴趣+方法+智商,讲到智商不能改变,能改变的就是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的培养。

平时教育就智力抓智力越抓越被动,作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尤其是起始年级,开始就要先抓行为习惯养成,培养他的毅力、认真、耐心等好的学习品质。

二、征服学生,而不是管压学生
周彬教授讲到学生不是让你管的,是让你征服的,是让学生真正信服你。

而我们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征服学生呢?周教授给我们提出了四方面的绝招:口才、逻辑、知识面、态度。

尤其是谈到知识面、态度,周教授讲到了新东方的招聘,提到了一个教师的情绪能影响大面积学生,知识只能影响一部分人,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能感染一群人。

谈到逻辑,一再强调要用学生的逻辑去分析,去教学。

这让我想到原来常想的要想让学生掌握知识,老师要放下身子,让自己回到自己当初的学生时代,与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这也是平时为什么兵教兵,效果会更好。

三、学生是我们的对象,更是我们的资源
周教授提到中学时代的化学老师和化学课堂,学生在老师水平有限的情境下,学会了自己当小老师,一个赛一个,不甘落后,最终全班取得优异成绩。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学得好,就能考得好。

同时也说明,学生是我们课堂重要的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去调动。

这让我感到之前自己课堂上适时让学生当小老师,确有感触。

老师讲的越好,什么难题都一一给学生包揽,结果让学生产生依赖性,每天遇见难题总等着老师讲,自己不会独自去攻破,而
攻破一道难题胜过十道简单题。

四、做一名善于激起自己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师
听了黄教授讲的好教学的指标“五度”---达成度、清晰度、开放度、参与度、生成度,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向着五度看齐,情知相长。

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学习周彬教授在教师培养学生兴趣时,提出的宽容与感染。

每个学生的发展,注重每个学生的成长,给学生一颗宽容的心,真正爱学生。

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