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 伤仲永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 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 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 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 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 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 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 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一词多义

并自为其名(
名词,自己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 名词,名声 ) 代词,这 ) )
闻 其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代词,他的
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然 宾客

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
王安石
王安石塑像
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真迹
资料链接
题目介绍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 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矣”的哀伤、
惋惜之情。
了解“随笔”
随笔即随手笔录, 不拘一格,是散文的 一种。古代随笔常借 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 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读准字音
邑人( yì ) 环谒( yè ) 泯然( mǐn ) 扳( pān n 称( chè ) )
词语解释
世隶耕( 属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 ) 环谒于邑人(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四处拜访 渐渐 求取 ) ) )
虚词用法
之: ①忽啼求之: 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 “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 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 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 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 “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②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 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省略宾语 “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③省略介词 “受之天”中“之”后省 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 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 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课后作业
• 《名校课堂》p11的2、3、4、5、6、7。
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 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 泯然众人矣 今义:稍微。
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文言文句式
导入新课
请欣赏《伤仲永》的动画。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之”“于”“隶”“宾 客”“称”等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 特点。 3、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 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 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 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3、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 语, 是“每天”的意思。
4、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 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 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 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 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 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 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才能 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 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 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称读chè n,相当
通达智慧
) )
其受之天也(

wk.baidu.com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没有达到要求 )
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简述方仲永才能 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3):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 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重难点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 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 的思想观点。 2、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 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 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 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八位著名散文作家的合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