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威尼斯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蓝蓝的威尼斯》是一篇描绘威尼斯美丽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文章。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威尼斯的独特魅力,增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威尼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威尼斯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课文。
3.3 朗读与讨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写一写自己对威尼斯的感悟,或者写一写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表情和语言组织能力。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威尼斯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建筑。
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运河系统,并理解其对于城市交通和旅游业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和图像准确地表达威尼斯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威尼斯的问题和挑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威尼斯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介绍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人工岛。
讲述威尼斯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建立、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2.2 威尼斯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建筑介绍圣马可广场、里亚尔托桥和道奇宫等重要景点。
讲述威尼斯特色建筑,如运河两岸的宫殿和教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威尼斯的图片或视频,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体验威尼斯的特色和魅力。
3.2 问题解决提出威尼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水位上升、旅游业过载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让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观察和描述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口头描述和写作,评估他们对于威尼斯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估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4.2 问题解决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评估他们对于威尼斯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展示,评估他们的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图片和视频收集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描述。
5.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威尼斯的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威尼斯的特色和魅力。
5.3 教材和参考书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意大利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
2. 通过分析《蓝蓝的威尼斯》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威尼斯风土人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蓝蓝的威尼斯》课文内容分析3. 威尼斯风土人情介绍教学重点:1. 掌握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理解《蓝蓝的威尼斯》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热爱之情3. 了解威尼斯风土人情,感受威尼斯的魅力教学难点:1.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2. 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学准备: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2. 威尼斯的相关图片和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和印象。
二、威尼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三、课文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总结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威尼斯的魅力所在,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威尼斯的认知和印象。
二、深入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威尼斯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并展示研究成果。
三、威尼斯风土人情介绍(2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威尼斯风土人情。
2.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威尼斯的独特魅力。
蓝蓝的威尼斯课文赏析

蓝蓝的威尼斯课文赏析蓝蓝的威尼斯课文赏析蓝蓝的威尼斯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课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课文赏析:本文的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瑰丽绚烂、文色浓艳。
文色是指遣词造句呈现出的一种特殊色泽,即词彩。
“蓝蓝的威尼斯”是个奇特的城市,风光瑰丽,要把它如实地描绘出来,就要用美的语言来表达。
请看从舷窗眺望威尼斯的景象:“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段绚烂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的村落”。
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再看水都的景象:“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
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
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似画的感觉。
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最后看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这是一幅绚丽的秋色画面。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总之,瑰丽绚烂的语言可以使文色浓艳,易于表达作者热烈的感情。
《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蓝蓝的威尼斯》语文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威尼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1. 对威尼斯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威尼斯的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威尼斯图片,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威尼斯。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的意思。
3.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有关威尼斯的问题。
2. 学生上台展示生字词卡片,向大家介绍生字词的意思。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威尼斯的画,可以是风景、建筑或人物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 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威尼斯画作,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二、深入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威尼斯的主题,如建筑、人物、风景等。
2. 每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威尼斯的特点,可以是演讲、表演、唱歌等。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威尼斯的特点。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蓝蓝的威尼斯》是一本描绘威尼斯风土人情的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威尼斯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书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去了解和探索威尼斯。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2)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培养热爱祖国、关注民族文化的情感;(3)学会欣赏和实践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4)提高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第二章:威尼斯的自然风光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掌握描述自然风光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中有关自然风光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美丽景色,学习如何描绘自然风光。
第三章:威尼斯的历史文化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掌握描述历史文化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中有关历史文化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学习如何描绘历史文化。
第四章:威尼斯的民俗风情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威尼斯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传统;(2)掌握描述民俗风情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蓝蓝的威尼斯》中有关民俗风情的章节,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独特民俗、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学习如何描绘民俗风情。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提高综合素养;(2)学会欣赏和实践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3)提高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023最新-《蓝蓝的威尼斯》优秀3篇

《蓝蓝的威尼斯》优秀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蓝蓝的威尼斯》》,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静谧、舒适、安详、平和、浪漫、忧郁……)。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1、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
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对世界地理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蓝蓝的威尼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内容讲解。
2.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介绍。
3. 诗歌欣赏与朗读技巧训练。
4. 环境保护主题讨论。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2. 掌握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难点1. 诗歌的朗读技巧训练。
2. 威尼斯历史和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和威尼斯的相关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威尼斯的文化特点和环境保护问题。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全文、威尼斯的图片、地图、相关视频等。
2. 教材:《蓝蓝的威尼斯》课文文本。
3. 参考资料:关于威尼斯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资料。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和背景音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图片和地图,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
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威尼斯知识介绍: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
4. 诗歌欣赏与朗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所提供的资料,总结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
2.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威尼斯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保护威尼斯的建议。
九、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威尼斯的资料,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下周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江山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世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意大利半岛南端,亚得里亚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城”。
说到她人人都赞不绝口;我们也曾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对她有所了解。
课前我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我就请大家说说你对威尼斯的了解。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有多少个大小岛屿?
威尼斯有多少条大小河流?3、威尼斯有多少座桥梁?
4、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桥,名叫什么?
5、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
6、威尼斯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7、威尼斯的机场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8、威尼斯的护城神是谁?9、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二、创设情境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威尼斯风情照片。
通过照片让学生对威尼斯的美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生字注音
舷眺缀
簇魅瑰
鳞次栉比绚四、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作者的漫游路线
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线及所写之景:
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从总体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五、把握特色思考: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
蓝蓝的威尼斯建筑美游船造型别致
秋色美广场绚丽多姿
思考:从总体上看,本文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穿插了其他内容,看看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什么影响。
第3自然段简介威尼斯的历史,突出了“威尼斯人用双手雕塑起来”这一点,赞美威尼斯人民的勤劳智慧。
这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更突出了这个“亚得里亚海的瑰宝”的价值。
第5自然段穿插了威尼斯城徽的传说,给威尼斯美丽的景色抹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蓝蓝”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六、品味语言
出示《世界地理》对威尼斯的介绍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沿海,是通往亚得
里亚海的主要港口.城市建筑在100多个小岛上,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请思考:
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这段文字介绍了威
尼斯哪些内容,最突出之处是什么?
(地理位置、交通地位、形成特点,尤其突出介绍了闻名世界的原因----“水上城市”)
总结:这段文字的语言很平实
提问:
本文的语言给你的感觉怎样?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风光。
请你找出这些比喻句。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体会。
、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
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
前一个比喻写水
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
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文中的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出示秦牧语:“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美妙起来了’”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你也可以用你五彩的笔描写出美好的景色的。
请同学们试一试,写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威尼斯的美。
七、知识迁移
比较威尼斯与扬州
浓墨重彩的油画清新淡雅的国画
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楼越盖越大,广场越建越阔,马
路越修越宽。
某个城市一有“标新立异”,其他城市立即群起效尤,而本城市原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景观则拆除殆尽,造成城市特色逐渐消失。
你对此有何看法?
如果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扬州,提高扬州的国际知名度,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一些什么活动?请说说你的想法。
八、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次带团出游威尼斯的导游,而你又从没去过威尼斯,请你根据作者马信德游览威尼斯的路线设计一个讲解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