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有感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读后感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相关著作,感触颇深。
陈鹤琴先生主张“活教育”,强调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大概也就七八岁,正是好奇心爆棚的年纪。
有一次,家里买了几条小金鱼。
这可把我给高兴坏了,天天盯着鱼缸看,就盼着它们能快快长大。
小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那一身金色的鳞片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别提多好看了。
我总是忍不住把手伸进鱼缸里,想要摸摸它们。
可每次我的手一靠近,它们就嗖的一下游走了,好像很怕我似的。
为了能和小金鱼更亲近,我决定给它们喂食。
我从厨房里抓了一把米饭,一股脑儿地全扔进了鱼缸里。
心想:“小金鱼们,快吃吧,吃得饱饱的才能长大呀!”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米饭都沉到了缸底,小金鱼们根本不吃。
我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去问妈妈。
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小金鱼可不喜欢吃米饭,它们要吃专门的鱼食。
”然后,妈妈给我拿来了一包鱼食。
我小心翼翼地往鱼缸里撒了几粒鱼食,小金鱼们马上就游过来了,一口一口地吃着,那模样可爱极了。
看着它们吃得那么香,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从那以后,每天给小金鱼喂食就成了我的任务。
我会按时按量地给它们喂食,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有一条小金鱼总是浮在水面上,不太爱动。
我心里一紧,这是怎么了?我赶紧又去问妈妈。
妈妈看了看说:“可能是鱼缸里的水太脏了,该换水了。
”换水?这可把我难住了。
我从来没换过水呀。
但是为了小金鱼能好起来,我决定试一试。
我找来了一个小盆子,把小金鱼一条一条地捞出来放在盆子里。
然后,我把鱼缸里的脏水倒掉,又认真地把鱼缸洗了好几遍。
接着,我把干净的水倒进鱼缸里,再小心翼翼地把小金鱼放回去。
可是,那条生病的小金鱼还是没有好起来。
没过几天,它就死了。
我伤心极了,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生命的消逝,心里特别难过。
妈妈安慰我说:“别太伤心了,你已经尽力照顾它们了。
这就是生命,有生就有死。
陈鹤琴思想的心得体会
陈鹤琴思想的心得体会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为教育工作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深入研究和领会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后,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一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知识与生活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而“活教育”则提醒我们,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的素材,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
比如,在教孩子们认识植物时,不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而是带他们走进花园、走进田野,让他们亲手触摸植物的叶子、观察花朵的绽放,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陈鹤琴先生还特别重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这使我反思在教育过程中,是否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可能会因为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而限制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而陈鹤琴先生的思想让我明白,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选择,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敢创新。
比如,在美术课上,不再规定孩子们必须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去绘画,而是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哪怕他们的作品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那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对我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方法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只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而不是仅仅由教师进行演示和讲解。
通过自己动手做,孩子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陈鹤琴先生注重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陈鹤琴教育理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陈鹤琴的教育理念,我深感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陈鹤琴教育理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培养幼儿,使他们在身心、智力、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教育观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德育为先陈鹤琴强调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德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关键。
在德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以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自律性等品质为重点,通过生活实践、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陈鹤琴认为,智育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
他主张在幼儿教育中,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体质。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提倡通过游戏、观察、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体育方面,陈鹤琴强调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倡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3. 美育熏陶陈鹤琴认为,美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主张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二、生活化的教育观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化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成长。
以下是我对生活化教育观的一些体会:1. 以幼儿为中心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活教育》的读书心得
《活教育》的读书心得《活教育》的读书心得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成长的,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成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记住了这句话。
今后,我将以此为教学指导,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
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
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习。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是声音条件很好,可以让他带同学去读课文。
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
让他们在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小故事。
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但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地方应该及时表扬。
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的。
《活教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仔细阅读。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读后感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了关于他的相关著作和研究之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陈鹤琴强调“活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知识孤立地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然而,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购物、规划活动等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思维。
他还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天赋。
这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处于主导地位,给儿童设定好一切,而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陈鹤琴的观点提醒我们,要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也让我深受触动。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
比如,在科学课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科学原理,远比单纯的讲解更加有效。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另外,陈鹤琴对于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环境是否真的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一个充满关爱、鼓励和丰富学习资源的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而一个压抑、单调的环境,则可能会抑制儿童的成长。
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中,游戏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身体、智力和品德。
如今,在很多教育场景中,游戏的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被视为浪费时间。
读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活教育理论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活教育理论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它强调教育的实践性、生活性和创造性,主张教育应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活教育理论,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1.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儿童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生活需求,从而设计出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
2. 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相结合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尊重儿童的天性。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教育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结合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
二、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成长的引导者。
教师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潜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观察、引导,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家庭教育的引导活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引导家长关注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需求,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活教育》读书笔记
《活教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教育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也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陈鹤琴先生主张“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要让儿童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书中,陈鹤琴先生提到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观点。
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是不是把孩子们关在了小小的教室里,让他们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隔绝了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
比如春天来了,带孩子们去公园看看绽放的花朵,听听鸟儿的歌声;秋天到了,让他们去果园采摘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做中学”也是“活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学校开展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尝试。
而不是在老师的过度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比如在科学实验课上,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实验结果。
这样的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活教育”还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材料。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
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能够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在书中,陈鹤琴先生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陈鹤琴活的教育学感悟与理解
陈鹤琴活的教育学感悟与理解陈鹤琴,一位教育界的璀璨之星,他的“活教育”理念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无数教育者前行的道路。
他强调教育要“活”起来,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想想看,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变化和惊喜?教育也应该如此啊!如果把教育搞得死板僵硬,那岂不是像给活泼的小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陈鹤琴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好比我们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花园,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是独特而珍贵的知识宝藏。
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四季的更替,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这难道不比在教室里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识点有趣得多?在大社会中,孩子们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学会与人相处,理解社会的规则,这不正是他们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吗?“活教育”还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这多像我们学骑自行车啊,光是看着别人骑,听别人讲技巧,能学会吗?非得自己亲自去踩踏板,去掌握平衡,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摔倒中,才能真正掌握骑车的本领。
教育也是一样,让孩子们亲身去实践,去探索,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不断进步。
再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它提倡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这不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搭积木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大家一起交流、合作,就能搭出更精彩、更独特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团队的力量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想想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不是有时候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是不是有时候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让他们远离了大自然和社会这个广阔的课堂?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就像是一阵春风,吹走了这些陈旧的观念。
我们应该让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难道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探索的光芒吗?难道我们不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吗?所以啊,让我们真正理解和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吧!。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观后感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观后感最近深入了解了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那可真是让我像是发现了学前教育的宝藏世界一样,有好多话想说。
首先呢,陈鹤琴强调“活教育”,这概念刚一入耳,就感觉特别鲜活。
就好像一下子把那种传统的、干巴巴的教育模式给盘活了。
他主张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学习知识。
这一点我太赞同了!你想啊,让小朋友整天对着书本上那些抽象的东西,他们能理解多少呢?但是如果把他们带到大自然里,就像我小时候去田野里认识各种植物一样,看到那绿油油的麦苗,还以为是韭菜呢,但是经过大人一讲解,那种记忆就特别深刻。
孩子们能看到真实的花朵怎么开,鸟儿怎么飞,这可比在教室里看图片带劲多了。
还有啊,他提到的儿童是中心,这就像把小朋友们放在舞台的正中央。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略孩子自己的想法,觉得他们小,啥都不懂。
但陈鹤琴就不这么想,他觉得孩子有自己的小世界,有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
就好比我家小侄子搭积木,他有他自己的创意,想搭一个超级大的城堡,要是大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指挥他,“这块积木放这儿不对,应该放那儿。
”小侄子就会不开心,因为这破坏了他自己心中的城堡蓝图。
我们应该像陈鹤琴说的那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旁边适当引导就好。
陈鹤琴重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这就好比是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做饭,一开始啥都不会,把盐当成糖,那菜的味道简直“绝了”。
但是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慢慢就掌握了做饭的技巧。
孩子也是一样,让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去学习,不管是画画、做手工还是玩游戏,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就是成长嘛。
另外,他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让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幼儿教师得像个超级多面手,不仅要有爱心、耐心,还得有专业知识。
这就像幼儿园里的神奇魔法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知道什么时候该鼓励,什么时候该给点小建议。
一个好的幼儿教师能让孩子的学前时光变得超级美好,就像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充满阳光的种子。
总之呢,了解了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之后,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学前教育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一面。
活教育读后感(共5篇)
活教育读后感(共5篇)第1篇:《活的教育方法》读后感《活教育的方法》读后感我学习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方法》,收益匪浅。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孩子心理学家及孩子教育专家。
他一贯重视孩子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
”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深受启发。
理论提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曾经我看过卢梭的《爱弥儿》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出自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
这忽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
”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个善良。
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
”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延续至今,陈老前辈的活教育就是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
比如:本学期进行的海洋主题教育,我们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的家乡,然后请孩子们进行剖鱼的活动,孩子们就是走进了大自然。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
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说到完整的人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续爱的教育》里面很多的很多的优秀品德都是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和历史为载体的。
所以我也开始学习故事里的主人公将我看到过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
比如我们班的孩子总是容易哭泣,碰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流眼泪,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他们我们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要向海伦凯勒一样坚强。
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篇一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哎呀妈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陈鹤琴先生说教育要“活”,这可太对啦!我就想啊,咱们平常的教育有时候是不是太死板啦?就像被框在一个小框框里,动弹不得。
也许传统的教育方法能让我们记住一些知识,可这能让我们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吗?我觉得够呛!想起我自己的学习经历,那真是一把辛酸泪。
整天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感觉自己就像个学习机器。
可陈鹤琴先生的理论让我明白,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呀!教育应该像春风吹过大地,让每一颗种子都能自由自在地发芽、生长。
比如说,在实践中学习,这多重要啊!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得真正去动手、去体验。
可能有人会说,实践多麻烦啊,还不如多做几道题。
但我要说,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啦!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知道怎么把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再想想,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太依赖老师和书本啦?老师说啥就是啥,书本写啥就信啥。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就像一声警钟,敲醒了我。
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
也许有人会质疑陈鹤琴的理论,觉得太理想化,不好实现。
但我觉得,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那也是好的呀!毕竟,教育的改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得一步步来,不是吗?总之,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我是真的深受启发,也希望未来的教育能越来越“活”,让我们都能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篇二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感受,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一读进去,哇塞,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陈鹤琴先生强调教育要贴合生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我就常常想,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有时候感觉和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
比如数学里的那些复杂公式,语文里的那些生僻字词,在日常生活中真的用得上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可我觉得,如果能直接从生活中学习,不是更棒吗?就像他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陈鹤琴教育思想读书心得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以及儿童教育专家。
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志向,他将培养民族幼苗视为己任,深信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因此,他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和“一切为儿童”的口号。
陈先生一直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对待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孩子,应该采用优秀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他们的体德智三育。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他把“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的基本原则,即“做人,做某人,做现代某人”,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著作《怎样做小学教师》,深受启发。
陈老的教育思想并非高不可及的大理论,而是源自于他一生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的精髓。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陈老所提出的每一条箴言都是从微小处入手的。
从排队到礼貌的训练,从教室布局到桌椅摆放,陈先生都极其细致地要求每一个细节。
例如,他对教室展板的高度要求既美观又便利,对教室门的吱吱呀呀的响动也给予了重视。
他的“爱生”理念融入了他的教育思想之中。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许多细节:从教室讲台边和橱柜角的护边,到教室门上的防护包边,再到我们积极倡导的六项儿童礼,这些都是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具体践行。
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担任教师,都不能忽略细节,忽略最微小的根本。
从微小处入手,切实做好每一个点滴,这也是一种功德无量。
第2篇:体育组陈老师读书心得读书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某某。
在学生眼中,教师能够与他们平等交流,使他们的心理获得一种平衡感。
这样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
学生们愿意与我建立亲近关系,常常向我倾诉内心烦恼和困难,我因此与学生保持着频繁的交流,这无疑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途,或许会有人对此表示异议。
然而,爱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令人愉快的旅程。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第一篇: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心得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论有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这三条不仅对当时,乃至对今天的幼儿园教育,都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们应把握好这三大目标,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
我是中国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做,也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国”这一意识如果是从小就有的,那对他今后良好的人格、修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陈鹤琴先生在提到“做现代中国人”中提出:要有强壮的身体;有创造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心胸开阔和目光远大。
二。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
我在实践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教育不仅孩子会乐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
由于学龄前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事物,如果我们多带他们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们的收获通常都比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看着挂图或是多媒体要多。
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更多、实践更多。
三。
在做中学、做中教、从做中求得进步杜威就曾经提出过要在做中学,而这里陈鹤琴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做中教,并在此过程中求得进步,教师和孩子都来做,必要时给孩子提供帮助。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共有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
举例来说:就像在区域活动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与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解决,这就遵循了“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的原则,如不能解决的,教师就要提供帮助。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读后感读了关于陈鹤琴先生的相关著作和资料,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
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成长。
这使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是不是有时候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常常在教室里讲授着抽象的概念,却很少让学生真正去动手、去实践、去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和智慧。
他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这意味着教育者要与学生一起参与,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回想我们的教育场景,老师往往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
而陈鹤琴先生的理念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互动的、实践的。
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做,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陈鹤琴先生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这让我思考,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否给予了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是否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机会?我们常常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孩子,却忘记了他们的差异和独特性。
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资源无处不在。
我们不必局限于校园和教室,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都是宝贵的教育素材。
比如,一次郊外的踏青可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动植物的生态;一次社区的志愿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把孩子们困在了狭小的校园空间里,错失了许多生动的教育机会。
陈鹤琴先生对于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不仅能够让儿童获得快乐,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活教育读后感结合幼儿园500字
活教育读后感结合幼儿园500字示例文章篇一:《活教育读后感》嘿,你们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书,叫《活教育》,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书里讲了好多有趣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就好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比如说,它强调要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学习,这多棒呀!这就好比让我们自己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大森林,在里面发现各种新奇的东西。
我想到了我们幼儿园的一次活动,老师带着我们一起种小花儿。
我一开始还担心自己种不好呢,可没想到,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居然成功啦!这就像书里说的,让我们亲自去做,才能真正学会。
还有呀,书里说要注重小朋友的个性发展。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小明。
他特别喜欢画画,每次画画的时候,他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老师就给他很多机会去展示自己的画作,这难道不是因为老师懂得“活教育”吗?再想想,如果幼儿园只是让我们坐在那里听老师不停地讲,那得多无聊啊!就像每天都只能吃一样的饭菜,肯定会腻的。
我觉得“活教育”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我们在幼儿园里过得开心又能学到好多东西。
这不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一对翅膀,能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吗?我希望以后的幼儿园都能像书里说的那样,用“活教育”的方法,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快乐成长!示例文章篇二:《<活教育>读后感》最近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好像在幼儿园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学得开心,玩得痛快。
读了《活教育》之后,我发现这不就是“活教育”的理念在实践嘛!比如说,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而是让我们自己去观察材料,想想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这多有趣呀!就像探险一样,我们自己去摸索,去发现。
这不就像陈鹤琴先生说的,要给我们“活”的教育,而不是死板的知识灌输吗?还有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去花园里观察小虫子。
大家都可兴奋啦!“哇,这只小虫子跑得好快!”“哎呀,那只虫子在干什么呢?”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陈鹤琴思想的心得体会
陈鹤琴思想的心得体会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陈鹤琴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深刻的心得体会。
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
我们应该为儿童创造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过程,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陈鹤琴先生还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
这意味着教育者要引导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灌输。
这使我反思传统教育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往往会导致儿童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儿童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制作手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观点也让我感触颇深。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应该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去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代社会,孩子们常常被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与大自然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
我们应该多带孩子们去公园、田野、博物馆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社会的多样性。
比如,组织孩子们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去科技馆了解科技的发展,这些都能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陈鹤琴先生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潜力。
这提醒我们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儿童。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勇敢表达自己;对于具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我们要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陈鹤琴思想的心得体会
陈鹤琴思想的心得体会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深入学习和了解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育”的理念,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这一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而应融入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还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孩子,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是否真正关注到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要更加细心地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进步速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
例如,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亲自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手工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物品,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这种实践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和尝试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另外,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学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放松心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读后感在接触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真谛的大门,心中满是感慨与思考。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强调“活教育”,这一观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是死板的、僵化的,而应是充满活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他主张让儿童在自然和社会中学习,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实践和探索精神。
陈鹤琴先生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这使我意识到,在教育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塑造所有的孩子,而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
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们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却忘记了去发现他们独特的闪光点,没有为他们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他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更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动手实践。
比如,在教孩子们数学时,不是仅仅让他们背诵公式和法则,而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如分积木、数豆子等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数学的规律。
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还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应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孩子们亲自种植一颗种子,观察它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他们对植物的生命周期就会有更直观的认识。
另外,陈鹤琴先生对于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智力和社交能力。
回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被大量压缩,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课外辅导班和作业。
陈鹤琴活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提出“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活教育的真谛,以下是我对陈鹤琴活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儿童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儿童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 创设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儿童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他们学会独立生活、与人交往,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二、注重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动手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注重实践,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教育者要善于创设实践机会,让儿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可以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有感
最近我又重新读了在大学时候学习过的《学前教育概论》里面重点看了陈鹤琴的教育理论,我觉得我们身为现代人思想却是老套得不得了,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向陈老前辈学习。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陈鹤琴的活教育。
理论提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曾经我看过卢梭的《爱弥儿》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出自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
这忽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
”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个善良。
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
”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延续至今,陈老前辈的活教育就是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
比如:本学期进行的海洋主题教育,我们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的家乡,然后请孩子们进行剖鱼的活动,孩子们就是走进了大自然。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
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说到完整的人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续爱的教育》里面很多的很多的优秀品德都是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和历史为载体的。
所以我也开始学习故事里的主人公将我看到过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
比如我们班的孩子总是容易哭泣,碰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流眼泪,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他们我们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要向海伦凯勒一样坚强。
所以现在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变得较往坚强了。
我也一直和孩子们说我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相互之间要谦让,特别是男孩子要学会让着女孩子。
这话让我们男孩子很受益,有一次,一位男孩子的妈妈和我说:“上次在我们单位时,他坐在座位上,然后来了一位比他大的女孩子,他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请她坐下,问他原因,他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
”我忽然发现,孩子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我觉得也是挺开心的。
无论是童话里,还是在任何的故事里,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
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平时的晨间谈话中,我也是将生活中看到的不好的现象,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记住将来长大后也要像现在一样,遵守最基本的礼貌,“不乱丢垃圾”“学会排队”……
让儿童在“做中学”。
“活教育”主张解放儿童的身心,“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应该是家长做不到,一直惯着养,所以请孩子帮忙做点小事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了,于是便和我们老师交流:为什么家里这么懒?当听到幼儿园里很勤劳的时候,他们很震惊。
于是在平时的交谈中我们又增加了:在家里的时候也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帮助家里的人。
并且和家长沟通好,不要因为孩子做得慢就运用包办政策,越慢越要给他锻炼的机会。
于是有些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也愿意帮忙了。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纲要》里提出:教育要贴
近生活,要进行“生态化教育”所以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首先要是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是孩子们知道的,才能进行活动。
课程内容要相互关联。
儿童的认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的编排要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
富于弹性的课程。
儿童生活环境不同,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强求一致,要适应各地自然、社会等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
强调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
幼儿园和家庭一样,都是幼儿教育的场所。
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联系,注重“家园合作”。
发现“童年的秘密”。
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
很多成年人觉得幼儿很小,往往忽略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目光看待幼儿,应该用完整地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
由于儿童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成人只能帮助儿童发展,却不能代替儿童的发展。
教师只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行为。
孩子们也可以从孩子们想法中,得到反思,学会新的知识。
强调“有准备的环境”。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填鸭式”教学。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中有不同的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就能事半功倍完成任务。
教师是“导师”。
注重智慧和品格的培养。
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不设课程表。
混龄教学。
丰富的教材,即教具。
在每次活动中,为孩子们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孩子们在进行活动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所以教师不能偷懒,在每次活动前,就应该准备好丰富的材料。
排除奖惩制度。
幼儿园时期应该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应该去引导,所以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和蔼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
如果用奖惩制度,会让很多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海燕分二班於哲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