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本篇教学反思论文中,我将回顾和总结我在教授“指数函数及性质”这一课程时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方面的分析和思考,我将探讨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正文内容:1. 教学内容1.1 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时,我首先强调了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我通过实例和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同时,我还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如指数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2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变换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变换,我引入了图像绘制和变换的方法。
我通过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并对参数进行调整,展示了图像的平移、伸缩和翻转等变换。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指数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3 指数函数的应用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应用时,我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通过举例讲解指数函数在经济、生态、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指数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指数函数应用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去。
2. 教学方法2.1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
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我利用投影仪展示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指数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本篇教学反思论文将围绕“指数函数及性质”的教学内容展开反思。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1 引导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图像,帮助他们理解指数函数的基本特点,如增长性、奇偶性等。
同时,我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1.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我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讨论人口增长、物质衰变等问题,让学生将指数函数与实际情况相联系。
1.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让学生思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为反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2.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注重巩固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深化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三、学生反应:3.1 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对指数函数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
《指数函数》的优秀教案最新9篇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优秀教案篇一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像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策略: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生归纳指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三步,典型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2、教学:贯彻引导发现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直观素材和背景材料,又要激活相关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创设有趣的问题。
3、教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标题: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本文将环绕“指数函数及性质”这一内容展开教学反思,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1.1 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其实际应用。
1.2 缺乏生动的例子和案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1.3 需要增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2.1 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交流。
2.2 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3 需要引入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预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能力3.1 传统的笔试形式评价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缺乏开放性题目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考核。
3.3 需要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4.1 教学进度过快,学生无法充分消化所学知识。
4.2 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不足,无法做到复习巩固。
4.3 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资源不足,影响教学效果5.1 缺乏多媒体教学资源,无法生动展示指数函数的性质。
5.2 图书资料不足,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拓展阅读。
5.3 需要积极寻觅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结论:通过对“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我们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惟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才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希翼本文的教学反思能够给泛博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章重要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困难等。
在此,我将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经济、生物、物理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意识到指数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此外,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也是必要的。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可以以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目标,而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研究指数函数的推导和变形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展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传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外,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运用指数函数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在展示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使用幻灯片、动态图像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应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练习外,我们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课堂分享、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于难理解的概念和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说明,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美妙。
此外,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和困惑。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基本性质和应用;3.能够解决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正数指数、零指数、负数指数、分数指数;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递增/递减性、增/减区间、零点、极限行为;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4.指数函数的应用:人口增长模型、物质衰减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表,引发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兴趣和思考:“如果你发现一个疯狂 multiplying zombies 的现象,你会用什么模型来描述他们的增长呢?”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探究:a.定义与性质: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指数函数的图像,比较不同指数的影响,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b.图像与性质的证明:以指数函数y=2^x为例,让学生推导其等比数列形式,进而证明其递增性和增区间;再通过值的比较,推导其零点和极限行为。
c.应用举例: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指数函数模型,如人口增长模型、物质衰减模型等。
3.实践:a.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输入不同指数函数的参数,观察图像的变化,并总结规律。
b.给学生一组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相应的指数函数模型,并解决问题。
4.总结:让学生总结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并引导他们思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而不是笼统的“理解”和“掌握”,能够量化和具体化目标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和评价。
2.导入环节是否引人入胜:指数函数的引入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有趣问题等多种方式实现,但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单向授课,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3.探究与实践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又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师生互动: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发展。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思维能力;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①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情感目标:际背景;②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难点:弄清楚底数a 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对于底数a>1 和1>a>0 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学生不容易归纳认识清楚。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来突破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从这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入手,先描点画图,作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方法,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分析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界函数的基础,同口寸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四、学生学习况情分析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是学生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
教材在之前的学习中给出了两个实际例子(GDP的增长问题和炭14的衰减问题),己经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但这两个例子背景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
本节课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超出想象的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五、教学方法:导学式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时,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要求学生自己作出特殊的较为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并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而且是分。
> 1与0<Q V1两种情形.六、教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过程:I .复习回顾[师]前面儿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指数的有关概念和吊的运算性质.这些识都是为我们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 现在大家来看下面的问题:一般地,函数y=a x (a>0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定义域是R.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 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与]的函数关系式是这个函数便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指数函数,其中自变量I 作为指数,而底数2 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II .讲授新课1. 指数函数定义[师]现在研究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解读篇一《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简单应用模型,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进而研究指数型函数的性质, 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及时评价完成整个导学过程【学习重点】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及指数型增长模型。
【学习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指数型函数的图象,性质。
【导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互查每组两名同学互查识记内容教师提问记忆方法,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借鉴。
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为本节课中的内容储备知识基础。
展系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图是指数函数2x y =, 3xy =, 0.3x y =, 0.5x y =的图象,请指出它们各自对应的图象。
教师随时点评,引导,欣赏,鼓励。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同学可让学生从图象直观的理解指数函数,从变化中找到不变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示交流结论: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力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探究二:指数形式的函数定义域、值域: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21 x y =+,(2y =,(3 1 4 2x y-=.首先提问给出的三个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
其他同学可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所给函数虽然不是指数函数,但是由指数函数得到的复合函数,其性质与指数函数密切相关,通过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指数函数与其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型:新授课(本节课是我在任教第一学期讲的公开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有多次修改,下面的教案是最初完成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
过程及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及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的探索指数函数图象,概括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
三、教法学法教法:启发诱导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及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法:从学生原有的函数概念、性质等知识出发,组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用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教学基本流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及 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及 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学生回答: y及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问题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
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 表示。
学生回答: y及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一般地,函数(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定义域为R老师:定义中底数a满足a〉0且a≠1,为什么定义中规定a〉0且a≠1呢?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若不满足条件时,会怎样呢?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教师引导,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若a=0,则当x>0时,,当x≤0时,无意义。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引言概述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1 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是以常数e为底的幂函数,形式为f(x) = 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a>0且a≠1。
2.2 指数函数的增减性指数函数在底数a>1时,是递增函数;在0<a<1时,是递减函数。
2.3 指数函数的奇偶性指数函数在底数a>0时,是奇函数。
三、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1 指数函数的图像指数函数的图像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曲线形状,当底数a>1时,曲线从左下方逐渐上升;当0<a<1时,曲线从左上方逐渐下降。
3.2 指数函数的渐近线指数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有一条水平渐近线y=0,在y轴上有一条垂直渐近线x=0。
3.3 指数函数的特殊性质指数函数具有指数运算的基本性质,如指数相加、指数相减、指数相乘等。
四、指数函数的应用4.1 指数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指数函数在经济学中常用于描述人口增长、物价上涨等现象,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变化。
4.2 指数函数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指数函数在生物学中常用于描述细菌繁殖、种群增长等现象,通过对指数函数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研究生物的发展和演化。
4.3 指数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指数函数在物理学中常用于描述放射性衰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化等现象,通过对指数函数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尚义县第一中学乔珺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根底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打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详细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展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2.1.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大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根本初等函数。
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根底。
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严密的联络,尤其表达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局部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的分析^p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根底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直接性目的〕: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根本的比拟大小的问题.2〕才能目的〔开展性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归纳等思维才能,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才能。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设计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3. 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4.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和性质。
2.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回顾幂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3. 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特点。
4. 实践:让学生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观察和分析图像的性质。
5. 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指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2. 探讨:如何利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研究指数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3. 针对教学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题:人教A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本小节是在把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的基础上引入指数函数的,而指数函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探讨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简单的函数,对函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了函数的意义。
本节通过学习研究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函数,熟悉函数的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使学生逐步获得较系统的函数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讨论的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运用.难点: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象与底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关性质及指数的运算,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学习一类新的基本函数.问题1:学生实际动手对折纸1次、2次、------对折 x 次所得层数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是:x y 2=。
问题2:一张长为1个单位的纸条从中间剪一次剩下 个单位米,再从中间剪一次剩下1/4个单位,若这条绳子剪x 次剩下y 个单位,则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是:x y )21(= 大家能给这样的函数起个名字吗?(想让学生对数学的形式化有一认识)(指数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一个新的基本函数——指数函数.(引出课题)二、探索研究(一)指数函数的概念:形如)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函数解析式三大特征:1、指数是自变量x ;2、底数是非1的正数;3、系数为1.练习: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为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邯郸市普通高中美术班,基础不是太好,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大凡。
1.2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人教A版),教学内容为“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这是必修1第2章“基本初等函数(Ⅰ)”中,在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第一个函数。
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及初步应用。
一方面,学习基本初等函数需要掌握的是,学习函数的概念,掌握研究函数的大凡方法。
另一方面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是多见的严重的函数模型,与生活实践、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2.教学过程2.1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数学教学应当从实际问题开始,首先带领同学做一个实验,探究问题:【引例】请同学们不断地沿同一方向对折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找出折叠的次数与某个变量(如纸的层数、纸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为了简化问题,不妨设纸的初始面积为单位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做,经历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探究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寻找折叠次数与某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结束后,相互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师:现在同学们开始做,请找出自变量是谁?自变量和哪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关系式是什么?请探究。
生:我探究的是折叠次数是自变量,折叠次数和纸的层数的关系式是y=2x (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折叠次数x:0 1 2 3……x,下一行写上纸的层数y:1 2 48……y,再下一行写上y=2x)。
师:还有没有同学找到了例外的关系式?请举手。
生:我找的自变量也是折叠次数,折叠次数和纸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是y=0.5x。
(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纸的面积y:1 0.5 0.25 0.125……y,再下一行写上y=0.5x)注意写的板书要上下排列整齐。
师:列出的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把它们的定义域扩充到全体实数后就成了一个新的函数,我们看自变量的位置在指数的位置,我们给这一类函数起名叫指数函数,这时候教师板书《课题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指数函数求解相关问题。
2.掌握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利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指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3.指数函数的图像。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创设情境:通过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例如:给出数字序列2,4,8,16,然后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2.引导学生回顾幂运算的概念,分析数字序列的规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第二步:指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通过举例子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f(x)=a^x(其中a>0,a≠1),并解释定义中的各个概念。
2.分析指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奇偶性。
通过举例子和图形展示阐述。
第三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1.讲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反函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a^x = b等价于 x = loga(b),并通过举例子进行讲解。
3.让学生通过计算和作图验证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第四步:指数函数的图像1.分析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当a>1时,函数图像在x轴右侧递增且无上界;当0<a<1时,函数图像在x轴右侧递减且无下界。
2.利用计算器或电脑绘制指数函数的图像,并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第五步:应用解题1.讲解利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指数函数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示范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展示来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五、教学资源1.数学游戏材料:数字序列2,4,8,16等。
2.计算器或电脑绘图软件。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标题: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围绕“指数函数及性质”这一教学内容展开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生动有趣
1.1 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入
1.2 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掌握不牢固
1.3 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不强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
2.1 教师讲授居多,学生被动接受
2.2 缺乏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的引入
2.3 缺乏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
三、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3.1 仅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3.2 缺乏实践性评价,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3.3 缺乏开放性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
4.1 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学习兴趣不高
4.2 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学习动力不足
4.3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资源不足
5.1 缺乏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5.2 缺乏实践性强的教学实验设备
5.3 缺乏与指数函数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结论:
通过对“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生动有趣、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型:新授课(本节课是我在任教第一学期讲的公开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有多次修改,下面的教案是最初完成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般的探索指数函数图象,概括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
三、教法学法教法: 启发诱导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从学生原有的函数概念、性质等知识出发,组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用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基本流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学生回答: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 2"。
问题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暈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
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O学生回答: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 0.84J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 •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一般地,函数y = 0且^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紅是常数,定义域为R老师:定义中底数&满足Q0且“H1,为什么定义中规定臼>0且臼H1呢?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若不满足条件时,y = a x会怎样呢?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教师引导,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若沪0,则当x>0时,a x =0,当xWO时,无意义。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简版
教学反思论文-“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本篇教学反思论文旨在探讨“指数函数及性质”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方法。
指数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然而,由于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的设定1.1 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
通过简单明了的定义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可以通过图像、实际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识。
1.2 指数函数的性质除了基本概念的教学,还需要重点讲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例如,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推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的特性。
2. 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展示动态图像、实际应用等,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2 案例分析与解决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 合作学习与讨论指数函数的学习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资源的利用3.1 教材的选择和设计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教材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适合学生的难度。
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创新和设计,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
3.2 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通过搜索引擎、在线教学平台等,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
4. 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与评估4.1 调查学生学习困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指数函数学习的困难点和疑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伊通一中闫君人教版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一章在数学必修1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指数和对数是进行科学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它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共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第二课时为用指数函数解决数学问题与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课时为指数函数的综合运用。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是在学习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思维能力;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情感目标:①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②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难点:弄清楚底数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对于底数a>1 和1>a>0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学生不容易归纳认识清楚。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来突破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从这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入手,先描点画图,作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1、学生知识储备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方面: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生的困难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六、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5.小结归纳 6.布置作业(一)情景设置,形成概念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就接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第二章再次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指数函数而言,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函数,无已有经验的参考,在接受上学生有困难。
2、课本给出了两个引例以及在本章章前语也给了一个例子,分别是细胞分裂、放射性物质省留量及“指数爆炸”,这三个例子比较好但离学生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距离,于是我在引课这里翻查了一些参考资料,发现这样一个例子,——折纸问题,这个引例对学生而言①便于动手操作与观察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引例1: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①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y=x2②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面积y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y=(1/2)x引例2:《庄子。
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a>1②0<a<1(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2、形成概念: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x∈R。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0且a≠1?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
分a﹤0,且a=0,0﹤a﹤1,a=1,a>1五部分讨论。
(二)发现问题、深化概念问题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y=-3x2)y=31/x 3) y=31+x 4) y=(-3)x 5) y=3-x=(1/3) x设计意图:1、通过这些函数的判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一次、二次函数的概念一样都是形式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方行,即在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y=ax(a>0且a≠1)。
1)ax的前面系数为1,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3)a>0且a≠12、问题1中(4)y=(-3)x的判定,引出问题1:即指数函数的概念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1)a<0时,y=(-3)x对于x=1/2,1/4,……(-3)x无意义。
2)a=0时,x>0时,ax=0;x≤0时无意义。
3)a=1时,ax= 1x=1是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对a的范围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同时也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埋下伏笔。
落实掌握:1)若函数y=(a x -3a+3) a x是指数函数,求a值。
2)指数函数f(x)= a x(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3,9),求f(x)、f(0)、f(1)的值。
——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解析式(只需一个方程)。
(三)深入研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我在这部分设置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分三步(1)让学生作图(2)观察图像,发现指数函数的性质(3)归纳整理学生课前准备:利用描点法作函数y=2x,y=3x,以及y=(1/2)x、y=(1/3)x 的图像。
设计意图:(1)观察总结a>1,0<a<1图像上的差异(2)观察y=2x与y=2-x,y=3x与y=3-x图像关于y轴对称。
(3)在第一象限指数函数的图像满足“底大图高。
(4)经过(0,1)点图像位置变化。
变式:去掉底数换成字母,根据图像比较底数的大小。
方法提炼:①用上面得到的规律;②作直线x=1与指数函数图像相交的纵坐标,即为底数。
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底数 a 取不同的值时,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特征,归纳总结:y=ax的图像与性质以y=2x为例,让学生用单调性的定义加以证明;设计意图:(1)让学生由初中的“看图说话”的水平,提升到高中的严格推理的层面上来。
(2)学习用做商法比较大小。
4、奇偶性:不具备5、对称性:y=ax不具备,但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从形式上可变为y=ax与y=a-x总结:两个函数y=f(x),y=f(-x)关于y轴对称。
6、交点:(1)与y轴交于一点(0,1)(2)与x轴无交点(x 轴为其渐近线)7、当x>0时,y>1;当x<0时,0<y<1,当x>0时, 0<y<1;当x<0时, y>18、y=ax(a>0且a≠1)在第一象限图像“底大图高”(直线x=1辅助)难点突破: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几个底数特殊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将本节课难点突破。
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用一句精彩的口诀结束性质的探究:左右无限上冲天,永与横轴不沾边。
大1增,小1减,图像恒过(0,1)点。
(四)强化训练落实掌握例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探究出它的性质以后,再回应本节课开头的问题,解决引例问题。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1)(4/3)-0.23 与(4/3)-0.25;(2)(0.8)2.5与(0.8)3 。
方法指导:同底指数不同,构造指数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3)与;(4)与方法指导:不同底但可化同底,也化归为第一类型利用单调性解决。
(5)(3/4)2/3与(5/6)2/3;(6)(-2.1)3/7与(-2.2)3/7方法指导:底不同但指数相同,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比较,利用底大圈高。
(6)“-”是学生的易错易混点。
(7)(0.3)-3与(2.3)2/3;(8)1.70.3与0.93.1。
方法指导: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采用①估算(与常见数值比较如(8))②中间量如(7)(10/3)3〔(10/3)2/3或(2.3)3〕(2.3)2/3。
(五)归纳总结,拓展深化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上谈谈对这一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1、知识上: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以及应用。
关键要抓住底数a>1 和1>a>0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和性质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2、方法上:经历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从观察中获得知识,同时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和和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