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学校: 重庆医科大学
院系: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系别: 应用心理学1班
年级: 2010级
姓名: 李志明
指导老师:黄小兰
一、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
心理咨询,英译为mental counseling,,拉丁文为consolation;在我国台湾,译为“心理咨商”,香港译为“心理辅导”。
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1998)认为,从狭义上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是“帮助一个人自主”;从广义上看,“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致力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拥有自尊自信,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是人格优化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①《心理卫生与咨询百科全书》,梁宝勇主编,吕勇李强,陈福平副主编P439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转化的过程。
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相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②《心理学:解读心灵的密码》王撬撬,王东主编P210-211 大学生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法杖特点及社会角色的要求,想他们提供指导、帮助。强调发展功能,遵循保密、启发、引导、发展、等原则。在中国起步于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导入期、起步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已成为中国大学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和教育活动,使学生改善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加快人格成熟,实现全面发展。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及适应状况,氛围发展咨询、适应咨询、障碍咨询。咨询领域包括学习指导、人际关系和谐指导、恋爱及性心理调整、求职择业咨询、情趣性格盖上、健康咨询。形式多样,常见的个别面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团体咨询、集体心理问答、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普查、举行心理卫生讲座或报告会、培训心理卫生骨、心理卫生宣传、提供心理保健的图书资料集印象制品等。其机构一般称为“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服务机构,也是教育,研究机构。其咨询员是有心理学、教育教师,也有保健医生、学生辅导、德育教师等,但需要经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方可上岗。③《心理学大辞典(上卷)》2003年12月第一版
据伴随现代文明社会高速发展与进步,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人际交往日益广泛和复杂,竞争压力日趋加大,需要我们学会用新的方法或生活技巧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认识自我、调整和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去面对现实和未来,心理咨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帮助手段,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误解。
(一)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
(二)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三)心理咨询是给来访者做思想政治工作
(四)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拿定主意
(五)心理医生可以看透我的心理
(六)心理咨询可以一次解决问题
(七)花钱做心理咨询,时间越长越好④《新乡日报·心咨询的误区》张迎黎2011.11.19
针对高校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取得的成绩不仅受到心理咨询室的因素,更大程上取决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本项调查旨在,了解并清楚当前我市(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情况及高校心理健康的效果,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相对广泛而又具体的最新资料,为其更好的改善实际工作,进一步有效并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服务。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本人通过对重庆市外文期刊网及智舍外刊服务系统,输入“students to cognition of mental counseling”,命中93条,但经过核对为查找相关性较大期刊。
(二)国内研究
本人在我校数字网络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到从1979年知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暂无相关论文。通过超星移动图书馆的搜索,暂未搜到相关的书籍。
通过对相关报纸及数据库的搜索,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导者相关工作和活动研究和改革,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认知的关注和调查。
陈昱文,吴东梅,赵钰蔚通过文教调查法对广州市某十所高校学生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状况,及对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了解来开展了调研;李华香,钟向阳,余喜除了研究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调查,还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性认同,遇到心理问题的求助对象及途径,心理咨询中终止原因及效果的估计等较多方面广州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王凤荣,李占宣则通过自制问卷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作用及对心理咨询的条件的需求,包括心理咨询师学历和年龄,对本项课题进行了调查。其余类似的文献不在赘述。
可以看得出,我们可以借鉴相关的理论成果,结合重庆的实情,真正以大学生为主体,从心理咨询活动的实质、载体出发,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针对性情况。
四、本项课题的立足点
一方面,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包括大学生关于心理咨询的误解,如心理咨询本质,内容,态度,功能及大学生咨询的情况的状况。调查范围狭小,但是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和基础,更加有利于我们开展今后的调查。
另一方面,由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13条,“高校应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为我们开展我是一大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提供了政策的保证。
五、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
(一)研究对象:重庆市3所在读大学生
(二)研究的材料:
1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问卷。
2借助相关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资料及心理辅导员,了解过去的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实情况(困境和良策)。
3采取访谈的方式,咨询学校的学生分管老师,采收真实有代表的故事。
(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