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电现象》

授课人合江县尧坝镇初级中学校巫良财一课时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和开始,学生对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状况。本节内容包括摩擦起电现象、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构造和工作原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接触电学知识,主要任务是既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还要激起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兴趣。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以前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3、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4、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5、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及电流方向规定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起电了解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对生活中一些静电现象作出解释。

2、能在观察带电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借助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参与科学地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析概括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从而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以及电流形成的原因。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本节课中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媒体,课件,玻璃棒,丝绸,验电器,橡胶棒,气球,毛皮,纸屑,塑料尺子梳子,塑料泡沫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情景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电现象的原理吗?

【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从今天起我们就逐渐揭开他的

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电现象

观看视频

交流热议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

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摩擦起电【问题过度】

当空气干燥时用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着梳

子“飘”起来呢?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类似以上现象的例子还很多,想用给你

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

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物体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体验,认识摩擦起电,

感受电的神奇。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

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究。

动手操作预设:

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在干燥、

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

靠近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沫,看

能否将其吸起。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并积极

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

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做摩擦起电。

3、某些衣服吸附灰尘,晚上脱

衣服出现电火花等。

2、摩擦起电的原因【问题过渡】

摩擦为什么能让物体带电呢?

【视频播放】原子的结构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问题驱动】

1、原子由什么组成?各带什么电荷?

观看视频

思考讨论

回答预设: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

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

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两个物体摩擦时,失去电子

带正电,得到电子负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难点强调】

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趁热打铁】

两种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就会电子,带上电,束缚电子能力较强的物体就会电子,带上电。

设计意图:把不能直接观察的微观现象形象化和直观化,初步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学生讨论交流

答案预设:

失去、正、得到、负电

3、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情景过度】

课件展示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引导

学生思考: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

【提出问题】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后,现象如何?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靠近后,现象如何?它们所带电荷相同吗?

【实验探究】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

观看图片,根据现象思考并积极

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

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

棒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它们都带了电。

猜想预设:

1、相互排斥

2、相互排斥

3、相互吸引,不同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