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宠儿_中的陌生化手法分析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2290acb0717fd5360cdcef.png)
关键词 : 《 宠儿》; 陌生化 ; 母亲形 象; 父亲形象 ; 孩子
中 图分 类号 : I 7 1 2 . 0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6 5 3 6 ( 2 0 1 3 ) 0 3—0 0 1 5一 o 4
《 宠儿》 是黑 人女 作家 托妮 ・ 莫 里 森 问鼎 诺 贝 尔文学奖 的一部 力作 , 堪称美 国黑 人历 史 的一 座纪
想基 础 , 文学 评论界 对此 也从 结构 主义 、 女 性主 义 、
他在《 作 为技巧 的艺 术》 一 文 中指 出 : “ 艺术 之所 以
存在, 就是 为使人恢 复对生 活的感觉 , 就是 为使 人感 受事物 , 使 石 头 显 出石头 的质感 。 ” 陌生 化艺 术 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得 越成 功 , 就越 能唤 醒读者对 生 活的感 受 , 读 者在作 品 中感 受到 的生活 事实也会 愈 加真切 、 深刻。显然 , 托妮 ・ 莫里森成功地 运用 了这
・
1 5・
生化手法 强调对 描写对 象进行 艺术加 工和处 理 , 从 陈 旧的形 式 中脱颖 而 出, 将 熟 悉 的对 象变 反 常、 陌 生, “ 使读 者在 欣赏 的过 程 中感受 到艺 术 的新颖 别
致” 。
心 中对宠儿的最终认识 。“ 一 千个读者 就有一 千个 哈姆雷特” , 一千个读者对宠儿就有一千种猜测 和感 受 。宠J L N底 是谁 , 是 塞丝 的女 儿 吗?是活人 还是
鬼魂?托妮 ・ 莫里森 留给我们 的疑惑需要 我们 自己
去探寻 。作者运用 陌生化手法 的真正意图正是通过 宠儿这一角色揭开了包括塞丝在 内的黑奴们都不愿 面对 的历史记忆 , 引导读者对 黑奴及 们后代 的悲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86400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c.png)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赵君仡
【期刊名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1)3
【摘要】以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陌生化”理论为依托,深入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名作《宠儿》,从异化的“宠儿”、扭曲的母爱、缺失的父爱等角度,探讨了莫里森如何在《宠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巧妙地使用“陌生化”技巧,引领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奴隶制对美国黑人几代人命运的迫害.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赵君仡
【作者单位】常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常州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从《宠儿》中人物姓名探讨莫里森小说创作动机 [J], 曾丹
2.《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J], 刘秀杰;马玉红
3.论《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运用 [J], 张亚婷
4.移用点染之法扮靓人物形象——浅谈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塑造策略 [J], 姚志良
5.小小人物深深烙印——评易介南《五十二家别墅》中人物形象塑造 [J], 谢作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f3d2c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8.png)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牛晓红
【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1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以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小说<宠儿>中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策略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探照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和被戕害折磨的心灵.【总页数】3页(P44-45,63)
【作者】牛晓红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江门,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 [J], 徐键
2.《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J], 刘秀杰;马玉红
3.恶的延宕--《黑暗之心》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J], 陈李萍
4.荡气回肠的“和声”--透过叙事技巧解读《宠儿》的复调性 [J], 徐燕汝
5.论影视剧台词的“陌生化”叙事技巧--以赵宝刚电视剧为例 [J], 郭勋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https://img.taocdn.com/s3/m/1c6bf3fb7c1cfad6195fa795.png)
的 主题 情 感 变 得 陌 生 , 增 加 感 受 的难 度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在 谈 到列夫 ・ 托 尔 斯 泰 的 创 作 时 说 . 托 尔 斯 泰 在 描 绘 事 物 或 事 情 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 一次看见或第 一次发生 的 , 他 故 意 不 直接 说 出 熟 悉 事 物 的名 称 . 使 熟 悉 的事 物也 变 得 似 乎 陌 生
性 这 种 另类 的 扭 曲 的母 爱反 映 了黑 人 奴 隶 女 性 的 内心 世 界 . 深 刻 揭 示 了奴 隶制 的残 酷 性 。 关键词 : 《 宠儿》 陌生 化同我们的意见 。” 3 _ 当无 数 次 地 重 复 和 感受相同的事物时, 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 , 产 生 不 了新 的 审美情绪 . 体 会 不 到新 的 经 历 感 觉 。 而 文 艺 的 陌生 化 就 是 要 抛开单纯 的抽象理解和 E t 常 的认 知 习惯 , 也 就 是 不 要 无 意 识 化, 而要陌生化 , 把 日常 生 活 中 熟 悉 的事 物 变 得 陌 生 , 把 熟 悉
4 . 结语
带 有 机 械 性 了 。例 如 ,我 们 所 有 熟 习 的 动 作 都 进 入 了无 意 识 的、 机械的领域。 如 果有 谁 回忆 起 他 第 一 次 握 钢 笔或 第 一 次 讲 外 语 时 的感 觉 .并 把 这 种 感 觉 同他 经 上 千 次 重 复 后 所 体 验 的 的根 基 。 ” ( 陈 爱 中2 0 0 6 : 7 3 ) 这种 趋 势 发 展 到 新 月 派 得 到 了 回归 。新 月 派 诗 人 对 中 国 新诗 的探 索 更 为 大 胆 , 旗帜鲜明 , 他们反对 “ 直 白如 话 ” 的 白话 诗的表述形态 . 而是博采 众长 , 进行 多方 面的尝试 , 强 调 诗 歌 的“ 音乐的美” 、 “ 绘 画 的美 ” 、 “ 建筑的美” 和韵 律 感 。 而徐 志摩 是 其 中杰 出 的代 表 。 当然 , 他 的 翻 译 中也 存 在 一 些 明显 的问 题 。如 , 过 于 直译 以至于有令 人费解之 处 , 比如 将 “ I a m t h a n k f u l t h a t m y l o t l i e s w i t h t h e h u m b l e ”翻译成 “ 但 我 却 感 谢 我 是 卑 微 的 共 同着 连 命” 。 虽然 有 些 人 对 于 徐 志 摩 的翻 译 不 置 可 否 , 但 至 少 它 体 现 的是 一 种 大 胆 创 新 的 趋 势 。 而 他 这 种 大 胆 的 新 诗 尝 试 在 其 自 身 的诗 歌 创 作 中更 是 可 见一 斑 。 3 . 徐 志 摩 自身 的诗 歌 创 作 徐志摩是一位多产的诗人 , 在 他 短 短3 4 年 的人 生 中 , 创 作 了 大 量 脍 炙 人 口 的诗 篇 , 收录在《 志摩 的诗》 ( 1 9 2 5 ) 、 《 翡 冷 翠 的一 夜 》 ( 1 9 2 7 ) 、 《 猛 虎集 》 ( 1 9 3 1 ) 和《 云游》 ( 1 9 3 2 ) 等 诗集 中 。 以下是同样创作 于1 9 2 4 年 的《 雪花 的快乐》 的节选 ( 凌 宇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6cece2958fb770bf78a5588.png)
陌 生 化在 文学 中主 要 表 现 在 三个 方 面 。一 是 语 言上 ,使 语 言 难 度 加 大;二 是 内容 上 ,使 对 象 新 奇 有 趣 ;三 是 文 学 形 式 上 , 使 形 式 推 陈 出 新 。小 说视 角 的 陌生 化 主 要 表 现 在第 二个 层 面 。 即 内容 层 面 。 什 克 洛 夫 斯 的 选 择 达 到 陌 生 化 的 效 果 。那 么 ,何 为 视 角 的 陌 生 化 ?胡亚 敏 称 视 角 的陌 生 化 为 “视 角 异 常 ”。 她 说 :“视 角 异 常 这 是 叙 事 文 中最 为 突 出 的 陌 生化 方式 。熟 识 的 东 西 一 旦 从新 的 角 度 审
关键 词 :《宠 儿 》 陌生 化 叙 事视 角 宠儿
1916年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在 《作 为 程 序 的 艺 术 》一 文 中提 出 的 “陌生 化 ”理论 ,是 西 方 文 论 发 展 史 上 的重 要 里 程 碑 .被 誉 为西 方 现 代 文 论 的 开 端 。什 克 洛 夫 斯 基 曾 说 :“那 种 被 称 为艺 术 的 东 西 的 存 在 ,正是 为 了 唤 回 人 对 生 活 的感 受 .使 人 感 受 到 事 物 .使 石 头 更 成 其 为 石 头 。艺 术 的 目的是 使 你 对 事 物 感 觉 如 同 你 所 见 的 视 像 那 样 ,而 不 是 如 同你 所 认 知 的那 样 :艺 术 的手 法 是 事 物 的 ‘反 常 化 ’手 法 ,是 复 杂 化 形 式 的手 法 。它增 加 了 感受 的难 度 和 时延 。既 然 艺 术 中 的领 悟 过 程 是 以 自身 为 目 的 的 ,它 就 理 应 延 长 ;艺 术 是 一 种 体 验 事 物 之 创 造 的方 式 ,而 被 创 造 物 在 艺 术 中 已无 足轻 重 。”…从 什 克 洛 夫斯 基 以上 文 字 的 描 述 中 我 们 可 以 发 现 ,似 乎 他 对 艺 术 目 的 的定 位 是 单 纯 的 ,只是 使事 物 可 观 可 见 。因 此 ,艺 术 的功 能 在 什 克 洛夫 斯 基 这 里 也 变 得 简 单 :唤 回人 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 对 世 界 及 事 物 的新 的感 觉 .不 再 麻 木 或 迟钝 。什 克洛 夫斯 基 把 艺 术 当做 “体 验事 物之 创 造 的方 式 ”,其 实 也强 调 了 艺术 与接 受 者 体验 的 密 切关 系 。 陌 生 化使 接 受 者 产 生 特 别 的感 受 ,从 而产 生别 样 的美 感 。陌生 化 的 终极 目的 不 是 单纯 技 巧 的展 示 .而是 通过 技 巧 把 陌 生化 过程 展 示 给 接 受 者 ,让 接 受 者 体 验 到 这 种 陌 生 感 。段 建 军 在 《西方 文论 选 读 》一 书 中便 指 出了 这 点 。他 说 :“这 一理 论 把 文 艺 理 论 的 重 心 由过 去 的作 者转 向 了 文 艺 作 品 和读 者 的 感 受 ,对 后来 的 结 构 主 义 和 接 受 美 学 产 生 了 巨 大影 响 。 ” 从 接 受 者 的角 度 来 说 ,陌生 化 其 实 也 是 接 受 的 一种 效 果 。接 受 者 因为 陌 生从 而产 生 一 种 新 鲜感 。这 就 是 说 ,陌生 化 不 仅 是 写 作 的技 巧 ,而 且是 接 受 者 的 一 种 感 受 。什 克 洛 夫 斯 基认 为 .作 品 是 否 具 有 艺 术 性 ,固然 要 从 作 品 本 身 中的 艺 术 程 序 来 加 以说 明 。但 更 重 要 的 是 。它 与 人 的感 受 方 式 相 关 联 。因 为 “有 些 表 达 方 式 在 创 造 时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2290acb0717fd5360cdcef.png)
从宠儿身上看到 了自己经受 的孤独和伤害 。
事实证明了陌生化 技巧在宠儿这一人物形象 的
塑造上被运用得淋 漓尽致 , 托妮 ・ 莫里森 成功地 通
过变形 、 异化 、 模 糊身份 等陌生化手法创造 了宠儿这
一
身世凄惨的黑奴后代 的角色。宠儿这一新鲜 奇异
想基 础 , 文学 评论界 对此 也从 结构 主义 、 女 性主 义 、
他在《 作 为技巧 的艺 术》 一 文 中指 出 : “ 艺术 之所 以
存在, 就是 为使人恢 复对生 活的感觉 , 就是 为使 人感 受事物 , 使 石 头 显 出石头 的质感 。 ” 陌生 化艺 术 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得 越成 功 , 就越 能唤 醒读者对 生 活的感 受 , 读 者在作 品 中感 受到 的生活 事实也会 愈 加真切 、 深刻。显然 , 托妮 ・ 莫里森成功地 运用 了这
在 生下 八 个 孩 子 之 后 , 除 了 黑 尔 以 外 其 他 的孩 子 都
起被抓到开往美 洲 的运 奴船上 , 因为母 亲 自杀 而
造成很大心理创伤 的黑人 小女孩 , 这也可 以解释 为 什么她虽然十八 岁 , 心智却停 留在幼儿 阶段 。此外 , 塞丝也从宠儿身上 看到 了 自己的影子 , 年 幼时也 失 去 了 自己的母 亲 , 缺失 了母爱 , 只能吃 喂饱 白人孩 子 后剩下的乳汁 ; 甚至连丹芙也认 为宠儿就是 自己。 她
《 宠儿 》 中人 物 形 象 塑 造 的 陌生 化 手 法
赵 君 仡
2 1 3 0 0 1 )
( 常州广播 的“ 陌生化” 理论 为依托 , 深入分析托妮 ・ 莫里森 的名作《 宠儿》 , 从异化 的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8b90d90242a8956bece4c2.png)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宠儿》的碎片叙事方法作者:丁晓红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04期【摘要】非裔作家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女主角所遭受的精神创伤问题。
本文以碎片化叙事摹仿精神创伤的内在表现与存在形式为支撑,外化为创伤的表现形式,使不可言说的创伤体验变得可以理解,旨在鼓励沉默于社会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发出真实的呐喊。
【关键词】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碎片叙事引言笔者选择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宠儿》作为分析对象,《宠儿》讲述的是蓄奴制下的黑人母亲为避免女儿再受奴役折磨之苦,亲手弑婴的悲惨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母题为基调,向读者描画了这位母亲不断受到精神创伤侵扰的内心世界及复杂矛盾的母女关系,通过碎片化叙事策略呼吁对于个体以及集体的创伤关注。
1.碎片化叙事方法碎片叙事相对于小说内容前后衔接而言,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陌生化文学效果。
罗西奥·戴维斯对于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见解值得考究,“身份政治、民族主义、种族差异和类同等方面存在着过高的关注……文学的形式和文类方面的问题却有着被忽视或被归入次要位置的倾向。
”笔者从创伤叙事策略-——碎片化叙事入手,聚焦非裔少数族裔女作家的创伤作品,通过记录真实的历史创伤事件为提升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地位奠定基础。
碎片化叙事是“不可言说之物的见证者”。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将“非连续性、碎片性”看作是“历史的本真状态。
”碎片打破整体化一的世界,消解文本的完整度,进而结构、情节都可以任由作者随意拼贴。
碎片消解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将那些隐藏着的不可言说的事情以曲折形式公之于众。
2.叙事结构碎片化《宠儿》将故事碎片化,采用多人物视角叙事,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第一人称叙事为辅,多声部讲述黑奴们在蓄奴制下血雨腥风的暴力抗争生活。
闪回,延宕与重复是精神创伤的三大癔症。
闪回使受害者思绪反复亲历创伤现场,陷入惊恐之中无法自拔;延宕则使受害者无法控制闪回的反复路径;一次次的创伤重复折磨着受害者的身心,局限他们的言行。
《宠儿》中母爱陌生化手法论文
![《宠儿》中母爱陌生化手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5753690b1c59eef8c7b480.png)
《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分析摘要:《宠儿》是揭示奴隶制以及母性的一部佳作。
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母爱;陌生化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1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其新颖的创作风格和淋漓尽致的人物内心剥示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目前学界对其陌生化手法的成功运用还缺乏关注。
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宠儿》中母爱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中谈到,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醒主体对生活的感受。
“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与时间的手法,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创造成功的东西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而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陌生化手法成功表达了塞斯震撼人心的母爱。
《宠儿》中对于塞斯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体现在塞斯杀死自己的孩子——宠儿这一行为上。
这一弑婴行为迫使读者一改往日对母爱的理解,去体会奴隶制下一个黑人母亲的沉重内心。
母爱在塞斯的手中成了一把刃,一把夺人性命的利器。
“事实上,很少有奴隶会杀死自己的孩子”。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中放弃母爱表达的传统方式,而创造性地采用弑婴这种陌生化的母爱表现手法,不仅成功展现了塞斯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更让读者加深了对母爱严肃性的思考,以使读者“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感觉到事物,使石头成为石头”。
母爱的陌生化表现手法使读者渐渐意识到野蛮的不是这位黑人母亲,而是当时的社会体制。
“这片黑丛林不是由他们从别处带到此处的,而是白人强加于他们的”。
论《宠儿》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
![论《宠儿》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e60c78168884868662d604.png)
论《宠儿》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鲜于静(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英语旅游文化系,北京100000)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宠儿》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
《宠儿》写作手法别具一格,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来探讨其创作效果。
小说中多视角叙事模式使故事的讲述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模糊性和重复性等特点。
多视角叙事呈现的真实画面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心灵创伤.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解放了读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小说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宠儿》多视角真实模糊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宠儿》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
在小说中,莫里森把笔触伸向奴隶制时期,以独特的创作手法挖掘_广那一段人们不愿提及但又时时影响着现在的历史。
《宠儿》写作手法别具一格,近年来一直是海内外学者评论的热点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小说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来探讨其创作效果。
一、《宠儿》多视角叙事的特色莫里森摒弃r传统的单一叙述视角.代之以多霭叙事视角。
传统的小说家一般或用“伞能角度”亦即作家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角度来叙述.或用书中主人公自述的口吻来叙述。
发展到亨利·詹姆十与康拉德,他们认为“全能角度”难以使读者信服,便采用书中主人公之外的一个人物的眼睛来观察,通过他(或她)的话或思想来叙述。
福克纳又进了一步,分别从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角度,让每一个人讲这方面的故事。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法是传统小说中少见的。
莫里森运用多视角叙事模式,真实、客观地展现了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
小说《宠儿》中多视角叙事模式使故事的讲述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模糊性和重复性等特点。
1.客观性和真实性小说中重要的事件不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声音一次性讲述。
而是由多人多次讲述。
视角的不断变化使风格不同、长短不一的片断最终拼出一幅完整而精彩的画面。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https://img.taocdn.com/s3/m/7d6a4ece2cc58bd63186bd0a.png)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摘要: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在《宠儿》中,莫里森用陌生的视角叙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们的母爱被粉碎、扭曲、践踏的残酷现实。
塞斯的母亲、贝比·萨格斯和塞斯三人的母爱体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这种另类的扭曲的母爱反映了黑人奴隶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奴隶制的残酷性。
关键词:《宠儿》陌生化母爱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又被译作“反熟悉化”[1]、“奇异化”[2]等,即使人感到惊奇、新颖和陌生。
形式主义的首要代表和主要发言人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方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如果我们对感受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便变得带有机械性了。
例如,我们所有熟习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机械的领域。
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
”[3]当无数次地重复和感受相同的事物时,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产生不了新的审美情绪,体会不到新的经历感觉。
而文艺的陌生化就是要抛开单纯的抽象理解和日常的认知习惯,也就是不要无意识化,而要陌生化,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把熟悉的主题情感变得陌生,增加感受的难度。
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时说,托尔斯泰在描绘事物或事情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一次看见或第一次发生的,他故意不直接说出熟悉事物的名称,使熟悉的事物也变得似乎陌生了。
[4]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因为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460601759eef8c75fbfb30a.png)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摘要:在《宠儿》这部旷世闻名的著作中,莫里森高超地运用陌生化的多维叙述视角,深刻描述了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其中宠儿作为主要的角色,更是被赋予鲜明的陌生化色彩。
作为被叙述者,对宠儿的描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她的身份迷雾重重;作为叙述者,宠儿以一个鬼魂的存在形式的叙述呈碎片状,有强烈的陌生距离感。
正是这样陌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全新的经历感受,才得以让读者在震惊之后,多维地深度地解读文本后深刻人性、社会和民族等主题意义。
关键词:《宠儿》陌生化叙事视角宠儿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开端。
什克洛夫斯基曾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
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1]从什克洛夫斯基以上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似乎他对艺术目的的定位是单纯的,只是使事物可观可见。
因此,艺术的功能在什克洛夫斯基这里也变得简单:唤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及事物的新的感觉,不再麻木或迟钝。
什克洛夫斯基把艺术当做“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其实也强调了艺术与接受者体验的密切关系。
陌生化使接受者产生特别的感受,从而产生别样的美感。
陌生化的终极目的不是单纯技巧的展示,而是通过技巧把陌生化过程展示给接受者,让接受者体验到这种陌生感。
段建军在《西方文论选读》一书中便指出了这点。
他说:“这一理论把文艺理论的重心由过去的作者转向了文艺作品和读者的感受,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陌生化其实也是接受的一种效果。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460601759eef8c75fbfb30a.png)
《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摘要:在《宠儿》这部旷世闻名的著作中,莫里森高超地运用陌生化的多维叙述视角,深刻描述了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其中宠儿作为主要的角色,更是被赋予鲜明的陌生化色彩。
作为被叙述者,对宠儿的描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她的身份迷雾重重;作为叙述者,宠儿以一个鬼魂的存在形式的叙述呈碎片状,有强烈的陌生距离感。
正是这样陌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全新的经历感受,才得以让读者在震惊之后,多维地深度地解读文本后深刻人性、社会和民族等主题意义。
关键词:《宠儿》陌生化叙事视角宠儿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开端。
什克洛夫斯基曾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
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1]从什克洛夫斯基以上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似乎他对艺术目的的定位是单纯的,只是使事物可观可见。
因此,艺术的功能在什克洛夫斯基这里也变得简单:唤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及事物的新的感觉,不再麻木或迟钝。
什克洛夫斯基把艺术当做“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其实也强调了艺术与接受者体验的密切关系。
陌生化使接受者产生特别的感受,从而产生别样的美感。
陌生化的终极目的不是单纯技巧的展示,而是通过技巧把陌生化过程展示给接受者,让接受者体验到这种陌生感。
段建军在《西方文论选读》一书中便指出了这点。
他说:“这一理论把文艺理论的重心由过去的作者转向了文艺作品和读者的感受,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陌生化其实也是接受的一种效果。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02ed8ebceb19e8b8f6bad8.png)
《 儿》 宠 中的叙述 表现 出一种 疏散 随意 的特点 。这 一
方 面说明小说 是 在 仿 照 “ 现 回忆 ” 重 的模 式 讲 故 事 , 一 另
方 面也可 以理 解为 是作者 对叙述方 式 的一 种 突破 , 强 了 增
、
《 儿》中叙 事 技巧 的陌 生化 宠
牛 晓 红
( 门职 业技术 学院 外语 系, 东 江门 5 9 0 ) 江 广 20 0
摘
要 : 陌 生化 ” 俄 国 形 式 主 义批 评 流 派 提 出的 重 要 概 念 。本 文 以 该 理 论 为 切 入 点 , 析 托 尼 ・ 里 森 代 “ 是 分莫
第1 0卷
第1 期
漯河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u a fL o eVo ain l e h lg lee o r lo u h cto a cnoo yColg n T
Vo _ 0 No l1 .1 Jn 2 l a . 0l
2 1 年 1月 01
d i1 . 9 9 ji n 1 7 -84 2 1 . 1 0 8 o:0 3 6 /.s . 6 1 6 .0 0 . 1 s 7 1
开 。塞丝每 提到那令 人发指 的往事 时 , 她要 么三 言两语 搪
年发表 的《 为 手法 的艺术 》 文 中提 出来 的。他 指 出 : 作 一 “ 那种 被称 为艺术 的东 西 的存 在 , 正是 为 了唤 回人 对 生 活 的感受 , 使人 感受 到事 物 , 石 头 成其 为 石 头。艺 术 的技 使
节发展 时序展 开 , 破 了传 统 线性 叙 述模 式 , 打 对原 有 的素 材 进行巧 妙 的安 排来更 好地将 本事变成 情节 。
《 宠儿 》 首 写道 “ 2 怒气 冲 天 , 起 14号 弥漫 着 一个 娃娃
《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99d150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5.png)
Techniques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Beloved--Studies of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nd Language Strategies 作者: 刘秀杰;马玉红
作者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67-68页
主题词: 《宠儿》;陌生化理论;叙事视角;言语策略
摘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
![《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849e7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d.png)
《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
徐键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6)002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宠儿>中多种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手法的运用,拓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徐键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J], 刘秀杰;马玉红
2.多重叙事视角下的叙事张力——关于《红楼梦》典型叙事视角的解读 [J], 林素真
3.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手法(英文) [J], 刘英美;
4.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手法 [J], 刘英美
5.江小白广告文案分析:修辞手法、叙事视角与意识形态 [J], 彭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https://img.taocdn.com/s3/m/7d6a4ece2cc58bd63186bd0a.png)
《宠儿》中陌生化的母爱摘要: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在《宠儿》中,莫里森用陌生的视角叙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们的母爱被粉碎、扭曲、践踏的残酷现实。
塞斯的母亲、贝比·萨格斯和塞斯三人的母爱体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这种另类的扭曲的母爱反映了黑人奴隶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奴隶制的残酷性。
关键词:《宠儿》陌生化母爱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又被译作“反熟悉化”[1]、“奇异化”[2]等,即使人感到惊奇、新颖和陌生。
形式主义的首要代表和主要发言人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方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如果我们对感受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便变得带有机械性了。
例如,我们所有熟习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机械的领域。
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
”[3]当无数次地重复和感受相同的事物时,我们就会对它们熟视无睹,产生不了新的审美情绪,体会不到新的经历感觉。
而文艺的陌生化就是要抛开单纯的抽象理解和日常的认知习惯,也就是不要无意识化,而要陌生化,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把熟悉的主题情感变得陌生,增加感受的难度。
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时说,托尔斯泰在描绘事物或事情时总当这事物或事情是第一次看见或第一次发生的,他故意不直接说出熟悉事物的名称,使熟悉的事物也变得似乎陌生了。
[4]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
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
因为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
《宠儿》中语言的陌生化
![《宠儿》中语言的陌生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ed141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9.png)
《宠儿》中语言的陌生化
牛晓红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26
【摘要】长篇小说<宠儿>是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写活了".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宠儿>的语言创作中,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审美的效果.
【总页数】2页(P512-513)
【作者】牛晓红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语言偏离现象 [J], 梁晓丽
2.《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J], 刘秀杰;马玉红
3.《宠儿》中前景化语言对主题的表达和深化作用 [J], 胡明珠
4.从性别语言变体看《宠儿》中的女性观 [J], 孙淑娟;梁红
5.余华小说中的语言陌生化效果探究
——以《偶然事件》为例 [J], 熊焕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fa3cdd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c.png)
《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
刘秀杰;马玉红
【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3)003
【摘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刘秀杰;马玉红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解读《换位》中的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J], 刘俊秋
2.《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 [J], 徐键
3.解读《老人与海》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J], 朱婷
4.《等待野蛮人》中陌生化手法解读 [J], 唐凡力
5.真实的血案陌生的感受——解读《马嘶岭血案》中的陌生化手法 [J], 祁丽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例,她描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母爱的极端的表现形式,重新去发现母爱,审视母爱,感受母爱。
作者讲述着一种令人透不过来气的阴郁绝望的真实,用如此貌似弥漫着恐怖的氛围,慢慢展现着一个黑人母亲的伟大。
这种变形可以在阅读中诱发读者的惊奇感和惊异感,实现他们的“亢奋型唤醒”。
三、倒错的时续——结构呈现的陌生化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是作者一生中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打破传统的写作手法,即陌生化的创作手法。
莫里森在《宠儿》中没有线性地展开情节,而是把不同时间、地点组合交织在一起,在现在与过去之间自由穿梭,使十八年的时空在叙述中自由叠现。
小说开头采用倒叙法,暗示了令人震惊的故事结局。
为了取得这种令人震惊的效果,作者在情节的安排上打破了时间顺序,增加了读者对其理解的难度,从而延长了感知的时间。
小说是以一所整天闹鬼的房子——蓝石街124号,一位每日努力把回忆赶跑的黑人妇女塞丝,以及一个孤僻的女孩丹芙开始的。
小说一开始便充斥着一种哥特式的恐怖。
与现时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的是多种层次的过去:有不同人物在昔日的农场“甜蜜之家”的种种磨难,有塞丝在逃亡途中生下丹芙的情景,有作为历史回忆的贩奴船的故事,有“学校老师”追来时孩子惨死的血腥场景以及此后124号的孤立等等……这种现在与过去并置、现实与回忆交织的陌生化的叙事手法巧妙地增加了小说的纬度和涵盖面,打破了读者对小说发展趋势的旧的期待视域,给读者一种清晰广阔的审美新体验。
《宠儿》中塞丝的经历构成小说的主线。
但小说中还颠倒穿插了其他人的经历。
当塞丝发现18年前被她杀死的女儿回来找她时,她的思绪像闸似地一泻而下:杀死宠儿时的紧迫情景,对宠儿的爱,对自己母亲的怀念,全都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女主人公的思绪,读者也开始思考整理由于时空错乱而导致的许多不连贯的情节。
在对宠儿的记忆叙述中,更多的是关于黑人很久以前在非洲的生活,贩奴船上的惨象,地狱里的情形:前生的,今世的;个人的,群体的……
倒错的时序始终使读者处于一种设想,期待和发现的运动过程中。
在此,作者展示了全新的时空观念,摆脱了线性叙述对作品的制约,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综复杂,增强了读者感知的难度,延长了感知的时间,使小说在各个层次上得到深化和延伸,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这种叙述结构正是文学性之所在。
四、语言表达及细节描写上的陌生化
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本身就是一种陌生化的创作手法,因为细节避免用简单的,经济的认知语言来描写事物,而是用冗长的,繁琐的语言来间接地再现某种现象。
这些细节描写或通过避免使用认知名称,而使用冗长,繁琐,含糊的语言来再现某种意象,或通过使用有悖于生活常理的,表面上不得体的语言来描写人物或事物。
小说《宠儿》的其中一大艺术魅力就是在于它的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则是通过精妙的语言来体现的。
罗杰﹒夫乐曾说,当某个词,某个结构,某项内容在某个文本中因为明显的原因出现频率过高或特别引入注意时,它肯定会产生一种累积性的效果。
莫里森就是利用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让读者产生非习惯性的反应,从而引发读者对黑人奴隶地位的深入思考。
《宠儿》的故事发生在奴隶制及内战后的重建时期,文本中的奴隶制话语极为强烈。
在涉及黑人奴隶的生存状态时,死亡,逃跑,失踪,卖,出租等词反复出现,而且所用的句式基本上都是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从这些词和句子结构中,奴隶们任人宰割的生存境况可见一斑。
在奴隶主的眼里,黑人奴隶无异于动物。
所以莫里森巧妙地利用了白人的逻辑,总是把奴隶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再现奴隶们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陌生化的效果,能够更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心灵,对奴隶的非人生活进行思考。
小说中,在西斯科被处死之前,保罗﹒D 无意听到主人们在议论,这也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他的体重,力气,心脏,大脑,生殖器,以及未来折成美元后的价值”(226)与动物相关的词的大量运用,如爪子,飞翔着的鹰等,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再加上塞丝动作仓促,当时她的肩,胳膊,手和嘴都用上了。
她总共有四个孩子,一个扛在肩上,一个夹在腋下,一个拉在手里,口中还喊着让令一个跑到木棚里去——最后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个受惊吓的动物的形象。
语言的运用,尤其是涉及动物意象和比喻的频繁出现起着陌生化的特殊效果,明确了奴隶社会的权利关系,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五、结语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其文学性,而文学性则通过陌生化的手法来实现。
小说《宠儿》正是通过上述三个层面上的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小说情节迂回,悬念迭起,人物的内心世界矛盾复杂,增强了作品的力度和作者感知的难度,从而延长了感知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达到了艺术审美的效果。
注释:Christian,Barbara,DeborahMcdowell&NellieY.Mckay.“A Conversation o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Beloved:A Casebook,ed.William L.Andrews &Nellie Mckay.New York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Morrison,Toni.Beloved London:Vintage.参考文献:[1]什克洛夫斯基.作为程序的艺术.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2]潘岳译.宠儿.托尼﹒莫里森著.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3]Morrison,Toni.Beloved London:Vintage.[4]王守仁.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与二十实际美国黑人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