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文学语言的美之所在
![陌生化:文学语言的美之所在](https://img.taocdn.com/s3/m/9cd907d6bceb19e8b8f6ba5a.png)
张爱玲的语言艺术
►3、“现在他总算熬出头了,人们对于离婚的态 度已经改变,种种非议与嘲笑也都冷了下了。反 而有许多人羡慕他稀有的艳福。这已经是一九三 六年了,至少在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而 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难得有两次他向朋 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 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 将。’”——《五四遗事》
►2、情敌的彼此想念,比情人的彼此想念还要多。 (《围城》)
►3、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 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 本一样雄厚。
《围城》的语言艺术
►4、自己答应过去看她,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 许从此多事,可是生活实在太无聊,现成的女朋 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 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11、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 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 掉下来。
►12、方鸿渐恨不得把苏小姐瘦身体里每根骨头都 捏为石灰粉。
《围城》的语言艺术
►13、父亲道“人家不但留学,而且还是博士呢。 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像苏小姐是砖 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 的。
换一种写法
►所谓“陌生化”,通俗地讲,就是“换一种说法”, 以陌生表现熟悉。我们在叙写或陈说我们习见的 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 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语言——一张 “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语言的陌生化强调一个“新”字,在事物指称和 语言结构上除旧布新,这样就可以使习用性、惯 常性语言具有新的生命力、新的审美价值,从而 使文章亮丽多姿。
► “我潇洒地做了一个飞吻的动作,不经意中似乎被 什么扎了一下,哦,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 (余华《十八岁远行》)说成大白话就是:我无意中发 现自己长出了胡须。
张爱玲“太阳”意象的陌生化建构
![张爱玲“太阳”意象的陌生化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9e02b1731711cc7931b7161b.png)
张爱玲 “ 阳" 象的 陌生化建构 太 意
林 莺
摘 要 : 阳本 是 宇 宙 中重 要 的 天 体 , 作 为 一 种 意 象 应 用 于 文 本 之 中 。 温 暖 和 光 明 的 象 征 的 太 太 后
阳, 却在 张爱玲的笔下演绎 出隔世 、 生和 凄凉 , 陌 幻化 为吞噬 生命 的预 兆。张爱玲 作 品中将太 阳进 行
“ 陌生化 ” D fm l r ai ) ( e ia zt n 理论 是 2 a ii o 0世纪 初 由俄罗 斯 文 艺理 论 家 维 克多 ・ 什克 洛 夫斯
基 在《 为技 巧 的艺术 》 书 中提 出 的 , 谓 “ 生 化 ” 是 “ 使 之 陌生 ’ 使对 象 形 式 变 得 困 作 一 所 陌 就 ‘ ,
张爱玲主 动设置 的 “ 阳 ” 象 是 以 自身 做基 础 的对 人 世 的 旁 观 , 文 本 中 一 个 “ 照 太 意 是 关 体 ” 以太 阳的陌生化塑 造为手段 , 面建构她 的时代 的人物 众生 。“ 阳 ” , 全 太 在张 爱玲 的设 置下 是有 “ ” 的 , 者 可 以说 张 爱 玲 就 是 这个 旁观 者 , 是 这 种 旁 观 者 的设 置 可 以使 张 爱 玲 人 性 或 正
立 足点 。
“ 隔世 的太 阳” 可能会令 人觉得 意象 突兀 , , 却是 其 笔下 人物 人生 观 的彰显 , 是张 爱玲 叙 也 述 的基调 。张爱玲笔 下常有 “ 世 的太 阳” 隔 的诉说 : 连古 代 的太 阳都 落上 了灰尘 。 ⑤( 小 团 “ ” 《 圆》 “ ) 野外 的 日光照在 碎花椅 套上 , 梦一样 的荒凉 ” ( 谈 画》 。 《 ) “ 隔世 的太 阳 ” 打破 了 自动化 感 受 的定 势 , “ 冲破 审 美惯 性 , 主 体 用 惊 奇 的眼 光 关 注对 使 象, 让钝 化 的审美复活 , 在创造 “ 复杂化 ” “ 化 ” 和 难 的过 程 中 , 加 感觉 的难 度 , 长感 觉 的过 增 延
张爱玲_太阳_意象的陌生化建构
![张爱玲_太阳_意象的陌生化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5e4a5b68a98271fe910ef944.png)
张爱玲 太阳 意象的陌生化建构林莺摘要:太阳本是宇宙中重要的天体,后作为一种意象应用于文本之中。
温暖和光明的象征的太阳,却在张爱玲的笔下演绎出隔世、陌生和凄凉,幻化为吞噬生命的预兆。
张爱玲作品中将太阳进行 陌生化 处理,以 太阳 意象为旁观者,赋予其多种形状和功能,同时兼顾多种角色的塑造,对 太阳 意象的分析是揭开张爱玲小说人物内心世界关键和自身的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张爱玲借助太阳意象的设置完成了对人性的反思。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家;意象;心理机制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1-0143-06意象 合 意 与 象 而成, 是结合主体之!意∀与客体之!象∀而形成的语言符号 #。
张爱玲善用意象勾画感性世界。
通常人们对悲伤的解读,总是喜欢用月亮,好像爱情的悲伤、人生的落寞只有月亮的阴柔和感伤才适意。
太阳 则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在场。
然而,张爱玲独辟蹊径,将 太阳 作为一面反衬,于对比的辉映、冷热的交替间更彰显出人物个性心理的反差,成为人生命运印迹的象征性符码。
极度的冷热对比是比 冷 更为深刻的苍凉。
张爱玲营造了一个冷热对比的、诡异的叙事空间,从而诠释其艳异、委婉、清奇而又细腻的写作风格。
太阳,是天道的演绎,更是张爱玲人性的指向。
太阳意象,既给予故事发生的具体时空,也是人物性格特征、生活境遇、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的再现。
透过 太阳 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解构其小说作品的精神立场、生活样态和人生取向。
一、隔离的陌生与命运的旁观太阳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作为一种原始崇拜,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如在 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 阿波罗 给人类送来光明和温暖,是万民敬仰的神灵。
而在古埃及文化中,太阳神∃∃∃拉神是古代埃及主要的神话人物,他象征光明和天堂和生育万物。
是力量和权威的象征。
在古代罗马、北欧诸国和印度等国文化中都有关于太阳神的传说,太阳神也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等许多诗人都把太阳作为神灵的化身、权力的象征,作为 宇宙之光 和 白昼之神 来颂扬和敬畏 。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现象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b4ea4a00029bd64783e2c9b.png)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现象刘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提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奉献给文艺学界的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基本概念,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
陌生化理论的成立有其内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氛围的营构主要体现在陌生化的语言、陌生化的形象、陌生化的意蕴三个层面。
从审美现代性来看,陌生化就是通过文学技巧和形式因素的强调恢复审美感受的真实性,追求文学的本真存在状态。
关键词:陌生化陌生化氛围熟悉的陌生化本真状态“陌生化”一词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被人们称为艺术的东西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要重新去体验生活,感觉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的。
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一种幻象的事物的感觉,而不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反常化”程序及增加了感觉的难度与范围的高难形式的程序,这就是艺术的程序,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具有自我目的的,而且必须被强化;艺术是一种体验人造物的方式,而在艺术里所完成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①这里提到的“反常化”也就是所说的“陌生化”,只是翻译略有不同。
什克洛夫斯基创造性地提出这一理论,并将其上升为艺术的总原则,随后“陌生化”理论日渐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
正如荷兰学者佛克马所说“欧洲文论家几乎每一个新派别都从这‘形式主义’传统得到启发。
”②陌生化概念应用于文学理论预示着现代主义思想的艺术潮流正从俄国形式主义这里孕育,事实上整个二十世纪文艺理论在西方由作者本体论到作品本体论的历史发展恰恰肇始于此。
因此,陌生化理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范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应结合中国文论发展现状予以深入地探讨。
“陌生化”一词是什克洛夫斯基按照俄文构词法生造的一个新词。
这个词是由副词“ctpahho”变成的动名词,含有“使之陌生、惊奇、不寻常”等涵义。
③什克洛夫斯基将其界定为“使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难度和时间的方法。
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及意境探索
![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及意境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df15c452b160b4e767fcfb2.png)
张爱玲 常 用 陌 生 化 的语 言 营 造 苍 凉 的 意 境 , 她在语 言层 面 的 陌生 化 的手 法 采 用 最 多 的 是 比喻
强烈 , 品 的艺术感 染力 也 就越强 。 作
意境 是我 国古 典 文 论 独创 的一 个 概 念 。童 庆
和通感 , 对 人 生 的 苍 凉 感 悟 物 化 为 具 体 可 感 的 把
壮, 更喜 欢 苍 凉 。 …… 壮 烈 是 有 力 , 有 美 , 乎 没 似
缺少 人性 。悲 壮 则 如 大 红 大 绿 的 配 色 , 一 种 强 是
多 ・ 克 洛 夫 斯 基 , 是 针 对 人 们 对 日常 生 活 的 什 它
感觉“ 自动 化 ” 这一 现 象提 出的 。什 克 洛夫 斯 基认
三十年 前 的月 亮 。年轻 的 人想 着 三 十前 的月亮 该
是铜钱 大 的一 个 红 黄 的湿 晕 , 朵 云轩 信 笺 上 落 像
了一滴 泪珠 , 旧 而 迷 糊 。老 年 人 回忆 中 的三 十 陈
一
张 爱 玲 还 善 于运 用 通 感 的修 辞 方 法 , 即是 用 种感觉 写 另 一 种 感 觉 , 善 于 把 日常 生 活 中庸 她 常 的感觉 如视觉 、 听觉 、 触觉 等 采 用一 种 新颖 的方
杜 冉 冉
( 齐鲁 师 范 学 院 中 文 系 , 东 济 南 2 0 i ) 山 50 3
摘 要 : 爱玲 的 小说 创 作 颇 具 独 创性 , 传 统 与现 代 于 一 身 , 既 有 深 厚 的 中 国传 统 文 学 的底 蕴 , 时 , 深 张 集 她 同 又 受 西方 现 代 主 义 文 学 的影 响 , 于 运 用 陌 生 化 的 手 法 营 造 苍 凉 沉 郁 的 审 美意 境 。 善
从陌生化角度分析张爱玲的《金锁记》
![从陌生化角度分析张爱玲的《金锁记》](https://img.taocdn.com/s3/m/96aad48dce2f0066f53322fb.png)
从陌生化角度分析张爱玲的《金锁记》作者:李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作品之一。
著名翻译家傅雷称赞其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金锁记》呈现出的是一种悲剧美,一方面有赖于张爱玲的出身,她出生于官宦世家,有着良好的启蒙教育,但却生活在动荡的时局中,所以她的作品中总是渗透着悲剧性的韵味,表现着她独有的苍凉。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便是文本中卓越的艺术修辞,张爱玲是一位语言大家,她的作品总是长盛不衰,吸引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她对语言的运用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读者带来新奇的语言感受——陌生感。
这种修辞的陌生化使篇章语言鲜活生动,给读者以强烈震撼,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金锁记》;陌生化;色彩语言;时间;比喻[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2《金锁记》中卓越的艺术修辞——陌生化,使读者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人物的种种心态和生活在黄金枷锁中的曹七巧。
首先把陌生化概念理论化而让人们接受的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
为了打破感觉的麻木性,就需要使用陌生化,变熟见为新异,化腐朽为神奇。
张爱玲用超凡的才华、犀利的语言、独特的人生感悟,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万千风貌都诉之于其中。
她冷眼看世事,用尖锐的笔触抒写着人性的脆弱。
她用非常情节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出彻彻底底的人生悲剧。
《金锁记》是一部较为典型的陌生化文本。
小说中有大量的色彩描写,可以说“浓墨重彩”,当这些艳丽的色彩不协调地搭配在一起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矛盾对比的方式正体现了表面繁荣下的无尽沧桑;还有一个亮点是时间的叙写,在这里作者没有明确的字眼写时间的改变,而是运用了月亮这个意象以及一些场景的描写来告诉我们时间在七巧的手臂间一点点流逝。
一、独特的色彩语言运用很多人说张爱玲是语言文字大师,就《金锁记》而言,在语言形式上运用了很多创新手法。
视觉的狂欢——语言陌生化在小说和诗歌中的一种体现
![视觉的狂欢——语言陌生化在小说和诗歌中的一种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c29e8c6addccda38376bafcd.png)
烈 的 个 性 的 体 现 张 爱 玲 存 《 自己 的 文 章 》 门 己 的爱 憎 暴 露 无 将 遗 : 我 不 喜 欢 壮 烈 我 是 喜 欢 悲 壮 , 喜 欢 苍 凉 。壮 烈 只 有 力 , “ 、 更 没 有荚 , 似乎 缺 少 人性 。悲 剧 则 如 大红 大绿 的配 乜 . 一种 强 烈 的对 是 照 、 它 的 刺 激 性 还 足 大 于 启 发性 。 凉之 所 以有 哩深 长 的 昧 , 但 苍
贺 的许 多作 品 都 体 现 出 了语 言 的 强烈 视 觉 化 . 、 关键 词 : 言 : 生化 : 觉化 : 性 语 陌 视 个 中 图分 类 号 : 8 H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 ( 0) 9 0 31 0 1 7 — l 1 2) 0 — 0 — 2 1
文 学 弄 。 学存 裔 文
视 觉 的狂欢
— —
语 言 陌 生化 在 小说和 诗歌 中的一 种体现
董 鸣 鹤
( 川 大 学 文 学 与新 闻学 院 , 川 成 郜 610 4) 四 四 06
摘 要 :艺 术 陌 生 化 的 前 提 是 语 言 陌 生 化 。 符 合 指 向条 件 … … 这 样 我 们 就可 以把 诗 歌 确 诗 正
定 为受 阻 碍 的 、 曲 的 语言 。 ” 扭
张 爱 玲 存 《 玫 瑰 与 门攻 瑰 l 埘 “ 攻 瑰 ” 红 I 1 红 王娇 蕊 作 _精 荚 『 绝 伦 的描 述 : 她 穿 着 的 一 件 曳 地 的 长 袍 .是 最 鲜 辣 的 潮 湿 的绿 “ 色, 沾着 什么 就 染 绿 她 略 略 移 动 了 步 , 佛 她 刚 才 昕 占 有 的 空 仿 、 , 边 进 开 一 寸 半 的 了 I j = 对 气 上 便 留着 个 绿 迹 子 农 服 似 做 的
论张爱玲小说的陌生化效果
![论张爱玲小说的陌生化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98be50ebcc22bcd126ff0cbd.png)
第38卷第1期2018年2月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Vol.38.No.1Feb.2018论张爱玲小说的陌生化效果冯爱琳,张子燕(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惠州516007)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重要概念,旨在打破机械化的“自动化”感知方式。
文章试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人物形象、意象内涵、叙事手法等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陌生化效果。
“陌生化”技巧的运用,延长了读者的审美过程,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彰显了其作品的独创性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陌生化;不彻底人物;意象;反高潮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18)01-0031-05“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在俄国文艺界乃至世界文坛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陌生化理论涉及“陌生化”和“自动化”两个核心概念。
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1]216”。
一种语言被多次感知后,便会产生意义感知的“自动化”,人们对它的内在意义就变得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自动化”首先是指意识方面的自动化,然后是指感受方面的自动化。
而“陌生化”就是要打破这种惯性的“自动化”感知方式,将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移除,从而增加感知的难度,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破除习惯性思维的制约,增强艺术感受的新奇性。
简言之,“陌生化”即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采用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
张爱玲小说与陌生化理论的契合,源自张爱玲本人中西参半的生存经验以及绝不愿落入俗套的文学观念与特异独行的写作姿态。
她从小接受的是中西方双重教育,初登文坛之时又恰逢暧昧、微妙的孤岛时期。
独特的生存体验使她拥有了一种“洋人看京戏”的特殊视角,以此反观古老的中国,常规视点中被熟视无睹的中国呈现出异质的一面。
张爱玲的陌生化手法
![张爱玲的陌生化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bf4cbe33687e21ae45a9ef.png)
余华在这里想要说明的其实就是“我”终于回想起了 这一天发生的事,但他却花费了许多笔墨描写。思维 是借助身体行走的、情景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纷繁 复杂,余华在这里借助了这些“陌生化”的描写加大 了读者对熟知的事物的认知难度。
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这样描写黑孩灵敏 的听觉:“声音细微如同毳毛纤毫毕现,有一根根 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
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房那头,爬了一 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 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着么?整天 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 想毕竟是痛苦的。
乌壳虫是人的隐喻,暗示吕宗桢的本 性展露只是个肥皂泡,瞬息而逝,最 终也像乌壳虫般“爬回窠里去了”, 还是要回到庸常的生活中去。“常 态—非常态—常态”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封闭式结构,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出其不意地,两人的面庞异常接近。……在宗桢 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 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
在封锁的突然发生,封闭的环境中,原本陌生的宗桢 和翠远在短时间内将日常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老实 枯燥的宗桢成立单纯多情的郎君,保守内向的翠远变 成的娇羞可爱的少女。他们从陌生中第一次发现对方 和自己的激情,虽然这激情极其短暂,但这陌生中突 然产生的情感,还是别具魅力,体现了陌生化的文学 效果。
冷暖色调的搭配
世舫眼中,长安家是一个由“青灰色”、“昏 黄”和“湖绿”等色彩所构筑成的灰暗世界, 突然掺入一点“大红”,使灰暗的色彩注入了 亮色,这种强烈的对照,把曹七巧阴森恐怖的 变态心理活脱脱映衬出来,让人直觉感到“已 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第七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的思绪借 助身体的行走穿越了很多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 的情景之后,终于来到了这一天。”
简析张爱玲作品中陌生化修辞
![简析张爱玲作品中陌生化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7b6cfed905087632311212f7.png)
简析张爱玲作品中陌生化修辞【摘要】张爱玲小说卓越的修辞艺术使小说语言体现出强烈的审美价值,修辞的陌生化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最大限度展示了修辞的积极意义。
以其中比喻的精彩运用和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典型生活情节的异化为例来简析张爱玲作品中陌生化的修辞手法。
【关键词】张爱玲;修辞;陌生化;比喻;异化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规律,陌生化也是其中之一。
“陌生化”的概念源于俄国形式主义。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
陌生化理论旨在通过语言变形或技巧的处理,把因过于熟悉而失去审美意味的东西描绘成陌生的事物,使人产生新鲜感、生疏感,从而延长对生活常态关注的时间、增加感受的难度,恢复由于习以为常而钝化的审美感觉。
陌生化的基础是新奇的语言感受。
人们认识与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复杂的,包括感受与体验。
作为这种活动的思想凝结,语言的表达应该而且必须传达出人们的这种感受与体验,语言的阅读也必须感受到这种感受,体验到这种体验。
感受与体验的把握与传递是语言交往的一个基本内容和必备条件。
感受的把握不同于理性的分析和经验的认定,它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感受;它还具有敏感性,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点细小变化都能被人们体察入微地捕捉到,并通过修辞活动在语言上表达出来。
正是这种语言表达,作者与读者才对世界、对语言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新鲜感。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及散文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手法为读者欣赏,她把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精神自然融合,呈现出绚烂多姿、精致华美的风采,使她的作品具有历久不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张爱玲小说卓越的修辞艺术是研究张爱玲小说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仔细研读张爱玲的作品,会发觉陌生化表现手法在其作品中有着独到的表现,丰富着她的小说,也精彩着她的人生。
张爱玲小说修辞的新奇之处在于常突破常规,运用逆反的思维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兀自燃烧的句子”——论张爱玲《传奇》中的“陌生化”效果
![“兀自燃烧的句子”——论张爱玲《传奇》中的“陌生化”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a2fbed758f5f61fb73666d0.png)
二 、通感式 取譬
的 联系 ,将视 觉 上看 到 的幻美 霓裳 与 听 觉上 的音 乐衔 接起 来 ,形成 新奇 的 感 官体验 ,那 些衣 橱 中服 饰就 如 同柔 美 、高雅 的音 乐般 浸 润着她 的 整个 身 心 ,葛薇 龙到 底吃 下 了梁太 太为 捕 获 她 所 下的饵 。 张爱玲 利用 通感 将 葛薇 龙初 次屈 服 ,描 写得 顺理 成 章 ,惊 心动 魄 而又 符 合年 轻少 女天 真幻 想 的诗 意 的心理 特征 ,精 彩迷 人 。 三 、结 语 通 过 远 取 譬 和 通 感 式 取 譬 的 方 法 ,张爱 玲成 功地 赋 予 自己的 文章 以 勃发 的生 命力 ,使 自己的作 品 走 出平 庸 的 窠 臼, 达 到 了 “ 陌 生 化 ” 的效 果,使 人们 从 阅读 中一 次一 次获 得叠 加 的 审美体 验 , 因而 这些 作 品经 久不 衰 ,值 得人 们反 复咀 嚼。 当然 ,张爱 玲 的语 言也 并不 是十 全 十美 的 ,其小 说 中华美 的语 言 ,精 致 的 比喻 ,丰富 的象 征 ,是她 的成 功 之处 , 也是 限制她 发展 的所在 。而 这 开 始就 引起 了评 论 者的 关注 ,如 谭 惟翰 、傅 雷等 就对 张 爱玲 小说 中 的问 题提 出过 自己的看法 。 然而 “ 到底 是张 爱玲 ” , 张 爱玲对 于现代 文 学是 必不 可缺 的 。就像 是她 所 创造 的那 些精 美 的句 子一 般 ,在现 代 文 学这 本大 书 中,她 本身 就是 “ 兀 自燃 烧 的 句子 ,其 璀 璨 的光 辉 ,经 久 不灭 。
现 当代文 学
∥ 兀 自燃烧 的句子
— —
论张爱玲 《 传 奇》 中的 “ 陌生化”效果
傅洁云 天津师范大学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0ad53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c.png)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翟荣惠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4
【摘要】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分析了张爱玲的作品,分析了其中比喻的精彩运用、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典型生活情节的异化及情节的跌宕起伏这三种陌生化的表现手法,为进一步研究张爱玲的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提供了又一方法.【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翟荣惠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报社,山东,泰安,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I425
【相关文献】
1.多彩的魅惑——以《金锁记》中曹七巧为例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设计功用[J], 王璟
2.浅析《小伙儿古德曼·布朗》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J], 刘彩霞
3.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J], 王岩;陈振华
4.浅析约翰多恩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J], 金姿;
5.浅析王建中钢琴作品中民族风格的独特表现手法 [J], 史悦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763c8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文字〖大中小〗)内容提要变异修辞是一种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表现在语词层面主要有语义偏离、超常改装和文言夹用等形式;在语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句子成分的超常规组合、变类组合、矛盾组合等;在语用层面较为突出的是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写法。
变异修辞的巧妙运用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文本散发出新奇而浓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文学语言,变异修辞作为一种言语功能变体,文学语言一方面循规蹈矩,努力遵守种种标准以求规范和共性;另一方面又桀骜不驯,竭力挣脱道道束缚以求创新和个性,因而规范性和变异性、共性和个性便有机融合于每一个文学文本中。
张爱玲小说没有例外,富有个性的文学语言成为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而变异修辞的运用则是其文学语言呈现独特魅力的生成机制之一。
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①,所谓变异修辞相对于规范修辞而言,“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②。
这也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强调的“陌生化”(又译作“反常化”),通过对固有语言规范的反叛,创造出变异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增强文学语言的审美效果。
本文将着重考察张爱玲小说在语词、语法和语用三大层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
一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一个文学文本就是一连串语词的艺术组合和巧妙运用,语词的修辞是提高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对语词的锤炼一直成为中外文学创作者的自觉追求。
莫泊桑说过,“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
”③尽管语词都有一定的构成标准和规范,每个语词又都有约定俗成的理性意义,但作家出于表达需要,选词造句时往往突破词汇学上的常规,或改变语词的固有构件,或偏离原来的使用范围,从而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考察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文本可以发现,其文学语言中的语词变异主要有词义偏离、超常改装和方言夹用等现象。
论《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
![论《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2d9d73f46527d3240ce0cd.png)
乱世倾城与子成悦——试论张爱玲《倾城之恋》语言特点文学1106班徐雨萌 22 在中国现代文坛中,张爱玲的小说如同一枝繁花绽放着奇异的光彩。
作为张爱玲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的《倾城之恋》被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反复品读,不仅仅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波荡起伏、感人至深,更是因为它的语言别具特色、奇秀精当。
一、迥然的城市和恰当的氛围——形象之美故事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和香港发生的。
文章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气息:一边是“胡琴咿咿呀呀拉着”,京戏一板一眼的唱着,外强中干、人多为患又相互算计的上海白公馆;一边是灯红酒绿、“栽个跟头也要比别处痛些”的欲望都市,才子配佳人、有着欧仆服侍的浅水湾饭店。
作者刻意把一段看似普通的爱情拉锯战安排在这两个城市之间,用生活化的语言、多种叙述手段、多角度的描写巧妙的营造气氛,使社会大背景的形象美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深含的意蕴和道理的暗示——意蕴之美使人难忘的语言往往是含有道理的。
和其他的爱情小说不同的是,《倾城之恋》中许多语言有深度、耐人寻味。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等等,这些语言经得起仔细考究,不一定是真理,但是在文章特定的环境下直接道出了读者的心声。
并且,它在不同时间段品读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体味。
三、多变的句式和纷繁的词句——节律之美小说多个文段有长短句、叠词、成语、俗语等的使用,使语言有节律美,轻快有张力。
平白的叙述也不显得死板,读起来上口,有吸引力。
例如:“从小时候起,她的世界就嫌过于拥挤。
推着,挤着,踩着,背着,抱着,驮着,老的小的,全是人”;“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尘灰吊子。
她仿佛做梦似的,满头满脸都挂着尘灰吊子,迷迷糊糊向前一扑,自己以为是枕住了她母亲的膝盖,呜呜咽咽哭了”。
四、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手法之美个性化语言是“张体”小说一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别具一格的色彩描绘。
“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镶着窗子里一幅大画。
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及意境探索
![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及意境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757c5e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b.png)
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及意境探索
杜冉冉
【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6)002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颇具独创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她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的底蕴,同时,又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善于运用陌生化的手法营造苍凉沉郁的审美意境.
【总页数】6页(P95-100)
【作者】杜冉冉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论陌生化手法在什克洛夫斯基小说中的体现--以书信体小说《动物园》为例 [J], 韩静帆
2.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J], 翟荣惠
3.论葛浩文英译小说《酒国》的“陌生化”手法--以小说中“酒”的隐喻翻译为例[J], 金艳;张艳
4."陌生化"与"意象"——对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手法的解读 [J], 蓝利萍
5.论张爱玲小说的陌生化效果 [J], 冯爱琳;张子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陌生化文本的审美张力_以张爱玲的创作为例_欧阳静
![论陌生化文本的审美张力_以张爱玲的创作为例_欧阳静](https://img.taocdn.com/s3/m/e627c3bf69dc5022aaea00e9.png)
江西社会科学2013.7论陌生化文本的审美张力———以张爱玲的创作为例■欧阳静写作手法的陌生化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无尽的审美张力。
它增加了读者对文本的感知难度,延长了读者的感知时间,从而提高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情节与人物陌生化最大的审美魅力在于它的独创性;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可将读者司空见贯的事物或事件进行艺术处理,由审美的自在之物转变为审美客体;语言的陌生化,可采用日常语言中没有的词汇和句式建构自己的审美空间。
张爱玲擅长使用陌生化的写作手法来为她的作品营造悲凉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陌生化;审美张力;情节形象;叙述视角;文学语言[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3)07-0104-03欧阳静,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
(江西南昌330013)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说:“文学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和形式陌生化,以增加读者感知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文本审美的过程就在于读者的感觉过程,必须尽量设法延长。
”[1](P18)在他看来,随着对日常生活的习以为常,人们的审美意识就会产生钝化,应打破对事物的这种自动化感觉。
因此,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对描写客体进行陌生化处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通过陌生化处理,使原本熟悉的客体变得陌生,以增加读者对其的感知难度和延长读者的感知时间,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满足读者的审美快感。
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大的情节结构上和叙述技巧上,如情节结构的陌生化安排、叙述视角的陌生化选择等。
张爱玲善于运用陌生化的创作手法来为作品营造悲凉的审美意境。
本文结合张爱玲的文本分析,试从陌生化与情节形象、陌生化与叙述视角、陌生化与文学语言这三个方面来讨论文本陌生化的审美张力问题。
一、陌生化与情节形象情节与人物是构成小说不可或缺的元素。
情节与人物陌生化最大的审美魅力在于它的独创性。
作家必须运用一定的创作手法给读者以新鲜感,使读者产生新奇的审美感受,用一种新眼光去看待旧事物,这就是情节与形象的陌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暖色调的搭配
世舫眼中,长安家是一个由‚青灰色‛、‚昏 黄‛和‚湖绿‛等色彩所构筑成的灰暗世界, 突然掺入一点‚大红‛,使灰暗的色彩注入了 亮色,这种强烈的对照,把曹七巧阴森恐怖的 变态心理活脱脱映衬出来,让人直觉感到‚已 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第七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的思绪借 助身体的行走穿越了很多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 的情景之后,终于来到了这一天。‛
余华在这里想要说明的其实就是‚我‛终于回想起了 这一天发生的事,但他却花费了许多笔墨描写。思维 是借助身体行走的、情景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纷繁 复杂,余华在这里借助了这些‚陌生化‛的描写加大 了读者对熟知的事物的认知难度。
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这样描写黑孩灵敏 的听觉:“声音细微如同毳毛纤毫毕现,有一根根 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
1、 ‚宝蓝、苍绿、青、红‛的色彩固然鲜艳,但是这
种夺目的色彩并没有调制出一丝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 反而让人感到恐怖,像是潜伏着静静的杀机,暗示出 姑妈具有杀伤力的语言对薇龙未来人生的茫茫威胁, 是薇龙将置身命运陷阱的信息转递。
2、‚葱绿配桃红‛,本是中国绘画审美中犯忌的色彩 搭配,但是对古典绘画颇有研究的张爱玲故意反其道 而行之,目的在于用这种格外扎眼,格外夸张的色彩, 更有效地揭穿人物心灵的激越、矛盾和不安。
《金锁记》
‚冷盘撤了下去,长白突然手按着桌子站了起来。世 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站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 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 着大红热水袋,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 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 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 子——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长白介绍道: ‘这就是家母’。‛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同感的手法,对听觉不在进 行传统意义上的描写,而是将听觉视觉化、形 态化,这是对‚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陌生化的效果
1、使熟悉的甚至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新颖有趣,从而 改变读者阅读期待,旷充读者想象空间,进而增强作品 美感。 2、使用习用性、常惯性语言具有新的生命力,新的审 美价值,从而使文章亮丽多彩 。 3、容易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获得美的感受。(句 子往往运用通感、移用以及比喻拟人等,使语言含蓄、 新奇、形象,富有‚侵略性‛,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 力) 4、耐人寻味,使句子意味深长。 5、与习惯表达完全不同的搭配,造成语言的陌生化, 增强文章表现力,提升语言美感。
在封锁的突然发生,封闭的环境中,原本陌生的宗桢 和翠远在短时间内将日常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老实 枯燥的宗桢成立单纯多情的郎君,保守内向的翠远变 成的娇羞可爱的少女。他们从陌生中第一次发现对方 和自己的激情,虽然这激情极其短暂,但这陌生中突 然产生的情感,还是别具魅力,体现了陌生化的文学 效果。
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房那头,爬了一 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 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着么?整天 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 想毕竟是痛苦的。
乌壳虫是人的隐喻,暗示吕宗桢的本 性展露只是个肥皂泡,瞬息而逝,最 终也像乌壳虫般‚爬回窠里去了‛, 还是要回到庸常的生活中去。‚常 态—非常态—常态‛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封闭式结构,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封锁》揭示出了在常态下人实际处于封锁之 中,封锁因此成为人的处境象征;而非常态中, 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得以释放, 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 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锁。
பைடு நூலகம்
别的作品中的
‚陌生化‛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主人公葛薇龙想留在香港继续求学,希 望得到姑妈的资助,只身一人来到梁家,却受到无法忍受的奚 落,此时,看到屋子里的装饰是:
‚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瓷盘里一棵仙人 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叶子,四下里探 着头,象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 出的蛇信子。‛
lulu
陌生化定义
所谓陌生化,就是指将对象从其正常的 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 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 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 式。
陌生化在文学作品上表现为语言层面和叙事视角 【语言层面】分为[环境特征] 和[色调调配] 【叙事视角】 (定义)使描写对象陌生化,即使 读者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艺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 唤回读者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读者强烈的感受到事 物,进而获得新鲜感受。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抽长了,又缩短 了;抽长了,又缩短了,……
这一段属于哪一个方面?
词语重复看似啰嗦而笨拙的句子,其实是揭 示了人们最根本的生活,周而复始。封锁成为 了与日常生活失去关联的,突然凸显出来的真 空状态,打破了日常生活紧密的时空组,创设 了一个‚陌生化‛的故事场景。
“叮玲玲玲玲玲”摇着铃,每一个 “玲”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 连成一条虚线,切断时间与空间。
照应前文,首尾呼应,使叙事集中在一个 封闭隔绝的空间,以陌生化来透视现实。暗示 生活从非常态回到了常态。引起下文情节发展, 同时照应下文‚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 发生。
出其不意地,两人的面庞异常接近。……在宗桢 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 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
拓展
陌生化也是一种写作和阅读策略,凭借陌生化理论,创 作者不但制造惊奇和新鲜的感受,而且还可以不必在乎 时局的禁锢和牵连,尽可能展示真实内心感觉;接受者 也以同样的方式读懂作者的真实内心。因而,恢复感受 和激发感受,让人重新回到富有情趣味和发现意味的现 实生活中去,是陌生化理论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