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产业状况的变化及启示分析

合集下载

论“广场协议”的影响及现实启示

论“广场协议”的影响及现实启示

论“广场协议”的影响及现实启示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消除“滞涨”的影响,提高利率,降低税率,升值美元,扩大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且财政也出现赤字,陷入“双赤字”困境,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而国内经济发展也放缓。

于此相对的是,日本自推行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后,经济迅速发展,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而且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缓和,持续平稳发展。

美国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酝酿将美国贬值以改善出口,进而改善国内经济。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的财务政要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五国联合干预国际外汇市场的协议,诱导美元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即“广场协议”,这本质上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较量。

此后,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引起市场的跟随反应,于是美元贬值。

而日本由于经济依赖于出口,而且对美国贸易往来密切,所以日元受影响尤其巨大。

在协议签订后几个月的时间内,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即降至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

日元升值后,制造业出口优势降低,加之日元保持了数年的上升趋势,于是投资者倾向于将自由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股市,认为这两个领域还会一直保持“牛市”。

于此同时,面对持续上涨的地价和房价,日本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政策调节,甚至还在1987年实行了积极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造成货币供应量过剩,加剧通胀。

所以说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日本的GDP年增长率远远低于地价和楼市价格,日本经济逐渐偏离实体部门,“泡沫”越长越大。

到1989年,日本政府迫于通货膨胀压力,开始采取货币紧缩性政策,金融部门投资受到限制,于是股市和楼市在不久之后随之陷入衰颓,“泡沫”衰退,这就是经济学当中的“搏傻原理”。

在此后日本经济再未出现过高速增长局面,有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但笔者更倾向认为这是经过了刘易斯拐点进入平台期。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61International FinancingOctober 2018 国际融资● 专家谈“广场协议”对解决贸易争端的启示在中美发生贸易战以后,当年的“广场协议”又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强烈呼吁中国要避免签订类似的协议。

本文通过对战后的日元汇率变化情况的回顾分析后认为,“广场协议”实际上推动了日元汇率向市场均衡回归。

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经济指标显示,“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不良影响被很多人夸大了。

“广场协议”作为一种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是值得中国参考的战后日本汇率变动回顾在二战中日本战败,日本国内很多重要城市受到战火摧毁,经济受到重创,物资短缺,消费乏力、物价暴涨。

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上,日本经济通过重建实现了再度崛起。

从英法德日意等传统的发达国家在战后重建和经济迅速恢复及发展的状况看,教育和科技基础确实是一国最重要的竞争力。

教科书对于日本后来的经济重新崛起基本上罗列了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美国在日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社会改革;二是美国从冷战的全球战略需要,扶持日本发展;三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在日本的军事采购,推动了日本的发展;四是日本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注重发展教育和科技。

以上无疑都对日本战后的发展提供了解释。

不过,通过日元汇率的走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再度崛起的过程。

Plaza Accord and Its implication on Japanese Economy“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蓝裕平大体上日元汇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急剧贬值阶段(1945~1949年)日元汇率在1949年以前基本上属于政府管制汇率,1945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15的水平。

价格管制肯定带来黑市,因此会有管制汇率和黑市汇率之间的差异。

战后物价暴涨的结果,导致日元在黑市的汇率持续大跌,倒过来也推动官方管制汇率下跌。

1946到1949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分别跌到1:100、1:150、1:200和1:270的水平。

“广场协议”签订前后日本经济结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广场协议”签订前后日本经济结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尤其是 日 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 , 从而有效扭转美元估 值过 高的局 面 , 使美 元有秩序地对主要货 币下调 。“ 广
场协 议 ” 签订后 , 世 界 主要货 币兑美 元均 有不 同程度
产业链的传递效应 , 波及其他相关行业 , 最终使得大 批企业 收益恶化 而破产倒闭 , 重挫投资者信心 。
如何避 免重走 日本老路提 出 了应对 策略。


日本 “ 广场 协议 ” 签 署 的背 景及 内容
附表 1 9 8 0年~ 2 0 0 9 年 美元 兑 日元 汇率 变动表 ( 年末值 )
年份 1 9 8 ( 3 I 1 9  ̄ , 1 1 9 8 2 I 1 9  ̄ , 3 1 9 8 4 1 9 g 5 1 9 8 6 1 9 8 7 1 9 8 8 1 9 8 9 1 9 9 0 Fra bibliotek9 2
二、 日元 升值对 日本经 济的 影响 从短 期来看 , 日元 升值的确可能给 日本经 济带来 了一些 积极 作用 , 比如 , 提升 日元在 国际货币体 系 中 的地位 , 加 强产业 结构 优化和 技术 升级 , 提高综 合 国 力, 增加对外直接投 资 , 降低进 口产 品价格 , 挖掘 国内 市 场潜力等 。但从 长期和现实来 看 , 更应 注意到 日元 升值 对 日本经济造成的负面效应 。
力。 1 9 8 5年 ~ 1 9 8 7年间 , 日本 出V 1 总额从 4 1 9 5 5 7 亿日 元 降至 3 3 3 1 5 3 亿 日元 , 降 幅高达 2 0 . 6 %, 严重影 响 了 国际收支格局 。同时 , 由于对 出 口商 品需求 的减少 , 制 约 了出 口导 向型企业 的发展 , 特 别是对进 口半 成 品进 行深加 工的出 口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 这种打击通过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李家山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李家山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本经济不结构的变化
1 2
经济增长并未停滞,反而经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签订背景
1 2
3 4
1977年,美国财政部长对外汇市场口头干预, 致使美元急剧贬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 高攀,美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979年夏天,美国实施紧缩货币的政策,提高 利率
3
4 5 6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沫的生成及破裂
1. 日元升值不泡沫经济的生成 (1 )“卢浮宫协议”下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资产价格的 盲目膨胀。 (2)从信心膨胀到热衷投机。 (3)股市价格上涨迫使银行把贷款与项房地产, 幵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 2.泡沫经济破裂 (1)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 (2)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 (3)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 薪。 (4)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
“广场协议”对日本 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目 录
1 2 3 4
广场协议
签订背景 签订结果 日元升值历程
目 录
5
6
日本经济结构不变化
日元升值不经济泡 沫的生成及破裂
6
7
评论不启示
广 场 协 议 对 日 本 经 济 的 影 响
广场协议 广场协(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 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 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 丌平衡状。“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是解 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 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 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 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与启示——剖析日本经济低迷之谜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与启示——剖析日本经济低迷之谜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与启示*——剖析日本经济低迷之谜宋慧中,别 曼(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 沈阳 110803)摘 要:国内普遍认为,过去20年是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本文基于GDP和GNP两个指标,深入分析日本近三十年的真实经济增长水平,发现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更像是日本由GDP导向向GNP导向转型的过程,是其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发展路径转变的二十年。

日本由二战后较长时期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内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日本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变和产业升级的实践给我国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应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产业升级;第二,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好“两个循环”;第三,应提高“走出去”实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日本;GDP;GNP中图分类号:F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41-2020(12)-0054-09一、引言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恢复与高速发展阶段,形成了所谓的“日本奇迹”。

在广场协议①签署之前,日本已成为当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增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IMF统计数据,1970-1985年日本GDP年均增速约为9.3%,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在日美贸易中,美国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日本的顺差占据了美国贸易逆差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本经济表现出与之前迥异的增长路径:GDP增速放缓,资产泡沫刺破引发资产大幅缩水,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的低迷阶段。

但是,签署广场协议的并非只有日本,为何除日本外的其他国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日本的经济增长果真进入平庸时期了吗?收稿日期:2020-09-12作者简介:宋慧中,男,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别 曼,女,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影响(积极)
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日元升值有助于日本克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日元升值使日本的海外纯资产迅速增加; 日元升值有助于提高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同样大幅升值的德国马克与日元升值之后的影响
完全不同; 针对本币升值的负面影响问题,要避免过分依赖 于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回应冲击的手段。 避免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 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当然, 汇率不仅仅是经济可承受性问题,也是政治可承 受性问题,在这方面,要在战略上对美国等发达 国家的立场给予足够的重视。
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五组 PIG STARS 组员:朱安琪 朱倩倩 周倩雯 周淑娟(组 长) 主讲:朱倩倩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何为广场协议 签署背景
具体内容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启示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签署时间:1985年9月22日 签署国家:
THANKS!
2013-6-7
14
饱和 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
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
对日本国民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 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 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 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 幅只有5%左右。 对日本人民生活的影响:
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 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 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 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 不可及的事情。
签署人员:5个工业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
广场协议的签订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双重赤字:
①对外贸易赤字 ②政府预算赤字

广场协议,日元贬值

广场协议,日元贬值

广场协议,日元贬值篇一: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广场协议以及之后的变化,用句当年很流行的话,日本是“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

============================================= =========================== 为什么说日本是”猜到了开头”呢?首先先来看看《广场协议》是怎么形成的,: 1. 里根政权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以“政策失误”而著名的卡特总统所遗留的高通胀。

为了打压通胀,里根采取的是相当强硬的金融紧缩措施,将利率提高到了2位数(!),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2. 利率提高的结果是货币流动性迅速缩小,大量流入银行,使民间资本的投机行为大量减少。

同时高利率也使海外热钱大量融入美国市场,将美元越推越高:81年年初美元兑日元为210日元,82年10月竟达到了270日元。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出口额的下降和进口额的上升,也即是贸易逆差。

3. 高通胀影响和贸易逆差的结果,导致了美国在80年代前期,出现了“双料赤字Double Deficit”: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

双料赤字将直接导致政府的赤字迅速扩大,对长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双料赤字现象在代表了保守势力的共和党政权下,是不太常见的,里根政权很可能因此而被舆论所质疑,影响下一届选举。

4. 于是美国将不得不寻找摆脱这“双料赤字”的方法:在财政赤字不易削减的情况下,首先就是要将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转为顺差。

换言之,就是要使美元贬值。

而使本国货币贬值的方法有许许多多,但无外乎两大类:a. 市场调节:增发货币买入国债,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QE降低本国利息,使本国货币需求下降b. 动用外汇储备,大量买入对应国货币,使美元反c. 国际间协议调节:通过与主要利害国的协商,来人为制定一强制汇率或汇率调整目标。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

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短期利益,大大提高了日元升值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90年代初,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破裂、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可以说,“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急剧升值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但是,“广场协议”只是加速了日元升值的进程,而不是升值的肇始者。

1985年以前,日元已具备了升值基础,“广场协议”仅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推动日元汇率在短期内出现过度调整。

但“广场协议”使得日元急剧升值是不争的事实,而日元升值是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裂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和日本在80年代一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

近2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外汇储备日益增多,国际上鼓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顶住压力、根据自身国情实行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裂也有我们足资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Abstract:the nineteen: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bilateral trade friction intensified.In 1985,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other coutries signed the famous “square agreemend”,triggered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the yen has brought the short-term interests of appreciation to the Japanese economy,greatly improv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90 in the early 1990s,the Japanese economy by the steady growth turned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the bubble expansion and rupture,deflation and the economic downturn phenomenon,untill today,the Japanese economy has not long-term vibration.Can be said that,”the sharp appriciation of the yen Plaza Agreement”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Japan’s long-term economic downturn,howecer,” square agreemend”has only accelerrated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appriciation,rather than the pioneer.before 1985,the yen has appriciated, “square agreemend”is only accelerate this process,driving the yen exchange rate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 “Plaza Agreement”makes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is the fact that doesnot dispute,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nd rupute of the Japanese bubble economy.At present,China and Japan in the 80’s,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past 20 years,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reserves,encouraging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n RMB appreciation,how to withstand the pressure,to stand on one’s own currency polic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the emergence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the rupture have we enough to use for reference.Keywords:” square agreemend”;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bubble economy一、序论(一)本文研究目的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接连发生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该轮危机的特征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世界经济衰退,史称“滞胀”危机。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经济2008-6-11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成的广场协议为中心的国际协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纠正当时呈扩大趋势的主要国家间的国际收支不均衡。

根据广场协议,美国特别强烈要求日本通过日元升值和扩大内需来缩小本国的经常收支顺差。

在这样的要求下,日本实施了以金融扩张为中心的内需扩大政策,并基本认可了日元的升值。

这样的政策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了维持,而转向金融紧缩政策则是在1989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经历了不动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上升,也就是所谓的资产泡沫现象。

而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后,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的金融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本文以最小篇幅记述资产泡沫破灭给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金融、经济所带来的严峻的通货紧缩现象,以及广场协议等国际协调给此后的国际货币制度运行所带来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日本经济20世纪?0年代,日本经济虽然受到国际货币体系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元升值和第——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但仍然实现了年均5%左右的增长。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后遗症,从1980年到1983年日本连续四年保持3%左右的低增长。

另一方面,日元汇率一改之前的升值趋势而开始贬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贸易收支顺差急速扩大(从1980年的2l亿美元升至1984年的440亿美元)。

这一阶段,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采取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措施。

在金融方面,日本银行改变了为防止第二次石油危机可能带来通货膨胀而实行的紧缩政策,开始放松金融政策,多次调低官定利率(从1980年的9%降至1983年的5%)。

在财政方面,虽然采取了公共事业追加措施,但因为继续坚持了缩小赤字的方针,日本政府的财政收支均衡状态得到了改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从1980年度的4.0%降至1984年度的1.8%,其中还包括社会保障费用)。

日本广场协议范文前后经济

日本广场协议范文前后经济

日本广场协议范文前后经济20世纪80年代,日本拥有巨额的经常项目盈余,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广场协议25周年之际,反思这个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

广场协议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元和美元之间保持着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但自此至1995年,日元经历了3次大幅度升值。

第一次是1970~1973年,升值幅度为25%;第二次是1976~1979年,升值幅度为26%;第三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1985~1987年升值46%,之后略有波动,但最终于1995年升至94日元兑1美元的最高点,相比1985年升值60%。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升值幅度很大,但在此之前的升值幅度也不小。

在1970~1995年的25年间,日元估计升值了74%,其中广场协议之前的贡献占34%,广场协议之后的贡献占40%。

如果认为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则很难理解,为什么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升值之后却还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开始出现资产泡沫。

尽管升值之后财富的增加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对升值后果的过度悲观判断。

当时,多数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认为,升值将大大打击日本的出口,而对国民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因此,日本实行的对策是大幅度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985年的3.5%急剧下降到1987年的1.76%。

但是,日本政府的判断是错误的,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虽然有所下降,但却并没有变成赤字。

持续的外贸盈余和低利率政策的叠加大大增加了货币的投放,刺激了投机行为。

当意识到资产泡沫问题的时候,日本央行于1990年大幅度提高利率,但此时资产泡沫已经很大,利率的急剧上升导致泡沫的迅速破裂,日本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日本经济的停滞有多可怕呢按现价日元计算,自199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算起,到2022年,日本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05%。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

《广场协议》签订经过\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启示摘要:《广场协议》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是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博弈的结果。

但是,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泡沫与长期萧条是因不当的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投机资本造成的。

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与当年日本相似的情形,中国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要掌握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人民币汇率《广场协议》的签订是20世纪日本金融发展史上的大事。

自此之后,日本经济由稳定增长转而出现日元升值、泡沫膨胀及崩溃、通货紧缩以及经济持续低迷等现象,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一直长期不振。

本文通过对签订《广场协议》前后经过的分析以及经济泡沫成因的阐述,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一、《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日本也结束了战后以来的高速增长。

然而日本的经济增长明显好于其他发达国家,仍保持较长时间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

同时,日本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产业结构由高耗能原材料产业为主转向节能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内需主导型增长转向出口依赖型增长;灵活扩张或收缩公共事业费和财政投融资调节景气并调整使用方向,充实社会生活资本。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自己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

到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另一方面,二战后取得霸权地位的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成为美国经济逐渐出现问题的标志。

为应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美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3次提高利率,官方利率已经超过10%,市场利率一度达到20% 。

高利率使对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资本流入美国,美元的汇率急升。

1979—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升了约60% 。

到1980年代中期,过强的美元严重消弱美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使美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遭到沉重打击。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显著扩大,招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
了“软着陆”的机会,经济泡沫终于崩溃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至今日本经济依然处在经济
危机的阴影之中。
都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高增长
都有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
都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
都呈现国内经济过热迹象
经济实力
贸易顺差
出口竞争力
对外经济环境
币值升值方式
3.国内外压力增大,引发 “泡沫经济”
为了应付“日元升值不景气”,日本中央银行、 政府先后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为了进日元规模的“紧急经济对策”
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本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并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
币值升值速度
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外贸出口结构,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建立多样化的外汇储 备体系 正确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 扩大国内需求, 逐步摆脱对出口的依赖
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问题的引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阶段人民币面临较长时期 的升值压力,已对我国经济 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 引发了国际政治压力。目前 人民币升值与二十世纪七八 十年代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 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都 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 高增长,都有着巨额的国际 贸易顺差,都拥有巨额的美 世界主要货币兑人民币汇改后汇率变动表(年末值) 元外汇储备,都呈现国内经 济过热迹象等。
国内外压力增大引发泡沫经济为了应付日元升值不景气日本中央银行政府先后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198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6兆日元规模的紧急经济对策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本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并且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由于过急过快的信贷紧缩使过热的日本经济丧失了软着陆的机会经济泡沫终于崩溃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至今日本经济依然处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王允贵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小东洋广场协议之后的社会变化

小东洋广场协议之后的社会变化

小东洋广场协议之后的社会变化
例一
1、日元大幅度升值。

2、产生大量经济泡沫。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
有5%左右。

3、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
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

4、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
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例二
广场协议之后,由于日元的急剧攀升,造成了小日本国内的虚假繁荣,而来自国外的商品和资金更是严重的冲击了小日本的实体经济,日本的房价和股价都在一路疯涨。

他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泡沫,最终冒泡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于开始破裂,尽管小日本政府试图挽救地产和股市,但是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很快日本的房价和股市就双双迎来暴跌,银行纷纷倒闭,日本的经济一片混乱,整整二十年都没有缓过劲来。

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

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

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一、背景和基本信息广场协议是指2015年中国政府就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与日本政府达成的一项协议,该协议被视为双方为解决争端而达成的重要共识,协议双方包括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中国政府的身份:作为钓鱼岛主权争端的一方,中国政府在协议中的身份是解决问题的一方。

2. 中国政府的权利:中国政府有权要求日本政府承认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

3. 中国政府的义务:中国政府有义务停止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单方面的油气开发活动,并就有关争端问题与日本政府进行磋商和谈判。

4. 日本政府的身份:作为钓鱼岛主权争端的一方,日本政府在协议中的身份是解决问题的一方。

5. 日本政府的权利:日本政府有权要求中国政府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等国际公约以及有关的双边协议。

6. 日本政府的义务:日本政府有义务保障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政治上、安全上、经济上的稳定和安全,包括维护和保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7. 履行方式:双方应通过磋商和谈判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8. 期限:协议未规定具体期限,但应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尽快解决问题。

9. 违约责任:协议应明确违约责任,并在协议中约定相应的违约金或赔偿金额。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条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协议应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确保双方在履行协议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公正地处理有争议的问题。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协议的各项条款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六、其他协议应尽可能详细地规定有关事宜,确保协议的实施和履行不出现任何争议和纠纷。

双方应在协议中约定争端解决机制,以保障协议的实施和履行。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王允贵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

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

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面临改革,日元汇率剧烈调整的国内外背景、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日元升值对泡沫经济生成的促进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在推进改革中深思与借鉴。

一、“广场协议”诞生与日元升值历程1.“广场协议”,诞生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困扰。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维持高利率,通过逐利性的外资流入既解决赤字国债的购买者问题,又得以维护国际收支失衡。

然而,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强势,使得本已脆弱的美国制造业更加举步维艰。

1982年和1983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事实上,美国利益集团要求日元升值不是空穴来风,日元确已具备一定的升值基础。

80年代上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1985年日本GDP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32%,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都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

“广场协议”前,日本银行己频繁入市,阻止日元升值。

因此,“广场协议”只是从国际协调角度制约了日本银行对市场的频繁干预,迫使日元真正地实现自由浮动。

2.“广场协议”内容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产业状况的变化及启示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产业状况的变化及启示


1960年年底,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池田勇 人宣布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池田勇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很快就可以稳 定在年均增长7%左右。在此基础上,日本应当在 1970年把国民生产总值从398亿美元增加到720亿 美元。 不过,在当时的贸易支付差额和产能限制的 情况下,许多人,包括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 日本政府设定7%的经济增长目标表示反对,认为 这可能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普通的日本人一 开始也并不相信这一计划。他们认为,虽然从表 面上看,人们的收入翻一番是有可能的,但是通 货膨胀会抵消名义上的收入增长。令日本民众惊 讶的是,这一计划超过了预期,在短短7年内就使 日本人的收入翻了一倍,比制定该计划时预计的 时间缩短了3年。
四、“广场协议”后日本产业发展的三大战 略

1. 利用日元升值,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2. 对亚洲国家实行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以 日本为首的“雁阵模式”。 3. 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用内需替 代外需


五、比较与启示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就逐步加快了对海外的直 接投资和产业转移。鉴于对外投资对继续实现经常收支的 巨额盈余越来越重要,日本内阁经济财政咨询会议2005年 4月通过了《21世纪展望》,首次提出 “投资立国”理念, 强调日本要充分运用特有的经营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开展全球性的投资活动,真正走向“投资立国”。截至 2009年,日本已经连续19年成为全球海外净资产最高的国 家,也就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日 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表中,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盈余就 超过了贸易盈余,这意味着日本已经完成了从输出商品到 输出资本的转变。日本已经从一个“未成熟债权国”向 “成熟债权国”走出了第一步。帮助日本腾飞的那一代日 本人已经带动日本全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但逐步增 加的投资盈余将继续保持这个国家的长期竞争力,削弱 “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

日本 广场协议

日本 广场协议

日本广场协议日本广场协议(The Plaza Accord)是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一项重要协议,参与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

这个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领域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国家同意采取措施协调各自的货币政策,以实现日元贬值、美元升值的目标。

这是因为当时日元升值过快,给日本的出口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五个国家达成了一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等手段来调整汇率,以缓解日本日元升值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广场协议的签署对于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元贬值使得日本的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有利于提振日本的出口经济。

其次,日元贬值也为日本的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提高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广场协议的签署也为日本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促进了日本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然而,广场协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导致了美元的过度升值,给美国的出口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一些人也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加剧了日本的资产泡沫,为日本经济后来的衰退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广场协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协议,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合作协调,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我们应当从广场协议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005-04-11 14:42更新来源:转载文章发表评论今日推荐79年每月挣六千大款收藏86部老车全国武术冠军改行学擦皮鞋(图)空姐隆胸失败成伤残月薪少5000南航飞机自杀男子是百万富翁(图)农民工和他的日记顶尖高手修行秘笈穷男人还买得起爱情吗?外国人心目中的十大中国名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舒英日元升值的历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

但对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影响深远的则是“广场协议”,以至在探讨近10多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时,人们还不时提到该协议。

那么,“广场协议”究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广场协议”与日元大幅度升值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5国财长会议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

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

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就年平均汇率来看,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

为了防止美元贬值过度,1987年2月22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7国财长会议,决定将汇率稳定在当时的水平。

但是,日元升值一直持续到了1988年末,进入1989年才开始有所回落。

二、日元升值对日本国际收支的影响“广场协议”前,日本对外收支盈余急剧增加。

1982、1983和1984年,日本的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68.5亿、208.0亿和350亿美元;贸易盈余分别为69.0亿、205.3亿和336.1亿美元。

日本贸易盈余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同期,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分别为121.5亿、181.8亿和330.8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年底,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池田勇 人宣布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池田勇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很快就可以稳 定在年均增长7%左右。在此基础上,日本应当在 1970年把国民生产总值从398亿美元增加到720亿 美元。 不过,在当时的贸易支付差额和产能限制的 情况下,许多人,包括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 日本政府设定7%的经济增长目标表示反对,认为 这可能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普通的日本人一 开始也并不相信这一计划。他们认为,虽然从表 面上看,人们的收入翻一番是有可能的,但是通 货膨胀会抵消名义上的收入增长。令日本民众惊 讶的是,这一计划超过了预期,在短短7年内就使 日本人的收入翻了一倍,比制定该计划时预计的 时间缩短了3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有人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 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未来8年就可以 实现收入翻一番。

国家统计局最近指出,上半年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49元,同比名义增 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增 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 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义增长11.9%;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一季 度回落0.1个百分点。
1968年成为 资本主义世 界第二位, 1979年人均 GDP与美国相 同,1980年 日本汽车产 量超过美国。 作家沃格尔 甚至写了一 本书《日本 名列第一》
三、“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泡沫 化

1985年9月22日,英美法德日五国在美 国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 议”,声明为使汇率更准确、更适当的反 应各国根本经济情况而展开密切合作,日 元开始走上快速升值的道路。在签署“广 场协议”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元兑换 日元比率达到1:210.63,日元升值近13%。 直到1986年5月12日,美元兑换日元比率突 破1:160大关,达到1:159.99。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 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 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 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 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 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 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在短短10年中,普通人的收入真的翻了 超过一番,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人均实 际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失业率也保持 在1.1%-1.3%的低水平。日本经济学者林直 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一书中指出日本的 这种高速增长时期以前和以后相比,国民 生活方式、社会形象、人们的思维方式, 乃至日本列岛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就像换了个国家似的。
四、“广场协议”后日本产业发展的三大战 略

1. 利用日元升值,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2. 对亚洲国家实行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以 日本为首的“雁阵模式”。 3. 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用内需替 代外需


五、比较与启示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就逐步加快了对海外的直 接投资和产业转移。鉴于对外投资对继续实现经常收支的 巨额盈余越来越重要,日本内阁经济财政咨询会议2005年 4月通过了《21世纪展望》,首次提出 “投资立国”理念, 强调日本要充分运用特有的经营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开展全球性的投资活动,真正走向“投资立国”。截至 2009年,日本已经连续19年成为全球海外净资产最高的国 家,也就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日 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表中,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盈余就 超过了贸易盈余,这意味着日本已经完成了从输出商品到 输出资本的转变。日本已经从一个“未成熟债权国”向 “成熟债权国”走出了第一步。帮助日本腾飞的那一代日 本人已经带动日本全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但逐步增 加的投资盈余将继续保持这个国家的长期竞争力,削弱 “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
“广场协议”前后日本产业状况变化及启示
郭毅 教授
一、二战前后中、日、美关系
二战期间中、日、美关系
二战期间,日本损失四分之一的国民财 富、870万人伤亡,战后700万人回国,失业 人数1400万人;粮食减产一半,物价飞涨, 出现 “竹笋族”。物价指数36年为1,45年 为3,49年为243。
二战以龙江、贵州等省份也已经提出 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过,在没有剔除价格因 素的前提下,甘肃增长10.9%、黑龙江9.7%、贵州 10.2%,均低于预期要求。 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会上, 盛来运解释称,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有两 方面原因:一是经济下行期企业效益有所下滑, 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速在回落;二是经营性收入 增长速度回落,主要是外部经济环境趋紧,企业 的利润有所下降造成的。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

10月美国国家安保委员会主张“复兴日本 经济”,通过了平衡预算、稳定工资、鼓励 出口、固定汇率、通货紧缩等稳定经济九原 则。 美国将朝鲜战争特需交由日本提供,1951 年GNP超过战前。




1954年12月到1957年5月 1952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55年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6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55、1956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2% 1963、1964年GDP年均增长率10%以上 1965年10月到1970年7月,年均增长率12%
进口价格稳定、 设备投资、出口急剧增长
1956年经济白皮书“现在已经不是战后” 追求物质生活社会意识引发‘消费革命”
为1964年东 京奥运会增加 公共投资,高 速公路、城市 列车、新干线 的投资建设, 进一步拉动日 本经济。

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 型,产品“重厚长大型”转向“轻薄短小 型”,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迅速,黑白电 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三样神器)以及 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