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政治历程中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代政治历程中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皇权和相权之争几乎是贯穿中国古代所有朝代的主旋律,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相权、皇权关系处理的好坏,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关系着政权的兴亡。是中国古代政治中不得不说的问题。
皇权,顾名思义,由天子掌握,他决定着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的决策。相权,由国家的宰相掌握,他拥有着国家的行政权,负责主要行政事物的处理,地位仅次于天子。
宰相制度起源很早,商朝的时候,伊尹是开国功臣,为国家的建立和奠定做出了很大贡献,汤死了以后,继续为相,辅佐了几代皇帝,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到皇帝的登基。到了战国的时候,宰相制度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正式命名为丞相。从此之后,皇帝与宰相相互依存,但也相互制约,总体发展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而相权不断地消弱。
汉代时,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对于宰相心存戒备,宰相对于皇帝心存惧怕,二者不断磨合发展,试图寻找一种比较成熟,既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又有利于国家发展,安定的制度。
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都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相权,加强君权,在此期间二者似乎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君臣之间相得益彰。唐太宗时期,内外朝的界限已经淡化,天子主政,开始进入了消弱相权的阶段。唐太宗将相权一分为三,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样,一则相权分散了,二则三者相互制约都统一向皇帝负责。贞观年间的君相关系式少见的。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号施令、指挥政事。三省在制度上对皇权的制约,也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独裁造成失误。
宋元时期,相权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宰相的势力得到了扩大,这样也导致了皇权的不稳,产生内乱。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利,明太祖先是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并且三司都隶属于中央部门。但是,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撤销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事物,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还下令,以后再也不许立丞相。至此为止,宰相制度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清代时期,君主专制可谓达到了顶峰。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在发展过程中,权利不断扩大,军事行政莫不总揽,逐渐取代了内阁的作用。军机处中有军机大臣,其中满、汉各一人,之下有军机章京,均为兼差。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执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工商处理国家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命令的重要使命,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军机处表面上是皇帝与军机大臣工商国事之地,但实际上,那些军机大臣也只是皇帝掌握国家所有权力的工具,他们只是奉命记录皇帝的旨意,并且颁布实行下去,最终的决定权只是在皇帝一人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从相权与君权的发展过程来看,二者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一方面,国家政务琐碎繁忙,光靠皇帝一人,很难做到事事稳妥,事事正确,这就需要贤能的宰相辅助,减轻皇帝的负担,同时也能避免,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腐败和失误。这体现了皇帝对于宰相依赖的一面。另一方面,要想宰相能够起到辅佐君主处理政务的作用,就必须给予其强大的权力,这样如果宰相心存念想,或者谋反之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所以,皇帝对于宰相总是心存戒心,时时防备,这表现了皇帝对于宰相的戒备。这样二者就成了既矛盾又对立的统一体。
相权与君权的制约和发展在国家的发展中有一定积极的影响。第一,有利于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统一。第二,这样的权力分配,使皇帝和宰相各尽其职,能够很好的发挥人力财力物力,有规律有组织的进行大型的建设和活动。第三,二者的制约,不会使得所有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腐败和独裁。但是,同时也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第一,皇帝与宰相之间的较量和斗争,难免会引起一定的内耗,浪费资源,消耗国力。第二,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政治动荡,国家不安,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权力一旦落入宰相手中,会威胁到皇室的统治,导致朝廷腐败,社会失去秩序,人民安定的生活受到损害。同时权力如果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会形成独裁统治,由于一人的主观意志,一方面会导致问题考虑不周全,另一方面容易被周边小人利用犯错误。明朝时期宦官当政、清朝闭关锁国、都是因为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也都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打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从国家的角度说,皇帝是国家的核心,是整个君主专制体制的代表,而宰相则是实现君主专制的工具。二者应该相互配合,从天下苍生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抑制个人私欲的膨胀,对权力的追求,励精图治,将重心和精力集中在对于国家的治理,对于百姓生活的关心上。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将国家治理好了,人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了,社会安定祥和,进步发展了,天下才能安定,统治才能巩固长久,个人的私欲才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所以,我认为,治国者,当以天下苍生为重,百姓富则国富,百姓强则国强,这才是维护自己统治的硬道理。所以,无论是君主还是宰相,身为国家发展的支柱,应该将精力放在国家的治理上,努力使二者的关系平衡,达到一定的协调,才会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国家安定,快速发展,才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