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起点:观察和问题(始于观察,始于问题的对错)

合集下载

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的起点
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选题应认真考虑从 事科学研究的整体能力。在客观条件方面,要考虑科研经费、 实验设备、原材料供应、图书情报资料、期限要求以及国家 政策、学术交流等外部环境条件;在主观条件方面,要分析 科研队伍的结构、各种人才的配置、研究者的素质、能力以 及对课题的兴趣等因素。
科研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波普尔的观点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基于反归纳主义立场明确 提出:科学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其根据有二: 一是科学作为理论存在。问题既是旧理论的终点,也 是新理论的起点;


二是从科研的具体过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和 轴心来研究科学。
波普尔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他在一次演讲开始时,向 所有听众发出命令:“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观 察!” 听众们面面相觑:你让我们观察什么呢?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 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 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 的真正进步”。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 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先是问题的提法,后是问 题的解决。” 富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应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于 重大问题的形成与重大课题的决策这两点上。
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贝尔纳:“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 技术要求,抑或是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科研工作 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 更困难。再加上人力和设备都有一定的局限,则产生的 课题之多,是无法一下子全部解决的。所以评价和选择 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科研选题:一是确定主攻方向;二是选择突破口。 选题步骤:提出选题、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制定科研 方案、 进行方案论证、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 理论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 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科 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 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始于观察”和“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两个相反命题的分析

“科学始于观察”和“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两个相反命题的分析

“科学始于观察”和“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两个相反命题的分析经验论或归纳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是通过归纳法从观察(经验)中产生的(先有观察,后有理论),即科学始于观察。

我们知道,科学是始于问题,问题是旧科学理论的终点和新科学理论的起点,而观察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源泉。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客观活动,其所坚守的理性标准一定是可被经验证实并符合逻辑规则的。

“科学所作的一切,说到底不过是描述人类经验的规律性。

所有的科学理论必定依赖于经验,正因为与经验相连,科学词汇才可能有意义”。

为了清楚地表明这一点,他们将理论语言和观察语言区分开来。

逻辑实证主义更提出,观察是绝对“中性的”,观察语言是最“公正”、“客观”因而是最“可靠”,任何理论语言都必须能还原为观察语言,这才是可靠的理论。

于是他们提出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可以绝对分开的基本观点,并由此推演出逻辑实证主义的一系列观点:观察语言不依赖于理论语言,即对理论语言保持中立:而理论语言则依赖观察语言通过对应规则从观察获得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即观察是中性的,理论依赖于观察,而观察则是独立于理论之外,不受理论的影响。

这种观点有它的合理之处,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的验证,就是将推论和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对照,看其结果是否同推论一致。

为此,在观察中,要求遵循观察的客观性原则,科学观察要尊重事实,避免主观偏见。

马克思说:“不带偏见的考察是不会受迷惑的”。

为了防止主观偏见,采取一定的办法,如生物学观察的“随机分组”,医学中的“双盲法”是非常必要和不可少的。

为了克服肉眼观察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科学观察还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观测仪器。

由于仪器精度和可观测范围的扩大,就能更准确地记录客体运动的状态,提高观察的客观性。

科学观察还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

实验中发生的情况或事件能够被多个观察者重复检验,一般来说,就保证了科学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自然辩证法习题库

自然辩证法习题库

1【单选题】中国古代自然观中,最有价值的是A、五行说B、阴阳说C、宣夜说D、自然感应论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3.0分2【单选题】思辨性体现的是A、逻辑能力B、辩论能力C、想像能力D、猜测能力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3.0分3【单选题】代表古希腊物质观最高水平的是:A、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B、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C、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D、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3.0分4【多选题】欧洲中世纪,在坚持信仰至上的前提下,保留了古希腊哲学哲学中的A、人文传统B、理性传统C、逻辑传统D、实证传统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BC1【多选题】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A、原子的基本性B、自然的不变性C、机械的直观性D、因果的必然性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D 得分:2.5分2【多选题】在近代科学家看来,“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由惰性物体组成,按照物理必然性运动,且与各种思维存在物的存在无关。

”这体现着近代对自然观所普遍具有的:A、机械直观性B、自然不变性C、因果必然性D、"天人分离"观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分34【判断题】机械决定论认为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存在与变化都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正确答案:√1【单选题】镭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

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自然观所坚持的A、机械直观性原则B、原子基本性原则C、因果必然性原则D、世界既成性原则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得分:3.0分2【单选题】“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这段话体现的是A、古代机体论自然观B、近代机械论自然观C、现代辩证自然观D、当代系统自然观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得分:3.0分3【多选题】以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是A、电磁学理论正确答案:BCD 我的答案:ABCD 得分:0.0分4【判断题】创立辩证自然观,是一场哲学思想的革命。

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试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摘要:对于科学研究的起点,历史上存在诸多观点,本文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阐述了“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关键词:科学研究;观察;问题;机会一、引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渐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科教兴国”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方针。

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并且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断地推进科技的蓬勃发展。

科学家们把是否善于提出问题看作是科研工作者科学训练方面的一种最重要的素养。

著名物理学家费米认为,作为一个学生要会解答习题,但是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则要会提出问题。

这也代表了当前学界的普遍观点——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这种观点在从伽利略到牛顿的这段时期似乎已成为不言而喻的信条。

因为在这段时期,实验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功,所以他们认为科学始于观察,来自观察。

直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出现,“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才取代“科学问题始于观察”成为西方哲学家公认的观点。

然而, 近年来由于科学实践哲学的兴起,以及SSK和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兴起,“科学研究始于机会”成为一种新的科学起点观。

那么,科学研究究竟是始于什么呢?观察、问题或者是机会?二、“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与“科学研究始于机会”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的观点一直被视为支持着科学积累观,是观察与理论二分之基石。

自汉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后,由于观察与理论无法截然两分,使得“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相当于“科学研究始于理论”,因此,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受到很大质疑。

把观察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无法回答“究竟要观察什么”的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又称为波普尔理论[1],即P1→TT→EE→P2其中,P1是问题,TT是试探性的理论,就是假设;EE是证伪,消除谬论;P2是最后产生的新问题。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关于科学发现的程序*归纳主义的观点:科学发现起始于观察*证伪主义的观点:科学发现起始于问题归纳-演绎模式假说-演绎模式科学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一、问题: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科学研究的起点*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问题往往是新理论的起点;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去收集事实材料。

*问题——科学研究的起点*①观察如不提出问题,决不会导致研究过程。

*②仅有观察也决不会产生问题,只有当观察与已有的知识比较时,才会产生问题。

*③科学问题的产生并不总是必然要和某种观察相联系。

*事实上,科学探索的目的由问题引起,科学观察的目的也是由问题引起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李政道*在科学的发展中,解决问题固然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更能昭示科学所蕴含的创造性。

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路甬祥*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二、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及其分类*科学问题的来源* 睡前吃夜宵会发胖吗?* 是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 什么是惯性定律?*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上帝能拯救人的灵魂吗?* 世界可以认识吗?* 水是如何转变为油的?个体掌握的信息问题*昨天题材股是全线崩跌吗?*国际原油价格现在跌到了多少钱一桶?*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温吗?关于狄拉克的一个小故事*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1902-1984)。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量子力学,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并且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它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及规律,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狭义的科学,即进入应用研究之前的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与应用关系密切的科学研究才会有较明显的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又与应用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第一、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

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

这个禁区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

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

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第三、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

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是指在纯粹的科学范围内,由于科学本身的不成熟性、局限性而直接规定的科学禁区,它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禁区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3.8.14题讲的是一个事情:全球性问题的产生的实质。

3、工业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错!1.具体阐述:人类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这种观点,在理论形态上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自然辩证法习题库

自然辩证法习题库

1【单选题】中国古代自然观中,最有价值的是A、五行说B、阴阳说C、宣夜说D自然感应论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3.0分2【单选题】思辨性体现的是A、逻辑能力B辩论能力C想像能力D、猜测能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3.0分3【单选题】代表古希腊物质观最高水平的是:A、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B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C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 ” D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3.0分4【多选题】欧洲中世纪,在坚持信仰至上的前提下,保留了古希腊哲学哲学中的A、人文传统B理性传统C逻辑传统D、实证传统正确答案:BC我的答案:BC1【多选题】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ABD得分:2.5分2【多选题】在近代科学家看来,“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由惰性物体组成,按照物理必然性运动,且与各种思维存在物的存在无关。

”这体现着近代对自然观所普遍具有的:A、机械直观性B、自然不变性C因果必然性D "天人分离”观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BCD得分:2.5分3【判断题】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不变的,既没有质变出没有量变。

|正确答案:X 4【判断题】机械决定论认为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存在与变化都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正确答案:“1【单选题】镭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

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自然观所坚持的A、机械直观性原则B、原子基本性原则C、因果必然性原则D世界既成性原则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3.0分2【单选题】“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这段话体现的是A、古代机体论自然观B、近代机械论自然观C现代辩证自然观D当代系统自然观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3.0分3【多选题】以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是A、电磁学理论B、生物进化论C热力学理论D星云假说正确答案:BCD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4【判断题】创立辩证自然观,是一场哲学思想的革命。

《自然辩证法》专题三: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自然辩证法》专题三: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科学是从基于观察的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推导出来的
观察形成科学知识赖以推导出的
基础科学通过归纳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
科学是从基于观察的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推导出来的观察形成科学知识赖以推导出的基础
科学通过归纳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观察能客观感受对象?观察先于并独立于理论?
科学是从基于观察的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推导出来的
观察形成科学知识赖以推导出的
基础科学通过归纳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
观察能客观感受对象观察先于并独立于理论
观察=
物理过程+心理过程?
图像
样式语境
客观的感受对象客观的感受对象
科学是从基于观察的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推导出来的
观察形成科学知识赖以推导出的
基础科学通过归纳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
观察能客观感受对象观察先于并独立于理论?
观察=
物理过程+心理过程观察渗透理论观察是可错的
•那么这种概括合理吗?
诉诸逻辑诉诸经验
诉诸逻辑
•前提•结论•前提•结论
诉诸经验
可能
科学是从基于观察的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推导出来的
观察形成科学知识赖以推导出的
基础科学通过归纳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
观察能客观感受对象观察先于并独立于理论归纳原理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辩护
观察=
物理过程+心理过程观察渗透理论观察是可错的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自然辩证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附答案)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21分,每小题7分)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

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特点系统论和复杂性思维;交叉性;广泛的学科适应性2.自然辩证法的价值理解和发展科学技术哲学与哲学;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专题一研究自然观的目的: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

自然观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古代西方的自然观:种子说;原子论;四因说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世界本原的物质性事物的运动变化性世界本原的朴素简单性整体直观性机械唯物自然观的特征:A 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 B 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预测性C 还原性 D 可逆性E 简单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它指出了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和系统。

在该系统中,从星球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形成了一个无穷系列和层次;【世界是物质的】(2)相互联系的物体由于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物质是运动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形式(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提出)为: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运动的多样性】(4)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规律性】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自然观(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必然性(1)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此时的科学由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各个学科同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由既成的事物向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转变。

(2)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由分析向综合转变。

物质系统的结构按其存在方式分为:——空间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建筑物的力学结构等——时间结构:地球自转公转、潮汐、电谐振、生物钟、心脏的脉动等——时空结构:树木的年轮等系统的基本特点: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系统的种类:孤立系统——同环境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

第四讲 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

第四讲 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






(2)必然规律与统计规律
科学规律:科学定律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之间关系或规则的系统认识 。 必然规律:一种规则性毫无例外地在所有时间和所有地方都普遍适用, 它由“全称条件陈述”予以表达。 统计规律:有些规律断定只一定的概率出现,不是在所有场合下都出现。







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1)科学观察:
观察即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当然, 盲目的,被动的感受过程还不能称为科学的观察。科学观察是在一定的思想或理论指 导下,有目的的,主动的观察。

观察同理论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理论依赖于观察,而观察则是独立于理论之外,不依 赖理论。 代表人物:培根、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等。 现代的观点认为:不存在所谓纯粹的中性观察,提出“观察渗透理论” 的新见解。 代表人物: 波普尔、库恩等 理由: 首先是因为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人 在观察过程中必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挑选、加工和翻译。这就与人的理论知 识背景有关。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理论指导、甚至不同的生活经验,对 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陈述。 其次,观察之所以渗透理论还因为观察一般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仪 器),而观察工具是理论的物化。 最后,观察之所以渗透着理论,还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 的(通过语言,来自客体的信息被编码记载下来),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 科学理论联系着 爱因斯坦:“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 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2.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这种观点在从伽利略到牛顿的这段时期似乎已成为不言而喻的信条。

直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出现,“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才取代“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成为西方哲学家公认的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是说科学研究的出现一定是在问题的提出之后产生的,没有提出问题,就无法产生科学研究。

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一点就是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但提出问题并不一定可以产生科学研究。

波普尔以问题为起点,构想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 TT→ EE→ P2,其中P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排除错误。

简而言之,就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这就是波普尔所描述的科学发展借助于猜想与反驳、从就问题到新问题的增长模式。

波普尔在这个模式中, 把问题的产生归于被确认的理论被证伪之后, 因而新问题的产生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

一种理论对科学知识增长所能做出的最持久的贡献, 就是它所提出的新问题。

波普尔提出的以问题为起点的科学发展模式是通过揭露科学发展中的两对矛盾(真理与谬误、观察和理论的矛盾) 而构筑出来的。

猜想到反驳本质上是一种用这两对矛盾交叉串联起问题而抽象出科学发展的模式的方法,它揭示了科学发展固有的辩证法, 并且突出了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排错过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灵魂,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它所研究的“问题”发展的历史,是“问题”不断展开和深入的历史。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天上物体同地上物体是否遵循同样的力学运动规律的问题上,建立了经典物理学定律,使物理学实现了第一次大综合,并引起了用机器替手工业的、生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实际上,提出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把提出问题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盲目地跟在所谓的学术前沿后头,把别人的话换个法子说,或者说别人没说完的话,甚至直接重复别人的话。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3)不同科学学派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所产 ) 生的科学问题(外部概念问题) 生的科学问题(外部概念问题) 例如: 例如: 日心说与地心说 渐变论与突变论 物理学与生物学, 物理学与生物学,等
(4)经验事实积累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问题 ) 例如: 例如: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等 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的发现,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所产生的科 ) 学应用问题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与步骤 1. 需要性原则 社会需要与科学自身发展需要 长远需要与近期需要 2. 创造性原则 概念理论观点上的创新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探索角度上的创新 理论运用上的创新
3. 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为依据 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 不能与已经确证的科学理论完全相矛盾 科学无禁区, 科学无禁区,选题有约束 4. 可行性原则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当时的科学背景 例如,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研究 例如, 价值观、 价值观、个人喜好问题 短、平、快,薄板钻孔
培根 从认识论的角度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 经验观察 → 理论 →(指导)新的经验观察 (指导) 感性认识是基础
近代科学 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的观点提供了证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据 近代科学是收集材料的科学 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科学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但是, 但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并非如此 例如,爱因斯坦认为, 例如,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不 是一般的观察,而是问题。广义相对论, 是一般的观察,而是问题。广义相对论,不是 观察到了新奇的实验事实, 观察到了新奇的实验事实,而是为了解答疑难 问题, 问题,即“引力疑难问题”,惯性系具有表示 引力疑难问题” 自然规律的等效性, 自然规律的等效性,那么坐标系是否进一步具 有等效性呢?这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起点。 有等效性呢?这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起点。

第六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第六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3、科学问题还包含了问题的 “求解应答域”。
应答域是指在问题的论述中所确定的域 限,并假定所提出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 域限之中。尽管这种预设仍是一种猜测, 是可错的,但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却能起 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五、科学问题的意义
1、事半功倍的事例:
居里夫人,德布罗意,沃森、克里克; 名师出高徒,原因是什么?
3、科学性原则
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 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补 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 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 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 的材料则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 应; 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特点来看,科学技术研 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 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才需要研 究,才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2)选题的需要性原则要求科研人 员在选题时必须考虑它所产生的效益。 要统筹兼顾,在注重其经济效益的 同时,更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 对一个课题,既要考虑它的当前效 益、近期效益,还要考虑它的长远 效益。 讨论题:经济效益是科研选题的基 本原则之一。
2、创造性原则
(1)创造性是科研的灵魂。
(3)“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 既包括了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 题。
严格地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 中的“问题”应该是“科学问题”,因为没有 明确指向、没有确定应答域的问题无从立即下 手研究。但这类问题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开展并 非毫无意义。如果坚持对它思考,在一定条件 下它是有可能转化为科学问题的。可见,从简 单问题出发是可以引向科学问题并导致科学技 术研究的。而且,对简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因此,从较宽泛的 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既 包括了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

科学研究是始于问题还是观察

科学研究是始于问题还是观察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释社会现象及指导社会实践和社会斗争方面发展更为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继承人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领导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事业上,因此客观上,不可能对涉及科学及科学发展的每一细节给予深入研究,有时对自然科学考察的过程还常常会因社会斗争的需要而被中断,即使象《自然辩证法》这样的巨著,恩格斯在有生之年也没有来得及把手稿整理出来.正如恩格斯自己所说:"自从卡尔·马克思去世之后,更紧迫的责任占去了我全部的时间,所以我不得不中断我的工作".更何况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新现象,新发现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这正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在另一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和哲学上的科学哲学家们却对这些具体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譬如说,有关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亨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假说",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等基本观点,都包含有某些合理之处,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去研究.其实,观察,假说和问题常常是相互重叠的,可以是假说和问题指导观察,也可以是观察引发问题或假说,在科学史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证据.在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观察往往先于问题或假说;当科学进入综合阶段,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日常经验越来越远时,直接观察更为困难,通过假说或发现问题来建立理论或指导实验和观察,已成为科学研究最常见的程序.另外,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然科学本身是唯物主义的,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因此,研究自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科学哲学在若干观点上接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是很自然的,例如科学哲学家福尔迈在它的专著《进化认识论》中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但又能被我们可知的外部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现实范围之间都有一种连续性(或准连续性)关联.由此可见,科学哲学并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格格不入,科学哲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借鉴和研究的方面,特别是科学哲学各流派对有关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的锲而不舍,细致分解,另辟蹊径的哲学思维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波普尔认为,从科学发展来讲,科学开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论与观察不一致.第二,理论与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理论内部不一致.有了这些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就要对它进行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因此他才断言,"理论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这是波普尔的著名论断。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 5、科学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
• (2)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产生矛盾时, 产生科学问题。 • (3)已有理论之间产生矛盾时,产生科 学问题。
END
应注意:求解应答域错误会劳而无功 • 例如,两千多年来,许多数学家为直接 证明欧式几何中的第五公设耗尽心血, 但一无所获。直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 家罗巴切夫斯基等提出反问题,即第五 公设不可证明,改变了应答域和问题的 目标,采用反证法,创立了非欧几何, 这一科学问题才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所 以,科学问题应答域的设立是否合理, 直接决定问题是否有解。
古希腊悖论: 鳄鱼与小孩
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里抢走了一个小孩,鳄鱼想吃掉小孩,但又想 吃得名正言顺,心安理得,于是鳄鱼对这位母亲说:“只要你回答对了我 的问题,我就不吃你的小孩。我的问题是,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小孩?” 母 亲该怎么回答呢?
19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 论,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 击。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 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数学家 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 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 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 上。” 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1900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 勒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 …借助集合论 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 …今天, 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 但 是,罗素悖论的出现打破了数学家的美梦。
②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 架有选择地去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披 搜集起来,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任其流散,不在科 学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
③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 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 或着手建立新理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问题既 是旧理论的终点也是新理论的起点

科学起点:观察和问题(始于观察,始于问题的对错)

科学起点:观察和问题(始于观察,始于问题的对错)

科学起点:观察和问题(始于观察,始于问题的对错)。

关于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存在着两大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和实验。

的确,作为一般的认识过程式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作为感性认识的观察和实验当然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理性认识的经验前提,但这并不意味观察或实验是科研的起点。

因为科学研究是典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它不是消极的等待自然界暴露出自身的奥妙---规律性,因果性,而是积极的探索自然界,表现为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意味着科研的开始,解决问题意味着科学理论的建立。

而问题的提出尽管与观察到事实有关,但如果单纯记录了某种现象,而没有从中引出科学问题,那么不管这种现象多么新奇,也只是过眼云烟,不会把人们带入真正的科学研究。

而只有从观察的现象中引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一步观察,才能真正进入探索未知的研究工作。

由此可见,与其说科学研究产生于观察,不如说真正的研究是从新的观察事物何以会与原有理论规范不一致这个问题开始的。

科学问题是科研的起点,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主线,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始终。

做科学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做科学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做科学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分析从与所讨论的事物的关系上,或者说从形式上来看,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从内容上看则可分为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

而就做研究而言,其外部条件与客观条件、内部条件与主观条件基本上是重合的,因为研究这一行为的主体是人。

本文在讨论做研究的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的同时着重对其主观条件或者说内部条件进行探讨,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重点对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探讨。

本文只分析科研能够正常进行并取得成果的最基本条件,而不讨论研究人员应掌握的具体研究方法、技能和应该具备的学术道德。

一、做科研的客观条件:研究者要有“自由”笔者在此所谈的“自由”有两层含义。

它不是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而是指衣食无忧,不为生计所累、不为生存奔波的一种状态,是研究者基本生活需要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满足的“生理自由”,以及不为某个具体意识形态所左右,能够基本保持价值中立的“心理自由”或“思想自由”。

亚里士多德说过研究者一要“闲暇”,二要“自由”。

他所谓的“闲暇”并非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闲暇,而是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闲暇,其实就是笔者所称的生理自由;他说的“自由”大致相当于思想自由。

在论证“研究者要有‘自由’”之前,我们还必须要明确这里所说的“研究”的含义。

汉语的“研究”一词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第二个含义是“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47页)本文中“研究”一词取的是上述第一个含义。

在外延上,“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哲学研究等,但它们的界限也是相对的。

概括地说,研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

为了满足需要,人类必须要进行各类实践活动。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交往实践和以科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起点:观察和问题(始于观察,始于问题的对错)。

关于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存在着两大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和实验。

的确,作为一般的认识过程式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作为感性认识的观察和实验当然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理性认识的经验前提,但这并不意味观察或实验是科研的起点。

因为科学研究是典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它不是消极的等待自然界暴露出自身的奥妙---规律性,因果性,而是积极的探索自然界,表现为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意味着科研的开始,解决问题意味着科学理论的建立。

而问题的提出尽管与观察到事实有关,但如果单纯记录了某种现象,而没有从中引出科学问题,那么不管这种现象多么新奇,也只是过眼云烟,不会把人们带入真正的科学研究。

而只有从观察的现象中引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一步观察,才能真正进入探索未知的研究工作。

由此可见,与其说科学研究产生于观察,不如说真正的研究是从新的观察事物何以会与原有理论规范不一致这个问题开始的。

科学问题是科研的起点,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主线,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