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课程标准】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2、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时代、背景和主要路线,体会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

用。

【课前预习】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六字诀:查(工具书)、划(重点)、写(小标题、标注)、记(内容、基本史实)、练(预习检测)、思(问题、困惑)。

2、先粗读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知识概况:1、张骞通西域的过程;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

中的作用;3、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影响。在教材中相关内容处划线并写上小标题

.................

3、在本导学案“我的疑问”处写下你预习后存在的疑问、希望了解的内容等。

二、自主学习

1、汉匈和战(阅读课本P65-P66,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的影响:

2、张骞通西域(阅读课本P65-P66,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1)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请在课文中相关内容下划线,并标明小标题“西域的地理位置”。(2)请结合课本P68“丝绸之路”示意图,写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途经的主要区域)

路线:从(起点)途径、今,通往、,直到。

(3)结合课本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汉元帝

三、预习检测

1、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a )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B )

A.玄奘B.张骞C.马可·波罗D.鉴真

3、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B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4、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5、下列关于“丝绸之路”行进路线正确的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B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中亚——大秦

C长安——敦煌——河西走廊——中亚——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葱岭——欧洲——中亚

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来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C )A、张骞出使西域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四、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即“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

——腾讯网材料二: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材料三: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我国古代哪条著名的商道?这条商道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2、如果你是汉朝时往返丝绸之路的一位波斯商人,你会经营哪些商品?

3、根据材料,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够申遗成功?

【学习小结】(请先复习,再合上书本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提示:注意思维导图中需包含时间、人物、起止点、作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