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文赋》的解释

合集下载

《文赋》解读

《文赋》解读

《文赋》解读文赋全文可以分为6大段,如下:1-4节为第一大段,徐复观:本段论由写作之动机以迄写作之成果,皆所以述“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的“追体验”,及“每自属文,尤见其情”的创作体验。

由追体验与创作体验的互相印合,描述了有了创作动机之后,在酝酿过程中,写作时,如何能使意可以称物,文可以逮意的文学心灵活动的历程。

张少康:这一大段主要分析了由酝酿创作、构思形象、进入创作,安排结构,一直到全篇写成的过程。

下文进一步论述创作中的一些重要利害问题。

第5小节为第二大段徐复观:,总论文章之共同要求,及各题材体裁之个别要求,以作后文“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的张本。

张少康:本段论述文学创作中的风格和体裁问题。

风格的多样化:一则“物”本身之多样化。

二则,与作家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气质性格有密切关系。

又,风格的特点和作品不同的体裁有很大关系。

6-16节为第三大段本大段总论文学创作中所应注意之问题及容易出现的毛病,申述小序中“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之意。

文学著作之总原则应为:“因宜适变”,“离方遁圆,期穷形而尽相”,分而述之,则为会意、遣言、音声迭代。

17单节为第四大段杨牧:此段陆机指出作者之认识和实践是不免有所偏差的。

徐复观:此段言评鉴之难。

对此段以上所做之评鉴,感到歉然有所不足,此乃从事于评鉴者应有的甘苦之谈。

在全文中卫第四段。

(按:徐氏此论可备一说。

)张少康:此段中心是感叹人的才能有限,常常不能如愿以偿的写出好作品。

陆机感到尽管自己对文章写作中的原理和规则,非常了解,非常熟悉,对于创作中的弊病和优长也了如指掌,自己也可以写出一些好作品,然毕竟有限。

按:本段陆机以己属文之情见才士作文之用心,深感“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良有以也;以陆机之才识,尤不能曲尽作文之妙,联属昌言以垂范后世,此系陆氏自谦之词也。

又叹知音之难,盖千载难逢,万人一遇也。

方竑之释甚的!其云:“此其自道也。

’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伤古尔思今也。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6页)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6页)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陆机的《文赋》是一篇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主要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本文将对其原文和译文进行详细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原文《文赋》原文:吾子监兹昭晰,执是以应之,若兹事之终始,固当立名号,然后论其体性。

是以析理则揄辞以昭之,状物则拟象以写之,拟声则比曲以和之,拟色则设采以记之。

及至气貌山海,声采形文,莫不待丽词以宣其义,而达其意也。

故必使文以尽意,意以称文,情以应物,辞以逮意。

然后,使声之高下,抗坠长短,轻浊抑扬,互节其间。

尔其述志,必由气体,其舒也,则其疏也,其促也,则其密也。

夫神思之速,形不可滞,理不可稽,骖驾而游,扬波而观。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终也,在四维而彷徨,无所不至,及情思所止,然后反中而自得。

二、译文《文赋》译文:我的孩子,你看到这些明白的事理,拿着这个来应对,如果这件事的始终,本来就应该立个名号,然后讨论它的体性。

因此,分析道理就通过辞藻来显示它,描述事物就通过模拟形象来描绘它,模拟声音就通过比曲来调和它,模拟颜色就通过设置色彩来记录它。

至于气貌山海,声采形文,没有不等待华丽辞藻来宣示其意义,传达其意旨的。

所以必须使文辞充分表达意思,意思与文辞相称,情感与事物相应,文辞能够表达意思。

然后,使声音的高低、升降、长短、轻重、抑扬,互相调节其中。

至于述说志向,一定要依据气质,它舒展,就疏朗;它急促,就紧密。

神思的速度,形态不可停留,道理不可稽考,驾驭着马匹游走,扬起波浪观看。

开始时,都收回视线,闭耳不听,沉溺于思考,旁征博引,精神驰骋于八极,心灵游荡于万仞。

结束时,在四维之间徘徊,无所不到,等到情感思绪停止,然后回到中心而自我领悟。

三、解读与赏析陆机的《文赋》不仅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更是一部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

文章通过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1. 文学的本质与功能在《文赋》中,陆机探讨了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陆机《文赋》

陆机《文赋》

3.关于《文赋》的写作年代 4.《文赋》之思想指导:涉及文学社会作用时持
儒家观点,而论创作则主要以老庄道家思想为 指导。
(二)艺术构思论
1.艺术构思之难
☆《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 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 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 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 尽其妙。至於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 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於此 云。”
灵感是一种天机,它的获得非人力所能左右, 应当顺其自然: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
可以看出老庄思想对陆机构思论之影响。
陆机对灵感的描绘具有神秘性,但他在那样久 远的年代,能探讨灵感现象,却已经是对中国 文论的一个贡献。
(三)陆机之文体论
1.十类文体及特点
在《典论·论文》八体四类之文体论的基础上,把 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 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 说炜晔而谲诳。 ”
对这十种文体风格特征的论述,既有内容方面 的特点,也有形式方面的特点。
这与曹丕一致,又比他深入细致。
特别值得研究 的是他对诗和赋的特征的论述, 因为这是当时最主要的纯文学体裁。
在部署意和辞的过程中,陆机十分重视意的主 导作用,“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 以内容为主干,以文辞为枝叶。
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 的原则,这就是:“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 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会意”指具体构思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文赋》是陆机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文赋体”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文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机在《文赋》中对文体观念有着独特见解,他提出文以载道、载道以表意,注重文体的表现与传达,开创了“文赋体”在文体学上的新局面。

本文将从文赋体的内涵和特点,陆机的文体观念以及《文赋》在文体学上的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文赋体的内涵和特点《文赋》是陆机创作于晋代的一部文论著作,旨在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技巧和审美规律。

它表现了陆机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局面。

文赋体的内涵主要包括:注重文学性,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有着高度的追求,提倡用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表现方式来展现文学风采。

着力表现主题,通过对文学作品主题的聚焦和突出,使得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追求真实性,坚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塑造出真实、自然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善美,力求作品既有真实的描绘又具有美好的情感,兼具真、善、美的艺术特质。

文赋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指导原则。

二是它注重文学取向,对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创作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阐述。

三是它是一种文学审美观念和批评标准,对文学作品做出了一系列艺术性评价和价值判断,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陆机的文体观念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文以载道、载道以表意”这一理论,强调了文体在表达和传达意义上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以载道,意指文学作品首先要有“载道”作用,能够表达和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只有具备了这种“载道”作用的文体,才能够真正地给读者带来感受和启发,发挥作用。

载道以表意,意指文学作品要通过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来展现出内在的意义,让读者通过欣赏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情感内核。

陆机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更是一种审美享受和心灵交流的方式,因此文体在传达意义和表现艺术美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赋》全文译文

《文赋》全文译文

《文赋》全文译文《文赋》全文译文《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

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

作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赋》全文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赋》原文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

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

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始躑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

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

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

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

经典文本阅读——陆机《文赋》重点讲义资料

经典文本阅读——陆机《文赋》重点讲义资料

经典文本阅读(一)文赋(并序)陆机1.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1。

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2,妍蚩好恶3,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4,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5,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6。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7,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8,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9。

至于操斧1“窃有以”句:得,得到,了解到。

用心,创作用心所在,指创作思想或创作意图。

2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放言,发言,立言,即写作。

良,诚然,的确。

3妍蚩好恶:妍媸,美丑。

4“每自”二句:每当自己写起文章来,就更加知道写作的甘苦。

5“恒患”二句:常担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

物,所要描写的客观物象。

逮,及,此指表达,表现。

6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7“以述”句:述,阐述。

先士,先辈作者。

盛藻,华美的辞藻,此指有成就的作品。

8由:根源。

9“他日”句:他日,异日。

殆,大概。

曲,委婉细致。

伐柯,虽取则不远10,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11,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2.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12。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13。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14。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15。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16。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17。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18。

3.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19,精骛八极,心游万仞20。

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21。

倾群言之沥液,漱10“操斧”句:《诗经·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取则不远。

”意思是说,拿着斧头去砍伐木材来做斧柄,斧柄本身就在手上,可以用作标准。

这里比喻论述作文利害,有先辈的作品可以取法。

11“若夫”二句:至于作文的千变万化是难以用文辞来一一表达的。

12“伫中区”二句:伫立于宇宙之内,洞察万物的奥妙;沉浸在古籍之中,陶冶性情志趣。

伫,长时间站着。

中区,即区中,指宇宙之中。

玄览,深刻地观察。

颐,犹言陶冶。

典坟,《五典》和《三坟》,此泛指古籍。

5、文赋

5、文赋

习 题
《典论论文》的内容和意义 《文赋》论艺术创作构思的内容
我每次看到有才之士的创作,私自以为懂得了他 们写作的甘苦用心。他们造句遣词,确实是变化多端 的了。(不过)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言辞表 述的;我自己每次作文,更是体会到其中(甘苦)的 情形。总是害怕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所表现的事物不能 相称,(写出的)文辞不能切合构思时的立意。这不 是懂得道理的困难,而是付诸实践时能力上(达不到) 的困难啊。所以我作这篇《文赋》,用以介绍古代作 家的美丽的文章辞藻,因之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以 后或者可以曲尽写作的奥妙;至于借鉴古代作家的作 文经验,就像拿着斧头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虽然学 习取鉴他们的写作经验就在跟前,但是下笔写作时的 千变万化,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所能够说出来
頌優游以彬蔚(颂用来歌功颂德,内容应丰富,文 词应华茂),論精微而朗暢(论应内容精微深入, 文词明朗通畅)。奏平徹以閑雅(奏是向君主陈述 事情的,内容要平正透彻,言辞应雅致得体),説煒 晔而譎誑(说是用来辩论说理的,内容要清楚明白, 文词要富于变化,有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把文体分为十类,更 细致;二,把诗、赋提到最前;三,对诗 歌“缘情而绮靡” 特性的强调。更加强调 诗的美感特征。

至于文思灵感到来的时机,顺通和阻塞的机遇 (难以言之),来时不可遏止,去时不可抑制;隐 藏时像是影随光灭,出现时像响随声起。当灵感的 时机到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纷丝乱絮理不出头绪? 当文思像疾风在胸中涌起的时候,文辞就像清泉流 淌似的从口中涌出。丰盛的文思纷纷涌现,络绎不 绝,只须尽情落笔成文,(但见)满目是富丽的辞 藻,充耳是清越的音韵。及至感情凝滞,神志停塞, 像干枯的树木兀立不动,像干涸的河床流水断绝; (只能)聚拢精神,凝聚思绪,自己(再次)去探 求(文思灵感)。(那灵感) 隐隐绰绰,愈加掩 蔽,(那文思)涩若抽丝,难以抽理。所以有时候 竭心尽力构思成文反而多有懊悔,有时候随意挥洒 反倒少有错误。虽然文章出自我手,(文思灵感的 开阖去留)却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把握,所以常扪心 (思索)而自我叹惜,我不知道(文思灵感)开阖 通塞的缘由。

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陆机,字士衡。

吴郡华亭人。

少有异才,文名著于世。

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

陆机是西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其作品颇重辞藻,开六朝绮丽之先河。

《文赋》为陆机论文的重要著作,是他本人和当时的文学家的创作经验和文学观念的总结。

《文赋》的出现,把对文学的考察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一、它标志着对文学的探讨更加理论化,第二、《文赋》标志着人们开始深入文学创作过程中,透过文学的表面去探求它内部的思维规律。

▪陆机《文赋》的巨大功绩,是首次揭开了文学创作思维的“暗箱”,他开始把文学思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

《文赋》主要讲的是作家的创作过程,正如陆机在《文赋》的开头所说的,它是以探讨作家创作之“用心”和“论作文利害之所由”为其宗旨的。

▪关于《文赋》,杜甫《醉歌行》说“陆机二十作《文赋》”,后又有41岁作,入洛后作等三种说法。

从《文赋》所表现出的对文章的成熟看法,作《文赋》时应不止于20岁。

《文赋》中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

在言意关系上,他主张言不尽意;在创作心理上,主张虚静;在陶炼文思时主张顺应自然天机。

《文赋》在后世很有影响,魏晋时期几个大家都不同程度受到陆机影响。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倡论文心。

”其中《神思篇》、《物色》篇都可以看出《文赋》的影响。

▪齐梁声律论亦源于陆机。

▪萧统《文选序》的基本思想亦脱胎于陆机。

“事出于沈思,义归乎藻翰。

”“物感说”对刘勰、钟嵘有影响。

“缘情说”对批评史的影响深远,屡被人提及。

此外陆机关于构思、灵感、继承与革新、风格、文体、结构等方面的论述都对后世有影响。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至於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魏晋3陆机文赋

魏晋3陆机文赋



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
陆机提出艺术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
既要深刻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
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
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学作品。

“情”是如何产生的?

一是感物;二是读书


2、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构思——“胸中之竹”)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 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 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 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 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 于一瞬。”

3.灵感有无的缘由“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陆机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 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 “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
其结果是“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乎开塞 之所由”。包含了某种唯心的美学观点。 因时代限制,陆机无法作科学解释,这是 可以理解的。


《文赋》的贡献

3、艺术想象又总是伴随着语言活动的特征

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需 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 来。“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独创性。“收百世之阙文, 采干载之遗韵”,“谢朝花于巳披,启夕秀于未 振。” 最后,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归纳了艺术构思的特征:它是一种打破物理时空 的心理时空概念,强调了形象、情感、语言的密 不可分。



三、《文赋》的艺术构思论
1、艺术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

陆机《文赋》原文、完整翻译及评析

陆机《文赋》原文、完整翻译及评析

陆机《文赋》原文、完整翻译及评析陆机(261年-303年),字机伯,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文论家。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文赋》。

下面将为您提供《文赋》的原文、完整翻译及评析。

原文山融融兮水驰驰。

悠哉铺翳之幽薟,阳驷三绕多奇池。

下有冯唐胡童之浦,上自王母解甲之时。

千尺乎怒髯之盖,百匀乎珠玉之璣。

裂火冠兮腾流烛,环金冕兮骖踶 。

出騑辔之璧车,坐骑寝兮南国。

著赤幘兮刺白襞, 青荇兮夜舞。

飞吖拳兮舴艋翄,建敕印兮王者自如。

纷景耀兮蹑晓之风,拟容之花兮曼与之舞。

磴溪洁兮介之舟,立龙孤兮水有馀。

完整翻译山高而融融,水流而驰驰。

啊,多么宜人的幽薇河,阳驷绕着它周旋,形成了奇特的池塘。

在下面,是冯唐和胡童驶船的浦口;在上面,是王母解下甲胄的那一刻。

那山顶高达千尺,覆盖着浓密而怒气冲天的胡须;而山底下的那百段珠玉串联的璣,犹如百道匀称的光芒。

冠上燃烧着火焰,犹如腾云而上的烛光;头戴金冕,骖踏着美丽的马蹄。

从华丽的玉车上走下来,坐骑卧于南方。

穿着赤色罗裙,刺绣白色襞,踩着青荇,在夜晚中舞蹈。

手拿快速的船桨,执掌王者的印章。

光彩万丈地踏着早晨的清风,舞动美丽的花朵,曼妙地演绎。

洁净的小溪崎岖而幽深,孤独站立在水面上的巍峨山脉。

评析《文赋》是陆机埋没在东晋末年的杂篇之中的一篇佳作,它以丰富的联想和形象的表述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整篇文章以山水景色和王者形象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作者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形象的动词,使文中的景物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

同时,文章中也融入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使整篇文章更具韵味和深意。

可以说,《文赋》凭借其华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陆机的高超文学才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

它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还蕴含着深沉的思想和哲理,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文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文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文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文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文艺理论著作。

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陆机(261—303)是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才华横溢,诗、赋、文等创作都为时人所重。

他给我们留下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文赋》,这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正式的完整的文学创作论在这篇《文赋》的正文之前,陆机写了一个序言,其中说: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就在于探讨文章作品的创作“用心”,一是“意称(chèn)物”——如何使创作中作家的主体情意和创作客体的物象彼此相称而融合;二是“文逮意”——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心中孕育出来的具体生动的文意(“意象”)及时地把握住并且准确地表现出来。

围绕着这样两个问题,陆机具体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详细过程,总结出了多方面的艺术创作理论。

我们主要应该掌握住下面几点:1、艺术构思说:序言中所说的“意称物”阶段,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它又包括——(1)、构思准备这就是《文赋》正文的第一段所论述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

志眇眇而临云。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还是如上所说,对这些原文我们在这里没有时间细致地进行串讲剖析,请看教材和参考教材。

总之这是一段很精彩的阐述,提出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既要深深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2)构思阶段至于到正式的艺术构思阶段,陆机是这样论述的: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陆机文赋原文及译文

陆机文赋原文及译文

陆机文赋原文: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錡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忧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或讬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泛;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虽濬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龠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殆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陆机文赋今译:我长期地鉴赏考察作家们的创作;私下里深入领会着他们的艺术构思..他们运用语言来创作的时候确实变化多端啊文章技法的高下好坏;可以用分析作品语言的方式来加以表述;每当自己亲身参加创作实践的时候;更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文学创作中最难处理的是内心与外物不能够很好地相互统一;作品中的言辞不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困难的不在于知道这一创作中的矛盾;而在于如何处理好这个难解的矛盾..因此我写下了这篇文赋;用来赞美文学先辈们的优秀篇章;并借此讨论文学创作上成败的关键原因和基本的规则..从今以后我们或可以据此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至于谈到创作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本文虽然能大略地指点一些;但是那些艺术构思与实际写作之间灵感的突然袭来和临场发挥及其千变万化的性状;实在是难以用语言来穷尽的..我目前所能探讨的问题;都在以下的论述中了..作者进入艺术构思的前提条件和动因是:被宇宙的千变万化深深地吸引、久久地沉迷于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观察之中;畅游在古代文化典籍之中;被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所感动而激情四起、不可自持..在上述情景和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作者逢秋而悲叹万物的凋零败落;遇春而欢呼万物的萌生复苏;经霜时心怀忧伤;登高时壮志凌云;看到先辈们的丰功伟业;被感动得想放声歌唱;反思前人的崇高品格;在激动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于是;各种适宜于抒发情感的文体仿佛在眼前晃动;无数适宜于表达思想的辞藻好似呼之欲出;作者便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想要通过创作来宣泄自己的种种人生感慨..在艺术构思的初始阶段;作者仿佛停止了视听功能;专注地思考和探求;精神遨游在宇宙八荒;心灵辐射到九霄云外..想象达到最高境界时:艺术形象在朦胧中豁然开朗;情节结构一幕幕展现在脑海;文化积淀倾然而出;艺术积累突然爆发;就如同神仙驾风飞天;又好像蛟龙潜入海底..于是随意间便发现了富于表现力的词汇;就像上钩的金鱼被拉出了水面;于是修辞技法不断地在脑海中涌现;好比神射手击落的天鸡从九天上纷纷落下..集中了古往今来的美文佳句与和谐的韵律;避免了味同嚼蜡的生搬硬套;想象升华成清水芙蓉般的崭新创作..真可谓在瞬间就阅尽了古今万物;于刹时便拾取到了艺海珍珠..然后按照内容来结构层次;用文辞来组织段落..对所有的景物都认真选择;对所有的音律都仔细辨别..在有的枝条上添加绿叶指段落的修饰;在有的支流中探求源流指在层次中概括出主旨;有的时候需要明确地揭示出深奥的主题;有的时候应该通俗地表现出深刻的内涵;有的时候变易一字而牵动全篇;有的时候设一诗眼而境界全出;有的时候笔到意到、文气贯通;有的时候言辞艰涩、文不达意..搅尽脑汁构思篇章;挖空心思组织语言;在短小的文体之内概括出天经地义;在下笔的一刹那表现出万物的风韵..初试笔力时常感到殚尽心虑、无话可说;深思熟虑后又洋洋洒洒、下笔神速..理足气盛时文章就会线索清晰;文采翩翩时诗赋必然妙语连珠..心有真情;写出的文章就动人;创作的翻新变化;得益于性情的历练通达;思想愉快时;文辞一定豁达;心情悲伤时;语言必然凄楚..有时无意间就创作出神来之笔;有时刻意写作却不知从何谈起..前代文豪所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创作境界:于熟视无睹中求创新;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微薄的纸上见出高雅的精神;在瞬间的构思中表现出雄伟的志向..语言越丰富结构就更加恢弘;思想越厚重主题就越发深刻;因此;创制出的文章也就必然会语句生动、条理清晰、想象神奇;从而成为文坛的杰作..文体千差万别;作文绝无定法;事物千姿百态;语言很难表现..作家应当尽力施展才智;努力掌握艺术表现技巧..让内心与外物相互契合;方可进一步做到熟能生巧;在有意无意之间努力;创作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无论题材的大小;写作者都应该认真扎实地进行训练..不拘格调的恣肆描写;为的是表现出事物的万千情态..因此讲究辞藻的人语汇斑斓多彩;心灵顿悟的人珍视主旨的提炼;善辩的人言词雄放滔滔不绝;富于哲理的人视野极为开阔..诗歌随感情的起伏;言辞越加丰富多彩;赋文铺陈写物;声韵更为优美和畅;碑文展开叙述;事迹真实可信;诔句缠绵委婉;抒发凄怆的情感;铭志祥略得当;语言应当修饰;箴谏声韵顿挫;体现清正的节操;颂赞从容大度;文辞丰盛而庄重;论文精确明晰;行文流畅而贯通;奏章平实透彻;语气舒缓而典雅;寓言奇特滑稽;体式汪洋而恣肆..文体尽管有上述区别;但是一定要禁忌内容的邪辟和体式的毫无规范..关键是要做到文辞通达而主题鲜明;切勿冗长和繁杂..写作对象繁多、事物千姿百态;作者也应选择最适合的文体来加以表现..构思谋篇崇尚精巧;谴词造句贵在优美;音律追求抑扬顿挫;如同五种颜色的搭配妥帖..文章写作没有定则;构思过程难免阻滞..如果能在变化中安排好结构;就如同开凿好水渠再引入了汩汩清泉..如果认识不到这个规律;势必造成轻重颠倒、颜色失调、音律错乱的局面..有的文章结构前后错乱、相互矛盾;有的文章立意新颖而言辞芜杂;有的文章语言通顺而主旨含混..修改上述缺憾;文章就会言通意丰;重复上述错失;文章则会语涩意晦..提炼主题最应在细微处推敲;修订文章必须在字句上磨砺..反复权衡主旨与文辞是否相互搭配和谐;是文章修改删削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的文章词句冗长层次繁多;但却不能很好体现主题..文章的主题不能有两个;一旦确定了主旨就不能轻易变动..确定主题句是写作的关键;因为它是一篇文章的主脑和作者精神的体现..文章的辞采纷呈和条理有序;都要靠主题的一贯性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主题的提炼和文眼的设置;实在是写作中事半功倍的节点;因此处理好这关键的问题并非易事..有的文章构思精巧、联想丰富、语言清新、丰厚繁盛;灿烂如同锦绣;动人好似音乐;人们模仿古人竟至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深得先辈创作的神韵..但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是要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怀;绝不能重复前人已说过的辞章..如果有抄袭剽窃他人词句的嫌疑;尽管是非常喜欢的;也要坚决地割弃..有的文章俗雅相间;以奇特的风格取胜..绝佳的文辞好比影子难以捕捉;如同音响难以留驻;它鹤立鸡群;难寻匹配;精心地构思也难以为继;心意缠绵而不忍割舍..文章正因为蕴涵了金玉般的文辞才熠熠生辉;就像水底藏着珍珠川流才会柔媚秀丽;素朴的语言不必全然放弃;它可以衬托出妙笔佳句的光彩;将通俗歌曲下里巴人与典雅的阳春白雪巧妙组合;俗雅相济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有的诗文意浅韵短;内容平淡索然无味..下文不能生发照应;上文内容空洞无法开掘引申;就像孤弦独奏缺少和声;音韵单调而不浑厚..有的文章使用了音调邪辟衰微的语词;徒有美妙的词汇却没有响亮的音色;将美的意向与低靡的声音含混在一起;使原本美好的字眼成了文章的败笔..就像下管这支乐曲的偏疾;虽然用于伴奏;但与歌者的唱词难以和谐..有的文章抛弃了根本的礼仪;只注意在细微末节处下工夫;心中缺少真情实感和崇高的追求;越是华辞俪句就越偏离了纯正的主旨;正如在小弦上急就成曲;乐曲虽然奏出;但绝不可能动人心魄..有的文章放荡不实;专门以妖冶的情调追求感官的刺激;一味迎合世俗的喜好;奇特而强烈的节奏中掩饰着低下的格调;使人联想到防露和桑间这样淫靡的乐歌;尽管含情脉脉、但却有伤大雅..有的文章清高而婉转;去掉了所有的繁杂与浮艳;它如同祭祀用的肉羹少了五味;又好比太庙的音乐过于清肃;虽然唱和有序、典雅有加;却是不够美艳..至于说到文章的详略得当;前后呼应和善于变化;其中也有许多难解的奥妙..有的文章说理质朴而用词草率;有的文章善于化古为新、点铁成金;有的文章清新自然、出污泥而不染;有的文章通俗易懂;有的文章越琢磨越精深;正如舞蹈家按照节拍翩翩起舞;又好比歌手们和着旋律来高唱;文章贵在和谐流畅、符合特定的规则;这里的奥妙只能在创作实践中意会;而无法用漂亮的言辞来加以细致的描述..总之;把握语言修辞的技巧和文章创作的规律;是我追求的最高理想..考察了当代作家创作中的普遍弊端;认识到前辈文学家写作成功的经验;于是我谈出了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悟;上述体会也可能会被平庸者讥笑..但创作的技巧与美好的辞藻;就像原野上芬芳的豆菽一样理应被人们认识和掌握..写作技巧和创作规律;如同自然之气和天籁之音;它无穷无尽、与天地共存..而我只能在纷繁复杂的写作理论中发现点滴的规则;在艺术的大海上拾得其微小的一黍..一直害怕自己才疏学浅而思想罕有所获;又担心缺乏技巧而无法表达高妙的写作理论;所以我只能是驽马奋力跨越短障;借这篇文赋来抛砖引玉;写成后深感遗憾太多;怎能够枉自尊大呢我谨慎小心地敲响了懵懂的瓦器;恐怕要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了..至于谈到构思中灵感的隐现;写作中的茅塞顿开与艰涩阻滞;它是来势不可遏止;离去无法阻挡;潜藏时如同影子的突然消失;展现时好比声音的突然奏响..有时候就象是神机自天而降;纷乱的思绪顷刻间顺理成章;于是文思泉涌;妙语连珠;万象纷呈;下笔神速;写出的文章赏心悦目;读来音韵高雅..而等到想象枯竭、文思阻滞的时候;志意痴呆;心泉干涸;苦思冥想;竭尽心力;思路越理越乱;线索难以探求..因此;有时挖空心思撰制;写出的文章却多有遗憾;有时随意酣畅落墨;作品却罕有败笔..尽管都是我的眼中所观、笔下文章;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往往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写作的社会功用;就在于能够表现纷繁复杂的道理..文章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沟通古今万代;取法古人的美好情操;为后人树立道德规范;传授济世的文功武略;宣传教化端正的民风..大到宇宙人类;小到细微情感;呼风唤雨;泣鬼传神..依托了钟鼎碑碣的文字;端正的德行才传播得更为广远;谱写成乐章并配合乐器的演奏;文章所表达的崇高思想情感将与日月同辉..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着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着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陆机被誉为“太康之英”..流传下来的诗;共104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代表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称:“子建士衡;咸有佳篇..”钟嵘诗品卷上评:“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於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於公干;文劣於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赋今存27篇;比较有出色的有文赋;叹逝赋;漏刻赋等..散文中;除了着名的辨亡论;代表作还有吊魏武帝文..陆机还仿扬雄“连珠体”;作演连珠五十首;文心雕龙·杂文篇将扬雄以下众多模仿之作称为“欲穿明珠;多贯鱼目”;独推许陆机之作:“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陆机作文音律谐美;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张华对他说:“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弟陆云曾给他写信说:“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来葛洪着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评其诗文云:“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明朝张溥赞之:“北海以后;一人而已”..另外;陆机在史学方面也有建树;曾着晋纪四卷;吴书未成、洛阳记一卷等..。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意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意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意思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出自:魏晋陆机的《文赋》解释:诗歌因为抒情而显得美丽细腻,赋作因表现物态而显得明丽嘹亮。

赏析:在诗歌创作方面,陆机强调了抒情的特征,明确地将“诗言志”的传统理论向抒情化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陆机论文体,不论诗赋,均意辞并重。

缘情,尤言抒情。

所以缘情者,指的是诗意、文旨;绮靡者,指的是语言、辞藻。

《文选·文赋》中李善注解说:“诗以言志,故曰缘情。

”又谓:“绮靡,精妙之言。

”意思说,诗赋不仅语言应该精美华丽,富有文采,更应重视诗人感情的抒发,这就第一次明确地将“诗言志”的传统理论向抒情化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先秦以来,儒家强调言志而不提感情,注重的是诗歌的政治教化内容。

其实“志”也兼括德性和感情,但这个“情”,在儒家眼里必须是经儒家政治道德净化了的情。

到了汉代,虽然已认识到诗歌的抒情特点,明确地将情、志并举,但又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毛诗序》),仍离不开礼教规范。

诗人在礼义的束缚下,不能自由地抒情,阻碍了诗歌的发展。

从汉末到魏晋,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特别是建安诗歌的发展,使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

缘情的五言诗发达了,诗歌的抒情性更为明显,许多作家明确地强调感情色彩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于是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说,强调情感活动是诗人创作的内在动因,诗的美感作用是使欣赏者动情。

缘情说并不排斥“诗言志”说,在《文赋》中,陆机往往情、志并举,但只谈情志,不谈儒家教化,突出的是诗歌表达喜怒哀乐之情的作用,切中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本质属性。

这标志着诗歌创作上的突破带来了诗歌理论的发展,开始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了。

缘情说提出后,许多诗人、诗论家坚持以情论文,又作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言情说作出了很大贡献。

他在《精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此立文之本源也。

”把情感提高到“文之经”的地位,认为它在创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
有时候文章写得清新空灵而柔美简约,也摒弃了浮辞滥调,但由于过分平淡却像没有调料的肉汁;又像抚琴演奏质朴清曲,纵然一人唱三人和,也只能说雅致却并不艳美。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我每次阅读那些有才气作家的作品,对他们创作时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体会。诚然,作家行文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分辨并加以评论的。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别人写作的甘苦。作者经常感到苦恼的是,意念有能下确反映事物,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大概这个问题,不是难以认识,而是难以解决。因此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怎样写有利,怎样写有害的道理。或许可以说,前人的优秀之作,已把为文的奥妙委婉曲折地体现了出来。至于前人的写作决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就在眼前,但那得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能用语言说明的我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文章体式千差万别,客观事物多种多样,事物繁多变化无穷,因此难以描绘固定形象。辞采如同争献技艺的能工,文意好比掌握蓝图的巧匠,文辞当不当用他要仔细斟酌,文章或深或浅他都分毫不让。即或违反写作常规,也要极力穷尽本象。因此喜欢渲染的人,崇尚华丽词藻;乐于达理的人,重视语言精当。言辞过于简约,文章格局不大;论述充分畅达,文章气势旷放。诗用以抒发感情,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赋用以铺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铭用以记载功劳,要言简意深,温和顺畅。箴用以讽谏得失,抑扬顿挫,文理清壮。颂用以歌功倾德,从容舒缓,繁采华彰。论用以评述是非功过,精辟缜密,语言流畅。奏对上陈叙事,平和透彻,得体适当。说用以论辨说理,奇诡诱人,辞彩有光。文体区分大致如此,但都不要淫邪放浪。辞义畅达说理全面,但要切记不能冗长。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七章正始文学一、名词解释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

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

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

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第八章两晋文学一、名词解释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简述《文赋》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看法。

简述《文赋》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看法。

《文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陆机所写的一篇专门探讨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

在这篇赋中,陆机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陆机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化修养、艺术技巧等多个方面。

他强调了文学创作需要灵感和才情,同时也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磨练。

在谈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时,陆机认为内容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形式则是表达内容的方式。

他主张“意为主,言为役”,即内容是主导,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这意味着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应该首先关注内容的表达,而语言和形式则是为内容服务的手段。

此外,陆机还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有美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

他主张文学创作应该追求“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即言辞要简练明达,不要过于冗长繁琐。

总的来说,《文赋》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看法是:内容是主导,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文学创作应该追求简练明达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审美价值的体现。

这种看法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家和批评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陆机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体论著。

《文赋》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文赋》是如何被定义的。

《文赋》是陆机在《文心雕龙》中所写的一篇文章,其中陆机借鉴了古人的文学理论,并结合了自己的文学实践,对文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陆机在文中提出了文的“赋”与“章”之分,阐述了文的语言文字、格调与情致,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机在《文赋》中将文体分为四种:颂、赋、咏、议。

其中颂指歌颂君主或神明的文体,赋是以事物或人物为题材进行抒发的文体,咏是以景物为题材进行叙述的文体,议是以讨论、分析为目的的文体。

这种分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基础。

陆机还在《文赋》中提出了“章”与“赋”之分的观点。

他认为,章是指叙事或叙情的文章形式,而赋则是指以事物或人物为题材进行抒发的文体。

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基础。

陆机在《文赋》中对文的语言文字、格调与情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的语言文字要选用“工巧”,使文章显得严谨精密;文的格调要“取其韵韬而明肃”,使文章显得娴雅庄重;文的情致要“思之深远而察其始终”,使文章显得含蓄内敛。

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陆机《文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体论著,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体观念以及对文的语言文字、格调与情致的探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机《文赋》在文体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探讨文学的规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机《文赋》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我每次看到有才之士的创作,私自以为懂得了他们写作的甘苦用心。

)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他们造句遣词,确实是变化多端的了。

(不过)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言辞表述的。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我自己每次作文,更是体会到其中(甘苦)的情形。

总是害怕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所表现的事物不能相称,(写出的)文辞不能切合构思时的立意。

这不是懂得道理的困难,而是付诸实践时能力上(达不到)的困难啊。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所以我作这篇《文赋》,用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丽的文章辞藻,因之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

以后或者可以曲尽写作的奥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至于借鉴古代作家的作文经验,就像拿着斧头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虽然学习取鉴他们的写作经验就在跟前,但是下笔写作时的千变万化,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达。

我所能够说出来的,就全在这篇文章里了。

)(提示:以上是本文的序言,叙述写作《文赋》缘由和目的。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

((创作之前,作者)长久地站立在天地之间幽深寂静地观览(天地万物),以古代典籍陶冶滋养自己的情志。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循着四季的变化而感叹时间的流逝,观看万物的变迁而思绪纷呈。

深秋时节,悲伤树叶的飘零;芳春时节,喜悦枝条树叶的柔嫩。

(有时候)肃然敬畏,如霜雪在胸;(有时候)志意高远,如上临云霄。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有的人)咏唱先世德行的伟大显赫,歌颂先祖道德的芳香芬馨。

(作家应该)在(前人)文章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美文的文质彬彬。

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行写作,姑且(把心得感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提示:在创作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观察社会、自然的能力。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写作)开始的时候,把视觉和听觉收拢起来,深沉地思考,广泛地搜求。

精神驰骋于远方,思想飞腾于九霄。

)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

((文思酝酿)到了极致的时候,朦胧的情思反倒更加鲜明,外界的物象也愈加清晰地不断奔涌显现。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群书中的精华像涓涓醇酒随笔倾吐,《诗》、《书》等经典像芳菲的雨露滋润笔端。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想像的活动,有时上浮天渊,平静地流动,有时深入九泉洗濯,尽受浸润;)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艰涩的辞语像衔钩之鱼从深潭中艰难而出;联翩的辞藻像中箭的飞鸟不断地从云端坠落。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於未振。

(于是就会)收获历代古籍中从来没有过的文字,采摘到千百年来(作者)从未写出过的诗篇;抛弃那些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像抛弃已陨落的朝花,采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辞秀句,像拾取还未开放的花朵。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灵感奔涌时)能在片刻间观察古今的历史,能在眨眼间接触天下的时事。

)(提示:进入创作活动之后,首先要进入“虚静”的状态,然后才能灵感活跃,文思奔涌,创作出清新独创的佳作。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动笔写作时)然后按照就班,依照立意内容,构思布局,考究语言词汇,安排布臵。

)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有影之物必(运用恰切的语言)寻其形象,有声之物必(运用切当的言辞)绘其声响(务使其状貌和声响穷形尽相)。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

(有时候(描摹事物追寻形象)就像因树枝(摇动)而振动了树叶,有时候就像沿着水波而探到了水源。

有时候,状写隐晦的事物,却很容易就使之明白显豁,而本以为容易显现的,却反而臵词艰难。

)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有时候(文思飞动)像猛虎变色而百兽受扰骚动,有时候(文思突出)像龙鳞显现而群鸟飞散。

有时候造语妥帖顺利流畅,有时候臵辞滞涩而达意艰难。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作者)竭尽努力去澄清思想,静心思考,超越各种(庞杂的)思虑,造语成文。

把天地囊括在文章形中,让万物都镕铸在作者的笔端。

)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开始时(往往)文思滞涩,要反复吟咏文句,到末了(就常常会)文思通达,笔墨顺畅。

写文章要把思想内容作为文章的主干,而文辞好比是主干枝条上纷繁的花果。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真正做到(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文辞一致,所以尽管(文章中情感)千变万化,外在的文辞上都能有所反映(与内心的情感保持一致)。

(作者的)文思涉及快乐之事,必然(在文辞上)表现为欢快,而文思正要说及哀伤之事,(文辞上)已经表现出哀叹。

有时候(文思敏捷)很顺利就能执笔写作,有时候(文思枯涩)执笔就感到茫然无措。

)(提示:说明构思有难易,臵辞有顺涩。

构思时要进入“虚静”状态,执笔时要立意正确,然后才能文思顺畅,“义”、“辞”相符。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写作是(人生)一大乐事,所以被古来的圣人贤士所钦慕。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把虚无的抽象赋予它具体的形象,追寻无声的虚寂赋予它有音的声响,把藐远的事物涵写在尺幅的锦素之上,把丰沛的情思倾吐于寸心之间。

)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

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

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语言越是恢弘扩大,构思就越是深沉隐微。

(写作好比春风)传播草木的馥郁芬芳,(又好像春风)催动青青的枝条发育壮大。

(文思奔涌)粲然像风起飚立,(落笔挥洒)郁然如云起文林。

)(提示:为文之乐,在于赋无形于有形,赋无声于有声。

只要文思本涌,就会辞随意起,如沐春风。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文体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各种文章的体裁)就像庞杂的万事万物没有同一的量度可以衡量,(它们)纷纭变幻,难以描绘成固定的形像。

)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

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

((作者的)语言的才能衡量着(作者的)写作技巧,辞意切合(描写的对象)才称得上是巧心独运。

无论(描写的)是抽象或是具体(的事物),都努力追求,尽力为之,无论是面对浅深难易(的事物),都不要抛弃,当仁不让。

虽然(可能会)偏离(某些)规矩尺度(也浑然不顾),希望能(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所以,喜欢炫耀眼目的人崇尚浮艳(的辞藻),重视(文章内容)惬合心意的人看重(文辞)表达得当。

主张(描写事物务使)穷尽物象的人,不会受拘束阻隘;追求(文章)通达的人,思想(必定)开朗旷远。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诗因感情而生而(要求)文辞优美精致,赋描写物象而(要求)语言清楚明朗。

碑文透过文辞(的表面)而(可以)看到叙事切合事实,诔(文辞)缠绵萦回而感情凄凉哀伤。

铭文事博辞简而(文辞)温厚浸润,箴文(语言)顿挫有致而(文风)清新刚健。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颂(立意)从容远大而(文辞)华美盛大。

论文(说理)精细深切而(语言)明朗流畅。

奏章(陈意)平稳透辟而(文气)舒缓文雅,辩说(文辞)鲜明灿烂而(立意)虚假欺诈。

)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文章体裁的)区分虽都如上所说,也必须禁止(立意)邪曲,抑制(文辞)过度放浪。

重要的是文辞能够充分表达(文意),(说明的)道理能够成立,(文章)本不一定要写得冗长。

)(提示:提出文体不同,故其内容风格也不同。

特别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和“赋体物而浏亮”说,正确地肯定了文学作品的抒发感情和形象塑造的重要,反映了文学的彻底觉醒。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世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文章的体裁(往往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的形态需要)屡屡变化。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文章苦心经营)能穷究物情就要推崇技艺巧妙,(臵辞造句尽力推敲)能曲达情思就要重视语言优美。

及至有音律有声响的辞语交互使用,(这样的文章)就好像五色丝线错杂相间绣出的色泽相宜的锦绣。

)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

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

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

谬玄黄之秩序,故淟涊而不鲜。

(如果机会丧失,(音律声响安排的)次序颠倒失常,就好像淆乱了五色丝线的次序(绣出的绣品)色彩自然不能光泽鲜明。

(意辞的取舍、音律声响的安排)虽然变化无穷,但难免有诘屈不顺之处。

如果能懂得变化的道理,理解次序安排的规律,就能像开渠纳泉,顿然顺畅。

) (提示:主张立意要巧,臵辞须妍,声律要美。

意、辞和声律的安排要善于抓住时机,注意次序的顺畅。

) 或仰逼於先条,或俯侵於后章。

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

((写作过程中)有时候(后面的文章)与前段文章相矛盾,有时候(前面的文章)又妨碍了后面的章节,有时候文辞不当,文义倒还顺当;有时候语言流利,而文义却有害。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

考殿最於锱铢,定去留於毫芒。

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如果文辞与文义不能相一致,就应该去除不当的文辞另撰新辞或去除有害的文义另立新义,使文辞与文义不能相一致的情况)彼此分开就能两全其美,合在一起就会两败俱伤。

在细微之处考较辞、义的优劣,在毫芒之间决定辞、义的取舍。

如果经过铨衡,必须有所裁定,就应以至当作为准绳。

)(提示:考辞选义应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辞和义的相合。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

极无两致,尽不可益。

有时候文章的文辞繁华、义理丰富,文意却不能顺当表达。

(义理虽丰富,但)文章不能有两个 主意,(文辞虽繁华,但)不能说尽到不能再增益丝毫的地步。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把一句话放在显要地方,这就是全文的警句。

虽然(其他话语)都条理清晰,但要等有了这警句才显 现(它们的)功效。

(警句)确实利多弊少,但选择恰当并不容易。

(提示:论述选择警句的重要,在于纲举目张,警醒全篇。

)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有时候文藻情思汇合,(显得)文采鲜明,像锦绣那样光彩缤纷,像琴絃那样凄婉动人。

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

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