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问题
论科学发展观对环境行政决策的影响及因应对策
关键 词 : 学发展 观 环境 行政 决策 法律 规制 因应 对策 科 中图分 类号 : 9 4 文献 标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9 5 8 (0 9 0 一 o 1—0 C3 A 10  ̄ 3 1 2 0 )4 o 5 3
科学发 展观对 环境 行政决 策的 影响 科 学 发展 观 “ 以人 为本 、 面 协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全 的一般 要求 与环境 行 政决策 的合 法化 、 学 化 、 科 民主 化 的要求 两者并 行不悖 、 相互 促进 。 方 面科 学发 展 一 观 的全面协 调可持 续发 展 ,要求 环境 行 政决 策 应 协 调环境 决策 中代 内利益 、代 际利 益 以及 国 际利 益 之 间 的利 益衡平 关 系 ,既重视 运用 先进 科 学 技术 来进 行 科 学决策 , 要避免 科技对 人 的异 化 , 环境 行政 又 为 决 策 奠定坚 实 的基 础 。另一 方 面环 境行 政 决策 从决 策过 程 、 决策 程 序 、 决策 机制 、 策监 督 、 策责 任 等 决 决 方面应 响应科 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 进行 体 系上 的重 构 , 以适 应 环境行 政 决 策 的多 元 因应 , 行 合 法 、 学 、 进 科 民主 的决策 。我们 必须 注重 决策 的实体 与 程序 上 的 法 律规制 , 从理 念 、 度 、 制 规则 等方 面全 面规 制 。 注重
作 者 简介 : 波 。 , 东省 茂 名 学 院讲 师 , 学硕 士 。 马 男 广 法
程应 依法 决策 , 实行 法治 化 。同时 , 得注意 的是 “ 值 在 现代 行 政 国家 的语 境 下 ,面对 日趋 复 杂化 的 高度技 术性 的 规制 事项 ,面 对 日益加 大 的各 种不 确定 性 的 风 险 , 律往 往 只能 制定 规制框 架 和蓝 图 , 法 而赋 予行 政机 关 自主塑造 和选 择公 共政 策 的广 袤裁 量 空 间的 权利 。” 行 政决 策是行 政 主体与公 众 的连接管 道 , 嘲 是 公众 利益 充分 融人行 政决 策 的过 程 。因此 , 环境行 在 政 决策 过 程 中 , 以 科 学发 展 观 的 “ 应 以人 为本 ” 核 为 心, 注重 公众 参 与和 民 主协商 , 障环 境行 政决 策 过 保 程 的合 法性 、 学性 与 民主性 。 同时 , 科 亦应 兼顾 决 策 的 效率 与 公平 , 成 决 策 的合 法 、 学 、 主与 决 策 形 科 民 效率 与公 平和 谐互 动 的理想状态 。 ( ) 环境行政 决 策体制 的影 响 二 对 环境 行政 决 策体 制是 指环 境行 政 决策 机 构和 人 员所 形 成 的组织 体 系 以及 制定 决策 的有关 总 体制 度 体 系 。具 体 来 说 环 境行 政 决 策 体 制包 括 三 个 部分 : () 境行 政决 策 系统及 机构 。现代行 政决 策理论 认 1环 为 , 政 决 策系 统 包 括信 息 、 询 、 行 咨 中枢 、 行 、 馈 执 反 五 个分 工合 作 、 系紧密 的相 关 系统 。因此 , 联 环境 行 政决 策 系统 及机 构 主要包 括 : 信息 咨 询 系统及 机 构 、 决 策 中枢 系统及 机 构 、 控 系统及 机 构 等 。( ) 监 2 环境 行 政决 策制度 。 如重 大 问题 集 体决策 制度 、 专家 咨询 制度 、 证制度、 示制度、 听 公 绩效 考 核制 度 等 为 核心 的多谱 系环 境法 律 制度 。 ( )环 境 行政 决策 运 行机 3 制 。“ 机制 ” “ 指 机器 的构造 和工 作原 理或 有机 体 的构 造 、 能 和相互 关 系 , 功 又泛 指一个 工 作 系统 的组 织 或 组 成部 分 之间 相互 作用 的过 程 和方 式 。”] 行政 I 4 环境 决 策 机 制 主要 包括 : 众 参 与机 制 、 家参 与 机 制 、 公 专 制 约机 制 、 调机 制 、 协 回应机 制 、 障机 制等 方面 。 保 从 系统论 的观点来 看 ,科 学 的环境 行 政决 策 系统 应该 由决策 中枢 子 系统 为核 心 , 以信 息子 系 统 、 咨询 子 系 统 和监 督 子系统 为 支撑 的 、 转 协调 的 、 运 有机 的大 系 统 。要 保证 环境 行 政决 策科 学化 、 民主 化 协商 以及 市场 机能 为本位 的经济 诱 因重 构 决 策机制 , 全面 回应科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
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美丽中国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促进城乡绿色发展
加强城乡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 环境。
加强环境教育
开展环境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科学发展支持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环境保护 的效果和质量。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也使环境保护的手段和技术不 断升级,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04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减少污染源的措施
减少工业污染源
通过技术升级和加强监管,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 的废弃物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 地。
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
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提高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 发展。
要考虑社会公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因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鼓励创新发展,即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减少生活污染源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指导我们社会前进的重要理念,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过去,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和可持续性。
许多地方为了短期内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比如,一些地区的森林被大量砍伐,不仅导致水土流失,还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一些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和废气,使得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污染,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如果我们的环境被破坏,资源被耗尽,那么经济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比如,当空气被严重污染,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成本增加,这无疑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水资源被污染,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下降,食品安全也难以保证。
因此,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它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局的眼光来看待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环境问题,而要综合考虑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制定环保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减少污染排放,还要考虑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进行生态修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比如,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减少建筑和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的今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八大公害事件”,已经暴露出了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生态破坏。
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速,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不断升级。
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国际社会答成了以下共识:1、资源是有限的2、增长不等于发展3、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4、必须彻底清算“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和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联合国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形成的文件《21世纪议程》,是开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两个突出标志。
中国对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解放初期因文化大革命和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资源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发展过慢,因此为摆脱贫困我国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开始逐步显露出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终于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1994年中国率先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 1996年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直到十七大,才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
汇报人:日期:•科学发展观概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保护措施目录•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案例•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中的深入应用科学发展观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即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而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为环境保护提供思想指导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核心思想,这些思想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挑战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只有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支撑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
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健康保障可持续发展基础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生活质量与健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
03020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土壤污染与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当前环境面临的挑战01020304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人类健康。
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废水排放,导致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质恶化。
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导致土壤污染与退化,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怒江州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第一,要将疏堵结合作为基本原则,做好分类审批工作,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服务,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对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对产能落后、技术陈旧以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逐步进行淘汰,通过加强工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使结构性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目的;第二,对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有效的开拓,要对怒江州的自然环境开发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电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统筹规划,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第三,对城镇环境保护和政治工作进行强化,根据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优化,推动城市生态建设,要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作为基本目标,以民众较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对城镇当中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除此之外,要针对城镇建设期间的建筑垃圾和扬尘问题加强管控;第四,针对农村当中的污染问题加强防治,要针对农村当中的污染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政府部门要针对农村污染源的防治做出相关计划,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予以执行。同时,要对农药使用的科学性进行提升,进行低毒农药的大力推广,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应积极落实生物防治技术,以此来逐渐降低农药使用剂量,达到控制农药污染的目的;此外,要对化肥进行合理的使用,要对农作物专用肥、复合肥以及有机肥进行普及,落实配方施肥技术,使土壤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减少化肥污染土地和水源的问题;对于禽畜养殖方面的污染问题,应该推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农村河网出现富营养化问题;第五,对各类废物的处置及管理工作进行强化,要针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建立集中处置工程,并对其运行管理体制以及相关收费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危险废物能够得到安全的处理,同时要对相关法规及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对监管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要加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3]。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XXXXX学校毕业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学院:XXXXX学校学生姓名:XXX专业:XX班级:XXX指导教师:目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2)摘要 (2)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 (2)(一)水资源的问题 (2)(二)土地资源的问题 (2)(三)生物资源的问题 (3)(四)气候资源的问题 (3)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3)(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 (3)(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 (3)三、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4)(一)科学发展观 (4)(二)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四、科学发展观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导(具体措施) (5)(一)法制手段 (5)(二)经济手段 (5)(三)社会责任 (6)(四)国际合作 (6)结束语 (6)致谢 (6)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恶劣,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势在必行。
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保护措施。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入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对这些原因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践,借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并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新认识。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正确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发展观思考(完整版)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发展观思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发展观思考人口、资源、环境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毛主席说:“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人,这是世界各国都没有的,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的生育”。
小平说:“绿色革命要坚持一百年、二百年。
中国也一样,对我们来讲,最难解决的不是工业,而是农业。
难处是人口多,控制不好,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最大的障碍”。
江泽民说:“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当代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要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由此可见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尤为重要。
人口是“头”,环境是“尾”,“头”堵不住,“尾”的压力就大。
人的生产、生活吃、喝、拉、撒、排是要污染环境的,是要掠夺资源、消耗能量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口多才是最大的污染源。
《易经》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尽管深厚的大地可以承载万事万物,具有博大无比的德行”。
但是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度”的规律,这个度就是容量。
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载的容量不是无极的,它储存的资源不是永无止境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马克思说:“自然是人的无极的身体”。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要报复我们”。
地震、海啸、洪灾、沙尘暴、泥石流、温室效应、赤潮等等这些灾害不是一次一次的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拉响警钟吗?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中国土地的承载压力,减轻环境容量的压力,保存资源、保护环境,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才是最佳选择。
那么如何控制人口增长呢?一、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增长问题有它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就历史而言传统的“养儿防老、人丁兴旺”等旧观念已经有几千年了,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导致了中国人口从解放前的三、四亿人,增长到现在的13亿,就人类自身产污量计算,废水排放量增加约500亿吨,国家提出的污染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增加了201X万吨左右,不言而喻人类对排污的“贡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03•【文号】国发[2005]39号•【施行日期】2005.12.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核与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我国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应该 说 , 造 成 生 态 环 境 问题 突 出 的原 因 有 很 多。 近 代 以来 的 主 导观 念 是 人 类对 自然 的 征 服 和 改造 , 自然 资源 在 人 们 眼 中只 是 财 产 , 人 和 自然 的关 系更 多地 体 现 为 经 济 性 , 其 中 包 含 了特 权 , 但 却 不 包 含 义 务 。 这 一 观 念 违 背 了 自然 世 界 本 身 的 生 态规 律 , 人 类生 活 的两
卷 ;首 ! 语
科学发展观 与生态环 境保护
全 党深 入 学 习实践 科 学发展 观 活 动动员大会 暨省部级 主 要领 导干 部专题研 讨班 日前 隆 重 召 开 。 胡 锦 涛 总 书记 在讲 话 中强 调 , 要 把 深 入 学 习 实践 科 学发展 观 摆 在 突 出位 置 , 推 进 生态 文 明建设 。
பைடு நூலகம்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生态环境求效益求发展
在 2 0世纪 5 、0年代 ,团场 灌 溉水 源 以地 06 表 径 流为 主 , 修建 起来 的水库 、 系等水 利 工程 , 渠 有 效 控制 了地 表 径 流 向和流 量 , 保证 了农业 生 产
需要。
综合 区划报告》 石河子总场水利 区划报告》 和《 资 料 :根据水文均衡法测算 , “ 总场所在区域地下水
低土壤容重 、 改善土壤结构 、 高土壤持水保肥 提 能力 、 提高 地 温 、 强 作 物光 合作 用 等 , 是无 机 增 都 肥所不能替代的。 国际著名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 , 耕地肥力是 土壤 在 某种 程度 上 满 足植 物对 土 壤 因子 ( 分 和 水 养料 ) 求的能力 ; 要 而耕 地 肥 力 是 原 始 肥 力 与 人 为肥力的综合 , 耕作历史愈久 、 技术愈完善 , 原始
至 2 1 ( 于工 业 、 殖 、 8眼 用 养 渔业 和 生 活水 井及 为
二 、 下水 严 重超 采 与 耕地 综 合肥 力 下 降造 地 成诸 多负面影 响 ( ) 制投入 效果 , 业成 本增 加 一 抑 农 1 泉水 急剧 减少 。从 18~ 08年 灌溉用 水 . 9 32 0 结 构 的变化 看 ( 见下 表 ) 尽 管 20 , 0 8年 的井水 比 18 增加 22 方 , 引 用 的泉水 比 18 93年 86万 但 93年
人 ” 。
2 水 井报 废 加快 。因 打井 越来 越 多 、 . 越来 越 深 ,必 然加 速 原来 浅层 水 井 的报 废 。据 统 计 , 从 17 到 20 95年 0 2年 , 总场 累计 打井 62眼 , 0 共报 废 3 6眼 , 1 报废率 达 5 %。大量 水井 的报 废 , 2 加上 井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环境保护的思考
“ 十二 五” 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关 键 时期 , 是 是 深 化改 革 开放 、加快 转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的攻 坚 时
期。 在人 民 网推 出的“ 你最 关注 的十大 热点 问题 ” 调
1 . 环 境保护 是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的要求 2
我们生 活 的环境 . 是我 们 的子孙 后 代 的生活 也
环境 。如果 因发展经 济破 坏 了环 境 , 些 破坏 是无 有
查中, 环境 保护 问题位 列其 中 。 每年 两会期 间 , 成 也 为 代表委 员讨论 的 热点话 题 , 多议 案提案 对此 都 许
关 键 词 : 学发展 观 : 境 保 护 科 环
中图 分 类 号 : 2 X2
文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8 9 0 ( 0 ) 6 0 4 — 3 10 — 5 0 2 1 0 — 0 8 0 1
Th u h so eS r n t e i go v r n e t l o e to c r i g o g t n t t e g h n n f h En i o m n a t c i nAc o d n Pr
a d e o o ia n io me t b c me n r a i g y s ro s T i a e t r t h in f a c n u r n n c l g c e vr n n e o s i c e sn l e iu . h s p p r s t wi t e sg i c n e a d c re t l a s h i st ai n o n i n n a p oe t n, n r vd s fu f ci e me n o e h n e e v r n na r t ci n i t f e vr me tl r t c i a d p o i e o r ef t a s t n a c n i me tl p o e t . u o o o e v o o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环境保护工作刍议
随着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中国G D P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
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忽略了生产刨颖堡堂l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环境保护工作刍议成本中的重要一项即隐形的环境成本,忽视或者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者破坏。
目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绿带沙漠化、河流污染等,已经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科学环保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个工程的最优化,就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并重要想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突出效果,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必须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环保立法的条款要与时俱进。
对于新出现的环保问题,相关的环保法律条款也要随着客观世界变化而做出适时的调整。
环保立法的内容应该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要突出环保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加强惩处环保违法行为,注重强化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明确规定在环境方面的法人犯罪,严厉制裁危险犯。
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程度增强,对环境违法者实行双罚、多罚制。
其次,要健全环境执法制度,加强执法力度。
要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成立一支综合性的建制清晰的环保执法队伍,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机关的级别、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增强环境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保证法律执行的刚性;增强环境法条款中的确定性、强制性规范,禁止性、处罚性、奖励性措施必须到位。
再者,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协调,对环境法的监督、检查要加强;成立环境警察、环境法庭,切实保障公民和单位享有的提起环境诉讼的起诉资格,积极开展环境法诉讼:加强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在处理环境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并实行较长的诉讼时效;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扩大诉讼权等。
环境保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从环境哲学角度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Vo I l21. No. 6
De . e ,20 0 8
P0LLUT1 0N C0NTR0L TECHN0L0GY
・
研 究报 告 ・
环 境 保 护 在 学 习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活 动 中 的 地 位 与 作 用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活 动 , 一 个 哲 学 内涵 非 常 丰 富 的 课 题 , 十 分 难 得 的研 究环 境 哲 学 的 大好 机遇 。试 点 经 验 显 示 了环 境 保 护 是 是 在 学 习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活 动 中 的 重要 作 用 。他 们 一 方 面 在 科 学 发 展 中 通 过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 整 经 济 结 构 , 决 环 境 难 题 ; 调 解
— —
t e S ud ft intfc O u l o n De eo m e r h t y o he Sce i to k o v l p i ntfom h e o v r nm e t t e Viw fEn io n alPhi s ph l o y o
中 图 分类 号 : O ;0 3 X— 1 B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Th a us a d Fu to f En i o m e a o e to n t e St t n nc i n o v r n nt lPr t c i n i he S ud ft e S i n i c Outo k o v l p e t t y o h c e tf i l o n De e o m n
验 。要适 应新 形 势 , 解 新 情 况 , 决 新 问 题 。 在 学 习 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活 动 中 , 断 提 高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科 学 发 展 中 , 了 解 不 在 提 高 解 决 环境 问题 的能 力 , 现 环 境 与 发 展 、 境 与 经 济 的 “ 赢 ” 实 环 双 。 关键 词 : 境 哲 学 ; 学 发 展 ; 位 与 作 用 环 科 地
学校科学发展观问题分析检查报告
学校科学发展观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一、问题现状作为一所教育机构,学校在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学校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忽视科学研究,导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有所欠缺。
2. 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部分学科的实验室设备较为陈旧,教学条件不够完善,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宣传不够到位。
学校在教学,管理和发展目标的制定中,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思考和运用,导致学校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弱势。
二、原因分析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学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时,更加注重其教学水平,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较低;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足够的科研条件和激励机制,缺乏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投入。
2. 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学校在经费分配和资源投入上存在偏向,对于一些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等,投入相对不足;而一些优势学科,如文科,外语等,受到更多关注。
3. 学校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宣传不够到位。
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校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2. 调整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应加大对于与科学发展观相关学科的投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提升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举办科学活动,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等形式,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结论学校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和科学发展观宣传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3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短缺,反过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
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浪费、短缺的根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法律,设置了机构,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公众参与
科学发展观提倡公众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
04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总结词
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详细描述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的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的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
展。
统筹兼顾
03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
效益的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
1 2
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生态环境保护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推 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发展观重视人的 主体地位,追求人的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旨在推动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 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应对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而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
05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与路径
目标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
路径
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 展绿色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和环保技术研发,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2.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4.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
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1.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当前世界在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
2.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新型国家。
2.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传统的: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
现代的: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
我国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新实现经济发展要素组合,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思路:《建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建议》将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1.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多少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创新性国家的概念及特征: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环保工作的思考
摘要: 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环保工作进行了分析, 对环境保护工作如何科学发 展的相关对策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环保工作; 实践 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 要举措 �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有效 途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就是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和创新 �从目前 情况来看,环境保护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还 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践行科学 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进一步理清环境问 题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三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意识有 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增强领导决策层的环保国策 意识; 五是 "大环保 " 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 1. 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环保工作 式转变的经济政策,包括各种资源能源节约的政 策� 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 � 排污收费制 度等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高环保为经济发展服 务水平 从服务经济建设的角度看,环境保护工作在 服务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 在 提高落实环保前置审批和环保超前服务上需要加 大力度; 在环保工作中服务举措要有创新; 在环保 工作中服务效能要有提升� 2. 1 降低 " 门槛 " , 优化服务 做好项目环保咨询服务� 在项目咨询� 审批 � 建设等阶段注重为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和信息 服务, 做企业的环保贴心人,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 务� 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 �让企业了解行业的准入 条件, 减少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盲目性, 引导企业 严格遵守建设项目 "三同时" 制度 � 在服务中, 始终 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在辖区内所 有新� 改� 扩建项目, 坚持 " 以新带老, 达标排放, 总 量减少, 改善环境 " 的原则, 并根据国家环保有关 文件精神, 对照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 , 凡在区 域非敏感地区内投资建设的项目均执行最低环评 要求 �及时指导企业完善各种手续, 把要办的事项 一次性告知企业, 不让企业跑冤枉路� 2. 2 控制 " 双高 " , 严把门槛 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就能从源头上优化产 业结构 � 控制高能耗 � 高污染企业建设� 对不符合 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对落 后生产能力坚决予以淘汰� 面对招商引资的新形 势, 环保部门要把好 " 三关 " , 即项目引进关 � 环评 �4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战略。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中的内容有一条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说到底,这一条内容是在说环境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感想。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同时又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地球上发生了三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了近百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迅速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二是人口爆炸,20世纪人口翻了两番,超过60亿人,并且仍以每年9 200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三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我们正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不得不重审发展过程,努力寻求人口与环境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科学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国家,胡锦涛主席适时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说明了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符合时代的潮流,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我是化学系的学生,所以化学对环境方面的影响我很有体会。
誉为“核心科学”的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对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改善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学使生活在地球上的数十亿人口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个角
落都有明显改善。
然而化学在取得这些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中一半以上的废物都是化学工业所制造的,而且它们的危害相当的大。
在南极的企饿体内已经发现了化学农药DDT,它的毒性在食物链中的蔓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极大危害;氟氯烃造成了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地球表面的生物受到了紫外线的威胁;此外,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我们受到了被海水吞没的威胁。
我们在享受化学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科学发展的观念所造成的,我们只顾化学发展,不顾其导致的不良后果这显然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化学就有一门“绿色化学概论”的课程,为的就是教育我们如何用科学发展的方式来利用好化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年前,政府就开始致力于环境的整治,从刚开始的减少重污染企业的尾气排放,到后来的限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我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想当初几年前,北京的空气质量还很差,天从来都是灰蒙蒙的,但是现在,北京的空气质量大幅度提高,蓝天也是经常可见。
我们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
如果我们的发展是以削弱环境资源基础,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那么这样肯定只是带来一时的繁荣,用不了多长时间,等到环境与生态平衡被完全破坏,资源几乎枯竭的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要为我们的愚蠢行为“买单”。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必将走向灭亡。
所以胡锦涛主席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也说明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只有科学发展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保护环境的最大目的就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着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要继续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减少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我们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谋求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我们应从人口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促使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
在未来的世纪里,中国是由于科学发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自毁家园的短期行为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科学发展的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