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 影响日益显著
(4)城乡关系始终是城市化进程中 的主要矛盾
(5)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不可或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制度创新才能推进城市化进程
(7)城市衰落是城市变化过程中一种 普遍存在的现象
感谢各位的聆听,敬 请批评指正!
第二章、中国城镇化发展概述
一、我国地貌和地缘格局
一、城市化基本概念

城市化?
这些人是谁?他们原本生活在什 么地方?
(一).城市化的一般含义: 较为普 遍的提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城市化除了农村人口转换和集中 的过程外,各个学科做出了不同
的解释:
人类学:城市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 转变
经济学: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的转换
地理学: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 间的变化过程
• (一)地形地貌特征
我国地形分布 的规律是地势 西高东低,呈 三级阶梯,自 西向东,逐级 下降。
(二)、疆域地缘特征

• 中国的地缘很特殊,三面陆地,东面海洋,在 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四面都有相邻 的国家,有不少邻国还是大国。 • 中国的地缘特征体现为:
第一、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 区
一、城市化普遍规律
(一)城市化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类城市化进程大体分为三大发展阶段: 1、工业革命前人类城市发展阶段. 2、世界局部城市化发展阶段. 3、世界全球城市化发展阶段。
(二)在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中,
存在着以下规律:
(1)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2)城市化发展呈现S型增长曲线
制度
• 3、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的发展: 本时期城市发展的首要特点是南方的城市发展
水平逐渐赶上并超越北方。 唐代更是形成了以首都、道台、郡府、县城四
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系。 北宋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史称“城市革命”。
• 4、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的发展: 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
城 — 北京。 商品经济的产物 — 镇的大量涌现。 大中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广州成为仅次于北
欧洲国家的城市化伴随工业化发展分为四个 阶段 :
1、城市化阶段
2、 城市化及少数城市郊区化
3、 城市郊区化 4、后城市化阶段
(四)、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城市化理论
• 1、生态学派的城市理论
生态学派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与 自然、 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明日的田园城市>>
2、新城市主义
第二、中国在总体上呈现稳定的势头 第三、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有许多不 安定因素在发展
二、古代的城镇发展
第一阶段: 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 第二阶段: 从隋唐至清末时期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二)、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
根据不同时期城镇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 城镇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 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三、 城市化典型模式
•按人口、土地使用情况划分 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土地资源以及发展历 程不同,人口和土地的城市话发展模式也有较 大的不同,发达国家节本分为集约模式、分散 模式和大多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模式。
一、按统筹布局分类
•1、城市发展与乡村现代化同步推进 — •英国模式 2、低密度蔓延式扩展 — 美国模式 3 、缺乏产业支撑的过度城市化 — 拉美国家 模式 4、政府主导 — 前苏联模式 5、城乡交错发展 — 亚洲发展中国家模式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1、1840-1949中国的城镇化 2、1949年以来的城镇化
中国近代城镇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出 现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近代城镇化发展具有以下两个主要 特点:
第一、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第二、城镇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 明显
新城市主义的宗旨是:尊重城市社区 的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以及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场地设计等不同空间尺度的设计 紧密结 合,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精明增长战略
精明增长战略的原则是:符合土地功能、紧凑的 发展模式、保护公共用地、大力提倡公共交通 模式、鼓励公众参与以及文化保护。
京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衰落愈见明显。
二、 近现代的城镇化
中国近现代的城镇发展具有明显的自然环境和 地缘政治指向性,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二、中国近现代的城镇化
(一)、中国近代人口增长
1、1840-1949中国的人口增长 2、1949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二)、中国近现代的城镇化
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城市的萌芽 — 城堡,位 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周初的城镇,主要仍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但向呗已扩展至太原、北京附近。
• 2、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第一、都城 — 郡城 — 县城三级城镇体系初步
形成 第二、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镇
出现 第三、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形成完整的城郭
二、城市化相关理论
•(一)、结构转换理论 1、产业结构转变带来了 就就业结构转变。 2、 工业化产生和推动 城市化
•(二)人口迁移理论
•刘易斯模型:城乡工资 水平是劳动力在城乡之 间流动的“拉力”,只 有当城市预期收入和农 村收入相等,劳动力在 城乡之间分配和迁移才 达到均衡。
(三)城市化发展理论
新型城镇化 理论发展与前景透析
• 一、世界城市化理论概述 •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概述 • 三、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及 问题 • 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二 元制度 • 五、新型城镇化与基础产 业的关系 • 六、新型城镇化的前景构 想
第一章、世界城市化理论概述 主讲人:甘立兵
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 赛达首先使用了 “urbanization”一词。 在我国,镇和市都属于 都市型居民点,因此, “城市化”和“城镇化” 两者完全同义。许多城 市化政策趋向于就地的 城镇化。
(二)城市化的特征及发展的特点
1、城市化基本特征:
(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
(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
2、在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中主要体现 出来的发展特点是:
第•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

第二、城市人口以更高的速度向大城 市集中
第三、城市化地域扩展,形成许多城 镇密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