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的角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时空角度(上下远近)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 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 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 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 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 地。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 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从军 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 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 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 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古代诗歌写景 角度分析
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其描写特点如 何? ③本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④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⑤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 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 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 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 加突出。

七、主客观角度
从描写景物的主客观角度,多运用拟人手法、 衬托手法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 ②野桃含笑竹篱断,溪柳自摇沙水清。 ③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例子分析:
春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 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提示:抓表诗人心理感受
的词语)
2、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
1、“野兴长”到“忽惆怅”(喜悦到悲伤),诗人兴味十足, 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 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情感变化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从多个角度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格调亮丽的 山村秋景图。 ①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一五句从视觉角度来写,三四 句从听觉角度来写,第六句从嗅觉角度来写。 ②动静结合。颔联前句写“有声”,后句写“无语”,有动 有静。 ③对比。将“万壑有声”和“数峰无语”进行对比。 ④拟人。第四句将青峰人格化。
Leabharlann Baidu
二、动与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 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 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 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 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 可爱的风景画。
三、声色的结合(视与听的结合)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 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 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①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 ②暗香浮动月黄昏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 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 忆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 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 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

五、点与面的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 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 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 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 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千”“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 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