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文学第十章
明代文学第十章“三言”:“三言”的编著者冯梦龙,“三言”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三言”每部四十卷,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万字。
“三言”是冯梦龙的编纂之作,只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作;“三言”每篇的篇名为单句,与“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二拍”:“二拍”的编著者凌濛初,“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四十篇。
“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一人创作;“二拍”的篇名为一联,这是凌濛初有意区别于冯梦龙“三言”的地方。
“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演而畅之”者。
与“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答、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
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
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
为赎身,早有准备。
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
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
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
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从杜十娘骂孙富、骂李甲,又投江自尽可以看出,杜十娘有着自尊自爱,坚强守信,宁折不弯的性格。
答、唐以后,文言传奇小说的创作渐趋衰落,到明代出现了几部引起人们重视的文言小说,其代表作有:1、瞿佑的《剪灯新话》。
明初,轰动文坛。
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
内容多为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离奇的色彩。
有些甚至荒诞怪异的。
书中约占一半的爱情故事,散发出一些市民气息,有对礼教的蔑视以及对自主婚姻的追求。
2、李昌祺的《剪灯馀话》。
三言
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内容与思想 1、故事梗概 贵公子李甲在京城与名妓杜十娘相遇,两人真心相爱。杜获 自由后,伴李甲返回南方故乡。途中遇一富商孙富,慕十娘 美色,欲以千金买之,遂与李私下成交。杜得知后,将所带 百宝箱内价值万金的珠宝尽投江中,然后投水自尽。 2、悲剧冲突的严峻性 1)社会的不公与杜十娘的悲剧处境构成悲剧冲突。 2)杜十娘明珠暗投的遭遇,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3)冲突的悲壮性。 2、主题思想。作品通过对杜十娘追求爱情幸福的愿望和行 为的叙写,以及她最终含冤自杀的悲剧,赞扬了杜十娘追求 自尊的刚烈不屈品格,从而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市民妇女爱情 幸福和美满婚姻的愿望与封建制度下的妇女,尤其是所谓失 节妇女低下地位的冲突,控诉了封建贞节观念对妇女的残害, 表现出作者可贵的女权意识。在作品中,这个主题得到了深 入的开掘。
第二节 《卖油郎独占花魁》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卖油郎独占花魁》 (一)思想内容: 1、故事梗概:妓女莘瑶琴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因靖康之变战 乱与家人失散,被人卖入杭州妓院,成长为色艺俱佳的一代名 妓。卖油郎秦重偶遇莘氏,惊其貌美,欲与之交结。积数年, 凑够所需十两白银。然正逢瑶琴出局后酒醉,秦重一夜无眠, 悉心照料,引致瑶琴敬重。后瑶琴因不愿趋奉无良公子,被其 凌虐,赤足踏雪而归。秦重路遇,将其送回。瑶琴明言欲嫁之。 两人遂成百年之好。 2、人物形象分析 1)莘瑶琴。这是个具有双重形格的烟花女子。在她身上,既 有对真正爱情的向往的一面;同时又有贪慕虚荣,陷于泥淖不 能自拔的一面。 2)秦重。他是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性格写得相当丰满。他也 是在靖康国难的逃亡中,成为孤童,被开油店的朱十老收为养 子,学着卖油,成了卖油郎。他老实忠厚清贫。
1)将通俗文学提高到“六经国史之辅”的、甚至 超过的地位。他认为,通俗文学“怯者勇,淫者贞, 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 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不通俗能之乎?” 2)以真为正,以假为邪,主张以真发伪。冯梦龙 提出的真实性,是可真可赝。“事真而理不赝,即 事赝而理真”。 3)主张文学形式要通俗,要能够“入于里耳”, 为下层民众喜闻乐见。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拟话本]: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
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 模拟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小说。这 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 成为一种主要供案头阅读的作品。 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作品 和凌蒙初“二拍”中的作品就是 “拟话本”的代表。
二、“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
1、对“好货”的肯定(商人成时代的宠儿) 儒家肯定义,否定利如《孟子· 梁惠王上》云:“孟子见 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是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如: 《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滕大尹,《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 的许多商人,《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赵春儿,《叠居奇 程客得助》程宰都具“好货”的特点。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如《蒋兴 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孩儿》、《两错认莫大姐私 奔,再成交杨二郎正本》等 。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开篇伊始,就为情欲张目(《古今小 说》): 常言道:“男大须婚,女大须嫁;不婚不嫁,弄出丑 吒。”多少有女儿的人家,只管要拣门择户,报高嫌低,耽 误了婚姻日子。情窦开了,谁熬得住?男子便去偷情嫖院, 女儿家拿不定定盘星,也走差了道儿,那时悔之何及! 《满少卿饥附饱飏》两性关系的议论: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继“三言”之后,崇祯年间有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 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实收小说78篇,人称“二拍”, 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 话本专集的先例。 “三言”“二拍”问世后,出现了文人创作编辑拟话本的热 潮。“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 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情和情欲的肯定即对“好色”的肯定 (1)一般地歌颂男女情爱。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玉堂春落难逢夫》、《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 妻》、《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恨》、《金 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 杜丽娘形象: 1.一位纯洁、善良、精细而双异常刚烈的烟花女子。 2.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理想,以及寻求平等人格的知己之爱。 3.突破“才子佳人式”爱情格局,她的爱情观、生活观以及贞 操观念都与传统礼法发生矛盾与冲突。
第十章_三言二拍与剪灯三话
二,冯梦龙和“三言”
• 冯梦龙,字犹龙 (1574~1646),长 洲(今苏州)人。别 署龙子犹、墨憨斋主 人,顾曲散人等。富 有才情,通俗文学大 家。一生蹭蹬,抗清, 忧愤而亡。
冯梦龙的进步文学观
• 一、重视通俗文学的作用; • 二、推崇“童心”、“真心”,认为 凡是好的作品都是发乎性情、自然而 真率的。认为民歌就是“性情之响”; • 三、强调作品的通俗化,要让百姓看 得懂,要“谐于里耳”; • 四、认为写作允许虚构,但要合情合 理。
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 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 的《清平山堂话本》, 原书名《六十家小 说》。 • 分为《雨窗》《长灯》 《随航》《欹枕》 《解闷》《醒梦》六 集。现仅残存29篇。
又称《六十家小说》
• 《熊龙峰小说四种》 •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
三言二拍影响下诞生40多本拟话本
• 如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 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 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 《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圣水艾衲居士 的《豆棚闲话》、酌玄亭主人的《照世 杯》、李渔的《连城壁》《十二楼》等。
六,剪灯三话及其它文言小说
• 包括《剪灯新话》 (瞿佑宗吉)、 《剪灯余话》(李 祯昌祺)和《觅灯 因话》(邵景詹)。
瞿佑和《剪灯新话》
• 瞿佑(1347~1433),字宗吉,别号 存斋,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很早 就有诗名,虽多才多艺,一生却流落 不偶。 • 《新话》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元末明 初时的社会大动荡为背景。作品的主 人公基本是书生,相当集中且真实而 细腻地表现了士人在明初战乱时期的 生活状况。
• 《喻世明言序》:“明者,取其可以道愚 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 不厌,传之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 也。” • 强调了文学的教化作品,即达到劝喻、警 戒、唤醒世人的目的。
三言二拍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
恨》、《金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 百宝箱》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 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 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
情。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 孩儿》、《两错认莫大姐私奔,再成交杨二郎 正本》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 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
三、《型世言》和其它白话短篇小说集 在“三言”、“二拍”的推动下,明末清初白
话短篇小说的创作如雨后春笋,繁盛一时。先 后刊印的有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 《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 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 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 生的《醉醒石》等多种。这些作品随着明末政 治形势的严峻,人文思潮的变化,大致从侧重 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然更关心现实,但说 教气味更加浓重。在艺术表现方面,呈下降的 态势。
第六节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 说
第一部分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的编著者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
耳犹,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长 州(今江苏苏州市)人。晚明著名通俗 文学作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喻世明 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 个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三言”每集 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三言”是宋 元话本和明“拟话本”的选集 。
“二拍”的《满少卿饥附饱飏》中,有这样一
段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 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 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 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 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 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 有人道他薄幸负心,作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 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 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 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 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第10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0.1 复习笔记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1.《清平山堂话本》及“熊龙峰小说四种”(1)宋元的“说话”技艺到明代仍然流行,一般称之为“说书”或“评话”。
到明代中后期,统治者对评话、话本和通俗小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说书等也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2)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现存残篇,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后定名为《熊龙峰小说四种》。
(4)缪荃孙刊行的《京本通俗小说》一书,含小说九种,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伪书。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冯梦龙与“三言”(1)冯梦龙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而他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2)“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3)“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4)“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4.凌濛初与“二拍”(1)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
(2)“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一节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一.宋元“说话”伎艺明代称为“说书”或“评话”。
(一)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间洪 便《清平山堂话本》。
1.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6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5种,共60种,故称《六十家小说》。
2.今仅残存29篇,其中24篇为《宝文堂书目》著录,一般认为其保存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
(二)万历间书商熊龙峰刊印的话本小说,今存四种,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一般认为《张生彩鸾灯传》是宋话本,《苏长公章台柳传》元,《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明。
(三)《京本通俗小说》含小说9种,1915年由缪荃孙刊行。
(四)“三言”之前话本小说主见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
二.“拟话本”:(一)概念:明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模仿“话本小说”样式而独立创作的新小说;从鲁迅起,一般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于“拟话本”类。
(二)冯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
1.受李贽思想影响,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人物。
2.曾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纂辑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创作、改编传奇剧本十馀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民歌《挂枝儿》、《山歌》等。
3.“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1)《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通称。
(2)“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①有的辑录宋元明以来旧本,但一般都作不同程度的修改;②也有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中国古代文学1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徐老仆义愤成家》的阿寄,长途贩运艰苦发家。
4、“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 冒险发财: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发家; 《叠居奇程客得助》的程宰,囤积居奇而暴富。
二、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 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 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 女》,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 辛劳发财: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 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 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 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 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 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 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 故实有小说78篇。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 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 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 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 “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刘
孙
徐
刘璞 × 孙珠姨
裴政 × 刘慧娘 孙玉郎 × 徐文哥
三言二拍与明代小说
王三巧、陈大郎、平氏 、吴杰 薛婆
3、对新的婚恋模式的积极探求
《》:人生的成 功因为对“情”执着
小结:传统的婚姻观、贞操观被
抛在一旁,爱情与肉欲紧密相连, 具有浓厚的世俗色彩
3、冲破贞节观念,维护女性尊严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巫娘子遭人
文言短篇小说
明代文言小说成就远不如唐、宋传奇。 明代文言小说为拟话本、戏曲提供了大量
素材。 明文言小说是唐宋传奇发展到《聊斋》的 桥梁。
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
邵景瞻《觅灯因话》
小品《古今谭概》 戏曲:传奇《双雄记》《万事足》
改编他人传
奇,合刊《墨憨斋定本传奇》 小说:长篇《平妖传》《新列国志》“三言”
2、“三言”:《警世通言》《醒
共120篇。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拟话本”:“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 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 的新小说。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五章
“三言”“二 拍”与明代短
篇小说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小说四种》,其中宋一种, 元一种,明两种。
话本和拟话本
话本:宋元说话艺人的底稿。
1、将平凡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2 、人物描写真实可信,性格突出:细 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反复渲染突出性 格 3、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通俗 语
三言、二拍的影响和《型世言》
仿效者众多:东鲁狂生《醉醒石》、天然痴叟
《石点头》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 其中陆人龙的《型世言》写得较好
三言两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四 、明末,“姑苏抱瓮老人” 从“三言” 与“二拍”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产生了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 《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 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 人的《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 针》、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多种。
第二节 大千世界的众生相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次日十娘早起,对李甲道:“此银一交, 便当随郎君去矣。舟车之类,合当预备。 妾昨日于姊妹中借得白银二十两,郎君可 收下为行资也。”公子正愁路费无出,但 不敢开口,得银甚喜。说犹未了,鸨儿恰 来敲门叫道:“薇儿,今日是第十日了。” 公子闻叫,启门相延道:“承妈妈厚意, 正欲相请。”便将银三百两放在桌上。鸨 儿不料公子有银,嘿然变色,似有悔意。
3、竟陵派 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因本派代表 作家锺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 竟陵派。一方面,竟陵派在反对摹古,推 崇性灵,表现自我等方面,与公安派是基 本一致的;另一方面,又不满公安派末流 的空疏肤浅,力图另辟蹊径,倡导用“幽 深孤峭”的风格来表现“幽情单绪”。在 创作上他们刻意求新求奇,喜用怪字险韵, 处处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情怀和远离现实的 冷漠,形成一种冷僻苦涩的文风。
第四节 明佑《剪灯新话》与文言小说的复苏。 1、 《剪灯新话》瞿佑(1341~1427)字宗 吉,号存斋。钱塘(今杭州)人。
2、《剪灯余话》 (明)李昌祺 著。 李昌祺(1376—1451)名祯,以字行,有侨庵、 运甓(pì)居士等别号,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又想一回道:“他相交的,都是公子王孙,我卖 油的,纵有了银子,料他也不肯接我。”又想一 回道:“我闻得做老鸨的,专要钱钞。就是个乞 儿,有了银子,他也就肯接了,何况我做生意的, 青青白白之人?若有了银子,怕他不接!只是哪 里来这几两银子?”一路上胡思乱想,自言自语。 你道天地间有这等痴人,一个小经纪的,本钱只 有三两,却要把十两银子去嫖那名妓,可不是个 春梦!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被他千思万 想,想出一个计策来。他道:“从明日为始,逐 日将本钱扣出,余下的积趱上去。一日积得一分, 一年也有三两六钱之数,只消三年,这事便成了; 若一日积得二分,只消得得年半;若再多得些, 一年也差不多了。”
中国古典文学明代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第二,小说有娱乐他人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商品,必
须面对大众,要有广大读者群和其它的文艺形式如诗词一 类,可以摆在案头供自己消遣,或供一二好友欣赏的作品 不同。凌濛初多次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为书贾所侦, 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民编”。凌濛初可以说是比较早 觉察到要把文学作品从书斋引向商业市场的一个文人。这 是文学观念的一大突破。
“三言”“二拍” 与
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 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 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 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 “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 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 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 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 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负心, 作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 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
3、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地主恶霸的揭露批判。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少数 篇章,或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或通过恶霸横行 最后遭到惩治的故事,歌颂了正义,善良,鞭挞了邪恶、 强暴。
4、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行为。
这类题材未可谓新,但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如《施润 泽阙滩遇友》歌颂了小商之间诚挚的友情。《吴保安弃家 赎友》写吴保安十年如一日,专心营救一个从未谋面的朋 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贾石冒着灭门的危险,救助 落难的沈链。这些故事都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相反, 《桂员外穷途忏悔》则严厉谴责了朋友间忘恩负义的行为, 作品结尾让桂富五全家变狗以示惩罚,虽落入因果报应的 藩蓠,却表现了作者申张正义的思想。
第十章 明代短篇小
行不上半箭之地,一眼觑见一家街沿之下, 一个小小青布包儿。施复趱步向前,拾起袖过, 走到一个空处,打开看时,却是两锭银子,又有 三四件小块,兼着一文太平钱儿。把手掂一掂, 约有六两多重。心中欢喜道:“今日好造化!拾 得这些银子,正好将去凑做本钱。”连忙包好, 也揣在兜肚里,望家中而回。一头走,一头想: “如今家中见开这张机,尽勾日用了。有了这银 子,再添上一张机,一月出得多少绸,有许多利 息。这项银子,譬如没得,再不要动他。积上一 年,共该若干,到来年再添上一张,一年又有多 少利息。算到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那时造 什么房子,买多少田产?”
“二拍” 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 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 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 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 却又凭他续弦再娶,臵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 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 负心,作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 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 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 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 可怜,男子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 里的所在。
(二)凌濛初 1.生平:字玄房, 号初成,又号凌波,别号 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 2.著作:戏曲、经史子集的传注多种;“二 拍” 3.二拍与三言的不同之处: 一人创作—编纂 篇名一联—单句 三言成就高于二拍
二、“三言二拍”思想内容
第四讲 “三言”、“二拍”
“百宝箱”的意义 1.具有象征意义: ① 身世的象征 ② 希望的寄托 2. 具有线索的功能和意义
第三节 凌蒙初与“二拍” 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
一、思想内容: 1. 突出对社会弊病的抨击,尤其是对封 建官吏的批判 2. 有些作品正面描写明代市民的商业活 动,反映了商人们追求利润发财致富的 愿望 3. 描写爱情与婚姻、表现男女平等的观 念
秦重后来继承了油店。莘瑶琴被吴八公子羞
辱,恰逢秦重又救了她。于是,她心折了, 拿出了多年的积蓄,设计让秦重为她赎了身。 二人终于成婚。
秦重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颜娇丽”,就不惜花了一年多时 间,辛苦积攒得十两银子,作为一夜“花柳之费”。这本来 不足为训,但他了解到王美娘也是从汴京流落到临安的人, 便不觉“触了个乡里之念”,并为王美娘的“落于娼家”而 感到“可惜”,表现了与一般王孙公子的寻花问柳行径有所 不同。 作品在描写秦重对王美娘倾心爱慕、尽心体贴的同时, 特意用吴八公子对王美娘的肆意“凌贱”作为陪衬,以表现 秦重与王美娘之间实际上已越出嫖客与妓女的关系。作品细 致地刻画了秦重在院中一夜侍候、照顾王美娘的行为,表明 他对王美娘确系真个相爱,体现了当时城市普通群众既有着 爱情幸福的要求,又尊重和爱护妇女的人格,中心是环绕一 个“情”字。所谓“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 正反映了市民在两性关系上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态 度。
明代文学· 第四讲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 一、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话本小说是话本 中的一种,专指白话短篇小说。 最早的话本集是嘉靖年间洪楩刊行的《清平 山堂话本》。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宋元明话本小说的原本。
第十讲 短篇白话小说《三言二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女子对爱情的捍卫
却说杜十娘在舟中,摆设酒果,欲与公 子小酌,竟日未回,挑灯以待。公子下船, 十娘起迎。见公子颜色匆匆,似有不乐之意, 乃满斟热酒劝之。公子摇首不饮,一言不发, 竟自床上睡了。十娘心中不悦,乃收拾杯盘 为公子解衣就枕,问道:“今日有何见闻, 而怀抱郁郁如此?”公子叹息而已,终不启 口。问了三四次,公子已睡去了。
三巧儿远远瞧见,只道是他丈夫回了,揭开 帘子,定睛而看。陈大郎抬头,望见楼上一 个年少的美妇人,目不转睛的,只道心上欢 喜了他,也对着楼上丢个眼色。谁知两个都 错认了。三巧儿见不是丈夫,羞得两颊通红, 忙忙把窗儿拽转,跑在后楼,靠着床沿上坐 地,兀自心头突突的跳一个不住。谁知陈大 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妇人眼光儿摄上去了。
“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 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 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 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 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 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 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 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 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 君,郎君自负妾耳!”
行不上半箭之地,一眼觑见一家街沿之 下,一个小小青布包儿。施复趱步向前,拾 起袖过,走到一个空处,打开看时,却是两 锭银子,又有三四件小块,兼着一文太平钱 儿。把手攧一攧,约有六两多重。心中欢喜 道:“今日好造化!拾得这些银子,正好将 去凑做本钱。”连忙包好,也揣在兜肚里, 望家中而回。
一头走,一头想:“如今家中见开这张机,尽勾 日用了。有了这银子,再添上一张机,一月出得多 少绸,有许多利息。这项银子,譬如没得,再不要 动他。积上一年,共该若干,到来年再添上一张, 一年又有多少利息。算到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 那时造什么房子,买多少田产。”正算得熟滑,看 看将近家中,忽地转过念头,想道:“这银两若是 富人掉的,譬如牯牛身上拔根毫毛,打什么紧,落 得将来受用;若是客商的,他抛妻弃子,宿水餐风, 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好不烦恼!
中国古代文学1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PPT课件
3
2、“三言”: 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 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 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 占1/3,明代新作约2/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解剖伪君子李甲灵魂的 卑劣丑恶,表现杜十娘的人格尊严,演绎“生命 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价值观。
杜十娘既死于李甲对礼教的信守,又死于李甲对 金钱的贪求。小说对晚明社会相当顽固的封建势 力、日渐增长的金钱势力,给予了无情揭露和批 判。
11
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
“奇”有两类:一是幻奇,像《西游》《封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以上作品随着明末政治形势严峻,人文思潮变化, 大都从侧重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更 关心现实,但说教气更浓。比之“三言”“二拍” 的成就呈下降趋势。
6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溅 流!”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 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
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
女》,
7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 辛劳发财: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 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 蒋兴哥听后,“如针刺肚”,又气又恼,连夜收拾行李, 次早回家后,万分痛苦地把妻子休了。不过,因过去夫妻 感情甚好,事后蒋兴哥又有些自责,他责怪自己“贪着蝇 头微利,撇她年少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 所以,后来妻子改嫁给吴知县作妾的时候,蒋兴哥还顾恋 旧情,特别为王三巧陪嫁了十六箱金帛珠宝。后来陈大郎 经商遭遇强盗,折了本钱而一病身亡,陈妻平氏又改嫁蒋 兴哥,珍珠衫才物归原主。 • 这时蒋兴哥还一直挂念着前妻王三巧,一次他把人命官司 打到三巧后夫吴知县那里,与三巧相遇,两人抱头痛哭, 吴知县问明原委,把三巧又还给了兴哥,兴哥顾恋旧情, 也不嫌三巧二度失身。
夫不必迟疑,后虽经千难万苦,终也安享荣华。
• “二拍”中的重商思想更明显。如《叠居 奇程客得助》中写:
• “徽州风俗,是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其 次……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 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 归来的利息多少为轻重。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 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 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 • 程宰与海神结良缘,甚是香艳。
• 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马幼垣、马泰来兄弟认为它是 由缪氏伪造的。
其他拟话本小说集
• 《型世言》十卷四十回,署“钱塘陆人龙”或作“钱塘陆君翼” • 《西湖二集》三十四卷,题“武林济川子清源甫纂”,约刊行于 崇祯年间 • 《石点头》十四卷,题“天然痴叟著,墨憨主人评” •《欢喜冤家》正集十二回续集十二回
之”(《拍案惊奇序》)。
•事实上,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第二节、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商人取代读书仕子,成为时代的宠儿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客 商凭着金钱的力量,已在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仅次 于官员的地位。 •《杨八老越国奇逢》 :“年近三旬,读书不就”, 决定改行经商,其妻也不以科举为唯一出路,劝丈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商人地位的提高。
三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出现“一品官,二 品客”的“常言”,以客商与官员相比,反映出 “士农工商”等级秩序的改变。 三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写王奉原本把女儿 许配官员之子萧雅,侄女许配富商之子潘华,后 萧家中落,潘家日富,王奉便在结婚时“暗地兑 转”,将女儿充作侄女嫁给潘家,侄女嫁给萧家, 反映出商人的金钱战胜官家的门第。
强调通俗小说的现实教育作用,编撰“二 拍”,为的是救时匡弊,挽救世风,虽 “文不足征”,但“意有殊属”,使得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目的 是“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
对通俗小说之“奇”有着深刻见解: 传写奇事异闻是古代小说的传统。不“奇”不足 以吸引人,片面求“奇”又容易导致荒诞不经。 语有之:“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 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 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 也。” 在艺术上追求的目标是“耳目前怪怪奇奇”,即 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 这种艺术,被睡乡居士的《二刻拍案惊奇序》称 为:“无奇之所以为奇。”
(2)增改长篇章回小说:《新平妖传》四 十回、《新列国志》一0八回。创作长篇小 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三 卷。
(3)选评《太平广记钞》八十卷。 (4)民歌集:《挂枝儿》、《山歌》。
(5)笔记小品: 《情史》二十四卷(爱情故事),
《古今谭概》三十六卷(讽刺故事), 《智囊》二十八卷,《智囊补》二十八卷 (智慧故事), 《笑府》十三卷、《广笑府》十三卷(笑 话故事)。
《熊龙峰小说四种》
②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印了一些话本小 说,现存四种,有古典文学出版社的影印 本《熊龙峰小说四种》。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优秀课件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又正直、又聪明, 怜才爱民,断狱如神,府中都称为‘乔青天’‛。他虽然 读了许多圣贤书,却没有记住贤圣教训,竟然在公堂判词 中说什么‚爱女爱子,情在理中‛,‚移干柴近烈火,无 怪其燃‛。他‚乱点鸳鸯谱‛,‚我官府权为月老‛,废 除了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承认私自结合 的婚姻。更在‚库上支取喜红六段,叫三对夫妻披挂起来, 唤三起乐人,三顶花花轿儿,抬了三位新人‛而出,风风 光光办喜事,以至‚此事闹动杭州府‛。结尾以诗‚单夸 乔太守此事断得甚好‛,‚全赖风流太守贤‛,‚乔公不 枉叫青天‛。 ‚三言‛中出现的封建官吏,不同程度地打上 了市民化色彩,他们违背封建礼教、法制,具有新兴市民 阶层的思想感情,把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礼法臵于普通人 情之下。
思想(在其作品序言里多有表达)
第一,“情真”。 “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 曰真”(并非偶然,联系以李贽为代表的新思潮的影响。) 第二,通俗。《醒世但言序》:“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 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里,“文 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 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畅销书流 行读物的鼻祖)
(4)对‚情‛的张扬 冯梦龙说:‚古有三不朽(立功、立德、 立言),以今观之,情又其一矣„„且人生而情死, 非人;人死而情生,非鬼。‛他把‚情‛说成万物 之根本:‚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 不能环相生。‛ 他的文艺活动的中心是对无情者‚委曲以 情导之‛,甚至在死后也愿当一尊能度世人的‚多 情‛佛。 他公开宣称:‚我欲立情教,教诲汝众 生。‛主张用人情感化改造‚众生‛和社会,以 ‚情教‛取代‚儒教‛、理学,可谓大胆!
2、官场新形象——“清官‛ 《滕大尹鬼断家私》:滕大尹‚有才有智‛,老 百姓赞扬他:‚恁般贤明官府,真个难遇。‛当梅氏领着 十四岁儿子告状时,他‚千思万想‛。但这个‚贤明‛清 官,看见‚行乐图‛中‚开着许多金银,未免垂涎之意‛,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装神弄鬼,既判明了他人无法 断清的遗产纠纷案,让被欺凌的弱小者得到万两白银;又 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行乐图‛中写明的‚奉酬白金三百两‛ 改成‚黄金千两‛,轻易吞了巨额资财。他一再表示是死 者鬼魂‚再三相强,我只得领了‛,显得无奈,使倪家 ‚相持鹬蚌枉垂涎‛,他却‚落得渔人取便‛。 《中国小说史略》说,《老残游记》“摘发所谓 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并引作者自评:‚历来 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 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把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因为它们是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的体制、形式而创作的小说。
明代文人一方面对宋元话本进行加工整理,另一方又模拟话本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
宋代是话本小说的兴盛期,晚明是拟话本小说的繁荣期。
《清平山堂话本》(《六十家小说》):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二卷,每卷收话本5篇,总计收话本60篇,故名。
今仅残存29篇。
因其版心有“清平山堂”字样,故名《清平山堂话本》。
嘉靖年间,洪楩pián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
《熊龙峰刊四种小说》:继《清平山堂话本》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从天启年间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问世,到明朝灭亡,仅流传至今的拟话本小说集,就有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陆人龙的《型世言》、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二十余种。
拟话本的特点:在内容上,保留着宋元话本表现市民生活与情趣的特点,但由于文人的介入,在品味和境界上又有所提高;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话本的结构模式和行文特点,如“入话”、正文与结尾诗等等,但经过文人加工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篇幅更长,情节更为曲折复杂,具体描写更细腻,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笔更流畅;其作者,也不再是民间的书会才人,而是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使拟话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品味较宋元话本有一定提高,开始进入文学的殿堂。
一、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书香门第,兄弟三人(哥梦桂、弟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在当地很有名气。
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但科举不得志,57岁时才选为贡生,崇祯年间做过福建寿宁县知县。
南明王朝灭亡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文学主张主要体现在: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倡导“情教”。
冯梦龙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
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在《情史序》中,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伦理教条)相对抗,《山歌序》更明白地提出,他正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太霞新奏序》)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在《古今小说序》中就:“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
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
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噫,不通俗而能之乎?”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
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
所以冯梦龙解释“三言”的命名:“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冯梦龙是明末杰出的小说家、小说编纂家、剧作家和民歌搜集家。
一生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
有人称他是“全能”通俗文学家。
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三言”的编撰,经他润色、编撰的“三言”,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的经典之作。
二、凌濛初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祖、父都中过进士,到了他出生后,家庭已步向衰落。
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
到崇桢七年(1634),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颇有政绩。
崇祯十五年(1642),六十三岁擢升为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治河。
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时年六十五岁。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精通戏曲。
凌濛初的文学思想受李贽的影响,与当时的文学家如汤显祖、袁中道有来往,也有比较相同的文学见解:第一,凌濛初主张小说必须能一新读者耳目,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获得精神享受。
换句话说,作品必须是带有娱乐性的,他在《拍案惊奇序》中说到这部书的写作目的和过程时说:“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
”要使作品有娱乐性,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追求故事情节的“奇”,这也是他把书名叫做《拍案惊奇》的本意。
他极力主张小说必须“谲诡幻怪”,写出“耳目前的怪怪奇奇”(见《拍案惊奇序》)。
当然,如果因为“好奇”而导致小说的“失真”,他是反对的。
所以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又提“出无奇之所以为奇”的理论作补充,认为“奇”可以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奇序》)。
这是对“奇”的理论的深入发挥。
第二,小说有娱乐他人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商品,必须面对大众,要有广大读者群和其它的文艺形式如诗词一类,可以摆在案头供自己消遣,或供一二好友欣赏的作品不同。
凌濛初多次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
凌濛初可以说是比较早觉察到要把文学作品从书斋引向商业市场的一个文人。
这是文学观念的一大突破。
第三,虽然小说是商品,要娱乐他人,但也有抒发作者感情的作用。
凌濛初起初写小说,是因为科场失利,因而借小说以发泄心中的不平,“姑以游戏为快意耳”,目的是“聊舒胸中磊块”。
同时,他认同小说必须要有教化的功能,即他所说“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
虽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时便做不到这一点,在作品偶然有庸俗趣味的描写,但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食色、性也”,是他重视人性,尊重人性的表现。
在小说的评价上,一般都以为“三言”高于“二拍”。
有关“二拍”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价值是,全部七十八篇作品都是凌濛初自己编写,或是根据前人说部、笔记、戏曲等敷演而成。
孙楷第在《三言二拍源流考》说:“要其得力处在于选择话题,借一事而构设意象;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百字,记叙琐闻,了无意趣,在小说则清谈娓娓,文逾数千,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化神奇于臭腐,易阴惨为阳舒,其功力实亦等于造作。
”“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1.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地主恶霸的揭露批判。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灌园叟晚逢仙女》等篇章,或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或通过贪官恶霸横行最后遭到惩治的故事,歌颂了正义,善良,鞭挞了邪恶、强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罪恶。
2.反映宗法伦理家族中的矛盾斗争。
主要有:《滕大尹鬼断家私》、《迟取券毛烈赖原钱》等。
3、对男女爱情和情欲的肯定。
这类作品数量约占“三言二拍”的五分之三。
(1)歌颂男女情爱。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作品歌颂了排除金钱、门第、等级观念,追求彼此知心如意,相互尊重的理想爱情。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捧打薄情郎》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播放戏曲片段:昆曲折子戏《占花魁·湖楼》,孙伊君主演;京剧折子戏《金玉奴·棒打》,唐禾香主演。
课后讨论:杜十娘形象讨论目的:了解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的紧密结合。
讨论一:杜十娘至少有三次应该说出百宝箱之事,但她没有。
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其性格依据是什么?讨论二:得知李甲背叛自己后,杜十娘还可以有哪些选择?为什么没有那样作?由此又可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两错认莫大姐私奔》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
“二拍”的《满少卿饥附饱扬焦文姬生仇死报》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负心,作一场说话。
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
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4)呼唤平等意识。
《苏小妹三难新郎》不仅表现了进步的婚姻观,而且显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
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4、对商人“好货”的肯定和对友谊的歌颂《施润泽滩阙遇友》正面描写了市民阶层的商人形象,颂扬了明中叶后市民所追求的自食其力、勤劳本分、以本求利、发家致富的生活。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晚明海运开禁以后,市民百姓对于海外贸易的兴趣,表现了作者对商人们投机冒险、逐利生财的肯定。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叠居奇程客得助》不是从道义角度,而是从获利角度描写经商,确实更贴近商业活动的本质,更准确反映了晚明商人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杨八老越国奇逢》:昔人有古风一篇,单道为商的苦处: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
少资利薄多资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
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
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
请看江上信天翁,拙守何曾阙生计?《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歌颂了中国人重友情、讲信义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