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球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圆的,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事实。

然而,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地球的形状、引力、自转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由地球自身的引力所决定的。

根据牛顿的引力定律,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这个引力是向地心方向的。

当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引力作用时,它们会向地心方向运动。

由于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运动时会受到地球的阻力,这个阻力会使物体的运动轨迹变成一个圆形。

因此,地球的形状就像一个巨大的球体。

二、地球的引力地球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所决定的。

地球的质量非常大,因此它产生的引力也非常强大。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引力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物体越靠近地心,受到的引力就越大。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同位置受到的引力是不同的,这也是地球上存在重力加速度差异的原因。

三、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这个离心力会使物体向外远离地心。

然而,由于地球的引力的存在,物体受到的引力会抵消离心力,使物体保持在地球表面上。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向地心方向的,因此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形。

四、科学证据除了理论推导外,还有大量的科学证据证明地球是圆的。

首先,航天器拍摄的地球照片显示地球是一个球体。

其次,地球上的日食和月食现象也证明了地球的形状。

当地球、太阳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会投射出一个圆形的阴影,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原因。

此外,地球上的航海和航空也需要考虑地球的曲率,否则船只和飞机可能会偏离预定的航线。

综上所述,地球是圆的是由地球的形状、引力、自转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地球的形状是由地球自身的引力所决定的,地球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所决定的,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石头,形状呈球体,可它是怎么变成一个圆面的呢?现在,小编就要通过以下的几点,一一为大家解释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1. 第一原因——热力学
据理论,巨大的石头体积会随着自身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而热力学定
律认为,各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就是温度,即越热的体积就越小。

由于
地球是一个热体,粒子内力相互作用将最终导致地球形成一个圆面。

2. 第二原因——引力
引力也会影响地球的形状变化,越离地心越近的,地球的形状就越扁平。

因此,地球均衡的比例取决于地心引力和热力的影响,他们的相
互作用将使地球呈规律性的椭圆形,最终形成非常球形的地球。

3. 第三原因——地心重力
一个完全圆形的地球也不能抵抗重力,地球几乎无法抵抗自身重力与
空间重力之间的作用,环境重力会影响地球的形状,因而地球形成球形。

4. 第四原因——海平面
由于地球椭球的形状,海平面会随着地球的旋转而改变,海平面的稳
定是由重力决定的,海平面的影响也会使地球变得圆滑。

5. 第五原因——共振
一个稳定的地球,形状应该很平整,但是实际情况却有许多凹凸不平
的地方,当地球受到某种外部原因的影响时,其形状可能会变得曲折,但是由于共振作用,它最终又能返回光滑的球形。

综上所述,实际上,地球形成圆面的原因有五,即热力学、引力、地
心重力、海平面和共振作用,这些影响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将我们所有的生活、生物、资源,和各类宝藏聚集于此,这种奇
妙的变化是多么美丽呀!。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件
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12/9/2021
图片一
第五页,共十四页。
互动课堂理解
图片二
2.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3.地球上不同地方看北极星的角度不同。
12/9/2021
第六页,共十四页。
互动课堂理解
4.站得高,看得远。
5.地球的卫星照片。
12/9/2021
C.昼夜交替
D.登高望远
关闭
因为地球是球体,所以视点越高,看到的地面范围也越大。
D
12/9/2021
第十页,共十四页。
关闭
解析解(j析iě xī) 答答à案n案)(dá
1
2
3
4
5
轻松尝试应用
3.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球体 B.梨形球体 C.纺锤形球体 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1)暗 (2)地球 (3)球体
12/9/2021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关闭
解解析析(jiě 答答案案(dá
xī)
àn)
第一章 地球(dìqiú)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Image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第七页,共十四页。
互动课堂理解
【例题】几名同学在热烈地讨论着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谁的说法 是错误的呢?( )
A.小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小娟:暑假去海边玩,看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 看到船身 C.小强:2010 年最后一次月全食在 12 月 20 日晚和世人见面,月 食时,从月面上地球的阴影能看出地球是个球体 D.小霞:天如张盖,地如棋局 解析:“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因为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远方驶来的船只,先看到的是桅杆,后看到的是船身,能证明地球 是个球体;月食时,地球挡住了投向月球的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 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答案:D 12/9/2021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 2。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三、纬线、纬度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地球的外貌描写

地球的外貌描写

地球的外貌描写一、整体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从太空中望去,它就像一颗蓝色的宝石悬浮在浩瀚的宇宙之中。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5千米。

二、表面色彩与分布1. 蓝色的海洋地球表面大约71%被海洋所覆盖。

海洋呈现出深邃而多变的蓝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靠近赤道附近的海域颜色较浅,呈现出浅蓝色或青蓝色,这是因为海水较浅且阳光充足,海底的白色沙地或珊瑚礁反射光线,使得海水看起来更明亮。

而在深海区域,海水呈现出深蓝色甚至近乎黑色。

例如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域,海水幽深黑暗,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2. 绿色的陆地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左右。

在陆地上,绿色是最引人注目的色彩之一。

广袤的森林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从空中俯瞰,亚马逊雨林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生机勃勃的绿色绒毯,覆盖着南美洲的大片土地。

除了森林,草原也是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非洲的塞伦盖蒂草原,在雨季时,一望无际的草原郁郁葱葱,成群的食草动物在绿色的海洋中觅食、迁徙。

3. 白色的冰雪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白色的冰雪占据主导。

北极地区是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海洋,巨大的浮冰漂浮在北冰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白色光芒。

南极则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南极大陆的冰盖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冰架延伸到海洋之中,白色的冰雪与周围深蓝色的海洋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山上的积雪和冰川也是地球白色外貌的一部分,如喜马拉雅山脉的众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白色的雪线在山脉间蜿蜒。

三、地貌特征1. 山脉山脉是地球表面高耸的地形。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贯穿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约8900千米。

安第斯山脉山峰林立,许多山峰海拔超过6000米,山顶积雪皑皑,山脉两侧的地形差异巨大,一侧可能是茂密的雨林,另一侧则是干旱的沙漠。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更是雄伟壮观,它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

初中地理6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结构梳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初中地理6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结构梳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6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1、天圆地方。

二、认识过程2、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三、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3、海岸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

5、月食现象。

1、平均半径:6371千米四、地球的大小2、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的长度)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五、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人们假想的)2、基本结构南极点(S)北极点(N)经线、纬线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1)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可称为纬线圈(2)长度:不等长。

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2、特点(3)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4)纬线与纬线之间是平行的(5)纬线的数量: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别:(重在理解)将赤道作为纬度的起始纬线,即0°纬线,从赤道开始纬度分别向南、向北增大至90°。

此时会出现无数对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怎么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若一些纬度是向北越来越大,则这些纬度都叫北纬,在度数后标注字母N,例如30°N,若一些纬度是向南越来越大,则这些纬度都叫南纬,在度数后标注字母S,例如30°S。

4、南北纬也可这样判别: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5、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即: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南北半球就很好判断了,后面不再赘述。

低纬度地区:纬度0°~30°的地区6、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中纬度地区:纬度30°~60°的地区高纬度地区:纬度60°~90°的地区7、特殊纬线:(1)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最长的纬线、这样度数的纬线只有1条(2)30°纬线、60°纬线(其意义见第4点)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简单说法:不规则的扁球体.
详细介绍: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如果远距离的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七年级地生笔记整理

七年级地生笔记整理

七年级地生笔记整理学弟学妹们!今天咱就来整理一下七年级的地理和生物笔记哈。

一、地理部分。

(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个形状可是经过了好多人的探索才确定下来的哟,像麦哲伦环球航行就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记这些数据的时候,可以联想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篮球,不过可比篮球大多啦。

3. 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这个可别搞混啦,不然做题的时候容易出错哟。

4.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如1:1000000就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方向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经纬网定向。

图例和注记就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啦。

(二)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可以编个口诀来记,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这样就好记多啦。

3. 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这些分界线就像是各个大洲的“边界线”,把它们区分得明明白白的。

(三)天气与气候。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a 、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 、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 、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 ”和“S ”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 (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 (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

地球面貌知识点

地球面貌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B 点的经纬度:10°W 10°N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是你是否知道地球的形状以及它的运动方式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形状以及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近似于一个扁球体。

为了更好地描述地球的形状,我们引入了地球的参考椭球体模型。

这个模型是由长半径(赤道半径)和短半径(极半径)组成的。

根据现有观测数据,地球参考椭球体的长半径(赤道半径)约为6378.1千米,短半径(极半径)约为6356.8千米。

这意味着从地球赤道到极点的距离较赤道到两个相邻经线上的距离要短。

地球的扁球形状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而形成。

地球自转会使赤道周围的物体具有向外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区域相对较宽,而极地区域相对较窄。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有两种主要方式,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1. 自转地球以地轴为轴心,从西向东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使得地球各个地区的时间和气温有所差异。

地球的自转对应了地球表面上的经线,我们按照经线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

每个时区对应着不同的经度范围,世界各地的时间就是根据时区来规定的。

2. 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轨迹。

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所知的一年时间。

地球绕着太阳的轨道形状接近一个椭圆,其中一个焦点是太阳。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并非完全是圆形,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

地球到太阳最近的时刻称为近日点,而到太阳最远的时刻称为远日点。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体验到了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接近太阳的时候,阳光直射地表的程度较大,气温较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季。

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直射地表的程度较小,气温较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冬季。

总结: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扁球体,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而形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主要运动方式,自转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球体,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呈现出稍扁的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地球在自转轴上以近似不变的速度自西向东自转,一天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运动,其轨道几乎是一个椭圆,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存在一个约23.5°的倾角,这一倾角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5.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一层气体包围着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月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月球是地球上的天然卫星,它也在太阳系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1. 月球的表面特点:月球表面由许多陨石坑和山脉构成,其表面凹凸不平,没有大气层,因此无法呼吸。

2.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天,这就导致了月球的一面始终面向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步自转”。

3. 月球的月相变化: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不断变化的光亮部分,就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月相变化。

4. 月球的潮汐作用: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产生了潮汐作用,这种作用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月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对于地球的生物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月球的潮汐作用影响了海洋的运动和生物的繁衍,月球的月相变化也影响了一些生物的行为。

此外,月球的探索也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太阳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阳的结构:太阳的结构包括内部的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以及外部的光球和日冕。

初中地球天文学知识

初中地球天文学知识

初中地球天文学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

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球形的看法。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

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

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干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恼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

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1)0o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经线也叫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4、纬线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纬线互相平行,北纬用N代表,南纬用S代表,0度纬线是赤道5、经线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长度相等,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东经用E代表,西经用W代表,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东经180和西经180合二为一.6、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西经20°东经160°,东经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7、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8、纬度变化规律:数字往北越来越大是北纬,数字往南越来越大是南纬.9、经度变化规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是东经,数字往西越来越大是西经.10、赤道的长度大于本初子午线2倍的长度,赤道上每隔一个经度距离大约为111千米.11. 沿任何一纬线走,方向不变,可以回原点,沿任何一经线走,方向不变,不能回原点.1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13.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通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14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种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3.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则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单范围则越大.4.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定南北,纬线定东西.5.北极只有一个方向南,南极只有一个方向北6.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注记.7.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8.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示.9.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等高线为环状闭合式,标高向内增大为山顶,向内减小为盆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向高出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合为陡崖.10.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11.陆地五种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1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高原.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称为盆地.地面有起伏,但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和缓的地形称为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坦荡,广阔的地形称为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的地形成为山地.。

1一轮地球知识

1一轮地球知识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随纬度的升高,昼越长夜越短;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纬度昼 长大于夜长。
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
随纬度的升高, 昼变短,夜变长,极夜范围变大; 秋分日—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夜长大于昼长 。 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极夜的范围最大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五带的划分
66.5°N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
北温带 23.5°N 0° 23.5°S 南温带
热带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
66.5°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日照图
1、日照图的种类 ①侧视图:纬线为平行直线,经线为连接南北两 极的圆弧,看到的是晨线或昏线。 ②俯视图:圆心为极点,纬线为以极点为中心的 同心圆,大圆为赤道,经线为放射状的直线。 看到的是一半晨线,一半昏线。 2、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图 ①二分日的日照图: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②夏至日(6月22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出 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③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出 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N
西经 东经
90°E 60°E 30°E
60°W
30°W
向西 向东

①0°和180°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②0°经线向东为东经,0°经线向西为西经; 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
几条重要的经线
1、 0°经线(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180 °经线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重合。 3、20 °W和160 °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W向东到160 °E为东半球, 20 °W向西到160 °E为西半球。 4、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两条经线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度数相加为180 °。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4个过程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4个过程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4个过程
1、地球被认为是平的: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没有任何凹凸不平,甚至连海洋和大陆都没有区分。

2、地球形状为半球: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怀疑地球不再是平的,而是一个半球状的物体,而“半球”的概念也在数学上得到了证实。

3、地球形状为球:科学家丹尼尔·伯恩斯坦在168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他认为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球体,因此被称为“伯恩斯坦球”。

4、地球形状为椭圆: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德国天文学家威廉·法拉第发现,地球的形状其实是一个椭圆,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这个椭圆的形状也成为“法拉第椭圆”。

地球形状的准确描述

地球形状的准确描述

地球形状的准确描述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地球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球体,这一观点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

在他的理论中,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后来的众多科学家的证实和支持。

地球的形状是由地球自身的引力和自转所决定的。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自转会使得地球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而地球的引力则使得这个离心力受到抵消,最终形成了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这个椭球的形状在赤道处稍微扁平,而在两极则稍微突出,因此地球的形状被称为“椭球体”。

地球的周长是大约4万公里,而它的直径则是大约1.28万公里。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所以它的直径并不完全相同。

地球的赤道直径要比从北极到南极的直径要长一些。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导致赤道处的离心力更强,使得赤道直径相对较长。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覆盖了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则占据了7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水域。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而最深的海洋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了10911米。

地球的形状不仅影响着地球的地理特征,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使得太阳的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同时,地球的形状也影响着海洋洋流的形成和运动,对全球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地球的形状对于人类的认识和探索也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观察星星的运动和航海探险来推测地球的形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能够通过卫星和航天器来更加准确地测量和观测地球的形状。

这些观测数据不仅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地理导航、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地球的形状由地球自身的引力和自转所决定,它的赤道直径要比从北极到南极的直径要长一些。

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球的地理特征、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人类的认识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地球被称为“地球”?

为什么地球被称为“地球”?

为什么地球被称为“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地球因为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体而被称为“地球”,在古希腊时期,人
们就已经认识到地球的球状形状。

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的轨迹以及
地平线的曲线来推测地球的形状,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2. 地球的地壳结构
地球的地壳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由大片大陆板块构成,海洋则由深不可测的海底构成。

这种地壳结构在太空中看起来就像一个被包裹
在外壳中的球体,因此我们称之为“地球”。

3. 表面的地球
从外太空看地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和大气层。

这些元素构成了地球的特征,在太空中犹如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了我们所知的“地球”。

4. 生命的栖息地
地球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因为地球是丰富多彩
的生命栖息地,所以被称为“地球”。

5. 飞行在太空的人们看到的地球
无论是宇航员在航天飞行器上又或者是太空探索器,他们都从不同的
角度观察到地球,看到地球在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从宇宙的视角看地球,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地球”这一称呼的深刻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地理周考卷(第七周)
范围:世界的气候班级姓名
填空题。

(50空×2分)
1.地球绕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
间(即周期)是。

2.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随着地球不停地自
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的现象。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旋转,我们称地球的这种旋转为公转。

地球公转
的方向是,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4.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
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5.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纬度的地区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地面受热状况差
别很大,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6.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时段内的具
体状态,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的性。

7.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
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两极地区则相反;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则相反;③中纬度地带的地区降水少。

8.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因获得太阳热量不同,不同纬度地带,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


温随纬度升高而。

降水情况是赤道地区,两极地区则相反。

9.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由于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因此,同
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冬季则相反。

近海地带受海洋影响降水,气温年较差;远离海洋的内陆则相反。

近海而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

10.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气温较高。

降水也受地形的影响,一般坡降水多。

11.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其气候特点是。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
大,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

其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有明显的之分。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和中南半岛。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

非洲北部
的沙漠最为广阔,其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

(5)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
南部。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6)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以地区最为典型。

其气候特点是。

(7)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北美洲,其气候特点是。

(8)温带季风气候集中分布在中国部、朝鲜、韩国大部、日本北部和俄罗斯太
平洋沿岸地区。

其气候特点是。

(9)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以欧洲部面积
最广。

其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

参考答案
1.地轴自西向东24小时(或1天)
2. 昼夜更替
3.太阳自西向东一年.
4. 66.5°南北回归线
5.
6. 短多变稳定性
7.多少内陆地区
8.降低多
9.高多小少10. 0.6℃迎风坡
11. (1)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2) 非洲干季和湿季
(3)印度半岛(4)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5)中国东南部
(6)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亚欧大陆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8)中国东北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9)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西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