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合集下载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具有多种理化性能,包括粘度、黏度指数、闪点、凝固点、氧化安定性、流动性等。

下面将对这些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1.粘度:是润滑油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润滑油的阻力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

粘度的测定方法有较多,常见的有运动粘度和运动粘度指数。

运动粘度决定了润滑膜的厚度,对于高负荷和高温条件下的运动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黏度指数:是描述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能力。

黏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下粘度变化较小,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润滑性能,而黏度指数低的润滑油则会出现黏度急剧变化的情况。

3.闪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挥发出能够形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气体的温度。

闪点越高,润滑油的燃烧性能越好,安全性也越高。

4.凝固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开始结冰或凝固的温度。

凝固点较低的润滑油适用于低温环境,而凝固点较高的润滑油适用于高温环境。

5.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酸化和热降解的能力。

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能够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6.流动性: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润滑油的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润滑膜的形成和传递,从而影响到摩擦、磨损和热量传递等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和使
用润滑油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
并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发表日期:2005年4月28日出处:我要润滑作者:我要润滑【编辑录入:51runhua】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1)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

工业润滑油以40℃的运动粘度来划分,内燃机油以100℃运动粘度来划分。

必须正确选用粘度,过大,启动困难,消耗动力,过小,降低油沫支撑能力,增加磨损。

馏程增高粘度增加,精制加深粘度降低。

动力粘度(η):是油品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内摩擦力量度,单位泊(P),常用厘泊(cP)。

运动粘度(ν):是油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内摩擦力的量度,是动力粘度与密度之比,单位斯(St),常用厘斯(cSt)。

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

粘度指数:是控制润滑油粘度性能的指标。

越高。

随温度变化越小。

2)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倾点是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能维持流动的最低温度。

一般倾点比凝点高1-3℃,凝点比启动温度低10℃左右,倾点更能代表低温流动性。

3)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和安全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液体化学品)闪点(闭口)在61℃以下为易燃品。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闪点对应用也有重要意义,若内燃机油闪点明显降低,则表示已受燃料油稀释;若变压器油与汽轮机油闪点明显降低,则表示已变质。

4)酸值、碱值和中和值: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

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

(完整版)润滑油理化性质

(完整版)润滑油理化性质
表2-12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危险性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润滑油
英文名:lubricating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粘稠液体
闪点(℃)
120~340
自燃点(℃)
300~350
相对密度
(水=1)
934.8
相对密度
(空气=1)
0.85
沸点(℃)
-252.8
饱和蒸气压(kPa)
0.13/145.8℃
溶解性
健康
危害
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型皮炎。可引发神经衰弱综合症,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急救
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就医。
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用: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
处理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减少挥发。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

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

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

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

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

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

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

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

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

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

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于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1、泡沫特性: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

2、酸值:中和1克油品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被称为酸值,用mgKOH/g 表示。

3、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 表示。

20℃时的密度ρ20 被规定为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

4、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以mm2/s 表示。

5、粘度指数: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粘温性能。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小,反之亦然。

6、蒸发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百分数表示。

蒸发损失越大,实际应用中油耗就越大。

7、氧化安定性:油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使用而引起油品的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润滑油的性质是由基础油性质和各种添加剂性质共同决定的。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借鉴和发展,世界各国对润滑油的质量指标已经基本趋向认同,润滑油理化指标、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构成了润滑油质量标准的基本体系。

润滑油理化指标界定了润滑油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在实验室里评价润滑油的性能的理化指标,相对于发动机台架试验来说,具有经济、简单和快速的特点,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采购以及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这些润滑油性能的理化指标包括运动粘度、低温动力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高温高剪切粘度、蒸发损失、沉淀物、水分、泡沫性、残炭、中和值、硫酸盐灰分以及各种元素含量等等。

其中,我公司车用润滑油的出厂检验项目主要有: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沉淀物、水分、泡沫性、硫酸盐灰分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指标进行简单介绍:1、运动粘度(KV100)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²/s 表示。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车用润滑油一般要求测量100℃下的运动粘度。

不同粘度级别的润滑油要求的粘度范围不同,如30油要求的粘度范围是9.3~12.5mm²/s;40油要求的粘度范围是12.5~16.3mm²/s。

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是GB/T265。

2、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较小,粘度指数低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较大,在一定的范围内,单级油的粘度指数越高越好。

粘度指数是基础油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以VI表示。

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是GB/T2541或GB/T1995。

3、闪点(开口)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闪点,以℃表示。

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

润滑油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润滑油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润滑油脂的主要性能指标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简单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别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一般理化性能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1)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洁、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状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2)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洁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亮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推断基础油精制程度凹凸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3)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4)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淌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淌性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急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急等级是依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状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依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平安使用。

(6)酸值、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和国际ISO接轨,采用40℃和100℃。

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润滑油检测仪指标

润滑油检测仪指标

润滑油检测仪指标
1、温度指标:
(1)润滑油温度:润滑油温度是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达到平衡的最低温度。

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应该尽量保持润滑油的温度在温度范围最低点处,这样可以降低润滑油的耗损和降低摩擦系数,减少能量的损失。

(2)空气温度:工作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影响润滑油的温度,室外的低温下会使润滑油变得更稠,空气温度最好不能低于润滑油的冷熔点,以免影响润滑油的性能。

2、压力指标:
(1)润滑油压力:润滑油压力指润滑油根据润滑系统的结构特性而随润滑系统的运行而获得的压力,该压力一般而言,低于几千帕,一般来说,润滑油的压力应该满足润滑系统的设定需求,以保证其安全的运行。

(2)油路压力:油路压力指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通过其中一段润滑管道的压力,一般该压力范围在几十帕到几百帕之间,该压力也需要满足润滑系统的设定需求,以保证其安全的运行。

3、流量指标:
(1)润滑油流量:润滑油流量指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因润滑需求而流动的量。

润滑油各项指标

润滑油各项指标

润滑油各项指标润滑油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残炭、灰分、酸值(总酸值与强酸值)、腐蚀性、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总碱值、抗乳化度、机械杂质和水分等十余种。

这些指标均按国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它们基本上反映出滑油品质的优劣,在选择和使用滑油时有着重要作用。

上述指标中有些与燃油性能指标相同,以下仅介绍滑油特有的一些指标。

1.粘度和粘度指数(VI)粘度是滑油最重要的指标。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个摩擦表面间楔形油膜的形成。

长期以来,国外广泛使用按滑油的粘度进行分类的SAE分类法,把发动机用滑油按粘度分成10个等级,如表5-5所示。

ISO(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把滑油按40℃时的运动粘度cSt(mm2/s)的数值分成18个等级:ISOVG(Viscosity Grade),如表5-6所示。

表5-5 滑油的SAE分类法SAE粘度等级最大粘度(MPa•s) 边界泵出温度100℃时粘度(mm2/s)(相应温度℃) (℃) 最小最大0W 3 250(-30) -35 3.8 -5W 3 500(-25) -30 3.8 -10W 3 500(-20) -25 4.1 -15W 3 500(-15) -20 5.6 -20W 4 500(-10) -15 5.6 -25W 6 000(-5) -10 9.3 -20 - - 5.6 小于9 330 - - 9.3 小于12 540 - - 12.5 小于16 350 - - 16.3 小于219表5-6 ISO粘度分类表粘度等级中点粘度(mm2/s,40℃) 粘度限(mm2/s,40℃) 粘度等级中点粘度(mm2/s,40℃) 粘度限(mm2/s,40℃)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ISO-VG2 2.2 1.98 2.42 ISO-VG68 68 61.2 74.83 3.2 2.88 3.52 100 100 90.0 1105 4.6 4.14 5.06 150 150 135 1657 6.8 6.12 7.48 220 220 198 24210 10 9.00 11.0 320 320 288 35215 15 13.5 16.5 460 460 414 50622 22 19.8 24.2 680 680 612 74832 32 28.8 35.2 1 000 1 000 900 1 10046 46 41.4 50.6 1 500 1 500 1 350 1 650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种性能称滑油的粘温特性。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最新资料推荐------------------------------------------------------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常见的石油产品理化指标 1. 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 g/cm3 或 kg/m3 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884 和 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052 和 D941 、英国 IP 1 60、德国DIN 51 757 和 ISO 3675 等。

2. 色度(Colourity) 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

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55 和 GB/T 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 56 和 D1 500、英国 IP 1 96 和 ISO 2049 等。

3. 粘度(Viscosity)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1 / 9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5 和 GB 111 3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55、英国 IP 71 、德国 DIN 51 562和 ISO 31 05 等。

美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是赛氏(Saybolt)秒(SUS),而雷氏(Redwood)秒则是英国常用的条件粘度。

润滑油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性能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粘度、粘度指数、密度和比重、倾点、闪点、抗乳化性、燃点、起泡性、腐蚀性、防锈性测试、倾点测试、抗磨性和极压性测试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三项:
(1)润滑油的粘度
粘度表示润滑油稀稠程度。

它反应着润滑油的流动性.粘度大,易形成油膜,润滑性能好。

但粘度大,会使摩擦阻力增加,功率消耗大,冬季起动困难。

另外,粘度过大,机油不易循环流动,不利于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热量和磨屑。

粘度过小,则不易形成油膜,润滑不可靠,零件容易磨损。

因此,机油粘度必须适宜,粘度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工作都是不利的。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2)润滑油的热氧化安定性
表示在高温和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润滑油生成胶状薄膜的速度。

这种薄膜不仅能破坏润滑油膜,而且还影响机件散热。

活塞、活塞环处形成的胶状薄膜较多时,会造成活塞环粘结,破坏环的密封作用。

(3)润滑油的浮油性
浮油性就是润滑油能使油中因氧化和热分解所形成的胶质保持
微粒状态,而不凝聚成大粒沉积于活塞、活塞环等金属表面的能力,故浮油性也称润滑油的清洗性、自洗性等。

浮油性是润滑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润滑油一般加2%-4%浮油性添加剂,加有浮油性添加剂的润滑油能抑制胶膜的生成,并能够将生成的胶状物从活塞上洗涤下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延长机油
使用期。

第六章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

第六章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

润滑油主要检验指标和意义第一节粘度一、基本概念:粘度是润滑油的一项基本指标。

粘度是液体内磨擦,即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过程中,在液体分子间所发生的磨擦,若液体中有面积为1cm2,和相距1 cm 的二层液体,在液体分子间所发生的磨擦,若液体中有面积各为1cm2,和相距1cm的二层液体,当其中一层以1cm/秒的速度与邻近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即为该液体的动力粘度。

如果阻力为1达因,则此液的粘度即为动力粘度单位,叫1泊。

泊的因次:达因*秒/厘米或克/cm2泊的百分之一称作厘泊运动粘度(ν)是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它的密度之比,称作该温度下的运动粘度,是油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内摩擦力的量度,运动粘度是斯(St),斯的百分之一称作厘斯(cSt)。

厘斯的因次为mm2/s。

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一般多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

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通过毛细管时所耗的时间再以乘该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即得运动粘度,是标准液体在该毛细管中所流出的时间。

此次,尚有采用各种不同的粘度计所求得的以条件单位来表示的各种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例如恩氏粘度计测定的恩氏度(0E)。

用赛氏粘度计测定的赛氏秒(s.u.s),用雷氏粘度计(R1)测定的雷氏秒(S ec—R ed)V=KT K——品氏粘度计校正工作常数(用标准油校对得到)T——流经时间.秒0E=0.132Vk RS U=4.62V K V K=7.580E R1=30.70E1=4.05VkSu=35.110E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

工业润滑油以40℃的运动粘度来划分,内燃机油以100℃运动粘度来划分。

必须正确选用粘度,过大,启动困难,消耗动力,过小,降低油沫支撑能力,增加磨损。

馏程增高粘度增加,精制加深粘度降低。

二、粘度指数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变小,温度降低粘度则急剧地增加,但是由于各种原油中所含的润滑油的成份不同,它们在各种温度下的变化程度也差别很大,有的润滑油当温度改变时粘度的变化很低,即润滑油粘度与温度的曲线较平滑,也有的润滑油则温度改变时,油的变化很大,此时,润滑油粘度与温度的曲线便很不平滑,对于机器的润滑来说,希望具有较平滑的粘度一温度曲线,这样,当温度升高时,仍其粘度不致增加很大,能保证机器顺利启动,而且对于润滑管道等系统输送润滑油时的阻力不致很大。

润滑油指标

润滑油指标

润滑油指标
润滑油的检测指标有水分,闪点,倾点,机械杂质,粘度指数,粘度,碱值和中和值,抗乳化性,密度和比重,燃点,起泡性,抗磨性,腐蚀性,闪点测试,氧化稳定性,空气释放性,倾点测试,极压性测试,防锈性测试,铜板腐蚀测试。

水分: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就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

闪点,是物质起火危险性的综合指标,一般应超过20-30℃。

倾点,冷却油品可流动的最低温度。

机械杂质,是指润滑油中不溶于乙醇、汽油、苯等溶剂的胶状悬浮物。

粘度指数,是一个实验值,用来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的程度,液体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粘度指数越高,则表示油品随温度的变化就越小。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个别性能指标,是形成润滑膜的主要因素,决定润滑油的承载能力,粘度可以分为和赛氏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其中,运动粘度是润滑油最常用的粘度表示方式。

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所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中和值实际上包括总酸值和总碱值,通常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抗乳化性,油从水中分离的能力,也称为分水性。

密度和比重,所谓液体密度,通常是指温度为15℃时,每液体体积
的质量(常用单位kg/m3);比重也称为相对密度,是指与液体在15℃下的密度相同体积的水在相同温度下的密度之比。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和国际ISO接轨,采用40℃和100℃。

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就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就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与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与化学组成变化,特别就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就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就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就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与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就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与国际ISO接轨,采用40℃与100℃。

粘度指数就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与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②大多数润滑油都就是根据粘度划分的就是选用润滑油一个依据。

③粘度大冷却作用差。

因循环速度慢,通过滤清器次数少,洗涤作用差。

④粘度小的油,油膜易破裂。

⑤密封作用不好。

⑥加大润滑油消耗量。

(3)油性油性就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吸附减少摩擦的性能,改善油品性能,保障最小的磨损与最低的摩擦系数。

这类添加剂一般都就是极性分子,可以定向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牢固油膜,能承受高的强度,但不能起极压作用。

极压润滑一般温度高,会降低极性分子吸附力。

油性剂通常与其它添加剂如抗氧、防锈复合用于主轴油、液压油、导轨油等,所以一般低负荷下加入油性剂,保证足够润滑油性剂有效;高温、高负荷下油性剂几乎无什么效果。

而抗磨极压剂在低温、低负荷下反而使磨损增大。

(4)酸值中与1g石油产品中酸性物资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称酸值,以mgkoH/g表示(一般指未加添加剂的测定值)。

油品酸值测定中所测得的酸度为有机酸、无机酸与其它酸性物质的总值,但主要就是有机酸物质。

测定酸值的作用:①酸值越高,说明油品中所含的酸性物资越多,腐蚀力越强。

②判断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性。

油品有机酸含量少、无水分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

当有水存在时,即使微量低分子有机酸也能与金属设备作用,使设备腐蚀。

有机酸对金属铝或锌也有腐蚀作用,生成金属皂类,引起油加速氧化变质,同时皂类聚集油中形成沉积物。

③判断油变质程度。

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品受热与氧的作用氧化变质,酸性物质增加,腐蚀设备。

④有的油加入添加剂后,由于添加剂本身就是酸性,使酸值增加,如防锈汽轮机油,加剂前酸值在0、03mgkoH/g以内,加剂后酸值在0、3mgkoH/g以内。

因此不能一律从酸值大小判断油的质量。

⑤运行中的油,测酸值主要瞧氧化多深,从而估计寿命多长。

当然还要其它性能试验,如防锈,才能准确(5)倾点、凝点油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

油品在标准规定条件下,冷却到液面不移动的最高温度为凝点。

目前世界各国都用倾点表示低温性能。

倾点与凝点就是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在低温下使用的机械选用润滑剂一般选用比使用温度低10—20℃倾点的润滑油。

在高温区没有必要使用低倾点润滑油,因油倾点越低脱腊越深成本越高。

影响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还有粘度,对含腊很少或不含腊的油品,润滑油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粘度大大增加,也会使润滑油失去流动性。

因此选样低温用油时,除考虑倾点时,还应考虑低温粘度。

这就粘温凝固。

另外就是构造凝固,当含腊油温度逐渐降低时,油中所含的腊在达到熔点时就逐渐结晶析出,再继续冷却,腊形成结晶网络,使整个油失去流动性,这就就是构造凝固。

那么测倾点,凝点意义呢?①由于石油产品凝点不同,使用时失去流动性,温度不同,判断其低温流动性。

②凝点对含腊油来说,可作为估计石蜡含量的指标,因油中石腊含量越多,越易凝固。

(6)防锈就是指润滑油中加有一定数量的添加剂,使油品具有阻止金属锈蚀的性能。

一般汽轮机油在工作条件下,常有水、汽的存在。

大量水汽不仅会使油品乳化,而且严重的能锈蚀设备。

在有水汽存在时,润滑油本身对金属的附着能力就是容易被破坏的,要加入一定量极强性有机化合物,使其紧紧吸附在金属表面,使水与金属脱离接触,就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防锈性评定办法一般用液相锈蚀试验。

据日本机械行业调查,锈蚀损失金额约占国民总产值2%,而用于防锈费用则为直接损失的0、06%。

可见防锈意义重大。

一般防锈多采用防锈油(脂)长久,永久性防锈蚀均采用涂料、电镀、涮镀。

防锈油脂大多为石油润滑油为基础油,加入防锈剂制成这种防锈油脂在常温与加热条件下,采用浸泡、噴雾与涂抹等法。

涂敷在金属表面上,起防护作用,在保存一段时间,待使用时可洗掉,也有在润滑油系统里 (如内燃机,透平机与液压系统)使用封存与运转通用防锈润滑油,这种油在封存时起防锈作用。

当启封开始,不另换新油,直接投入运转。

另外也有在包装与封存材料中,含有长期慢性挥发气体防锈剂,一般成品防锈油其粘度多在40℃为15—20mm2/s以下居多。

(7)水分水在油中有三种存在状态①悬浮水。

水以细小液滴状悬浮在油中,使之成为乳化液,此种情况可采用真空干燥法去除。

②溶解水。

水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烃类分子中,就叫溶解水。

其溶解量取决油品化学组成与温度。

温度越高,溶解量越多。

因溶量不多,可以不计。

③游离水。

析出的细小水粒,聚在大水滴,从油中沉降下来呈油水分离状态存在。

通常油品分析中无水(0、03%以下为痕迹)就是指没有游离水与悬浮水,溶解水就是很难去掉的。

那么油中有水有什么危害呢?A油中有水冬季结冰,堵塞管道与过滤器。

B水存在增加润滑油腐蚀性与乳化性。

C降低油品介电性能,严重引起短路,烧毁设备。

D润滑油有水,易产生汽泡,降低油膜强度。

E水加速油品氧化。

F水能与杂质与油形成低温沉淀物,称油泥。

G润滑油水高温产生蒸汽,破坏油膜。

H对酯类油,还会水解添加剂使之沉淀,这种情况即使把水除掉,也不能恢复添加剂原来性能。

I实验证明,油中加入1滴水缩短轴承疲劳寿命48%。

当水分超过0、1%时,管路可能产气蚀超过0、5%,导致严重磨损;超过3%会缩短寿命85%,一般控制0、10%以下。

一般润滑油中含水意味着轴承死亡。

油中含0、2%水,轴承寿命就减了一半。

3%水就只剩下15%。

油一旦乳化,必须换新油。

因此加油口必须旋紧,油桶放干燥地点。

如露天存放,应卧式堆放,减少桶口积水,避免桶“呼吸”吸入水分。

美国磁性密封发明者证实,这类密封可将设备内腔与外面大气彻底隔绝。

但又出现问题,腔内任何湿气无法外泄,全部转为冷凝水。

任何一种油也难免乳化,直到出现抗乳化极强紫油,问题才得以解决。

美国著名DANA的WARREN泵厂,紫油加入30%水后,仍有紫新油时的50%承载力,它的超抗水性极大增高设备运转的安全度。

(8)机械杂质油品中的机械杂质就是悬浮式沉淀在润滑油中的不溶物质,要求低于0、10%以下。

大部分就是沙子、粘土、铁屑、铁锈,所造成的危害为:①破坏油膜,增加磨损。

②堵塞管路与过滤器,造成润滑故障。

③润滑脂中的机杂比油危害大,因难去掉。

④变压器油中有机杂则降低绝缘性能。

(9)抗乳化抗乳化又称破乳化时间,在规定条件下使润滑油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静止,润滑油与水完全分离所需时间,以分钟(min)表示。

时间越短,抗乳化越好,破乳化性能测定法。

试验温度为54℃+1℃,油品粘度40℃,28、8_90mm2/s。

取试样与蒸馏水各40ml,在额定温度下以1500r/min,搅拌5min后,开始记录乳化液与水分离的时间,如1h静置后,还不能分开,那就报告油、水与乳化液的毫升数量。

报告方法:①搅拌1小时以内,乳化层等于或减少3mL,则纪录此时的各层毫升数,并提出报告结果。

如20min完全分离应记为(40-40-0)20min。

②如20min未完全分离,乳化层已降到3ml,应记为(40-37-3)20min。

③经过1个小时,乳化层仍在3mL以上,如5mL,此时油层为39ml,水为36ml。

乳化层为5ml应记为(39-36-5)。

60min乳化变质就是润滑油讨厌的事。

乳化破坏油膜,产生泡沫,促成变质,降低润滑油性能;而且会生成可溶性油泥,会堵塞润滑系统;如油中混入杂质,则易乳化,又不好破乳。

油品乳化,粘度增加,阻力大,会发生事故。

但乳化对抗燃液压油、切削油与轧制油极为需要的,它们又需要良好乳化安定性。

油品的抗乳化就是工业用油重要性能之一,如工业齿轮油要求极压抗磨、抗氧、防锈,还要良好抗乳化,因齿轮油遇水机遇多,如果抗乳化差,遇水乳化,就降低润滑与流动性,引起磨损。

同理,抗磨液压油的抗乳化也就是重要指标,特别就是含锌液压油抗乳化差。

汽轮机油不可避免与水蒸汽接触形成暂时乳化,要求汽轮机油有良好分水能力,如抗乳化差,油水分不开,将失去润滑作用,加速机件磨损。

(10)抗泡泡沫就是汽体分散润滑油中出现的现象,泡沫有大有小。

大的迅速破裂,小的维持时间较久。

根据斯托克定律,泡沫的分离速度与汽泡直径平方成正比,与润滑油粘度成反比。

另外泡沫的破坏速率与油的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又与油品加工深度有关。

表面张力大的油品维持时间持久。

泡沫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加油时随空气进入,润滑油在搅拌时喷射,飞溅也与空气接触,油品从高压区进入低压区时,空气会释放出来。

另外极压剂、腐蚀剂、清洁剂大大增加,油品起泡。

油品产生泡沫后,会造成供油效率损失,使油供应间断与不足,加速油品氧化,润滑系统气阻,液压系统泡沫可被压缩,表现弹性,产生爬行,影响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的精度。

如航空喷气发动机,油系统容量小,如抗泡性差,油可能从通气口溢出,如果液面指示器出现假液面,不能及时发现缺油。

抗泡剂的作用就是降低泡沫张力与泡沫吸附膜的稳定性,缩短泡沫存在时间,但不能预防泡沫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