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第24章,中英对照
戈夫曼( Erving Goffman,1922-1982)可能是20世纪后半叶在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 于 1982 年去世,此前在其最后的论述中,就一度将面对面互动的分析定义为互动秩序 (interaction order) o但与许多微观层次的理论家和研究者不一样,戈夫曼并不声称互动秩序总为真,而只是认为互 动秩序包含着明显的、显示其独一无二动态的真实领域。因为,‚在互动秩序里,生活形式的相对自主 性……并不是说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比宏观现象的建构要优越、基本或更具构成性‛。戈夫曼意识到, 这里最多不过存在着微观与宏观领域之间的松散藕合。宏观现象—比如说,日用品市场、都市用地观念、 经济增长、社会阶层的形成—是不能用微观分析来解释的。当然,可以通过提供个体如何在不同环境和 背景之下的互动来补充宏观解释的不足,但是,这些分析不能取代宏观解释。不过,互动秩序所包含的 东西,也不能仅仅通过宏观过程来说明。何况,宏观现象总是被转而化为个体之间独有的互动方式。
然而,这种转换远非无关紧要的现象。当个体在不同的情景中彼此应对时,这种转换能在人们实践 的基础上,升腾起社会世界‚为真‛的感觉来。对于人际间的互动规则而言,‚我们欠缺就是一种坚定 不移的现实感‛。更重要的是,虽然单一的聚集与互动情节不具社会显著性,但是,‚通过走到一起来, 我们的社会生活就组织起来了‛。(这样,互动秩序就成了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主题。
These ``transformations" are, however, far from insignificant phenomena. Much of what gives the social world a sense of "being real" arises from the practices of individuals as they deal with one another in various situations. "We owe our unshaking sense of realities,"to the rules of interpersonal contact. Moreover, although a single gathering and episode of interaction might not have great soci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se comings together much of our social life is organized . The interaction order is thus a central topic of sociological theory.
戈夫曼 镜像效应
戈夫曼效应戈夫曼是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他在社会互动和自我呈现方面的研究对社会学有深远影响。
戈夫曼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之一是“镜像效应”,也称为“反射效应”或“镜子理论”。
戈夫曼的镜像效应定义:镜像效应指的是个体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和构建自我。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形象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及其反馈。
主要内容1.自我呈现: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会有意识地呈现某种形象或角色,以影响他人的看法。
这种行为被戈夫曼称为“印象管理”。
通过控制和调整我们的行为、语言和外在表现,我们试图塑造他人对我们的印象。
2.他人的反应:他人的反应是我们自我认知的重要反馈来源。
我们通过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行为和反应来了解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这种反馈帮助我们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自我形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们内化他人的反馈,形成对自我的稳定认识。
镜像效应强调了社会环境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子日常生活中的镜像效应:如果一个人经常得到他人积极的反馈和认可,他可能会形成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反之,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批评和否定,他可能会形成自卑和消极的自我形象。
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学生、教师、医生等角色都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他人的期望来定义和巩固的。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通过知识传授展示自己的角色,还通过学生的反应、反馈来确认和强化自己的身份。
戈夫曼的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戈夫曼的镜像效应理论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交媒体、职场、家庭等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自我认知过程。
通过了解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形象和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互动的质量。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8
36. 前台与后台(戈夫曼)戈夫曼认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
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作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应防止观众进入到后台来,而且,在前台也必须防止那些与演出无关者进入到表演中来。
37. 戏剧论(戈夫曼)戈夫曼集中研究了在社会机构内发生的互动。
他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
由于戈夫曼把人们的活动比作剧院里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因而,他的理论被成为“戏剧论”。
戈夫曼认为,在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
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他认为,在互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他人的需要。
戈夫曼认为,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就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来装点门面。
对此他还作了一些区分。
首先要有外部设施,其次要有个人的装扮。
他还将个人的装扮分成两部分,一是仪表,这是人们身份的外部标志,二是举止,这是人们扮演角色时出现出来的行为。
戈夫曼认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
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作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应防止观众进入到后台来,而且,在前台也必须防止那些与演出无关者进入到表演中来。
因此,戈夫曼指出,成功的形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根据表演者目的不同,表演可分为“误解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
误解表演的目的是通过表演给人一种错觉。
神秘的表演是故意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给人一种神秘的现象,使别人产生崇敬的心理。
戈夫曼的研究是以符号互动论关于:主体我、客体我、镜中我和情境定义等思想为理论前提的。
他从戏剧表演的角度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思想。
他认为,想让表演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实现剧组和观众之间的合作。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戈 夫曼的理论中得到启示。比如, 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 意识到我们是在表演自己,并试 图控制他人的反应。同时,我们 也要意识到他人也在表演自己, 并试图控制我们的反应。因此, 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解读他人的 符号和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他 们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戈夫曼的理论也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感 受。我们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 么会这样说?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通过深入 反思我们的行为和感受,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剧本, 并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传达我们 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角色,而是通过复 杂的自我呈现过程来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他认为,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演员, 在社会舞台上表演自己的人生,而这个表演的核心就是自我呈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我们可以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1 符号与沟通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01
总之,欧文·戈夫曼的自我呈现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 角来理解日常生活以及我们如何 在其中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
02
通过深入研究和反思我们的行为 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 己和他人的表演,从而在社会交 往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表达自己
-
感谢您的欣赏
汇报人:XXXX
欧文戈夫曼 日常 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目录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在众多的社会学家中,欧文·戈夫曼以其开创性的"自我呈现"理论而闻名于世。他的观点 为理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和维护自己的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戈夫曼的学术生 涯始于他对社会互动的深入研究,他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符号和行 为来传达自己的形象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框架思想,这一思想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戈夫曼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构建和解读自我形象,以及如何通过“框架”这一认知工具来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戈夫曼的生平背景及其学术贡献,然后重点阐述框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框架的定义、形成过程、功能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戈夫曼框架思想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将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二、戈夫曼框架思想的核心内容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源自于他对社会互动和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
戈夫曼提出的“框架”概念,实际上是指个体或群体如何组织、解读和传达信息,以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行动。
他的框架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在不断地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这个过程就是“框架”的运作。
他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解读和判断,形成一定的框架。
这个框架不仅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戈夫曼进一步指出,框架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背景、经验、价值观等,也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制度规范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个体或群体的框架。
在戈夫曼看来,框架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他指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灵活地调整框架,以实现自我呈现和社会互动的目标。
戈夫曼的框架思想强调了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揭示了框架在塑造自我形象和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他的这一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三、戈夫曼框架思想的评价戈夫曼的框架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互动和个体行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唐纳德·J·戈夫曼(Donald J.Goffman)在1959年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行为者在公共场所中的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中提出的一种框架理论。
这种理论揭示了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自我表现,强调人们为了获得被允许的角色和能力而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形象进行精心包装的社会行为特点,即“表演自我”的社会行为,从而揭示了社会学中自我和自我表现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内容。
该理论可以用四个基本元素来概括:
(1)现场: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人们表演自我的现实空间。
(2)角色:指表演者为了适应现场的要求所采取的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体现了表演者在现场中的身份。
(3)表演:指表演者根据现场的要求,采取行动或说话等方式来表现自己,以证明自己是可以接受的。
(4)维护:指表演者如何保持自己在现场中的角色,以便在现场中获得成功。
戈夫曼拟剧论应用
戈夫曼拟剧论应用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他的拟剧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传媒学、心理学等领域。
拟剧论认为社会互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戏剧演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和交互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建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以戈夫曼拟剧论的应用为主题,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社会学领域在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以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表演来维持社会秩序。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互动的本质和机制。
例如,在研究团队合作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各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演和互动方式。
二、传媒学领域在传媒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媒体表演和公众舞台效应。
媒体被视为一个虚拟的舞台,人们通过媒体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角色。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媒体表演和公众舞台效应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媒体报道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记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方式,以及他们通过媒体表演来传达信息和塑造形象的策略。
三、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们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表演来维持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们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在虚拟社交场合中扮演的角色和互动方式。
四、教育学领域在教育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教育场景和教育互动。
他认为教育场景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教育场景和教育互动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课堂互动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教育互动中的表演和互动方式。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名词解释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名词解释身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涉足各种社交场合,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而在这些人际互动中,我们通常会表演出一些特定的行为,有意或无意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这种行为即是戈夫曼所提出的拟剧理论的核心。
拟剧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厄文·戈夫曼所创立的,他在他的作品《内在界面》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拟剧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演的行为和角色就好像是在一个舞台上进行的演出,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而社交场合则是舞台。
这个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学思想对人的行为进行单一解释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
首先,拟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前台”和“后台”。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的行为可以大致被划分为前台和后台。
前台指的是人们在公共场合中进行的行为,他们扮演自己的角色,并遵循社会规范和期望。
而后台则指的是人们在私人场合中的行为,他们没有观众,可以放松自己的角色扮演,展示出真实的自我。
在前台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戈夫曼提出了“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有意识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形象,以产生特定的印象。
这涉及到人们的言行举止、服装打扮、姿态表情等诸多方面,目的是获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拟剧理论中还有一个关键概念是“分身”。
分身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比如,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可能是一位专业的员工;而在家庭中,我们可能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而在朋友聚会中,我们可能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伙伴。
通过扮演这些不同的角色,我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互动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拟剧理论也提供了对个体自我认同的解释。
戈夫曼认为,人们的自我认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来建立的。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会根据他人的反应对自己的角色和表演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同。
这种互动反馈的过程是不断的,也是动态的,人的自我认同会随着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来说,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学视角,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社交行为和角色扮演的本质。
拟剧论的构成、结构微调及其误读-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
拟剧论的构成、结构微调及其误读-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拟剧论是欧文戈夫曼社会学的重要构成, 它包含表演、剧班、区域、不协调角色、角色外沟通和印象管理等六大要素。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戈夫曼对拟剧论作了结构性微调, 淡化剧场的隐喻和行动者作为操控者的形象, 并对阐释社会世界的拟剧论持保留态度, 将它视为权宜性的认知工具。
学术界对拟剧论通常存在三种误解:在本体论层面, 将戏剧等同于现实;在认识论层面, 认为拟剧论是一种保守的理论, 并将面对面互动视为零和博弈;在方法论层面, 将拟剧论视为诠释社会生活的唯一视角。
这些解读均有失偏颇, 对戈夫曼而言, 拟剧论既是隐喻, 也是对现代性的另类批判, 同时亦构成分析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 它呈现的微观系统并不乏道德感和互动仪式。
关键词:欧文戈夫曼; 拟剧论; 印象管理; 自我; 道德;作者简介:王晴锋, 男,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南亚社会研究。
;收稿日期:2019-05-31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齐美尔以货币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秩序观及其对当前社会整合的启示(项目编号:TJSR17-005);Constitutions, Misinterpretations and Morality of Goffmans DramaturgyWang QingfengInstitute of Global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Abstract:Dramaturg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Goffmans sociology, which includes performances, teams, regions, discrepant roles, communication out of character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In the late 1950 s, Goffman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dramaturgy:weaken the drama metaphor and the actors image of manipulator, meanwhile have reservations to the dramaturgical explanation of social life, just treated as a temporary tool.There are three misunderstanding of dramaturgy:ontologically, regard drama as reality;epistemologically, regard dramaturgy is conservative and see face-to-face as zero-sum game;methodologically, regard dramaturgy as the only explanatory perspective of society.These explanations all are biased.To Goffman, dramaturgy is metaphor, is another way to criticize modernity, meanwhile the unique perspective to analysis social life.The micro-system presented by Goffman has morality and interactional ritual.Keyword:Erving Goffman; Dramaturgy; Impression Management; Self; Morality;Received:2019-05-31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拟剧论的创始者,他创造了一整套新的术语来探讨面对面互动系统。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什么是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是著名社会学家厄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旨在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和交往方式。
他将社会交互比喻为戏剧表演,认为人们在社会场景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并进行一系列的表演,从而形成了社会现象和交往规则。
戈夫曼的这一理论基于对剧场表演的比喻,他认为社会生活就像一场戏剧,每个人都是演员,社会场景就是舞台,人们的行为和表演则是演出的一部分。
他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交互中的角色扮演和面子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分析来揭示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则。
在戈夫曼的戏剧分析中,他提出了几个核心概念和观点,包括前台和后台、面子工作、印象管理等。
前台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演自己的公众角色,即对外展现的形象和行为;而后台则是指人们在私密场合中展示真实自我的地方。
面子工作是指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而进行的努力,包括自我呈现和表演技巧的运用。
印象管理则强调了个人在交往中对他人印象的处理和掌控。
戈夫曼认为,戏剧性在社会交互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满足社会期望和达到自身目标。
他将这种角色扮演和表演过程比喻为社会交往的“舞台装置”,认为人们在这个“舞台”上通过各种对话和身体语言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角色扮演和表演不仅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也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互动模式。
戈夫曼的戏剧分析对于理解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社会交互的一种基本机制,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
通过将社会行为比作戏剧表演,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和群体在不同社会场合中的行为选择和对他人印象的管理。
同时,这一理论也强调了个体在社交中的自我塑造和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启发了人们对于身份认同和社会互动的思考和研究。
总结起来,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和理解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
戈德曼 文学社会学
戈德曼文学社会学戈德曼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社会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
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出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文学的塑造作用。
戈德曼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生活、情感和人性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作家个人的创作,也是社会集体意识的体现。
戈德曼强调了文学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反映社会问题和引起公众关注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在戈德曼看来,文学作品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文学批评、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种方法。
他主张将文学作品置于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中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共鸣。
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为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思路。
在实际应用中,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理论可以用于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
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理论也对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揭示了文学作品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运用戈德曼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文学作品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观点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观点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观点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基于符号的交互而产
生的。
符号是一个能够代表某个意义的物体、手势、语言或者其他任
何一种文化中认同的标识。
因此,在使用符号交互时,人们非常依赖
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这些规范是我们与他人相互交流的必要条件。
戈夫曼认为,人们的行为和交互是基于角色和情境的。
每个人在不同
的情境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和情境是符号交互的重要部分。
他通过对“前台”和“后台”的界定,说明了人们在交互过程中的行
为表现和交际背景的不同。
他还借助剧院的比喻,在阐述个人凭借行
动来定制和完善自己的行为表现过程中,扮演社会角色的概念。
总之,戈夫曼的符号互动论观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它强
调了人们通过符号交互实现意义传递和社会规范的维护。
这种观点提
醒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必须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扮演好
不同的角色,以保证有效的交流和协作。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一、本文概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经典之作,它深入剖析了个体如何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角色表演来呈现自我,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认同。
本文旨在通过框架性分析的方法,探讨戈夫曼的理论如何从角色表演延伸到角色外活动,并以此来理解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
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角色表演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采用的一种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个体能够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
然而,这种表演并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互动,而是延伸到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包括角色外活动。
这些活动虽然不在直接的舞台表演中,但却对个体的自我呈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分析角色表演和角色外活动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呈现。
我们将回顾戈夫曼关于角色表演的核心观点,并探讨其如何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接着,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角色外活动在个体自我呈现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角色表演相互补充。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这种框架性分析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其对于理解个体在社会中如何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的意义。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人们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塑造和展示自我。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主要围绕“戏剧理论”展开,将人们的社会生活比作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来展示自我。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在不断地进行角色表演,以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接受。
这种角色表演并非简单的行为模仿,而是涉及到个体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期望以及社会规范等多个层面。
在戈夫曼看来,角色表演是个体对社会期望的一种回应,也是个体自我认同的一种体现。
戈夫曼也注意到了角色表演之外的活动,即角色外活动。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
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介个人内容的公开性,微信朋友圈中的大多数沟通发生在“熟人”之间,因此用户在其中建立的“形象”将更直接地影响现实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剧组与观众:互动中的二元关系戈夫曼认为,一个完整的表演过程必须包括表演者、观众两种角色。
按照戈夫曼的理论,表演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剧组”。
一般情况下,朋友圈的表演者是单独的个人,但是“剧组”有时也可能在评论栏中出现。
除了表演者之外,其他的参与者都是观众,按参与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把观众分为主动观众和被动观众。
主动的观众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下方留下自己的评论,并可能与内容的作者或其他观众形成互动。
这种互动意味着观众渴望根据该文章内容与作者或其他观众达成意见的交流。
此外,转发演员的文章也是主动观众配合演员表演的重要形式。
“赞”的妙用:被动观众的主动化在传统的社交网站中,主动观众看到该表演内容后会发出感想,感想的形式就是留言,被动观众只浏览不回复。
但是微信“赞”的功能被最大化之后,被动的观众也存在了主动化的倾向。
所以当演员发布了一条自己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时,原本被动的观众可以用“赞”来代替。
“赞”的妙处在于,你不用与演员进行互动,这样你不用对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
不点赞也不留言的被动的观众看完表演后不留下任何痕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不回复的被动观众不受该表演的影响。
“印象管理”:一切表演的出发点戈夫曼认为,“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具体目标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
”这就是所谓的“印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表演是被有意或无意地设计出来的,用以给他人制造一个“我们是谁”的印象,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
在微信中,演员的表演分为四种模式:1、理想化表演。
戈夫曼的概念
戈夫曼的概念戈夫曼是美国社会学家厄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姓氏。
戈夫曼是20世纪社会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符号互动主义和微观社会学领域。
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地调研,以揭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和互动的意义。
戈夫曼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下面我将简要地介绍其中一些。
首先是戈夫曼提出的前台和后台的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互动场合中都有前台和后台的角色。
前台是指人在公共场合中展示给别人看的态度、行为和言语,是人们进行社会表演的场所。
而后台则是人们的私人领域,包括思考、休息、解除紧张等。
戈夫曼认为,人们必须不断地在前台和后台之间切换,以维持自己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互动的和谐。
其次是戈夫曼提出的景深分析的概念。
景深是摄影术语,指的是照片中景物的深度。
戈夫曼将景深的概念引入社会学中,用来描述人们在社交互动中所展示的行为和表演。
他认为,每个人在社交互动中都会根据情境和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
通过景深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深层次动机和目的。
第三个概念是戈夫曼提出的剧场模型。
他将社交互动比作戏剧,人们在社交互动中扮演角色,进行社会表演。
这个模型强调了社会互动中的虚构性和表演性。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会根据情境和他人的期待来选择合适的角色,并通过表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模型揭示了社交互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一个概念是戈夫曼提出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和维护。
戈夫曼认为,人们为了满足社会期望和争取他人的认可,会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而印象管理就是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打造自己的社会形象。
戈夫曼认为,印象管理不仅局限于单个个体,还包括整个社会系统对个体形象的塑造和维护。
以上是一些戈夫曼的重要概念的简要介绍。
戈夫曼通过这些概念揭示了社会互动的规则和意义,对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和互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外国文化]欧文-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Doubleday & Company, New York 1959. Deutsche Ausgabe: Wir alle spielen Theater. Die Selbstdarstellung im Alltag. Übersetzt von Peter Weber-Schäfer. 10. Auflage. Piper, München 2003
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 Chicago 1961.
Deutsche Ausgabe: Asyle. Über die soziale Situation psychiatrischer Patienten und anderer Insassen. 10. Auflage,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58-5.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Prentice-Hall, Englewood-Cliffs, N.J. 1963. Deutsche Ausgabe: Stigma. Über Techniken der Bewältigung beschädigter Identität. Übersetzt von Frigga Haug.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2010 Interaction ritual. 1967. Deutsche Ausgabe: Interaktionsrituale. Über Verhalten in direkter Kommunikation. 3. Auflage,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4 Strategic interaction. 1969. (dt. Strategische Interaktion) Relations in public. 1971. (dt. Das Individuum im öffentlichen Austausch) Frame analysis. 1974. (dt. Rahmen-Analyse, 1977) Geschlecht und Werbung. 1981.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
海外视线Overseas sight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濮 波一、综述:戈夫曼拟剧理论的思路和问题意识在我看来,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著作中几近成熟的“戏剧vs社会”互动研究,这些研究,也可以称为社会拟剧理论,或者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
该书由乔治·桑塔耶那(George Santayana)关于面具的引言开始的,在整本书的论述中,他凝练了社会拟剧的隐喻实质和大量社会与戏剧互动的实践,证实了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的舞台之事实,也抵达了舞台表演与自我之间隐秘关系的混沌之所。
欧文·戈夫曼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
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
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我们必须在不同的设定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们所争论的背景不是因为社会学的庞大,而是它具体的背景和环境。
[1]在具体深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两点。
首先,欧文·戈夫曼说生活犹如剧场,他要讨论的是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生活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者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戈夫曼作为一名社会学家的问题关切,在于到底人类的社会生活其框架具体如何构成?如何运作?在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其次,戈夫曼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
他提出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包括自我表现[2]、前台、后台、前台行为、后台行为、戏剧实现、剧班、剧班共谋等。
之所以表演具有社会化,是因为戈夫曼发现“社会生活中表演无处不在”,这个立论的依据便是当“舞台呈现虚假的事情,生活却可能呈现真实的和有时是排练不充分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符号互动论,1945-1951在设得兰群岛实地调查写出本书。
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研究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互动细节。
分析了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和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
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强调个人内部对话的主观评价的社会的自我,重视符号在互动中的作用,将人们之间的符号互动看作是一门表演艺术,它要研究的实际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一种互动。
他相信,真正意义的自我来自于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种种行动所反映出来的意义的提取。
戈夫曼把整个社会看作是一个大戏院,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经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
在戏剧
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牛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 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 导演是决策者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人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与表演分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自我。
关于自我的概念,在该书中,戈夫曼也指出“在我们太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异”。
他的意思是,我们自发地想去做某事,与他人所期望我们去做的事不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
所以自我是情景定义的产物。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性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戈夫曼通过前台和后台领域的描述来协调这一矛盾。
情境定义:人的行为并非单纯对他人行为作出反应,更要紧的是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
人们对不同的场景与区域进行不同的定义与解释,再根据此来作出反应。
定义的依据为两类:个人的经验和价值观、社会的常识和规范。
任何一种情境定义都具有明显的道德特征。
社会秩序(即持续有效的社会互动)产生于和实现于行动者们一致的“情境定义”
中。
但是统一情境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为了维持有效的社会互动,为了维持符合社会期望的情境定义的要点,人们就必须时时处处演戏。
前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境的那一部分。
就是进行表演活动的地方。
表演者在前台表演并表现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他希望自己在台前所留下的印象给观众最大的影响,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反应。
包括:(1)舞台设置:包括为人们在舞台空间各处进行表演活动提供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背景项目。
它是表演者互动时的实体背景。
(2)个人前台:表达型装备中能使观众对表演者产生内在认同的那些部分,它体现了表演者的身份特征。
它包含了“外表appearance”和“举止manner”两个部分。
在行动者担当一种已确定的社会角色时,他通常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存在,所以前台是易选择,不易被创造的。
因而制约了表演者,要求他表演的是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
后台:是与表演场所相隔离的、观众不能进入的场所,处于呈现表演前台的末端。
表演者在后台得以放松和休息,为前台的表演做准备。
因此在后台中,表演者更多地表现出自发性的主我,与台前的所要促成的印象往往不一致。
前后台的划分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可根据表演者对互动对象的不同情境而变化的。
局外区域:前台与后台之外的剩余区域。
印象管理:在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各种技巧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情境定义”。
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1)误解性表演:是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印象的表演。
(2)理想化表演:表演者要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努力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行动。
(3)神秘化表演:在交往过程中,为了防止表演者与观众交往过密,他们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使观众无法完全了解表演者而深感神秘,从而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
(4)补救表演:表演过程中的无意动作、失礼、当众吵闹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补救表演。
传统社会学分析只强调社会规范对个体的制约,但却忽视了个体在实现社会期望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幕后行动与理性计算,戈夫曼则通过对个体在情境中的即刻投入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社会期望得以实现的微观机制。
戈夫曼事实上触
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即个体在社会化的自我和完全自主的自我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紧张,一方面要在公众面前竭力推销自己,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一片自由的天地。
这在戈夫曼所生活的英美社会尤其明显。
他的戏剧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关注。
网络时代戏剧理论的意义
前台与后台的混乱、倒转
自我暗示与自我表演
如何将微观推向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