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人际关系的不可避免性:

人类的结群性

人际关系的不可避免性

二、人际关系的解释

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变化的趋势: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体社会心理需要的满足状态。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三、人际关系的成分

•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好感与恶感.

•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

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只要你先喜欢别人,长此以往,你必将得到对方积极的回报。

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三个阶段:

注意阶段

接触阶段

融合阶段

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三个阶段

冷漠阶段

疏远阶段

终止阶段

五、印象的形成

•印象形成对人际交往的意义

•印象形成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

认识他人首先是从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开始的。

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这种印象是经过我们主动构思的,是我们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印象形成的三个成分

1、被形成印象的人——对方(行动者)

言语线索——言谈

非言语线索——行为举止,相貌着装,兴趣爱好、态度、个性特征等

2、我们—-己方(知觉者)

3、交往情景

印象形成的特点

1、一致性

2、评估性

3、中心特质的作用

•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

1、优先效应

2、新近效应

3、晕轮效应

4、定型

•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的含义

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我们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在社交场合中的形象就是印象管理。

2、印象管理的理论

a.符号相互作用论

观点:

人从出生到成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由语言、姿态等抽象符号沟通之后,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渐渐学会了“采用他人的角色”来观察问题和看待自己。

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不仅使他知道自己如何同其他人交往,而且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在印象形成中达到他人所希望的结果。

个性越成熟,这种印象管理的能力就越强。

b.自我表现论

观点:

把社会交往看成类似舞台表演。

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脚本”来行动。“脚本”是一组仔细选择的、能够表现

自我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活动。

当一个人试图获得社会赞同以及想要控制交往的结果,便产生了印象管理.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维持一种和当前情景相适应的形象,并确保从

他人那里获得使彼此都感到愉快和维护自我的评价。

一个人能成功地受到社会赞同,被认为是“有了面子”;反之,形象受到损

害,便称为“丢了面子"或“失了面子”。

每个参与者都通过印象管理,努力使其他人保住面子.每个参与者就有一套

维护面子的技巧,并能清楚地解释其他人给自己面子的行动.

维护面子不是人际交往的目的,但它是使交往得以继续的背景条件.威胁到

一方面子的事件必然会威胁到现有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规则是互相承诺,互相谅解。

总之,人际交往要求参与者约束自己的表现,使之能被他人恰当地知觉,和

从他人那里获得恰当的评价。

c.情景认同论

观点:

每一个人际交往的场合,都存在着一种社会行为形式,这种行为形式

传递着对这个场合来说是恰当的认同,这种行为形式就叫作情景认同.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努力创造着对他们自己最恰当的最满意的情景

认同。在每一种情景中,都有一套适当的行为形式,来表现他本人的身

份,从而获得令他和周围人们满意的交往。

印象管理的作用

1、印象管理使得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应该作出不同的自我表现。

2、任何人在社会交往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使人际交往更好地进行下去,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3、印象管理显示了人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

5、印象管理能使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更快地更富有弹性地适应不同的角色要求,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中作出恰如其份的自我表现和社会行为。

6、印象管理本身无所谓好坏,同样的印象管理,可以为了正当的目的,也可以为了卑鄙的目的.

六、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1、人际的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归为三类:

a.动态无声:

b.静止无声:

c.副语言:

2、非言语沟通的主要通道与作用

a.脸部表情

b.目光接触

c.身体语言

3、归因理论

归因指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a.海德的归因理论

观点:

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另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将怎样行动。

“不变原则" :我们都假定,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结合造成的,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如果在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

b.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行为归因的三个基本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特异性反应,是指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

第二个维度是一致性反应,是指其他人与某个人同样反应的程度,即反应是否是一个一致性的反应。

第三个维度是一贯性反应,是指个体对于同一刺激在其他的时间和其他的场合下是否具有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

七、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人际魅力)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人际吸引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