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历史角色,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历史感悟。
5.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历史短剧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3.使学生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有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学情,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阐述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意义。
4.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突出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政权分立的原因、民族汇聚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等。
2.各小组针对主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总结小组观点。
5.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等工具,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的历史现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课件

战役
时间
作战 双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简单经过
夜烧军粮
联合 诈降 火攻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曹军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 立局面的基础
掌握基础
公元 220 年, 曹丕 废
掉汉献帝,自称皇帝,三国开始 国号 魏 ,定都 洛阳 。东汉结束
考点1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役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结果
曹操以少胜 多,大败袁军
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
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 立局面的基础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_2_20_年___ 221年 222年
建立者 曹丕 _刘__备_ 孙权
二、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概况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双季稻; 新建水利工程
纺织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冶铸业 灌钢法
制瓷业 青瓷--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汉 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 迁, 西晋 后期,出现了大规模南迁的 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主要分布在 长江 中下 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 岭南 一带。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01 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魏、蜀、吴。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社会要进步,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吸收先进成果;改革需要勇 气和胆识;
中考经典回放
2012(山东)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汇聚的 是 (C )
A、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新题快递
西晋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南迁的 浪潮?今天的“打工潮”出现的原因是 什么?有什么意义?
西晋后期人口南浪潮迁躲避北方战乱; 今天的“打工潮” 为了谋生; 富裕了自己,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东汉末年
北方人口南迁图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
五胡内迁是指?
匈奴 鲜卑

氐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羌 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①迁都洛阳
3、措施:
②汉化措施
3.一次著名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魏书》材料 材料 2 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①两材料中“魏主”指谁?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北魏孝文帝 鲜卑语 汉话
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河流域统治
③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 战国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秦国(或者管仲改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3)初步认识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我国历史发展进步所齐的重要作用,认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学习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体会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1、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提高归纳能力
第17课时: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时: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单元总体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三国鼎立的形成,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重大的科技成就和艺术成就
(2)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并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资料收集能力,结合地图,了解历史现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锻炼分析归纳能力。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单元
知识结构
第一,如何在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先进的科学技术
昌盛的文化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13颗时:第13课秦帝国 的兴亡
第14课时: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时: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时: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单元教学建议
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时代特征:1、国家分裂,各地分裂割据;2、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丰富了中原文化,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被人人口开始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复杂多变、政权并存,时战时和的时代。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如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割据称雄,战乱频繁。

2、曹操统一北方:1、唯才是举,重用人才;2、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事方面)。

3、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政治方面)。

4、实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经济方面)3、三国鼎立: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曹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原因:为了逃避战乱时间: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出现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

分布:北方移民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2、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原因: 1、南方统治相对稳定,战乱少(社会环境);2、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自然条件);3、北方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劳动力与技术条件)4、人民辛勤劳动,兴修水利,开荒垦田,促进了农业发展(主观因素)。

表现:农业: 1、南方大量兴修水利,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2、北方现金生产技术传到南方(犁耕、施肥、栽培等技术);3、江南地区普遍实施稻麦两熟制,南五岭以南出现双季稻;手工业:1、南方纺织技术明显进步,蜀锦闻名全国,织锦业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2、南方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超百万。

3、发明了灌钢法,提高了炼钢质量;4、江南的青瓷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海外贸易活跃:南方造船业发达。

南方商人的船队最远到达波斯一带。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汇聚的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

称 谓 人物
朝 代
主要成就
著作
数学 祖冲之 南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较外
家、天
朝 国早近千年。著有《缀术》
文学家
农学 贾思 北 著有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家 勰 朝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黄河中下游地
区)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地理 郦道 北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水经注》,以水道系
(2)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灭亡原因: A、统治集团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B、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年,耗竭了西晋国力。 C、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2.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东晋的兴亡: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北方陷入严重的战 乱。 灭亡:420年,刘裕建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4.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1)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任用王猛为相,统一黄 河流域。 (2)作战双方:东晋(少、胜)——前秦政权(多、败) (3)影响: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南朝建立:420年,刘裕建宋。之后,南方又相继经历了齐、梁、 陈,历史上把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 条件。 (2) 许多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 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原 因)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人民的辛勤 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7.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意义、作用):对我国经济发生了深远影 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后来被孝文帝迁到洛阳)。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 (1)原因: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 的需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励其与汉族高门通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推行 汉化
联汉姻
材料四:
姓氏改变表格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陆
贺赖

独孤

贺楼

改汉姓
问 题 思 考:评价改革的标准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丧失了勇武之气,
B. 大量人口南迁
C. 民族交融加深
D. 海外贸易拓展
三、民族关系:民族交融
考点史5料:北分魏析孝文帝改革
史料分析
材料一:
迁都洛阳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 居官。
——《魏书》
说汉语
材料三: 革衣服之制
……引见群臣于 光极堂,班赐冠 服。
——《魏书》
穿汉服
材料五: 对鲜卑族“定姓族”……并鼓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
春秋战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时期
民族交融 的方式:
西
5 383年淝水之战

东8晋
南朝(420-589)

隋 朝

(317-420)

(266-316)
宋9 齐10 梁11 陈12
知识梳理
时期 三国
两晋 南朝
政权名称 (曹)魏 蜀(汉) (东)吴
西晋 东晋 宋、齐、梁、陈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实现短暂统一的王朝: 西晋 统一全国的时间: 280年

第四单元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五胡内迁与民族汇聚
匈奴、鲜卑、羯、氐、羌
7.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有何作用?
材料目:的晋宋革以除来落,后号习洛俗阳,为吸荒收土汉…族长的江先以进北文,化尽,是巩夷固狄北。魏…的昨统至治
北洛阳,始知①衣冠.迁士都族到,洛并阳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 魏孝文此羽措仪施服式② 学悉汉如.推礼魏行等法汉,化江措表施士:庶如竞说相汉模语楷、。改—汉—姓《、洛穿阳汉伽服蓝、记与》汉族通婚、
原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南江方因的经济地工位具及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地 区表 的现
农落业后:期耕地面积扩大(垦开荒)发;期兴修水利;农业生繁产荣技术期改进(推广犁
耕,施用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造纸、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魏晋】汉人胡食图
【魏晋】胡人牛耕图甘肃省博物馆
A.北方统一 B.民族交融 C.藏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试题精练
4.(2022玉溪模拟改编)“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
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
A 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 为统一北方奠 定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 系,加速西 南地区的开

人教七上历史知识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七上历史知识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成为了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特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影响: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孙权、刘备势力的壮大。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经过: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影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①263年,魏灭蜀;②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

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3、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亡西晋。

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
西晋时期,塞外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与汉族人杂居。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 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引发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五胡乱华的主要事件
五胡是指匈奴、羯、白蛮、氐、羌五个民族。他们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的时机,举 兵南下,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 坏。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 件
目 录
• 政权分立 • 民族融合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历史教训与启示
01 政权分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
01
02
03
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 足鼎立,各自为政,互相 对峙。
西晋、东晋
西晋统一后不久分裂为东 晋和其他小政权,形成政 权分立的局面。
南朝、北朝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 各自存在多个小政权,政 权分立。
政权分立的后果
社会动荡
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荡导 致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生活困苦。
民族融合
在长期的战争和交流中, 各民族逐渐融合,形成新 的民族和文化。
科技文化发展
虽然社会动荡,但科技和 文化在此时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如瓷器、造纸术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使农民获得土地;实行三长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新的租调制,增加国家 财政收入;同时改革官制、法律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北魏的国力。同时,改革也推动了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这一时期的改革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纺织业
手工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灌钢法 青瓷-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 一、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 1、原因:中原王朝的招抚和强迫 • 2、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 3、民族矛盾加剧 • 4、民族融合加强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 2、措施: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 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七位,比欧洲早一千 年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圆周率: 数 学 祖冲之 3.1415926<π< 3.1415927
社会因素: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 经济的发展 农 学 贾思勰 我国北方农业 的农学著作,世纪农 生产技术的总 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个人因素: 结 热爱科学 《水经注》: 优秀的地理著作,又 刻苦钻研 记述1252条河 地理学 郦道元 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 亲身实践 流及河流沿途 学价值 情况
请你设计表格比较一下两次战役吧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
三国鼎立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pī)
洛阳

七上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

七上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南方战乱少,提供了稳定环境;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
(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的支持;
(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思考: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迪呢?
启迪:发展经济需要¨¨¨?
安定的环境、充足的劳动力、政府的引领、人民的努力等等。
学科
历史
课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主备
时间
课型
反馈
教材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预设
1.复习反馈,板书巩固8分钟
2.对子互助,重点展示15分钟
北民南迁传技术,劝课农桑环境安。民族融合修水利,向东扩展到岭南。手工业,有发展,吴国培育八辈蚕。百炼之钢灌钢法,相州军刀百世传
四、科技成就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数学
南朝
第一次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几位?领先欧洲多少年?
农学家
北朝
著作?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Fra bibliotek地理学家
北朝
著作?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也具有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学习内容】
一、诗词学历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歌以咏志”,作者的伟大志向是什么?
3.作者统一北方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三国鼎立
政权
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四 单 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
政权分立与 2 民族汇聚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4
中国历史纪年表
25
220
北朝
266 304 386


东 北 魏 齐
581
东汉
221

222
三国两晋 西 晋 南北朝
439 317 420
பைடு நூலகம்
十六国

西 北 魏 周
534 502



东 晋

479


557 589
三 国
两 晋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
20课 22课 21课 23课 24课
政权分立 孕育着统一 民族汇聚 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战争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曹操胜,统一了 黄河中下游地区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与袁绍
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概 农业 况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双季稻; 水利工程
纺织业
手工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灌钢法 青瓷
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1.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 先进工具; 2.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3.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 的政策,促进生产发展;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208年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与曹操
三国
国名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人口南迁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2.西汉时,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3.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南迁。 4.西晋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5.南迁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目的: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 黄河流域的控制。 迁都洛阳 内容 汉化政策: (服、语、姓、姻)
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 封建化得进程。
名称
背景
铁器、 牛耕的 使用和 推广, 地主阶 级出现
目的
内容
意义
成功 启示 的原因
改革是 社会发 展的动 力、改 革是强 国之路
商鞅变法
孝文帝 改革
有人说:“这是一个乱世,一个开 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 新旧交替,人民和时代都在不断地选择 中,并为未来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还有人认为“这一时期,封建的大 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 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 点。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今天璀璨 的中华文 明是中国 各个民族 共同创造 的结果。
名称 商鞅变法
背景
铁器、 牛耕的 使用和 推广, 地主阶 级出现
目的 变法 图强
内容
意义
成功 启示 的原因
改革是 社会发 展的动 力、改 革是强 国之路
1、2、富强起来、 国力大增、 3、4、坚实基础 5 、6 、
孝文帝 改革
民族汇 聚成为 主流
1.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中, 你认为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 启示? 2.假如你是某市的市长,为了 发展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环境
人才
技术
政策
称谓
人名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著作(成就)
地位
数学家
农学家 地理学家 书法家 画家
石窟
云冈 龙门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背景: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民族 汇聚 成为 主流
1、2、 富强起来、 变法 3、4、 国力大增、 都顺应 图强 坚实基础 历史发 5、6、 展的潮 流 迁都、 学习-促进--汉化 加强--
类 别
特征
问题探究
政 治 形 势 ③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 天的哪座城市?(3 分) (2)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③ 。(1 分)
当时北方人口 南迁的原因是 什么呢?
• 一、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 工具; 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 策,促进生产发展;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发
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
胡床、方凳、 圆凳成为汉 族喜爱的家 具
江南 经济 地区 状况 开发
(3)图示中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民族 民族 关系 交融
(4)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④ ,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 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2 分)
科 技 文 化 ⑤ (5)图示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 是 唐朝的 ⑤ ,有“天
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3 分)
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的 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 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3.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 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 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学习-- 迁都、 促进--加强-- 汉化
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 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的是 A.北魏孝文帝 B.光武帝 C.汉武帝 D.秦孝公 7.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 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4.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5.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祖冲之——数学家 B.王羲之——书圣 C.郦道元——农学家 D.贾思勰——《齐民要术》
6.材料解析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 (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 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 与汉族官员通婚。 可以归己。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或拓跋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 宏改革、元宏改革) 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 (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加速了鲜 (1) 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 卑族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融入到中华民 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 族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 ) (2) 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 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 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 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