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背诵全文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和以乐景衬哀情等反衬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老师提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鉴赏本诗。

2.理解本诗的表现技巧,并在具体练习中准确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结合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完成练习。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备人:彭金珍辅备人于胜贤邓必荣审核人:向德峰课时安排:1课时《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讨论诗中的人物形象,进而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理解纯朴真挚的思亲之情。

【重点难点预测】:1、讨论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学法指导】:1、通过诵读品味,讨论诗中的人物形象,进而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通过联想,联系相关诗文,感受并理解诗歌采用“悬想”“对写法”婉曲地传情达意之妙。

【知识链接】:《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刘勰说它是“五言诗之冠冕”。

钟嵘称它“一字千金”。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教学过程】课前自学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理解划线词的含义,读懂诗歌的大意。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诵读作品,整体感悟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

背诵全诗。

(B级)合作探究,小组展示3、诗歌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抒情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情感?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5、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6、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7、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当堂检测】背诵、默写全诗【总结拓展】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思考:
1、芙蓉其它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以《涉江采芙蓉》为题呢?
2、拓展丰富关于“芙蓉”的句子
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③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诗经国风郑风)
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
⑤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
⑥《芙蓉女儿诔》(《红楼梦》78回贾宝玉祭奠丫鬟晴雯的祭文)
⑦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
探究:
1、采芙蓉者谁?所思者谁?
2、作者采用什么典型手法抒情?效果?
学生总结本节重点、难点、积累点
强化训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试赏析。

作业:课下每天三首,一周消灭其它十八首的背诵,加大积累,腹有诗书!。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课题涉江采芙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浓郁的忧思之情。

2.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通过探究活动由浅入深地认识诗歌的叙述者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2.通过探究活动由浅入深地认识诗歌的叙述者的不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相爱却不能相守未免让人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对自我的宽慰。

今天让我们一起站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历史河畔,看看《涉江采芙蓉》中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了解时代背景、梳理文常1、时代背景:东汉末年很多学子为求一官半职不惜远游京师、谒州郡,以求权门的推荐援引。

但事实上大多数投奔无门,空怀抱负。

眼见时间流逝,不免有极大的痛苦和困惑。

他们一方面热烈追求仕宦,一方面黑暗社会进身无望,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

因而诗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反映了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愁,流露出了浓重的感伤之情。

从这一内容来看,《古诗十九首》讲述的就是东汉末年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人生。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

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三、个性理解,认识叙述者活动一:创作分镜头脚本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分镜头?小组合作创作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画面感的内容。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方面:大家建议在诗歌诵读、语言、手法、形象四个方面中选取出重点,经研究讨论,统一认为以手法和形象为课堂教学重点较为合理。

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涉过大江,采摘芙蓉花,抬头瞻望,江水之滨,四处群花烂漫,自然是春心弥漫,心中顿起一缕手把鲜花赠“美人”的冲动。

一说“芙蓉”,意寓“夫容”写的是女子思念丈夫,心有所寄,见芙蓉而见夫容,故有涉江之举。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描写手把鲜花,霎时才发现心中之人,并不在眼前,本是急切满怀,却落得个,失落徘徊怅悠悠。

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背景上,情感陡转,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以“乐”衬“哀”。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说男子远游,涉江采芙蓉,欲寄心上人,急切中猛然回首,她却远在故乡,不禁怅然若失,失魂落魄间,倍感凄凉。

知道自己采摘芙蓉要赠的对象,但是那人身在远方,不能送达,不正也是在暗示自己的相思之苦不能够抵达吗!而这一切,不正是自己汲汲名利所致吗,埋怨的只能是自己不惧风雨长路的名利之心,男女之思愈深愈浓,悲伤之心更甚一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之人,相守相依,却有家难归,有爱见不得,只能孤苦伶仃地在忧伤中老去。

恰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爱情永恒,地老天荒,感情迸发,如孔子论乐“绎如也,以成”。

它既是无奈黯然痛苦心情的表达,又是忠贞爱情的宣誓。

于男子言,是一种无奈,更是对妻子无尽思念的宣誓;于妻子言,这是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回不了家,也要为之等待一生。

艺术手法赏析: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悬想手法;卒章显志直接抒情;人物形象把握:同心离居之人的忧伤。

相思相离,睹芳草而思佳人,满腹愁绪,唯有独自咀嚼。

明明知道相思苦,却偏偏羁旅异乡,惶惶然奔波劳碌,苦何如之。

课堂延伸: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2023最新-《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9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9篇)《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涉江采芙蓉》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涉江采芙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

(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新授课)【学习主题】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请给加点词语注音。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2.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2.3)梳理全诗。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3.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写: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抓住诗中意象,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3、背诵并默写该诗。

【知识链接】走近作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

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文题解说《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第六首。

文题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但综观全诗知道是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

古人常以花赠亲朋,表达思念,祝愿之情。

【课堂导学】1、结合注解,朗读诗歌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芙蓉()()遗()...2、听诗歌朗读,纠正字音。

3、根据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结合注解,疏通诗歌大意。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个人读、齐读)。

【课堂探究】自己读诗歌后,先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再小组讨论。

1、读完这首诗歌,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句诗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3、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4、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巩固达标】背诵并默写诗歌。

【我的收获】【拓展延伸】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涉江采芙蓉》学案

《涉江采芙蓉》学案

《涉江采芙蓉》学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涉江采芙蓉》学案《涉江采芙蓉》学案(精选16篇)《涉江采芙蓉》学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委婉的传情达意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

2、难点: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

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钟嵘在《诗品》中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甄嬛传》片段二、检查文学常识预习情况。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2、标音释义:芙蓉():泽:欲遗谁():3、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用斜线将节奏标出。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通读诗歌,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一字千金’。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30卷,也成《昭明文选》。

据徐陵的《玉台新咏》,这首诗是西汉诗人枚乘的作品。

这是一首惜别的情诗。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

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

就主题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2、诵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字音遗wèi(赠与、送于、交付、)Yi(丢失、漏掉、遗留、遗产)4、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概括这首诗的主旨诗大半是“触物生情”,这首诗是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诗性语文导学案河南原阳四中张文倩学习目标1、描摹画面(联想和想像的运用)2、意象法(诗歌鉴赏)3、诗心诗性诗情(诗歌练习)设计理念构建诗性语文课堂(让语文成为我们精神的后花园)一、旧知检测(略)二、预习导入导语:大家欢聚一堂,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兰亭集序》的一句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共同学习,切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信可乐也。

但人生不如事常十之八九,生命的河流里奔腾不息不止有幸福欢乐还有痛苦忧伤。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自古难全。

你听,一千八百年前的那声绵远悠长的叹息正从时光的天空悠悠坠落,驻足谛听,我们心湖的宁静将随着它的跌落而被打破。

(放声吟诵《涉江采芙蓉》出示学习目标)三、互动点拨1、让阅读再飞一会儿,读准节奏、语气、把握诗歌基调?——明确:五言诗句中停顿:2 1 2 ;基调:忧伤;语气:舒缓。

2、艾青说:“诗是语言的绘画,绘画是彩色的诗。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你脑海浮现的画面?采芙蓉这一动作的实施者是谁?——明确:思妇采芙蓉思夫,游子望乡思乡。

思妇采(并说依据)3、画面由哪些意象组成?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明确:芙蓉,清幽,高洁;兰,芳草,忠贞,美好;长路,古道苍凉;采芙蓉的女子,望乡的游子,忧伤,离愁。

——明确:诗人用一个个可知可感的意象,构成一幅幅图画,召唤着读者的经验,让人产生不可排解的联想和想像,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4、清代画家邹一桂说:“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

”诗是语言中的钻石,它的语言极其凝练,常常以一笔而藏万笔。

请你想像一下抒情主人公的心理、神情、动作,让画中的人物鲜活起来?(提示:通过读者的联想和想像让画中人也展开联想和想像,尝试以诗歌来解读诗歌。

引号内为引诗,其他为提示想像的几个方面)——明确:以女子为例:可想像女子外貌,“纤腰束素”动作,“迁延顾步”采芙蓉的季节,“夏始春余,叶嫩花初”芙蓉花开情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精品文档《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

2.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折柳赠人示送别之厚意,赠人红豆以表相思之情,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那么采莲相送,又包含了怎样的情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涉江采芙蓉》。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时代:载于《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依后人的研究,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140年—190年)。

内容:大致是闺人怨别、游子怀乡、追求享乐等等,表达浓厚的感伤情绪。

艺术特色:1、长于抒情;2、抒情中带有叙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4、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练,耐人寻味。

评价: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2. 通过诗词《涉江采芙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1. 诗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介绍。

2. 诗词的文学价值及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涉江采芙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对诗词的背景、作者、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讲解。

4. 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词《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词《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分析。

2. 诗词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解析。

教学步骤:1. 教师对诗词《涉江采芙蓉》的主题进行讲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4. 学生进行诗词解析的练习。

第三章:诗词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 诗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 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的练习。

3. 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诗词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诗词表演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诗词。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诗词表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诗词表演的实践。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诗词表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诗词表演的练习。

3.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诗词《涉江采芙蓉》的学习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拓展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

教学内容:1. 学生对诗词《涉江采芙蓉》的学习总结。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步骤:1. 学生分享对诗词《涉江采芙蓉》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含答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含答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作者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2.能够熟练背诵作品,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品的主要内容。

二、作品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三、文本解读: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有很多的兰花、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也暗示了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离故乡。

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之人。

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

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

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芙蓉”,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3.能够探究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解读诗歌基本意象“芙蓉”入手,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探究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1.解读诗歌基本意象“芙蓉”,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探究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梁代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是“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后世遂沿用至今。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楚辞》、汉乐府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又一座高峰。

汉王朝政治黑暗,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有才能的下层知识分子不得不背井离乡,负笈远游,希冀步入仕途。

然而,现实黑暗,他们漂泊在外,进身无门,他们大都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法遣排的忧患。

《古诗十九首》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被这样一群有着远大抱负和强烈自我意识的下层文人低吟浅唱出来的。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①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②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浅层次了解《古诗十九首》2.学会朗读五言诗,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描摹诗歌画面;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诗歌【学法指导】吟诵、字句赏析、对比阅读【教学想法】初步培养高中生应该具备的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一、导语,引入课题关于芙蓉: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为课文划分节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采摘芙蓉的目的是——4、采摘的芙蓉生长在什么地方?为何是“兰泽”而非“沼泽”有何艺术作用?5、试着复述诗文。

6、在全诗中,哪句是直抒胸臆?这两句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三、关于《古诗十九首》1、《涉江采芙蓉》选自。

2、《古诗十九首》有诗歌十九首,选自(朝代、谁)编辑..的(书名)之二十九卷——《杂诗》。

四、再读课文,结合提示,分小组讨论,说说本诗的艺术特色。

提示一:本诗选择哪些事物来传情。

提示二:本诗本诗由叙事到抒情是如何转化的。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伤之、悲之、诉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罢了,我们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时代:载于《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依后人的研究,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140年—190年)。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doc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制人:审核:高一语文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诗歌贵在诵读,通过初读、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诗歌人意,完成预习案。

2.认真限时思考、参与探讨,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木方法,及时更止补充学案,做到书写规范,保证学习质量。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成长自我】1.走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朵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它们并非一人一时Z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冃,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

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清代沈徳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Z辞,一吋Z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了他乡,死生新故Z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Z思,惊险Z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Z 高,而后世也多冇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了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厚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走近诗歌《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屮的“庭屮有奇树” 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
预习案
、,、、/-八匕、t—r
一、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

《古十九首》,组诗
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
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 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张晓风: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三、自主检测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
探究案
一、引导鉴赏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帮辅:芙蓉代表的是美好和纯洁,在古代诗文中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常和人美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在本诗中,它体现了主人公所表达的感情的美好和纯洁,以及主人公人格的高洁。

也使意境更加优美,淡雅。

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
二、问题探究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
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 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在这首诗歌中“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也体现出来这种手法,结合全诗谈一谈你的理解。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 ,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训练案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奇树:美树。

②华:同“花”。

③滋:繁盛。

④荣:即上句的华。

⑤ 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
是否有相同之处?
二、拓展延伸(自我赏析)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 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