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倩从肝肾论治月经后期经验撷要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应对月经后期

中医如何应对月经后期

中医如何应对月经后期随着近几年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中医成为了人民群众的首选治疗方式,因为中医在对病症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不断调理身体来缓解症状,并且在调理过后病症复发的几率明显下降。

若是一味地利用西医方式对病症进行治疗,虽然患者在短时间能够摆脱病症的困扰,但是药物应用带来的副作用还是会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特别是一些妇科病症,更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系统治疗,例如月经后期就需要系统的治疗方式才能保证患者身体恢复健康,那么本文就对中医如何应对月经后期进行总结分析。

1、中医理论下的月经后期(1)肝郁气滞,肝血损伤在临床研究总结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患有月经后期的患者都存在肝郁气滞的问题,并认为肝血不足是导致月经后期的主要原因。

在中医看来肝脏的功能就是藏血,同时还能够起到疏泄的作用,若是人体肝血充足并且藏血功能正常,那么就可以保证血液运行顺畅,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月经后期的问题。

但是若人体内肝血不足,那么血液供输效率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内肝气还会出现失衡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月经后期的问题。

(2)肾精亏虚,肾气不足在中医看来月经后期与肾脏有着一定关联,肾脏问题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后期的主要原因就是肾气不足,首先天癸可以保证月经准时到来,若是人体肾精亏虚那么天癸也就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因此女性就会出现月经后期的问题。

其次就是肾阳是否充盛关系到经期准不准时,因为肾阳可以保证人体内的气血正常运行,那么在经期来临前肾阳就会推动血液到达相应位置。

若是人体内肾气不足且肾阳无法达到气血运行需求时,女性就会出现月经后期的问题。

同时,若是在生活中存在私生活频率过多、早婚、多产等情况,也会导致女性因为气血运行受到影响,出现月经后期问题。

(3)脾胃失调,湿浊淤阻在女性月经后期的研究中中医认为,很多女性出现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脾气的变化,因为脾气可以对水液与阴精进行调节,但是如果脾气运行失衡,就会导致协调能力下降,同时体内的浊液无法排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痰状液体,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气血运行。

曾倩主任治疗继发闭经经验撷萃

曾倩主任治疗继发闭经经验撷萃

曾倩主任治疗继发闭经经验撷萃作者:何玲李蕴璐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3期关键词:继发闭经;肾虚肝郁;经验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01-03继发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继发闭经发病率在青年女性中不断增加,已成为妇科门诊常见疑难病种;曾倩主任医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杨家林学术经验传承人,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治学严谨,立方遣药,独具匠心,临床疗效确切,擅长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更年期诸症、痛经等疾病。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曾师临床治疗继发闭经经验总结,以飨同道。

1西医认识及治疗西医认为继发闭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闭经,其病因较为复杂。

主要是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失调,导致的生殖内分紊乱,造成的月经停闭。

故继发性闭经的发生根据控制正常月经周期的4个主要环节,以下丘脑性闭经最常见,依次为垂体、卵巢及子宫性闭经,分别占继发性闭经的55%、20%、20%及5%。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无论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均可导致闭经。

同时精神紧张、心理因素、体重下降、过激运动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治疗上,主要以替代疗法为主,在明确病变环节及病因后,给予相应激素治疗以补充机体激素不足或拮抗过多,以达到治疗目的。

2中医理论溯源闭经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称:“女子不月”,《素问·评热病论》谓:“月事不来”,《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妇人大全良方》又称“经水断绝”、“月水不通”、“经闭”等。

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闭经的研究,认为其病因多,机制复杂,多属妇科较严重的病。

多以虚实分之。

虚者或由肾气不足,冲任未盛,或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实者多因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痰湿阻滞以至气血阻滞,冲任不通。

妇科精解:月经先期、后期、无定期、经水多少的辨证论治

妇科精解:月经先期、后期、无定期、经水多少的辨证论治

妇科精解:月经先期、后期、无定期、经水多少的辨证论治(一)关于中医妇科经水病论之一:先期病症论治初识妇科疾病,根据其生理特点,其病因,病理多属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饮食,房室所伤,从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应不使有伤正气,同时要防避六淫的侵袭(风寒湿暑燥火),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子只要月经通畅,则可少生他病。

故妇科以调经为首要。

月经不调,原因很多,治以调畅气血为主。

故调经之药,不可呆滞。

月经不调,由气滞血凝者,当先调气为主,活血为佐。

由伤生冷者,当温通。

凡经水不通,少腹痛者,病在血海,当治血分。

但血随气行,应少佐调气之品。

若少腹痛,内有硬块,尿时阴道痛如刀刺,经期错乱,得之经水未净入房,治当通化下焦之瘀滞。

用檀香,琥珀,牛膝,当归须,桃仁,茜草,乌贼骨等。

月经病,首重调经,调经之法,分为治本,治气,治血,调养脾胃等。

如先有其它疾病,而致月经不调的,宜先治本病,病去则经自调。

如先出现月经不调的,然后发现其它疾病的,宜先调其经,经调则其它疾病亦愈。

调经理气,以行气开郁为主,用药不宜过于香燥,必须佐以益血之药,兼顾其补阴药,以免耗气耗血。

若气乱,气逆,气寒,气虚的,又当根据病情,采用调降,温补等法,辨证施治。

调养脾胃,在于养血之源,用药原则,与上相同。

女子无身热,口苦,腹胀等现象,而右手寸脉浮洪,是月经将来的征兆,或正值月经期。

经行之时,用药亦当谨甚,一般用药不宜过寒过热,大辛大散,药量不宜过大。

这是一般常规,但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女科常见疾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大都由肝肾虚弱,或冲任损伤所致。

治疗常兼养肝肾,治肝肾即是治冲任二脉,养肝肾是治疗妇科的基本原则。

若肝肾阴虚的,宜补其阴,法当滋养。

若肝肾阳虚的,宜扶其阳,法当温养,使肝肾之气充足,则冲任之脉得养,诸疾然向愈。

月经病珍断要点: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一】月经先期病论:经行先期多重于热(血热,虚热)亦有气虚所致的。

从肝论治月经病

从肝论治月经病

从肝论治月经病从肝论治月经病【摘要】从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论述肝与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关系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月经病;辨证论治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闭经。

以行经期异常为主的有经期延长。

以经量异常为主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经期、周期、经量均异常的有崩漏。

其中月经后期和月经量少临床多并见,月经先期和月经过多多并见,亦有月经先期伴量少和月经后期伴量多。

《河间六书》谓:“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叶天士在《叶氏医案存真》、《临正指南医案》中都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

正常的月经有赖于冲脉的充盈及任脉的舒畅,而冲脉隶属于肝脏,因此,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经正常的基础。

冲脉之气盛,肝气疏泄有序,血脉才能流畅,月事才能以时下,因此,从肝论治月经病,是一重要治疗法则。

1肝与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关系肝藏血,为血海,是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亦称血海。

肝血不足,冲脉无以充盈,可见月经过少,闭经。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

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

朱震亨《丹溪心法.头眩》“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

肝火亢生,灼伤脉络,破血妄行,亦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

肝主疏泄,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冲任气血调和,月事以时下。

反之肝失疏泄,则月经异常。

肝之疏泄功能不及:如抑郁伤肝,肝气不疏,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肝气郁结,气行则血行,气结则血滞,冲任气血阻滞,可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

肝气疏泄功能太过:如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肝气亢逆,血随气行,可见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等。

肝主疏泄,其用为阳,肝主藏血,其体属阴,即“肝体阴而用阳”。

从“肾”论治月经过少

从“肾”论治月经过少
《素 问 ·六节脏象论》 载 :“肾者主蛰 ,封藏 之本 ,精 之处也 。” 《素 问 ·金 匮真 言论 》 又载 : “精者 ,身 之本 也 。”精气是人体 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 基础 ,精 能生血 ,血能化 精 ,精血 同源互 化 ,为 月经产 生 的物 质基 础 ,月经 的生理 活动也 是 以精气 为基础 的。血是 月经 的物 质基础 ,且 “血之源头在于 肾”,因此 肾中精气充 盛 ,肾精 化为 肾气 ,肾气 充盛 ,则 促进 天癸成 熟 。天癸 周期 性 蓄极 泌至 ,月经则按 时来潮 。故 肾气 的盛 衰主宰 着天 癸 的至与 竭 ,更决定月经 的来潮与否 。可见 ,在月经 的生成过程 中 , 肾气盛起着主导 和决定作用 。 2 肾虚 是 导 致 月 经 过 少 的 主 要 病 因 病 机
肾藏精 ,主生殖 ,为 先 天之本 ,元气 之 根 ,五 脏六 腑 阴 阳之本也 。精能生血 ,血能化精 ,精 血 同源 而相互滋 生 , 成为月经 的物质基 础 。肾为冲任 之本 ,肾气 盛 ,则冲 任通 盛 ,天癸泌至 ,则月事 以时下 。 “阴平 阳秘 ,精 神乃 治 ”, 肾阴 阳平衡协 调 ,才能 维持 机体 生理正 常。若先 天禀 赋不 足 、纵欲过度或过早婚育 ,或不 重视避孕 ,导致 屡孕屡 堕 , 特别是多次 人工 流产 、药物 流产 对脏腑 、气 血 、冲任 损伤 更严重 ,终 致 肾 一天癸 一冲任 一胞 宫轴功能 失调 ,肾精损 伤 ,无 以化 肾气 ,肾气 亏 虚 ,精 血 不充 ,经血 化 源 不 足 , 冲任血海不能按 时满盈 ,发为月经过少 。正如 《医学正传 》 云 :“月经全借 肾水 ,肾水既 乏 ,经水 日以干涸 ”。而 过度 节食 ,易导致脾 胃损伤 ,使运化 功能失常 ,肾精 失其滋养 , 再加上先天 肾精不 足 ,精不 能化 要 】 月经过少是临床 常见妇科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对女性 危害大。“经水出诸 肾”,“经本于 肾”,在 月经 的

从肝辨治绝经前后诸证

从肝辨治绝经前后诸证

从肝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可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及生活状况。

现临床多从肾治疗本病。

通过分析肝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并分型论治,加以验案举隅,明确绝经前后诸证从肝论治的疗效可观。

标签:绝经前后诸证;肝;辨证分型绝经前后诸证即女性伴随绝经期前后出现的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等症状[1]。

大多学者多从肾论治本病。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及临床观察,认为肝在女性绝经期的生理病理中有重要作用,提出绝经前后诸证从肝论治的观点,浅述如下。

1 肝的生理病理分析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气机,可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

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在家庭、工作、社会中都处于负担较重的时期,生理和心理压力较大,而此时正是脏腑气血阴阳紊乱之际,易为七情所伤[2]。

且女性的特点是“善怀而多郁,又性喜偏隘”,遇事不顺易情绪不稳,导致肝气不疏而肝郁气滞,或疏泄太过而肝阳亢盛,从而影响月经。

肝为藏血之脏,可贮存和调节血液。

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

”女性到了绝经期,已经历了经、胎、产、乳,数伤于血,阴血不足,肝失所养,使肝的功能异常。

肝与肾同属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而相互滋生。

肾中精气充足,能充养肝体;肝血满盈,能化生肾精。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一藏一泄,使天癸定期而至,血海、胞宫定期满溢,经血排泄而有度。

《素问》言:“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性49岁左右肾中精气亏少,冲任亏虚,肝血亦不足。

《傅青主女科》云:“夫经水出之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

月经虽本于肾,但肝失疏泄会使气机不畅,气血逆乱而月经失常。

可知,肝在女子生理病理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 辨证分型及治疗2.1 肝气郁结症见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暗红或有血块,经行腹痛,胸胁或乳房脹痛不适,情志抑郁不畅,善太息,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

肝肾不足之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

肝肾不足之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

肝肾不足之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
益肾通经汤
【方源】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经验方。

【组成】柏子仁,丹参,熟地黄,川续断,泽兰,川牛膝,炒当归,赤芍,白芍,茺蔚子,茜草,炙鳖甲,焦山楂。

【主治】肝肾不足之闭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病证。

【方解】益肾通经汤由南京夏桂成先生所创,具有补肾宁心、活血通经的作用,主要治疗肾虚月经失调,经间期排卵异常、青春期月经失调亦适合。

本方系从《景岳全书》柏子仁丸合泽兰叶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减而来,方中集合了补肾、宁心、调宫三方面的药物。

自-中医治妇女月经后期

自-中医治妇女月经后期

中医治妇女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既往亦有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等。

一般认为要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若每次仅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者,均不作月经后期论。

此外,青春期月经初潮后1年内,或围绝经期绝经前,周期时有延后,且无其他证候者,亦不作病论。

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出现月经延后征象者可参照本病治疗。

本病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至期不来”。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下》中有“隔月不来”,“两月三月一来”的记载。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引王子亨所言:“过于阴则后时而至”,认为月经后期为阴盛血寒所致。

元代《丹溪心法·妇人》中提出“血虚”、“血热”、“痰多”均可导致月经后期的发生,并指出相应的方药,进一步丰富了月经后期的内容。

明代《医方考·妇人门》论述月经后期为寒,为郁,为气,为痰。

《万病回春·妇人科》认为过期而来,紫黑有块是气郁血滞。

薛己、万全、张景岳等更提出了“脾经血虚”、“肝经血少”、“气血虚弱”、“气血虚少”、“气逆血少”、“脾胃虚损”、“痰湿壅滞”以及“水亏血少,燥涩而然”、“阳虚内寒,生化失期”等月经后期的发病机理,并提出补脾养血、滋水涵木、气血双补、疏肝理气、导痰行气、清热滋阴、温经活血、温养气血等治法和相应的方药,使本病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渐臻完备。

综上所述,月经后期一病在东汉时期即有记载,经过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病确立了理论基础和辨证治疗原则,这些宝贵经验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

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脏有所裨益。

关于调理脾胃,聂师常用温胃降浊法和清胃降浊法。

温胃降浊法,适宜于脾胃气虚,寒湿中阻证,症见神疲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中有尿味,不渴,便溏,手足不温,舌淡胖而润,苔白腻,脉浮大无力或沉迟无力等。

常用方为香砂六君子汤。

方中木香的用量为10g以下,过量易伤气,且于便溏不利;半夏以姜半夏或法半夏为佳,一般用量10 15g,重症者可增至30g。

清胃降浊法适应于湿浊中阻,郁而化热之湿热中阻证。

症见神疲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中尿味重,口苦口渴或口黏,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舌淡或红,苔黄腻,脉滑数。

聂师多用黄连温胆汤、苏叶黄连汤等加减,伴见心下痞满者,可以半夏泻心汤化裁。

方中的黄连用量为3 10g,应注意中病即止,以防久用损伤胃气。

临床上许多慢性肾衰关格期患者,经调治脾胃后,呕恶除,纳增神振,苔净,血肌酐稳定或下降,病情能相对地稳定一段时间。

如治刘某,男,38岁,河南人。

患者200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无发热、头痛。

在当地查Scr530μmol/L,超声示:多囊肾。

在当地治疗效差。

遂于2008年6月18日求诊于聂师,由门诊收入院治疗。

入院症见:神疲乏力,头沉,恶心,纳差,口黏,渴而不欲饮,眠可,大便2日未行,小便色黄,每日尿量修回日期:2009-12-30作者简介:朱乐章(1980-),女,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

约1500 2000mL,无水肿。

舌淡黯苔黄腻,脉沉弦。

急查血生化示:Scr1572.1μmol/L,BUN170.52mg/dL,K3.27mmol/L,Na133.1mmol/L,TCO213.2mmol/L,血RBC3.13ˑ1012/L,Hb99g/L,WBC8.8ˑ109/L。

虽经数次劝告,但患者拒绝透析,要求保守治疗。

聂师查看患者后,认为患者恶心、纳差,口黏,大便不通,应诊为慢性肾衰关格期,辨证为湿热中阻。

处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川连6g,姜半夏6g,茯苓20g,陈皮10g,枳壳12g,竹茹12g,银花20g,苏梗20g,鸡内金12g,当归10g,麻子仁20g,制大黄20g。

水煎服,日1剂。

并配合纠正酸中毒、纠正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补钾等对症治疗。

6月23日,查Scr1381.4μmol/L,Hb77g/L,Na142.1mmol/L,TCO224mmol/L,患者乏力明显,呕恶减轻,便干,每日1次,舌淡苔黄腻,脉沉。

聂师查房后,在原方中加生芪15g以补气,麻子仁加至30g加大润肠通腑之力。

7月8日患者因受风外感而见咳嗽、咳少量黄黏痰,查Scr 815.3μmol/L,K4.49mmol/L,血常规:WBC4.06ˑ109/ L,N63.5%。

遂急治其标,更方为银翘散加减治疗,经治1周外感消失。

此后将6月23日药方稍事加味服用至7月22日,查Scr765.53μmol/L,Hb93g/L,患者乏力不明显,纳食稍差,无恶心、呕吐,大便稍干,日1次,小便调,舌淡苔黄腻,脉滑。

患者因病情好转,要求出院。

出院后,继续在聂师门诊治疗,仍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

9月8日查Scr564μmol/L,病情稳定,患者遂携方回原籍继续治疗。

曾倩从肝肾论治月经后期经验撷要朱乐章,李艳锦,万丹,杜冰心,陈艳,指导:曾倩(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关键词:月经后期;经验;肝肾论治中图分类号:R249;27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8-1452-02导师曾倩主任医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首届名中医杨家林教授,并跟师妇科中西医结合专家卓启墀、唐永淑主任医师学习,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擅长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遣方用药,独具匠心,临床疗效确切。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导师从肝肾论治月经后期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肝肾同为女子之先天曾师指出,肾藏先后天之精,为生命之源,主生长发育生殖,为脏腑之本,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为冲脉之本,性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

女性生理上的月经潮止,生殖盛衰,生长壮老均由肾所主宰;月经期量的规律,少腹气血的调畅都受肝的影响。

肝肾同居下焦,共寄相火,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血养精,精血互化;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血海蓄溢有常,肾精化生有序;肾之封藏功能正常,肾精充盛有度,则肝之阴血生化有源。

五行上,张介宾《类经·蔵象类》云:“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

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乙癸同济亦称肝肾同源,为子母之脏。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一开一合,一藏一泄共同维系着女子正常生理活动。

女性生理上以精为本,以血为用,女性生理活动均以肾为基础、核心、动力、肝为调节枢纽。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强调的是肝对女性生理、病理的作用,是基于肾为人之先天的基础而言,故言肝肾应同为女子之先天更符合其在女性生理中的角色,肝肾同为女子之先天的思想须贯穿整个女性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治疗的始终[1]。

2月经后期与肝肾2.1肾与月经的关系月经的产生机制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心,肾气充盛是月经产生最根本的原动[2]。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天癸之源,冲任二脉在经脉的循行上与肾经相并,在肾气既盛的前提下,天癸蓄极泌至,使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充沛、通达,二脉相资,使任脉得到肾精的充实,广聚脏腑之血而至盛;冲为血海,血海依时满溢于胞宫,而成月经,冲任二脉从而直接关系着月经的潮止。

然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故冲任之本在肾。

即《备急良方》中指出:“经本于肾,旺于冲任二脉”。

《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凭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

曾师指出:肾、冲任、胞宫是月经产生的主轴,肾气充盛是月经产生的原动力。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精可化血,经水出诸肾,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调经首当重肾,通过养肾其以安血室,益肾精以化气生血,故临床用药应顾护阴血。

2.2肾与月经后期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使疲劳这个致病因素日显突兀。

据统计,慢性疲劳综合征好发于20 50岁,以女性多见[3]。

疲劳不仅引起形体的倦乏,还暗耗肾之精气,而致劳力伤肾。

故《理虚元鉴·卷上》云:“劳役辛勤太过,渐耗真气。

气着,火之属,精之用。

气夺,则火与精连类而相失,此夺气之兼火与精也”。

如耗伤肾气,致气不化血,血海亏虚,而致月经后期;又有房劳过度伤肾,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腰痛外候》:“悠悠不止,乏力酸软者房欲伤肾也”。

如色欲过度,房事不节,则劳伤肾精,继则耗伤气血,精血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致月经后期;肾虚精亏,水不涵木,肝失滋养,则肝肾阴虚,冲任失养,血海不盈,亦致月经后期。

曾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虚为多,虚以肾虚为主,加之女性经、孕、产、乳数伤于血,阴常不足,又易被疲劳所伤,更易出现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益阴养血。

擅用归芍左归饮加减。

方中当归、白芍、地黄、枸杞、养血滋血活血。

左归饮中重用熟地为主,甘润滋肾以填真阴;辅以山茱萸、枸杞子养肝滋肾,合主药以加强滋肾阴而养肝血之效;佐以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淮山药益阴补脾滋肾,共奏滋肾养肝益脾之效。

偏热者当归少用;兼郁者合四逆散;汗多失眠心悸合生脉散;瘀血阻滞合失笑散;如夹湿者加薏苡仁。

2.3肝与月经的关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

肝体阴而用阳,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又有易郁、易热、易虚、易亢的特点。

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

肝具有疏散宣泄、通畅条达气机的作用和调畅情志,促进消化的作用。

肝气条畅,则精神情志正常,使气畅血旺,经候如常;同时通过疏泄,肝气直接影响脾胃、胆汁的功能,使气血生化正常,经血有源。

故肝系月经调节的枢纽。

2.4肝与月经后期女体阴,性凝结,易于怫郁。

又由于生活的压力极易出现精神和思维活动过度。

若情志过度超过肝的调节能力,导致气机失调,肝疏泄失职,脏腑气血紊乱,而月经不调。

《济生方·肝胆虚实证治》载:“夹肝者……谋虑过制,喜怒不节,疲劳之极,扰乱其经,因其虚实,由是寒热出焉”,明确指出了精神活动过度会影响肝的生理功能。

加之“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偏隘”易产生焦虑、担心、犹豫、紧张,如若情志不遂,忧郁忿怒伤肝,肝失疏泄,则表现为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不畅,则致月经后期,甚至闭经;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郁化热,蕴结胞中,或湿热瘀结,阻滞冲任,冲任不畅,致月经后期、闭经。

在《素问·阴阳别论篇》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指出了精神因素,伤及心神,又损脾胃,化源匮乏,不能奉心生血,以致月经不来的病因病理。

故导师以疏肝养血调经法治疗肝郁导致的月经后期,多选用逍遥四物汤加减,方中逍遥散,为调肝养血的代表方。

柴胡、白芍、当归三者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

四物汤乃肝经调血之专剂。

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诸药合用共使营气安行经隧也。

如肝郁乘脾,而见脾虚的症状,当选用柴芍异功散加减,以扶土抑木,补脾土之虚,泄肝木之实。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配白芍以养血柔肝;异功散系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而成,功在健脾、益气、和胃,有温中而不燥、补而不滞特点。

且曾师认为熟地黄多滋腻有碍脾胃的运化故对脾胃虚弱者多用干地黄,偏热者用生地黄;兼肾阴虚合五子衍宗丸,如夹湿热者合四妙散,眠差着加合欢皮。

同时配合情志疏导。

3病案举例王某,女,28岁,眉山青神县人,2008年8月7日初诊。

患者已婚,孕0产0。

患者月经周期推后7年,未避孕未孕1年余,曾多处治疗不见其效。

现已停经3+月,尿HCG(阴性)。

患者16岁月经初潮,规律5年后出现月经周期推后,60余天一行,5 6天净。

Lmp:2008年4月16日量中,色黯,夹少量血块,经行少腹胀痛。

Pmp:2008年2月13日。

刻下:白带量少,脱发甚,健忘,性欲减退,口干口苦,心情烦躁,手足心热,压力大,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B超示:子宫前后径3.8cm,内膜厚0.6cm,余未见异常。

血激素:FSH:5.85mIu/mL,LH:9.35mIu/ mL,E2:80.84pg/mL,P:4.07ng/mL,T:21.9ng/dl,PRL:99.77μIu/mL。

中医诊断:(1)月经后期,(2)原发不孕。

证属肾虚肝郁冲任失调。

治以补肾疏肝,活血调经。

方用归芍左归饮合四逆散加减。

药用:当归10g,生地黄10g,山萸肉10g,茯苓10g,枸杞子10g,枳壳10g,醋柴胡10g,白芍15g,山药15g,刺蒺藜15g,制首乌18g,炙甘草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