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月经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肝论治月经病
【摘要】从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论述肝与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关系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月经病;辨证论治
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闭经。以行经期异常为主的有经期延长。以经量异常为主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周期、经量均异常的有崩漏。其中月经后期和月经量少临床多并见,月经先期和月经过多多并见,亦有月经先期伴量少和月经后期伴量多。
《河间六书》谓:“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叶天士在《叶氏医案存真》、《临正指南医案》中都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正常的月经有赖于冲脉的充盈及任脉的舒畅,而冲脉隶属于肝脏,因此,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经正常的基础。冲脉之气盛,肝气疏泄有序,血脉才能流畅,月事才能以时下,因此,从肝论治月经病,是一重要治疗法则。
1肝与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关系
肝藏血,为血海,是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亦称血海。肝血不足,冲脉无以充盈,可见月经过少,闭经。肝气虚弱,收摄无力。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朱震亨《丹溪心法.头眩》“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肝火亢生,灼伤脉络,破血妄行,亦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
肝主疏泄,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冲任气血调和,月事以时下。反之肝失疏泄,则月经异常。肝之疏泄功能不及:如抑郁伤肝,肝气不疏,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肝气郁结,气行则血行,气结则血滞,冲任气血阻滞,可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肝气疏泄功能太过:如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肝气亢逆,血随气行,可见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等。
肝主疏泄,其用为阳,肝主藏血,其体属阴,即“肝体阴而用阳”。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
2从肝论治月经病的常用法则
2.1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调经血自畅,如肝气失于条达,肝失疏泄,势必造成经行紊乱,或先或后,或闭或漏,或多或少,痛经。治宜疏肝解郁,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经闭加红花、泽兰,痛经加延胡索、炒川楝子。气滞血瘀,经色紫而有块,舌见瘀斑,脉弦涩者,可加益母草、川芎、丹参、五灵脂等。
2.2 疏肝通络
肝经循行于人体的阴器、胞宫及乳房。肝经功能正常,则妇女月经按期来潮,产后乳汁分泌正常。反之则出现月经紊乱、痛经、两胁、乳房及两少腹胀满等病。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气滞者加制香附、枳壳、青皮、苏梗等,血虚者加熟地黄、当归倍用,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2.3清肝泄火
肝体阴而用阳[1] ,血为阴,气为阳,如因情志不畅,忧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炽盛则灼伤冲任,常见月经过多、崩漏等。治宜清肝泄火为主,佐以养血理气,方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泄肝汤。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龟板,经行头痛加川芎、石决明。
2.4补益肝肾
肝肾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为母子之脏,肝藏血及主疏泄的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资助,若肾气不充,冲任失养,则精血无源;肾气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失所养,则肝血不足而疏泄失职,月经无以通下。肝血肾精相互为用,治肝肾即是治冲任,肝肾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冲任,而冲任损伤亦可涉及肝肾,一般常见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痛经等。治宜补益肝肾,方用补肝汤。经来腹痛,小腹凉,经色暗而有块,可加肉桂、吴茱萸、乌药、艾叶等温经散寒。若腰酸,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可加续断、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等温肾益气。
3临症举愚
患者杨某,女,29岁,经行腹痛10年,加重1年。每于经前3天及经期第一天下腹隐痛,痛甚伴恶心呕吐,有时需服止痛药。LMP:2009年11月8日~2009年11月10日,量中,色暗红,夹少血块,经前3天及经期第1天下腹隐痛,痛甚伴恶心呕吐及腹泻,腰痛。2009年12月9日就诊,舌红,苔薄,舌下静脉瘀紫,脉弦细。辩证为肝郁气滞症,治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导师方以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0g,柴胡10g,白芍15g,川芎10g,制香附10g,枳壳10g,当归10g,鸡血藤20g,制没药5g,制乳香5g,蒲黄10g,益母草15g。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补肝,延胡索、鸡血藤、制没药、制乳香、蒲黄、益母草活血止痛,制香附、枳壳行气,川芎活血行气。上方连服6剂,服第3剂时,月经来潮,下腹痛较前明显减轻。
月经病的发生,与肝脏的病理变化关系密切,临床上常用疏肝、平肝、养肝
等为法则,治疗月经病尤月经先期后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痛经等,用之多效验,故月经病多从肝论治。
参考文献
[1]叶振昊,张敏娜.黑龙江中医药,2008,3:2—3
[2]邓月娥.叶天士从胃论治的学术思想探析.中医杂志,1991,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