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月经病
从肝郁、虚热论治经间期出血68例报告

较 满意 , 报告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资料 为我 院 妇科 门诊病 人 , 月经 周 期均 正常 , 停 经 史 , H G( ), 中年 龄 最大 者 4 无 屎 C 一 其 8 岁 ,最 小 者 l 6岁 , 以 2 - 0岁 发 病率 最 高 , 04 占 7 % 病 程 最 长 约 2年 , 短约 3个 月 ; 血 时 问 5; 最 出
左 下 腹 痛 反 复 发 作 1年 余 , 时 隐 隐作 痛 , 遇 平 每
经 期 及活 动后 加 剧 , 月经 周 期 5 8 3 - 0天 , -/ 5 4 经
量偏多, 色暗 红 无血 块 。诊 见 : 色 少 华 , 晕乏 面 头 力, 形寒 肢 冷 , 叹 息 , 善 纳食 不 香 , 梦 , 质 淡 , 多 舌 舌边有 齿印 , 脉沉 。妇科 检 查 : 宫后 倾 , 常大 , 子 正 质 r,活动 欠仆 , 侧 附 件有 一 42 c x m { . m 2 8c 炎性 包块 。证餍心牌 两 虚 , 阻 咆脉 。 以补益 心 瘀 治
故妊 娠 至 分娩 必 须 是 先 天 之 肾气 与后 天之 脾 气
2 2 阴虚 血热 .
治 则为滋 阴清热 , 止血 。方拟 两
地汤台二至丸加减。药用: 生地、 地骨皮 、 玄参、 麦 冬 、 贞子 、 莲草 、 女 旱 龟板 、 断 、 节 炭 各 1 , 续 藕 5 g
黄芪 1 , 枣 仁 、 5 g酸 茯苓 各 1 , 参 、 蒺 藜各 2g 丹 剌
因母病 而致动 胎 者 , 疗母则 胎 自安 ”。 治疗侧 但 故
按
慢 性 附 件 炎 好 发 于育 龄 妇 女 , 、 、 、 经 带 胎 产
胥京生教授从“女子以肝为先天”论治月经病

胥京生教授从“女子以肝为先天”论治月经病
张海英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24(37)5
【摘要】胥京生教授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的角度进行探析,基于“女子以肝为先天”论治月经病。
认为肝气调畅,肝血充盈,则血海平静。
然女子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常多愁善感、情志不遂,冲任损伤、血海蓄溢失常则经血失调,出现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肝郁痰凝、湿热下注、肝血不足、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证。
治疗以疏肝、清肝、柔肝、平肝为大法,辅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从肝
辨证论治月经病,确定治法,选方用药,随症加减,效如桴鼓。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张海英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
【相关文献】
1.胥京生教授从肝论治月经不调八法
2.耿开仪教授从肝肾不足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
3.哈孝廉教授从肝脾肾论治月经病经验
4.基于“女子以肝为先天”思想浅议卵巢早衰之论治
5.胥京生论治崩漏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月经病从肝论治

第 2 卷第 1 期
2O 年 3 O2 月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az o o te n c lI s tt o r a fT ih u P l e h i a n t ue y i
Vo . No. 12 1 Ma 2 2 r.00
作者简介 : 高莉萍 (94 , , 16 一) 女 江苏江都人 , 讲师
维普资讯
4 6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 1 期
丹 皮 6克 焦 山栀 1 0克 当归 6克 白芍 1 0克 白术 6克
柴 胡 6克 广 郁 金 1 0克 香 附 6克 泽 兰 1 0克 薄 菏 6克
复 诊 : 次经 行腹 痛 减 , 血块 , 方 去泽 兰 , 服 , 此 无 原 继 嘱调 节 情 志 , 随 诊 未再 复 发 。 后 例 二 : 经 案 倒
何 某某 , , 十 岁 , 素 肝 阳偏 旺 , 急 易 怒 , 女 三 平 性 口干 而 苦 , 寐不 实 , 疼 且 昏 , 期 鼻 衄 , 量极 夜 头 经 经
气机 调 畅 。若 肝失 疏泄 , 机 不 调 , 气 必然 导 致气 血 运行 的 障碍 , 女 则 表 现胸 协 、 乳 、 腹 等 局 部 胀痛 妇 两 少
不适 ; 气滞 血 瘀 , 若 轻则 胸 胁刺 痛 , 至痛 经 、 经 瘕 瘕 等 ; 甚 闭 若气 血 逆 乱 , 可 致 血 液 不 循 常 道 而 出 血 。 又
3 、验 案 举 例
例 一 : 经不 调案 月 殷 某某 , , 女 三十 五岁 。六 月前 因精 神 刺 激 , 心情 抑郁 , 致 月 经 紊 乱 , 前 或后 , 经 来 时 少 腹 胀 遂 或 月 痛 拒按 , 时 多时 少 , 有 凝 块 , 口苦 咽 干 , 闷 不 舒 , 太 息 , 薄 微 黄 , 弦 数 。 此 肝 郁气 滞 , 而 量 偶 伴 胸 喜 苔 脉 郁 化火 之 咎 , 治宜 疏 肝解 郁 , 以清 热 , 佐 方选 丹 栀 逍遥 散 加减 。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耿开仪教授从肝肾不足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

• 1638•光明中医2020 年6 月第35 卷第11 期CJGMCM June 2020. Vol 35. 11参考文献[1]杨金风.无比山药丸加减方辅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2) :200-202.[2]王超.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3.[3]高亮.阮诗玮教授依据中医运气学说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4]金劲松.水陆二仙丹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7.[5]桂玉然.更年安怡方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干预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6.[6]王惠君.肾络宁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学院,2002.[7]韩冰,刘强,张守琳.赵振昌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 :62~64.(本文校对:郎迪收稿日期:2020 -02 -27)耿开仪教授从肝肾不足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李文清孙路耿开仪摘要:所谓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1]。
不难看出,调经占妇科病的首位。
耿开仪 教授,1928年出生于江苏沐阳,毕业后曾留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名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因故调回本地医院造福家乡百姓。
耿老博读古医籍,博采众长,临床工作七十载,擅长治疗妇科疾病,曾被评为我市首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拥有耿开仪名老中 医工作室。
现年91岁的耿老,仍然精气十足,思路清晰,为一方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可谓国之瑰宝。
笔者有幸跟师于耿老,将跟师 学习经验总结于此,与耿老之渊博学识相比如九牛一毛,但仍欲将耿老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望耿老经验得到很好的传 承,亦为我们后辈中医事业的发展给予借鉴与启迪。
从《金匮要略》探索月经病从肝论治的原则和方法

能泻 热 , 以护 肝血 。如 丹栀 逍遥 散 中配伍 焦 栀仁 , 即
为此 例 。( ) 用 甘 味 之 药 。 甘 入 脾 培 土 , 为 气 3益 脾
血 化 生之源 , 脾益 肝 。 “ 气入 胃 , 补 食 散精 于肝 ” 而 ,
证论治体系 , 中医从理论到临床实践 , 是 有突破性 l 口 经典著作 。论 中妇人三篇是公认最早将妇人疾疖 l
藿 篇分发的础其月病妇定畔 妇书内,了医科雏,病 科科展备中妇的形 杂篇 成的容基。中经是奠了 具 科
I主 容多 论剂在 用 。 要 方,及 有少 至 中 其 从 治不延以 三 综 ,理 方 效数 今 观 法肝 , 方 内许 论 者 地。 剂
肝 与肺 等 的关 系 , 用 肝 肾 同源 、 火 相 生 、 利 木 木得 金 伐得 以成材 等五行 相 生相克 的联 系 , 析疾病 关 系 , 分
三篇内容外 , 全书的辨证论治思想和方法 , 都可以灵
活地运 用在 月经病 的诊 断和 治疗 中 。 1 从治 未病 整体 观念 的思 想中 。 会治 肝 的原则 和 体
虚两大类 。肝之实证 实脾 , 则扶土 以抑木 。如妇科
常用方剂 四逆散, 疏肝解郁为 主要功效 。在其配伍
中, 柴胡 、 白芍疏肝柔肝 ; 枳实、 甘草健脾旺脾 、 肝脾
同治 , 成为治疗妇科月经病气分证 的基础方剂。肝
之虚证 实脾 , 培 土 以荣 木 。如 张锡 纯 治 疗 女子 月 则
肝 主有源。此即《 难经 ・ 十四难》 中所言 : 损其肝 “ 者 , 其 中。 另 外 , 血 不 足 , 阳独 亢 , 为 风 木 缓 ” 肝 肝 肝 之脏 , 易生风化火上逆 ; 亦如 《 问 ・ 素 藏气 法时论》 所 说 :肝苦 急 , 食 甘 以缓 之 。 故 治 疗 肝 血 虚 证 , “ 急 ”
浅谈肝主疏泄与月经病的关系

浅谈肝主疏泄与月经病的关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妇女的生理及病理。
其中“肝主疏泄”维系着女子月经和排卵,使经、带、孕、产、乳得以正常。
肝藏血,主疏泄。
性喜条达,恶抑郁。
肝体阴而用阳,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血量的生理功能。
妇人以血为基本,若素体多郁,或七情内伤,则肝的功能失常,影响冲任,可导致月经病。
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讲道:“肝经一病,则月经不调”,肝主疏泄与月经病密切相关。
从肝脏来讲,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人才能气血平和,情志舒畅。
如果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畅,气血的运行亦会失常。
情志失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也在于干扰了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故《素问·举痛论篇》云:“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不畅,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女性,尤其是二七至七七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月经前后气血易波动,更要依赖肝之疏泄,以保持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达到气血调和,避免月经病的发生。
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这是在气和血两方面的生理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而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因而肝疏泄功能正常,血亦流通无阻,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所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如果肝疏泄失常,即可引起藏血功能失常而出现各种血液方面的病变,如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气滞于胞宫,可见到女子经行不畅而经血中夹有血块,甚或痛经、闭经等。
根据以上所述,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失疏泄,则月事异常,我们提出“疏肝解郁,行气化滞”为妇科病的治疗要法。
“郁”指气滞血瘀,与肝木密切相关。
《内经》提出“木郁达之”,“达”为畅达之意,包括疏通及轻扬举散之治法。
张景岳曰:“达,畅达也,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其脏应肝胆,其经在胁肋……然木喜调畅,故在表者宜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
”可以说有气滞就必有血瘀,有血瘀必致气郁,单纯的气郁或血瘀证不多。
何赛萍从肝脾论治月经病经验拾萃

2 月 经 病 从 肝 脾 论 治
气疏泄 有序 ,血脉 才能 流通 ,月 事 才 能 以 时而 下 。因 此 ,肝 藏血及 主疏 泄 功 能 的正 常 是 月 经 正 常 的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 , 故有 “ 子 以 肝 为 先 天 ” 的说 法 。肝 喜 条 达 、恶 抑 女
关 键 词 月 经 病 从 肝 脾 论 治 何 赛 萍 临床 经 验
吾师何 赛萍 教授从 事 中医 临床 基 础教 学 、科 研 和 临床 工 作 近 3 0年 ,善 于运 用 中 医 辨 证 治 病 的 思 路 , 以经 方 为主 ,参 用 时方 ,结合 具 体 病 因病 机 治疗 妇科 杂症 。今 将何 师根据肝 脾 的生 理特 性 ,从 肝脾 论 治 月
经 病 之 经 验 ,介 绍 如 下 。 1 肝 脾 与月经 病 的关 系
月经 之本 。正 如薛 立 斋所 说 : “ 者 水 谷 之 精 气 也 , 血 和 调 于 五 脏 ,洒 陈 于 六 腑 … … 在 妇 人 上 为 乳 汁 ,下 为
月水 ” 女科 经 纶 》云 : “ 人 经 水 与乳 ,俱 由脾 胃 。《 妇
色 紫 而 有 块 ,经 来 腹 痛 , 血 块 下 则 痛 减 ,胸 腹 或 乳 房
衄 、崩漏 等 ;肝 气上逆 则经 血 随 冲气 而 上 逆 , 以致倒 经 ;肝血 亏虚 ,则肝 无 所 藏 ,肝失 滋 养 ,导致 疏 泄 失
职 ,气 机 不 畅 ,气 滞 血 瘀 , 出 现 月 经 量 少 、 痛 经 、 闭
可 导致 月经 病 的发 生 、发展 。何 师认 为 现 代人 工 作 、
的主要机理 是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不和 ,导致 冲任二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肝论治月经病
【摘要】从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论述肝与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关系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月经病;辨证论治
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闭经。
以行经期异常为主的有经期延长。
以经量异常为主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经期、周期、经量均异常的有崩漏。
其中月经后期和月经量少临床多并见,月经先期和月经过多多并见,亦有月经先期伴量少和月经后期伴量多。
《河间六书》谓:“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叶天士在《叶氏医案存真》、《临正指南医案》中都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
正常的月经有赖于冲脉的充盈及任脉的舒畅,而冲脉隶属于肝脏,因此,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经正常的基础。
冲脉之气盛,肝气疏泄有序,血脉才能流畅,月事才能以时下,因此,从肝论治月经病,是一重要治疗法则。
1肝与月经病的生理病理关系
肝藏血,为血海,是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亦称血海。
肝血不足,冲脉无以充盈,可见月经过少,闭经。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
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
朱震亨《丹溪心法.头眩》“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
肝火亢生,灼伤脉络,破血妄行,亦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
肝主疏泄,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冲任气血调和,月事以时下。
反之肝失疏泄,则月经异常。
肝之疏泄功能不及:如抑郁伤肝,肝气不疏,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肝气郁结,气行则血行,气结则血滞,冲任气血阻滞,可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
肝气疏泄功能太过:如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肝气亢逆,血随气行,可见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等。
肝主疏泄,其用为阳,肝主藏血,其体属阴,即“肝体阴而用阳”。
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
2从肝论治月经病的常用法则
2.1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调经血自畅,如肝气失于条达,肝失疏泄,势必造成经行紊乱,或先或后,或闭或漏,或多或少,痛经。
治宜疏肝解郁,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经闭加红花、泽兰,痛经加延胡索、炒川楝子。
气滞血瘀,经色紫而有块,舌见瘀斑,脉弦涩者,可加益母草、川芎、丹参、五灵脂等。
2.2 疏肝通络
肝经循行于人体的阴器、胞宫及乳房。
肝经功能正常,则妇女月经按期来潮,产后乳汁分泌正常。
反之则出现月经紊乱、痛经、两胁、乳房及两少腹胀满等病。
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
气滞者加制香附、枳壳、青皮、苏梗等,血虚者加熟地黄、当归倍用,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2.3清肝泄火
肝体阴而用阳[1] ,血为阴,气为阳,如因情志不畅,忧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炽盛则灼伤冲任,常见月经过多、崩漏等。
治宜清肝泄火为主,佐以养血理气,方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泄肝汤。
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龟板,经行头痛加川芎、石决明。
2.4补益肝肾
肝肾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为母子之脏,肝藏血及主疏泄的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资助,若肾气不充,冲任失养,则精血无源;肾气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失所养,则肝血不足而疏泄失职,月经无以通下。
肝血肾精相互为用,治肝肾即是治冲任,肝肾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冲任,而冲任损伤亦可涉及肝肾,一般常见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痛经等。
治宜补益肝肾,方用补肝汤。
经来腹痛,小腹凉,经色暗而有块,可加肉桂、吴茱萸、乌药、艾叶等温经散寒。
若腰酸,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可加续断、杜仲、菟丝子、桑寄生等温肾益气。
3临症举愚
患者杨某,女,29岁,经行腹痛10年,加重1年。
每于经前3天及经期第一天下腹隐痛,痛甚伴恶心呕吐,有时需服止痛药。
LMP:2009年11月8日~2009年11月10日,量中,色暗红,夹少血块,经前3天及经期第1天下腹隐痛,痛甚伴恶心呕吐及腹泻,腰痛。
2009年12月9日就诊,舌红,苔薄,舌下静脉瘀紫,脉弦细。
辩证为肝郁气滞症,治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导师方以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0g,柴胡10g,白芍15g,川芎10g,制香附10g,枳壳10g,当归10g,鸡血藤20g,制没药5g,制乳香5g,蒲黄10g,益母草15g。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补肝,延胡索、鸡血藤、制没药、制乳香、蒲黄、益母草活血止痛,制香附、枳壳行气,川芎活血行气。
上方连服6剂,服第3剂时,月经来潮,下腹痛较前明显减轻。
月经病的发生,与肝脏的病理变化关系密切,临床上常用疏肝、平肝、养肝
等为法则,治疗月经病尤月经先期后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痛经等,用之多效验,故月经病多从肝论治。
参考文献
[1]叶振昊,张敏娜.黑龙江中医药,2008,3:2—3
[2]邓月娥.叶天士从胃论治的学术思想探析.中医杂志,1991,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