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月经病

合集下载

袁惠霞教授从肾论治妇科疾病的经验

袁惠霞教授从肾论治妇科疾病的经验
周 服 用 上方 , 净 停 服 。经前 1 起 服 用 1d 此 次 经 来 量 中 , 经 周 0, 色
吴某 , 女性 ,1 , 师 。患者 平 素 个 性 较 强 , 年 因调 资 及 5岁 教 去 工 作 等事 不 顺 心 , 便 闷 闷不 乐 , 时 易 躁 易 怒 , 至欲 哭 且 不 而 有 甚 能 自控 , 经先 后 不 定 , 部烘 热 , 易 出 汗 阵 阵 躁热 , 月 面 容 心悸 , 人 寐 多 梦 , 后 服 谷 维 素 、 定 片 等 药 物 无 明 显好 转 , 2 0 元 先 安 于 0 2年 月 7 日就 诊 。望 舌 质 红 少 苔 ,脉 细 数 无 力 。诊 断为 经 断 前 后 诸 证 。 属肝肾阴虚 , 血不足 , 证 精 心失 所 养 。 以滋 补 肝 ’ , 肝 理 治 肾 疏 气 , 心 除 烦 。处 方 : 地 黄 1g 枸 杞 子 2g 山 药 1g 山茱 萸 清 熟 5, 0, 5,
王 某 , 性 ,3岁 ,0 5年 5月 初 诊 。 自述 去年 8月 因亲 人 女 3 20 意外身亡后 , 心情 过 度 悲 伤 、 虑 , 经 来 量 少 ,d即净 , 生 巾 忧 致 3 卫 见 少 量 渗 血 , 淡 红 , 血 块 , 黯 , 腹 痛 , 感腰 胀 , 诊 时 面 色 无 偏 无 偶 来 色 晦 黯 , 倦 乏 力 。舌黯 淡 , 薄 白 , 细 。辨证 为 肾 虚血 瘀 。治 体 苔 脉
3 经 断 前 后 诸 证
各 1g 山 茱 萸 1g 淫 羊藿 、 子 仁 、 5, 0, 柏 当归 、I 、 附 、 金 各 川芎 香 郁 1g鸡 血 藤 3 g 肾阴 虚 者 加 生 地 黄 1g枸 杞子 1g 肾 阳 虚者 2, 0。 5, 0; 加 肉 苁 蓉 1g 桂 枝 6 ; 瘀 者 加丹 参 1g 血 虚 者 加 党 参 、 2, g血 5; 白芍 、 黄 芪 各 1g 每 日 1 , 煎 2遍 取 汁 3 0 l分 2次 温 服 , 源自 1 5。 剂 水 0m , 经

试析月经病从肾论治

试析月经病从肾论治

较多 , 但对 囊肿型痤疮疗 效并不满意 。四环索是一种 广谱抗 菌 药, 口服能使面 部皮脂 中游 离脂肪酸 浓度下 降, 具有 抑制痤疮 丙酸杆 菌和抑制 中性粒细胞趋 化的作 用, 来治疗痤疮 , 用 临床
上有一定疗效 。 但效 果 并 不 令 人 满 意 。 医认 为 , 疮 与肺 胃积 中 痤
止皮 脂油脂堆积 ; 丹参对 丙酸痤疮 杆菌有高 度敏感性 “ , 】能消 炎抑菌 , 溶解皮脂 。 虽然其 他中药的作用机理 尚不很清楚, 但治 疗痤疮有改善皮脂代谢功能 , 消炎抗菌 , 改善微循 环, 调整内分 泌等多方面的作用 , 因此 全方 共奏活血化瘀 、 软坚 散结、 清热解
毒 等 作 用 。治 疗 囊肿 型 痤 疮 有 较 好 疗 效 。
疹; 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 3 , O 近期有多数新的皮疹 出现 , 炎症 仍明显。总有效率 以治愈加显效计 。
2 结 果
【 参考 文献】 [ ] 赵辨. 床皮 肤病学 [ . 1 临 M] 第三 版. 南京 : 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 9 2 8 4 19 . 3 .
详 见 附表 :
维普资讯
J oURNAL OF CHE NGDE M E CAL C LEGE DI OL
V o1 23 N o 4 2 . . 006
理 不 当 , 后 遗 留疤 痕 。 者 自 2 0 愈 笔 0 4年 4月 ̄ 2 0 0 6年 1月采 用
化 瘀 散 结 之 效 。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证 明 ,白花 蛇 舌 草 、 参 能 抑 丹
为: 桃仁 、 制半夏 、 丹参 、 贝母各 9 , 象 g 丹皮 、 郁金 各 1g 元参 、 2, 夏枯 草、 山楂各 1g 红花 lg 白花蛇舌草 2g 甘草 5 ; 5, O, 0, g 重者 加

中医补肾调治月经病的体会

中医补肾调治月经病的体会

胞还会 扩散 的根 本原 因 。如果 将 西医 的癌 瘤手术 与传
统 中医恢 复元气 的方法 相结合 , 乃是癌症 患者 的福音 。
刘 雪梅 内蒙古赤峰 学院 医学院( 赤峰 0 4 0 ) 2 0 0
中 医 补 肾调 治 月 经 病 的体 会
【 图分 类号】 R 7. 1 【 献标 识码】 A 中 2 1 1 文
传统 中医使 用“ 阳救逆 ” 回 的药 物或 灸 法 , 以恢 可
复 元 气 的 功 能 , 经 脉 逐 渐 通 畅 , 强 祛 邪 的 力 量 。 虽 使 增 然 开 始 时 一 定 会 出 现 萎 缩 的癌 瘤 变 大 的 情 况 , 这 就 但
是“ 阴变 阳者” 的有利 表现 。 由于不 断地 为患者 增强 热 力 , 脉 的循 环 回路就 会逐 渐 通 畅 , 旦 回路 通 畅 , 血 一 疼 痛就 会减 缓并 消 除 , 瘤 就会 在 1 3个 月 内消 除 , 肿 ~ 是
【 文章编 号】 1 0 — 3 9 2 1 ) O1 4 — 2 0 0 7 6 (0 O 1 一4 00 月经病 是常 见病 、 多发病 , 女子 经 、 、 、 在 带 胎 产疾 病 中 , 经病 占第 一 位 。《 青 主女 科 》 :经水 出诸 月 傅 日 “
1 4 40 活血化瘀 的药物也都 是会损 伤患者 的元气 。 气亏损 , 元
前 去 消 除 积 聚 的 细 胞 就 会 越 少 , 瘤 自然 就 会 停 止 生 癌
陕 西 中医 2 1 年 第 3 卷 第 1 期 00 1 O
化 作 用 , 癸 才 能 化 赤 为 经 血 , 过 冲 任 二 脉 , 送 至 天 经 输
没 有 被 疏 通 , 血 运 行 会 更 加 不 畅 , 就 是 手 术 后 癌 细 气 这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早期的补肾调周法将月经周期的分为4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经夏教授多年摸索后的调周法按7个时期论治: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行经期。

通过燮理阴阳达到修复、重建月经周期。

①经后初期:月经干净后3-5天,亦有更长时间者,表现为无明显带下。

治当滋阴养血,阴虚轻者,方用归芍地黄汤,常用药: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

阴虚重者,雌激素偏低,癸水衰少者,可用二甲地黄汤,常用药:龟板、鳖甲、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牡丹皮、茯苓、紫河车、山茱萸、怀牛膝等峻补肾阴。

②经后中期:月经干净3-5天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出现少量带下。

治当滋阴养血,稍佐助阳,须加入少量助阳药,如:菟丝子、肉苁蓉等。

常选滋肾生肝饮合菟蓉散,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熟地黄、续断、菟丝子、肉苁蓉、泽泻等,阳中求阴。

③经后末期:时间较短,一般2d~3d,与经间期相连。

表现带下量增多,或有少量锦丝带。

治当滋阴助阳,阴阳并调。

经后末期常与经间排卵期密切相关,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这时需要阴阳并调,并却促使其气血活动,方用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怀牛膝、杜仲、五灵脂、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巴戟天等。

④经间排卵期:一般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以出现较多透明锦丝样带下为标志,持续时间根据数律分别有7、5、3天不同。

治当补肾活血。

夏教授自拟补肾促排卵汤,药用: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紫石英(鹿角片)、五灵脂、红花、川芎等。

⑤经前期前半期,又称黄体期。

出现高温相6-7天之内。

为阳长运动的重要时期,此期患者常常表现为阳长的不足,所以此期的治疗是扶助阳长,保持重阳的持续。

具体说来又有血中补阳,阴中求阳,气中补阳之分,代表方有毓麟珠、右归饮、健脾温肾汤等,此乃法中之法。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医治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人脉、子宫也相关。

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常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

现代人缺少运动,多为不通之症:①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中医学认为医治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

医治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依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

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分,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

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分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一、月经病辩证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并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病症的疾病。

月经病主要是依据期、量、色、质来辩寒热、虚实。

一〕从热分析,有实热、虚热和郁热1.实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多,经色深红,质地粘稠,夹有血块;2.虚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少,经色红,质地粘稠;3.郁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红。

从肾论治月经病

从肾论治月经病

期 性地 出血 ,经 常不 变 ,信 而 有 期 ;反 之 ,肾 的功 能
失 常 ,出现 肾 阴虚 ,肾阳虚 甚 或 阴 阳俱 虚 的情 况 ,则
就 会 影 响 到 月 经 ,从 而 引 起 月 经 不 调 、 痛 经 、 闭 经 、
细 。治 宜补 肾调 经 ,养 肝 止痛 ,方用 调 肝 汤 为 主加 杜
崩漏 、绝 经前 后诸 证等 月 经 病证 。本 着治 病 必 求其 本 之理念 ,笔者 认为 ,各 类 月经 病 证 在 治疗 上 皆应从 肾 论治。 2 从 肾论治 月经病 的临床运 用
仲 、续 断等 。 2 5 闭经 :先天 禀赋 不 足 ,或 早 婚 多产 ,房 室 不 节 , . 损伤 肾气 ,以致精 血亏 少 ,冲 任 空 虚 。证 见 月 经 初 潮 应至 而 未 至 ,或 潮 后 复 闭 ,兼 见 头 晕 耳 鸣 ,腰 腿 疫 软 ,小便频 数 ,舌 淡 苔 薄 ,脉沉 细 。偏 肾阴 虚者 ,则 见 五 心烦 热 ,潮热 盗 汗 ,舌 红 而 干 ,脉细 数 。偏 肾 阳
维普资讯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0 8年 2 第 4 月 3卷第 2 期
从 肾论 治 月 经病
杨 蜀 雅
四川 省天全 县 中医院 四川 天全 6 5 0 2 50
关 键 词 肾 月 经 病 辨 证 论 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 肾 的 五 脏 属 性 看 , 中 医 学 所 谓 之 肾 ,除 包 括 现
2 4 痛 经 : 肾气 本 虚 ,或 因房 劳 多 产 ,伤 精 耗 血 , . 经 行 之后 ,血海 空 虚 ,胞 脉 更失 濡 养 ,以致作 痛 。证 见 经 行 后 一 二 日小 腹 绵 绵 作 痛 ,肢 软 无 力 ,经 行 量 少 ,色 淡 ,腰 部 瘦 胀 ,或 有 潮 热 、舌 淡 苔 薄 ,脉 沉

耿开仪教授从肝肾不足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

耿开仪教授从肝肾不足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

• 1638•光明中医2020 年6 月第35 卷第11 期CJGMCM June 2020. Vol 35. 11参考文献[1]杨金风.无比山药丸加减方辅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2) :200-202.[2]王超.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3.[3]高亮.阮诗玮教授依据中医运气学说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4]金劲松.水陆二仙丹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7.[5]桂玉然.更年安怡方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干预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6.[6]王惠君.肾络宁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学院,2002.[7]韩冰,刘强,张守琳.赵振昌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 :62~64.(本文校对:郎迪收稿日期:2020 -02 -27)耿开仪教授从肝肾不足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李文清孙路耿开仪摘要:所谓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1]。

不难看出,调经占妇科病的首位。

耿开仪 教授,1928年出生于江苏沐阳,毕业后曾留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名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因故调回本地医院造福家乡百姓。

耿老博读古医籍,博采众长,临床工作七十载,擅长治疗妇科疾病,曾被评为我市首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拥有耿开仪名老中 医工作室。

现年91岁的耿老,仍然精气十足,思路清晰,为一方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可谓国之瑰宝。

笔者有幸跟师于耿老,将跟师 学习经验总结于此,与耿老之渊博学识相比如九牛一毛,但仍欲将耿老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望耿老经验得到很好的传 承,亦为我们后辈中医事业的发展给予借鉴与启迪。

浅谈从肾论治妇科病

浅谈从肾论治妇科病

腰腹痛甚 , 经期持续 4d 左右 , 经前颜面浮肿 , 伴有腿酸 及恶心, 平时白带多 , 夜卧多梦, 头晕乏力, 原发 3 年不 孕, 舌尖红、 脉沉弦。证系肝肾阴亏, 气滞血瘀。治拟养 血益肾, 舒 肝化 淤。 药用: 白芍 20g , 川断、 生山 药各 15g, 菟丝子、 郁金、 女贞子、 桑寄生、 丹参、 木香、 枸杞 子、 生五灵脂各 10g , 柴胡 6g。 以此方加减, 共诊治 8 次, 服药 24 剂。第 9 次来诊时 , 已停经 42d , 尿妊娠试 验阳性, 诊为早孕。 体 会 妇科病的本质是脏腑及冲任二脉的功能 失调 , 而肾则是五脏阴阳调节中心 , 冲任二脉皆起于胞 中而通于肾 , 因此 , 妇科病与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肾论治妇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从肾论治妇科病 , 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 下, 恢复或重建肾阴肾阳相对平衡 , 从而使妇科疾病治 愈或得以改善。 然肾阴与肾阳既对立又统一 , 临床既需 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具体情况, 或予滋阴 , 或予温阳, 但 又不可决然分开。 尤其采用补阳之法, 常需在补阴的基 础上进行。 以上 4 例中 , 例 1 及例 4, 肝 肾阴亏症 状均较 明 显。 例 1 为原发性月经失调, 乃先天不足、 真水亏乏, 又 因以往及当前的出血不止更加导致阴虚火旺 , 故当滋 肾壮水, 养血摄血。 投滋阴固冲之剂后 , 肾水渐足血热 自清 , 出血即止。 例 4 为原发不孕证, 基本亦在肾阴不 足。 因肝为肾之子, 肾阴亏少则肝无所养, 以致木郁不 伸气滞成淤, 故月经量少而不孕。 仍用滋补真阴之品 , 使精足则肝荣 , 郁舒而淤化, 故能短期治愈。 例 2 及例 3 用中医理论分析均以命火虚衰, 肾精 不足为主证。例 2 闭经 , 证系肾气不足, 冲任不充。经 本源于肾 , 若肾气不足, 则冲任不充, 血海空虚, 故经闭 不行。 根据 “虚则补之” 的原则 , 治从温肾填精着手, 佐 以通行之品, 使肾精满盈 , 肾阳温煦, 其气蒸腾, 冲任渐 充, 则长达一年的闭经才能速为奏效。 例 3 绝经后高血 压, 亦表现为肾气虚弱, 下元虚寒 , 既不气化以主水, 又 不能封藏以固本, 以致水湿泛溢而浮肿 , 虚阳上越而令 血压高, 实为阴病及阳之候。 故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温 化扶阳。水足则虚火归原, 火壮则水治肿消。不但血压 很快平稳下降 , 而且它证亦均随之大减。 总之 , 以上 4 例虽属不同的妇科疾病, 但都有 “肾 虚” 的共同病机及表现, 因此从医案医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肾论治月经病
【关键词】月经病中医病机肾
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

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但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

其中尤以肾的功能失调最为重要。

本文就肾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从肾论治月经病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中医对肾与月经的生理关系的认识
肾藏精,主生殖。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六节藏象论》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故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功能,而以贮藏为主,使肾精不无故流失。

肾为天癸之源。

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月经断绝。

随着肾气的充盛,每月天癸必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其后又随肾气的虚衰,天癸亦渐竭,经断无子。

故肾为天癸之源。

肾为冲任之本。

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使子宫盈满;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之精、血、津液充沛。

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若任虚冲衰则经断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止。

然而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所以冲任之本在肾。

肾为气血之根。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调和,经候如常。

《冯氏锦囊秘录》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

阐述了肾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维系。

胞宫司月经,肾与胞宫相系。

《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

”《难经》云:“命门者……女子以系胞。

”又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与任脉交于关元,与督脉同贯脊,故肾与冲、任、督脉相关,肾与胞宫相系,冲、任、督同起于胞中。

肾与脑髓相通。

肾主骨生髓通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亦离不开脑的调节。

总之,月经生理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为基础,更以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胞宫成熟为轴心,而肾则在此轴心中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

2 肾在月经周期调节中的作用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激素作用于子宫,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依据肾藏志、藏精、主骨生髓以及髓聚为脑的理论,可知肾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肾中产生的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在月经产生的生理过程中,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

从功能的吻合上看,天癸在月经产生过程中,有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促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天癸具有垂体一级的调节功能。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见冲任是直接作用于胞宫的环节,并使经血来潮。

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使内膜剥脱出血,月经来潮。

因此,冲任对胞宫、卵巢对子宫,在月经产生过程中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卵巢的功能。

可见,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中医学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性腺轴环路相对应,从而为肾主导月经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肾对妇女月经的影响,不仅主宰着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协调,还可以通过胞脉直接作用于胞宫。

女子从月经开始来潮至月经闭止,整个生理阶段主要都取决于肾。

3 辨证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