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月经病从肾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月经病从肾论治
【摘要】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肾在月经的产生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从生理、病理两方面论述肾与月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西医月经产生理论,以补肾法及补肾方药的研究加以论证,探讨月经病从肾论治的理论基础,为月经病从肾论治提供依据。肾的功能失调可致多种月经病的发生,月经病当从肾论治。
【关键词】月经肾生理病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84-02
1 肾与月经的生理关系
对于月经产生的机理,中医学认为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作用的结果。肾对女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之间的协调,从而使女性具有月经和胎孕的生理功能。肾在月经产生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1]。
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月经来潮,首先是肾气的充盛,指出妇女的发育与衰老,月经的来潮与终止,及生殖能力的盛衰均与肾有关。肾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医贯·内经十二官论》“肾有二,精所舍也”,肾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如《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又《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又包括脾胃所化
生的水谷之精,即脏腑之精,后天之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月经的根本物质是血,精血同源,肾藏精,精化血,如《侣山堂类辩》“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张氏医通》“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此外肾中精气能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奉心化赤而为血。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任二脉相滋,血溢胞宫,月经来潮。冲任二脉在女性生理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皆受肾主导,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说:“任脉冲脉,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故肾为冲任之本”。《临证指南医案》也指出:“经水根于肾,旺于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器官,肾与胞宫有一条直接的经络联系,即《素问·奇病论》说“胞络者,系于肾”。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脉又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元神之腑,主载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功能正常亦受脑的支配,故有人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称之为肾轴[2]。
月经是胞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其产生与肾气的充盛,天癸的成熟,冲任二脉的通畅,胞宫的功能正常密切相关。肾是生精、化气、生血的根本,也是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肾是藏精之处,施精之所,天癸之源,冲任之本。只有肾气盛,肾的阴阳平衡,天癸才能泌至,冲任二脉才能通盛,精血方能注入胞宫化为月经,即肾气盛
→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可见,月经的产生是以肾为主导,故《傅青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 [3]。
2 肾与月经的病理关系
肾在月经产生中作用密切,肾的功能失调将导致月经的紊乱,出现多种月经病。以虚证为多,实证较少。《女科经论》云:“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即乏,则经血渐至日益干涸”;《傅青主女科》:“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也!夫经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满则溢而虚则闭,何以虚能作疼哉?善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治法以舒肝气为主,而益以补肾之味,则水足而肝气安,益调补肝肾,用调肝汤”;《东垣十书·兰室秘藏》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另张景岳云:“真阴所居,惟肾为主,盖肾为经血之海,五脏之本,故肾水亏则肝火所滋而燥生…肾水亏则孤阳无主而虚火炽”。故肾虚可致多种月经病。
若肾阴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则致月经先期;治以补肾固冲调经;若肾阴亏损,则精亏血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治以滋阴补肾,养血调经;若肾气不足,冲任不固,血海失司,蓄溢失常,致月经先后不定期,治以补肾益气,固冲调经;若肾气不足,则冲任不固,封藏失职,或因肾阴虚肾阳偏亢,阴阳失衡,肾阳虚封藏失职或肾阴亏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可致崩漏,治以或补肾益气或滋阴潜阳或滋阴清热,固冲止血;若肾元之气不足,气化推动无
力,血行迟滞或肾虚督损,元气衰少,不能温养调通,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可致痛经,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配以温补肾阳的药物;经期血气下注于冲任,命门愈衰,不能上温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下注,故经行泄泻,治以温肾健脾,除湿止泻;或经期血聚冲任,湿气乘之,肾阳失于温煦,水气泛滥,故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而致经行浮肿,治如《素问》中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及“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治以温肾健脾,化气行水;另肾阴虚,虚火上炎,热伤肺络,而致经行吐衄,治以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失衡,或肾阴虚脏腑失于濡养或肾阳虚脏腑失于温煦,致经断前后诸症,治以或滋肾益阴,育阴潜阳,或温肾壮阳,填精养血。
可见,肾与月经在病理方面亦相互影响,无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均可导致月经病的发生,且其发病机制十分明确,故寻征求因,辩因论治,有的放矢,是月经病从肾论治的病因学基础。
3 补肾法及补肾方药的研究
在月经产生机理的理论中,中医学“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相对应。大量研究表明,肾的功能失调所致月经病患者存在内分泌方面的改变。这为月经病从肾论治提供了现代研究基础。
3.1 补肾法
中医学认为补肾是治疗月经病的关键。临床运用补肾法治疗月经病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亢氏[4]主张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及其
临床表现运用补肾法治疗。分别从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不足导致月经病出发,提出了补肾法在月经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吴氏[5]等运用针灸补肾扶脾法治疗青春期月经病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说明肾气不足是月经病发生的关键。童氏[6]等对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临床应用中周法应遵循补肾的原则,尤其是月经病的治疗。故补肾法治疗月经病,或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调整肾的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密月经正常。
3.2 补肾中药:
①现代药理学研究:补肾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为月经病从肾论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补肾中药种类繁多,如补肾助阳药[7]:仙茅、巴戟天、淫羊藿、鹿茸、补骨脂等;补肾填精药如菟丝子、川断、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桑寄生等均含有黄酮及黄酮甙类,淫羊藿还含有维生素e,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巴戟天具有明显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的功能活动,川断含有维生素e有明显的安胎作用,尚有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桑寄生、菟丝子可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说明补肾中药具有黄体样的安胎功能。张氏[8]的研究中发现:补肾中药具有内分泌激素样作用,有调节性腺轴作用,能促进子宫和卵泡发育,提高性激素水平,促使卵泡正常发育成熟。
②实验及临床研究:据报道,用补肾药喂服小鼠,对小鼠卵巢垂体激素的合成代谢有明显的作用,并对卵巢的受体形成也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