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才苏轼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院系:09理工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五班姓名:徐东旭在宋代文学史上,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他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
他的作品展现了可供人们感知、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表达了他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
他几起几落的生活波折和他过人的睿智使他对人生的思考获得新的视角和高度。
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与全才,在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
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可以说苏轼在文学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盟主”苏轼登上了唐宋古文艺术的高峰,文名之盛在两宋可谓独一无二,宋孝宗为其文集作序曰:“一寓之于文,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
朕万几余暇,细绎诗书,他人之文或得或失,多所取舍,至于轼所著,读之终日,每每忘倦,常臵左右,以为矜式,信可谓一代文章之宗也与。
”(《御制文集序》)在他手上,北宋古文运动推上高潮,并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散文风格,并使之成为宋一代散文成熟而稳定的主导风格。
他的散文既有宋文的共同特色,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他学贯百家,广备众体,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涵纳儒、释、道诸家精华,将事、理、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姿态横生,机变灵活,挥洒如意。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鲜明特色,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他挖掘了古文文体的巨大潜力,又显示了古文艺术的广阔前景,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而那种渺茫、虚幻的感觉,又为后文的人生哲思作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弃武从文的历史人物
弃武从文的历史人物解析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在战争和政治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最终选择弃武从文,致力于文化、教育和文学等领域。
这些人物通过弃武从文的转变,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习武的军事世家,年轻时曾担任过军职,但因对文学和书法的热爱,最终弃武从文。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举世闻名,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杜甫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习武的官僚家庭,年轻时曾投身军旅,但因对文学的热爱,最终弃武从文。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被誉为“诗史”。
3、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左拾遗、刑部侍郎等职。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习武的官僚家庭,年轻时曾投身军旅,但因对文学的热爱,最终弃武从文。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诗魔”。
4、苏轼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等职。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习武的官僚家庭,年轻时曾投身军旅,但因对文学的热爱,最终弃武从文。
苏轼的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全才”。
这些人物在弃武从文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还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学和艺术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试论苏轼在宋代文坛的地位
【内容提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罕有的全才。
他把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引向深入,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运动的成果。
他对文学有不少独道的见解,他的诗、文、词、赋等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学成就,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全面的胜利,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一个叱咤文坛的领袖与他惊世创作和独到的文艺理论是分不开的,苏轼自成一家的诗、别立一宗的词,革故创新的文风和不拘一格的文论是他领袖地位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苏轼宋代文坛地位试论苏轼在宋代文坛的地位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罕有的全才。
他把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引向深入,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运动的成果。
他对文学有不少独道的见解,他的诗、文、词、赋等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学成就,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全面的胜利,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一个叱咤文坛的领袖与他惊世创作和独到的文艺理论是分不开的,苏轼自成一家的诗、别立一宗的词,革故创新的文风和不拘一格的文论是他领袖地位的具体体现。
当然,从苏轼对后世文坛的深远影响上,也可折射出这位伟人在宋代文坛上的辉煌成就和无人替代的领袖风采。
一、自成一家的苏诗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苏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才气大、学问高,可完全不受成规的束缚,将作文的方法用之于作诗而获得成功。
“苏轼以他天纵之才和大手笔、大气魄,开拓了宋诗的新境界,赋予宋诗新的生命活力”!①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他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于法度之中的新意和出于豪放之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苏轼学诗不宗一家,而能兼取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和欧阳修等前辈诗人之长,经过熔铸创造,而自成一家。
苏轼文学艺术的多才多艺之士
苏轼文学艺术的多才多艺之士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而他的多才多艺之士的身份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创作方面有卓越成就,还精通书画、鉴赏、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
他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广泛的学识影响着后世,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首先,苏轼在诗词方面显示了他的多才多艺之士的才华。
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通常运用鲜活的描写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的名篇《赤壁赋》通过生动描写和巧妙运用比喻,再现了历史上的壮丽场景和英雄人物的气概。
苏轼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咏史抒怀、悼亡等多个主题,其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
他既能写山水的壮丽和旷远,也能抒发对世态炎凉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其次,苏轼对散文创作也有独特见解,展现了他多才多艺之士的广泛才华。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优美,触动人心。
苏轼的散文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见解,他善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其中,他的《东坡乐府》是一部代表作,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他的经历和思考,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苏轼的艺术才华也表现在书画领域。
他擅长书法,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的书法作品独具个性,娴熟运用笔墨,字迹流畅有力,既融汇古人之法,又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曾自称“飞白居士”,反对刻意追求工整和刻板的字体,主张自由自在地展现个性与意境。
苏轼的书法风格简约大方,流畅自然,给人以舒适愉悦的视觉体验。
此外,苏轼还对音乐有深厚的造诣。
他对音律和乐理的研究深入浅出,通过对音乐的理论性思考,他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
苏轼的诗词不仅在形式上符合音乐的节奏,也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他的音乐才华使他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综上所述,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多才多艺之士。
他的诗词作品博大精深,以鲜活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引领着后世文人。
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对东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东坡文化,是指中国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思想、艺术、人格等方面的影响和遗产。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对东坡文化的了解让我深感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并对我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对于东坡文化的了解,我深感苏轼的才华横溢和思想的卓越。
苏轼是一位全才,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深度,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触动和思考。
尤其是他的词,以其深情、哲理、兼容并蓄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苏轼的思想也是非常独到和前卫的,他强调个体观念和人的主体性,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
这些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使苏轼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其次,对于东坡文化的了解,我受到了苏轼胸怀广阔和人格魅力的启迪。
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有独特和前卫的政治观点和追求。
他主张开放和包容,提倡以人为本、以实为本的治国理念。
尽管他的初衷一直是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但由于他直言敢谏,与权贵观点不合,最终被贬谪。
但即便如此,苏轼在谪居时依然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姿态,继续研究文学艺术、帮助他人,并且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行为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激励着我追求卓越和乐观面对生活的困难。
此外,对于东坡文化的了解,我觉得苏轼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是值得借鉴的。
苏轼多次流亡,生活不易,但他从未失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他常在诗词中表现出对江山景色的赞美和对平凡生活的感激。
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意象和生活的趣味,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活的真正乐趣。
正是苏轼的才华和热爱,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综上所述,对东坡文化的了解让我深感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并对我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让我受益匪浅,他胸怀广阔、不拘一格的人格魅力让我敬佩不已,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让我领悟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全才苏轼和轶事
• 2、东坡肉 、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 足时它自美。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 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 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 自美” 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 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 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 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 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 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 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 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 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 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 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 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 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 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 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 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 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 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 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 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 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 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 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 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 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 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 台请啊! 六举人呆若木鸡。 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诗、词、文、书法、绘画,千古全才——苏东坡
诗、词、文、书法、绘画,千古全才——苏东坡书法家导读那些杀不死你的东西,将会让你更加强大。
苏轼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他经历过年少高中进士的春风得意,经历过中年“乌台诗案”险死还生的沉重打击,经历过后半生起起伏伏的贬谪、起用、贬谪、再贬谪,一直被流放到最为遥远偏僻的天涯海角。
但是这些苦难的经历并没有将他击垮,反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东坡居士。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成就十分惊人: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
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乃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人!就是这样一位天才横溢的文学大家,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
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
嘉祐二年(1057),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其卓荦不群的才华而名震京师,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然而,就在此时,其母程氏病故,苏轼立即与父亲、弟弟回乡奔丧,并在家守丧两年。
此后十年,苏轼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仅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
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
苏轼历任地方官,看到新法推行中的若干弊病,常常作诗讥讽,更激化了与新党的矛盾。
元丰二年(1079),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文学上的成就
苏轼文学上的成就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坛上杰出的文学家、文化名人。
他是一位文学全才,涉猎广泛,不仅擅长诗词,并且在散文、骈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文学成就丰富多样,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景仰。
苏轼以超凡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的潮流。
在诗词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咏史怀古、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并且以豪放洒脱的笔调著称。
苏轼的诗词充满了生动、形象而且富于情感,让人如置身诗中,感受到他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独特感悟。
他的诗作多以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为题材,以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们对美与理想的向往。
苏轼的词更是在宋代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意境,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瑰宝。
苏轼的散文写作也是其文学成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骈文为主,以其典雅、洒脱的风格多次创作出杰出的佳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东坡乐府》、《赤壁赋》等。
他的散文具有宏阔而深远的胸怀,通过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了他对社会、人道的关怀和思索,充满哲理和人文主义的情怀。
苏轼的书法堪称一绝,他所创造的“苏体”成为了后世所倡导的标准书法之一,对后世书法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兼收并蓄,既有晋代人之豪迈、唐代人之秀雅,又兼宋代人之婉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以淡泊、洒脱为主,凭借着独特的笔墨和意境,传递出了一种洗尽铅华、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此外,苏轼还以其绘画方面的造诣而闻名。
他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画作形象生动,构图独特,墨色浓淡相间,给人以独特的观感和情感的冲击。
苏轼的山水画注重捕捉自然风光的瞬间美感,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被后人誉为画坛的巅峰之作。
苏轼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触动了千百年来的人们,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和审美乃至生活哲学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艺术成就也被后世所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常识--苏轼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为“书法四大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吟诵
走近苏轼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 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 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蝉娟。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 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 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 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 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 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 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 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苏轼治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通才、全才。
无论诗词文赋,还是书法绘画,苏轼都造诣极高。
他一生留下了两百多万字著述,其中包括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还有一大批散文和书画作品。
他的成就与他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他强调“其学必始于观书”,积累了丰富的治学思想。
他所倡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的理念,对于今天读书治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的急功近利和浅薄轻率的风气,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巧用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的道理来阐述治学之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从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再著书立说。
所谓“厚积”“博观”,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丰厚地积累学养。
所谓“约取”,就是慎取、精取,是在博观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谓“薄发”,是在“厚积”的基础上,进行严谨阐释。
“薄”不是单薄,而是凝练、精要、准确、深刻,做到“发”则中的,“发”则中肯。
苏轼认为,要想做到从容“约取”与“薄发”,必须以“博观”与“厚积”为基础。
在《与张嘉父七首》其七中,苏轼以富人之筑大第须储材充足为喻,对“博观而约取”进行详细阐释,指出只有广博地积累学养,才能著成“不容有所悔”的“一家之言”。
苏轼一生都在践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治学理念。
如他强调读书乃治学之根本,“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强调“读书万卷始通神”,“某闲废无所用心,专治经书。
一二年间,欲了却《论语》《书》《易》。
舍弟亦了却《春秋》《诗》”。
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博通经史,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学养,“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这使他在治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写出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才亦全才文豪苏轼读后感
天才亦全才文豪苏轼读后感苏轼啊,那可真是个神一般的存在!读完他的故事或者诗词之后,我就感觉他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专门给现代人秀才华的。
你看啊,这家伙首先是个超级天才。
他的诗词那叫一个绝,什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就这么几句话,西湖的美就像一幅画一样在你眼前展开了,而且还特别生动,感觉西湖就像个大美女,不管怎么打扮都好看。
他写词也是,豪放起来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气势,就像滚滚长江水直接冲进你的心里,让你觉得热血沸腾。
婉约起来呢,又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把那种对亡妻的思念写得细腻得不得了,让人读着都忍不住眼眶湿润。
但他可不仅仅是个诗词天才,还是个全才呢!他当官的时候,那也是一心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虽然仕途坎坷得像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被重用,一会儿又被贬到偏远的地方。
但不管在哪,他都没闲着。
到了黄州,他就研究美食,搞出了东坡肉。
你说这多厉害,被贬了还能把当地的猪肉做出新花样,而且这东坡肉现在都成了一道名菜,全中国的人都知道。
他还自己种地,什么东坡居士,感觉就像个田园诗人兼农夫一样,自给自足,还写了不少关于田园生活的诗词。
在艺术方面,他的书法也是一绝。
那字写得,就像他的人一样洒脱自在。
看着他的书法,就感觉他写的时候肯定特别随性,笔锋一转,就像是他的思想在纸上跳跃。
苏轼的一生就像是一场丰富多彩的大冒险。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换做别人可能早就一蹶不振了。
但是他不,他把这些经历都变成了创作的素材,变成了对生活的感悟。
他就像一个永远充满活力的小太阳,不管在哪都能发光发热。
读完关于他的种种,我就特别佩服他这种豁达的心态。
他就像是告诉我们,生活给你使绊子,你就把绊子当成垫脚石,站上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他的存在就像给我们这些后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知道,人可以活得这么精彩,这么有滋有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找到乐趣,还能给这个世界留下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大家,全才——苏轼生平思想介绍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 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 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 超俗的人生理想。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 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因 为他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太格格不入。虽然他 有理想,有抱负,但他的才干却因受到排挤而 无法得到施展,可谓是生不逢时。最后,苏轼 选择了用写诗来排解痛苦,用创作来充实自己, 取悦自己。于是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的壮丽诗 篇。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 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 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 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 大家。
熙宁二年(1069年)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 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京。
苏轼后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 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不被容 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 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 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 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 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 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苏轼的思想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 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 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 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 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 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 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苏轼在 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 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 派格格不入。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 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佑,更受摧折于绍 圣。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 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
什么是文豪,苏东坡为什么被称为大文豪
什么是文豪,苏东坡为什么被称为大文豪什么是文豪?一般把文坛上特别杰出的、最有影响的大作家,称为文豪。
比如国内的鲁迅、郭沫若,国外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高尔基等。
特别要说明的是,能称得起文豪的作家,都必须具有本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深厚底蕴,必须在多个文化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对整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文化进程有卓越的推动作用。
比如鲁迅在小说、诗词、散文以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等多个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特别是杂文方面更是无人比肩。
再比如郭沫若,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越,在历史、考古、金石文物方面也相当突出。
前面列举的三名国外文豪,都是世界级的,对全人类的文学和文化都有杰出的贡献。
苏轼为什么能称得起大文豪?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能称得起大文豪的,唯有苏轼苏东坡一人。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巅峰人物,他在多个方面的卓越成就,极大地拓展了他的人生宽度,至今无人可以比肩。
苏东坡在世的时候就是当时整个大宋文坛公认的领袖,当世的其他杰出文学家无不对其心悦臣服。
他去世后其各类作品更是百世传诵、千古流芳。
下面就逐项列举这位大文豪在各个方面的伟大成就。
大诗人传世的苏诗,有二千七百多首。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成为千年传诵、尽人皆知的不朽名篇。
有多首名作列入历代教学读本。
大词人宋词中著名的“豪放派”,由苏轼和辛弃疾开创,文学史上称“苏辛”,苏轼居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气魄和意境冠绝古今。
《江城子二首》雄奇瑰丽,“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迄今动人魂魄。
大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宋朝六位,苏轼位列其中。
《贾谊论》《范增论》《留侯论》,《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立意高远、文笔雄奇、列入课本的传世名篇。
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宋四家”,苏轼居首。
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展开全文
说到苏轼,真可谓如雷贯耳。
近代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把他列为中国文学四大家之一。
原话是这样说的:“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 三代(夏商周)以来的中国文人,多如牛毛,他竟能四中占一,其文学成就、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他的诗在宋独树一帜,和黄庭坚齐名,号称“苏黄”;他的词更是独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赋开创文赋,以前后《赤壁赋》名传后世;他的书法位列宋朝四大家(苏黄米蔡)之首;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苏轼不只是国人心中的“全能偶像”。
在国际上,也鼎鼎大名,在日、韩等许多国家,都获粉无数。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只12位,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都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极其赞赏的笔调称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有一颗自由的灵魂”。
@语文新思维。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浅析苏轼人生态度的成因
2019年7月(下)国内刊号C N61-1499/C赵晋(郑州西亚斯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浅析苏轼人生态度的成因苏轼是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通才,他生活的十一至十二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思想成熟定型的时期。
儒道释之间的冲突与斗争,逐渐演变为融合与渗透。
苏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人生态度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
他积极进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儒释道精神的高度统一。
正因为如此,他的一生经历谪贬,但都能进退自如、超然处世。
其诗词文的辉煌成就,便是他以儒家作治世之具、以道家作修身之术、以佛家作安身之法的真实写照。
一、儒家的积极入世苏轼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儒学气息浓厚的家庭中。
他的父亲苏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自二十七岁始,每日待在书房中刻苦用功,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大器晚成。
他的著作论据充足,纵横恣肆,有雄辩家的风采。
尤其是他所写的《六国论》,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发人深省。
发奋刻苦的苏洵同样也鞭策着苏轼、苏辙两个孩子。
苏轼的母亲程氏,是一个卓有见识、才德兼备的女子。
苏轼十岁时,她就教导苏轼读《范滂传》,使苏轼发愤要成为范滂母亲那样深远灼见的人。
苏轼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自幼就受到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熏陶,树立自己“奋厉有当世之志”的人生目标;他的弟弟苏辙也颇有才德,但是性情内敛,不如苏轼豪迈狂放,他们二人,感情极好,一生都是彼此扶持,相互勉励,使世人都为之感叹。
同时,苏轼生存的时代也成就了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出世精神让他颇有感悟,苏轼一生都把兼济苍生作为他处身立世的准则。
儒家思想首先告诉苏轼如何为人处世。
苏轼最早学习的书籍中有很多都是儒家典籍,因此儒学思想对苏轼认识世界产生了引导作用。
当他读过《范滂传》后就问母亲,假设自己要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母亲会如何做。
他以修身为做人的准则,在这基础上一步步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倡导人要奋发图强,建立功业,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己任。
文坛全才-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
文坛全才-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
”苏东坡 -宋代文学家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1 人物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宋朝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是佛教禅道追求者。
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公认的文坛领袖。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弟子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称。
与韩愈柳宗元黄庭坚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字体更被列入苏黄米蔡四种字体中。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登进士政治生涯八年在朝位高权重。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洵写的《名二子说》是这样解释的“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与北宋文化
苏轼与北宋文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极为繁荣的阶段。
而在这个时期,有一个文化巨擘,他就是苏轼。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化人物,他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全才。
他的文化影响力深远,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大行其道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轼对文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以文学才华闻名于世,其辞章之宏富,文采之流畅,可谓卓尔不群。
他擅长各种文体,无论是诗词、赋、散文还是小说,苏轼都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派的风格为主,打破了以往严肃诗风的格局,更注重诗歌的音韵美,富有感情。
同时,苏轼还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宁府通判、杭州通判、巡抚等重要职务。
他在地方上所作的改革,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尤其是他任通判期间,对于治理之道的探索以及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政治生涯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但也正是这些经历使得他的文化思想更为广阔且深刻。
苏轼对书法的研究和创作也是众所周知的。
他独创了多种字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苏体”。
苏轼的书法作品,不管是行书、楷书还是草书,都是以流畅、洒脱为主要特点。
他的字迹雄浑有力,而且笔力奔放,给人一种磅礴的力量感。
他的书法可以说是北宋时期书法发展的一个高峰,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苏轼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他擅长山水画,画作中山水气势磅礴,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
他的画作多才多艺,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显示出他出众的绘画才华。
他画作的特点是注重意境的表达,以意蕴深远闻名于世。
综上所述,苏轼是北宋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以卓越的文学才华、杰出的政治造诣、出色的书法和绘画技巧,为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不仅仅限于当时,而且对于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坡文化的感受
东坡文化的感受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关于宋韵的历史人物
说起汉文化的代表,非司马迁不可。
《史记》开断代史之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行文雄深雅健。
说起盛唐的代表,李白当仁不让,“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不谈汉唐,来谈谈宋。
谁是宋韵文化的代表人物呢?苏轼肯定是。
一苏轼,堪称全才。
先说宋诗,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占据排行榜前两名。
古人论诗,前有盛唐,后有隆宋,宋有苏黄,犹如唐有李杜。
宋人写诗很不容易,因为唐朝人很“过分”,几乎把好诗都写完了。
所以苏轼是在夹缝之中开拓生路,在巅峰之上另创高峰。
他的诗刚柔相济、包容并蓄,简直是一股清流。
不像他的弟子黄庭坚,追求“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入了魔,硬邦邦的不够自然。
再说宋词,苏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实,两人风格也有区别,苏是旷,辛是雄。
所谓诗庄词媚,原来的词都是小情小调,歌舞宴会上迎来送往用的,是苏轼打开了词的天地。
当然苏轼300多首词,其实还是婉约词多,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那可是婉约得催人泪下。
其实,苏轼是词的“破坏者”,是以诗为词、诗词一体,才让词有了新生命。
苏轼让词从音乐中独立,所以有些词并不协律。
李清照就说苏轼不懂词,“句读不葺,不协音律”。
但马上也有铁粉替苏轼辩护,说只是曲子缚不住居士的豪情而已。
苏轼是37岁左右才开始写词的,诗和文早已写了20多年,是因为那年他碰到了杭州和西湖,才有了写词的冲动。
苏轼的词,是纯天然的,字词平平淡淡,就像是流出来的,毫无雕琢。
再说文章。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都是“唐宋八大家”。
这八大家,唐朝领头的是韩愈,宋朝领头的是苏轼,这两人成就相当,都是古典散文的集大成者。
宋朝的其他五家,苏轼的老师欧阳修、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师兄曾巩、政敌王安石写得各有千秋。
当苏轼崭露头角时,一代文宗欧阳修就说以后怕是没人记得自己了。
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行当所行,止于当止。
即便一些应酬文章和命题作文,他都能写得千古流传,像入选《古文观止》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是科场文章,完全没有迂腐的教条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全才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教学要点:1、能准确概括苏轼的文学史成就2、能全面分析苏轼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1、概括苏轼的生平经历、思想特征2、分析该文章的现实意义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启发式”提问为辅四、教学计划:2个课时五、教学内容:(一)导入:提到苏轼苏东坡,各位同学都非常熟悉,为什么呢?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当我们登楼远望长江时,会忍不住诗性大发,来上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大家到庐山旅游时,也会禁不住想起他的另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一句,便是我们在中秋佳节会随口念到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苏轼和韩愈碰撞在一起时,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潮州韩文公庙碑》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三)苏轼简介:1、家庭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公元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即今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死于江苏常州。
他的家庭在当时算得上小康之家,父亲苏洵是北宋数得上的著名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共生有三男三女,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五与老六,而排在他们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幼年夭折,恰恰就是这硕果仅有的哥儿俩,成为苏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
《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 ——苏老泉就是苏洵,他对儿子的要求特别严格。
母亲程夫人也出身官宦之家,文化素养深厚,她对苏轼的人格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
——范滂的故事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2、个人经历第一阶段:公元1037~1069(宋仁宗~宋神宗)第二阶段:公元1069~1085年(宋神宗变法时期)第三阶段:公元1085年~1093年(宋神宗元丰八年至宋哲宗,元祐八年)第四阶段:公元1093~1101年(哲宗至徽宗,即哲宗亲政时期)一)第一阶段:少年成名第一阶段:公元1037~1069(宋仁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全面展开以前。
在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科考、入仕等几个阶段。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正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于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在父亲的带领下,一行三人赴京开封府参加科考。
——科举第一关:参加首都开封府的“举人考试”第二关:礼部组织的考试。
相当于现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考,苏轼以第一的文章得了个第二名。
“小插曲”第三关:殿试,兄弟两人中同榜进士,被授予“进士及第”称号。
“算一算”——“百年第一”再次返回开封时,时逢朝廷举行“制科考试”,这是北宋朝最高级别的考试。
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
宋仁宗点苏轼为最高等级“第三等”。
二)第二阶段:步入仕途公元1069~1085年(宋神宗变法时期)。
这一时期内苏轼主要经历了离开中央,历任外职,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
刚进入仕途的苏轼在朝为官时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仕途不顺,自请离朝,历任四州地方官,政绩突出,在创作方面成就也很高,尤以诗歌成就最高。
——作品举例——“乌台诗案”本以为离开中央可以避开是非,却仍是难逃一劫。
元丰二年(1079),新党中某些政敌出于长期的积怨,对他创作的诗文随意曲解,诬告苏轼怨恨皇帝,诽谤朝廷,并将苏轼逮入御史台受审,史称“乌台诗案”,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
恰是在这段时间,苏轼的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期:一方面诗词文赋都取得极大成就,写了很多代表作;另一方面其创作个性更加成熟(在热衷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同时,变得更超脱、更豁达)。
值得一提的是,因此时曾在东坡一带“垦荒耕种”,故字号“东坡”。
三)第三阶段:仕途跌宕★第三阶段:公元1085年~1093年(宋神宗元丰八年至宋哲宗元祐八年)。
此期间苏轼主要经历了重回中央,因不苟合旧党而复连放外任两个阶段。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年仅十岁),由旧党支持者高太后听政,所以大力启用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人物,苏轼也被召回朝廷,短期内连连升迁,官至翰林学士等要职。
但又因他与旧党领袖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自请离朝,连放外任。
★这一时期因穷于党争,忙于公事,文学成就相对低。
四)第四阶段:一贬再贬第四阶段:公元1093~1101年(哲宗至徽宗),既哲宗亲政时期。
这期间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政治打击。
政治上倾向新党的哲宗亲政后,旧党重臣相继获罪,苏轼又被视为旧党,先被贬定州(今河北定县),次年又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三年后再贬至儋州(今海南儋县),直至哲宗去世全国大赦,才得内迁返回都城,却在北归途中死于江苏常州。
这一时期苏轼的文学成就要高于上一期,诗、词、文均有一些优秀之作。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四)思想与性情:其思想较为开明,对儒、道、释三家思想都能欣然接受,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态度和生活态度。
大体来说,在政治思想上以儒家为主,积极从政,但在他晚年受到一系列的政治打击、挫折后,他更多地接受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不是迷信佛道,只是选择其中的清心寡欲思想)。
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
优游于三教之中,虽然看透人生之空漠,但又始终善处人生;勘破红尘,却始终不舍红尘,终保持着对人生的热情。
蝶梦庄生僧坐禅,圣人岸上叹流川。
三家大义相融会,非佛非儒非大仙。
他热心于道家和道教,但主要作为养生修心之用。
——参见《天涯孤鸿苏东坡²参禅悟道》他评论韩愈时说:“是气也,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复为人。
”——《潮州韩文公庙碑》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恬静淡泊、旷达潇洒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下去,即使被贬至海南,也能乐观旷达的面对生活。
一种精神启示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涵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常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袁行霈主编,莫砺锋分卷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卷(五)文学作品:◆诗苏轼与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另外三人为秦观、晁补之、张耒)在诗坛上并称为“苏黄”。
苏轼一生创作的诗歌数量极多,流传至今的有二千八百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苏轼诗集》)。
他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敢于揭露时弊。
儒家“兴、观、群、怨”的诗论对他的影响很大,也有抒发个人情怀与歌咏自然景物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极广阔的范围内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于束缚个性的环境的抗拒以及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丧失的乐观主义精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1、《江城子》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2、《定风波》此词写于公元1082年,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有整整两年了,当时作者在黄州的生活十分艰难,虽任官职,但无实权,政治上也被人监视看管,经济上很窘困,为了生计,他就托人在沙湖(今黄冈东南部)买了一块土地,想亲自耕种庄稼以养家糊口,本词小序中所谓“沙湖道中遇雨”,即指作者前往沙湖看地途中遇雨一事。
◆文赋在散文创作方面,他与业师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他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
代表作有:《刑赏忠厚之至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潮州韩文公庙碑》等。
《潮州韩文公庙碑》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
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
此文本一边歌颂韩愈的丰功伟绩,一边感叹人生命运的坎坷,苏轼由韩愈的经历道出人生的共相:英雄不问出处!1、关键句起笔两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盖公之所能者,天也。
所不能者,人也。
”2、综上所述,这篇碑文将议论、描述、引征、对话、诗歌等熔铸于一炉,高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
正如王世贞所说:“此碑自始至末,无一懈怠,佳言格论,层见迭出,如太牢之悦口,夜明之夺目,苏文古今所推,此尤其最得意者。
”(《御选唐宋文醇》引)◆书法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绘画苏轼不仅是书法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擅长画枯木、怪石、墨竹,作品独具特点,具有豪迈的抒情气息与鲜明的写意风格。
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六)文学史地位及影响——“文化全才”诗:“苏黄”词:“苏辛”文赋:“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苏黄米蔡”绘画:自成一家——理想人格苏轼以他的亲身实践为人们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的标准,用古圣先贤的话来表达:一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格魅力无论他的生活境遇多么艰苦,个人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临怎样的威权压迫,他都始终敢于仗义执言,不吐不快,这不是急躁冒进的个人主义,而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可贵人格。
他能始终以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这正是苏轼可爱的地方,也是他伟大的地方。
六、拓展阅读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