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民歌悠扬

第14课 民歌悠扬
第14课 民歌悠扬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1、启动PowerPoint,新建空白文档,通过“设计”——“主题”——“凸显”,修改主题颜色为“活力”,完成

2、插入图形

插入自选图形中的圆角矩形和椭圆后,组合在一起。

3、插入文字。

4、插入歌曲。

老师操作演示结束后,下发任务,学生自主操作,熟悉

八、板书设计

九、课堂小结: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教学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教学中根据课的类型和教学重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专业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而普通音乐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对音乐有兴趣,能积极地感受、理解音乐的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一般人才。普通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可以不会作曲,不会器乐,不大会唱歌,但不应该不会听音乐。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听音乐应该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愉悦方式。少数学生可能由于生理的、心理的原因,会出现“五音不全”的现象,但他们却有可能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甚至还可能具有潜在的音乐感受能力。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呢? 首先,欣赏曲目一定要精选,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接触到十分优秀的、有高尚情趣和格调的精品;其次,欣赏曲目的安排,可以从声乐曲到器乐曲,从小型作品到大型作品,从单一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到综合性的歌剧、舞剧选曲。具体做法如下: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欣赏教学 学生欣赏音乐时的心理反映过程是:音响感知―情感共鸣―想象、联想―理解认识。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逐步开展想象、联想到理解作品的意境。初中学生乐理知识还不是十分丰富,对音乐作品的认知水平也不是很高,在欣赏课教学中切记“曲高和寡”。 2、灵活多样地设计音乐欣赏课的课型 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很多,如何将众多的内容科学地、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学生有效地感受音乐和学习有关的音乐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选择地设计成若干课型。 (2.1)以题材为中心 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是表现同一内容不同的音乐作品,组成以某一题材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赞美伟大的祖国”,就可以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将独唱曲《我爱你,中国》、合唱曲《歌唱祖国》、领唱合唱曲《我的祖国》……等等与内容有关的不同表演形式的声乐曲和器乐曲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种课型由于内容统一,学生可以从不同形式的作品中,集中地感受到作品内在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 (2.2)以演唱形式为中心 将同一表演形式的不同内容的作品,组合成以某一表演形式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独唱”,就可以将古典的、近现代创作的、民族民间的、外国的、颂歌性的、叙事性的、欢乐的、衰伤的……等等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还可以以合唱、重唱、独奏、合奏等表演形式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课型,可以使学生除了了解表演形式外,还能感受、理解到每一种表演形式都具有表现众多丰富的不同内容的可能性。 (2.3)以音乐作品的曲体为中心 将同一曲体结构的音乐作品组合成以曲体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如“三段体”,

有很多好听的藏族歌曲

有很多好听的藏族歌曲,听着这些歌曲感觉就是在高原上行走,感受着那种雄浑的气息,那么这里收集了100首最好听经典的藏族歌曲大全。 1 走进西藏西藏民歌 2 天上西藏齐旦布 3 梦回西藏齐旦布 4 神奇的西藏巴桑 5 我要去西藏乌兰托娅 6 走进西藏高胜美 7 西藏天边弦子 8 走进西藏李娜 9 梦回西藏容中尔甲 10 天上西藏米线 11 走出西藏李娜 12 西藏的孩子德乾旺姆 13 美妙的西藏关牧村 14 走进西藏(孔繁森) 李娜 15 美丽姑娘卓玛拉齐旦布 16 逛新城西藏民歌 17 献给阿妈的歌齐旦布 18 青藏高原西藏民歌 19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齐旦布

20 月光落地的声音齐旦布 21 天路齐旦布 22 青藏人齐旦布 23 故乡的牧羊人齐旦布 24 高原情齐旦布 25 金瓶似的小山西藏民歌 26 酒歌西藏民歌 27 冰雪天堂齐旦布 28 伊玛夹吉松西藏民歌 29 Meditation DJ Banana 30 走进西藏黑鸭子合唱组 31 西藏之恋米线 32 走进西藏甘雅丹 33 西藏之恋刀妹 34 走进西藏谭维维 35 西藏之恋小颖 36 我要去西藏华人群星 37 天上的西藏于海燕 38 南飞的大雁西藏付佳明 39 毛主席的光辉西藏民歌 40 翻身农奴把歌唱西藏民歌

41 唱支山歌给党听西藏民歌 42 美丽的拉萨河西藏民歌 43 阿妈拉齐旦布 44 天空齐旦布 45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西藏民歌 46 珞巴展翅飞翔西藏民歌 47 潮起潮落格非 48 日落 Jason Hou 49 风谷万菲 50 The Hope DJ Kakacha 51 Kailesh Will Yorke 52 Solar Mountain 薛峰 53 World Around David Uelsmann 54 是非万菲 55 万菲 10 是非 56 唤侯珺硕 57 雪山情 24Bit DTS 58 乡音 24Bit DTS 59 白雪 24Bit DTS 60 青海湖 24Bit DTS 61 倾听雪的声音 24Bit DTS

民歌名曲大全

民歌名曲大全 江南小调《紫竹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湖南民歌《采槟榔》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湖南民歌《浏阳河》 陕北民歌《赶牲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内蒙古民歌《送亲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 歌唱祖国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 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 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 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 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 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陕北民歌《绣金匾》 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 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 江西兴国山歌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 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 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

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 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 河北民歌《小白菜》 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 甘肃民歌《下四川》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 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 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 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台湾民歌《思念家乡》 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 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 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 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 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 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 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 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 黄河大合唱 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 辽宁民歌《瞧情郎》 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 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 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

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在教学时,要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能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安多藏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 【摘要】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和起点,民族音乐更是音乐海洋中五彩斑斓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多藏族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同语系地区方言的差异也致使各地区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安多方言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地域分布较广。 【关键词】安多;民间音乐;勒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59-02 一、藏族民间音乐分布简介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就藏语言而言,由于地域或历史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藏语方言,在语言学中称之为三大方言区。 (一)卫藏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 (二)康巴方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藏北那曲地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三)安多方言:分布在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地区各县的藏族乡,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分布在张掖、武威、陇南的藏族乡,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安多藏区由于受习俗、语言、地理环境、交通条件、部落区分及当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可分为许多语言版块区域。大致上分为牧业区方言、农业区方言和半农半牧区方言,“安多”藏语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化上的多样化。 二、安多藏族民间音乐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交流方式。民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物,是在多年的生活劳动和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由于受到历史和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安多”藏族民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民歌主要流行于甘青川大部分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藏族民歌”有些地方又叫“勒”,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勒”其实是安多藏族民歌的总称,藏语就叫“???”,在“勒”的下面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卡才日”(??????),藏语中又叫“勒卡才日”这种民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常有赞美家乡、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表达出大自然的情怀;感怀亲恩、祝福吉祥等主要表达伦理思想;赞美和歌颂英雄事迹、弘扬传统美德、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悠扬民歌》教案三篇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悠扬民歌》教案三篇 迪克西岛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出短笛的单色。 2、学习竖笛的吹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口哨与小狗》,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情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在律动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听后议一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 (1)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2)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3、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4、教学生学吹竖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小河淌水 教学目标: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 3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歌有大概的了解。 2、初步掌握民歌的三种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体会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欣赏与简要说明: 1、引入:课前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民歌。让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引出课题《中国民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于我们国家的民歌的知识。(出示课件) 2、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民歌?民歌即民间歌曲。 民歌的产生:民歌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 3、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及特点: 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劳动号子: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

不同的劳动产生不同的号子。 在内容上,包括劳动、爱情、诙谐、说古论今的,歌词大多即兴而成。 在种类上,有搬运号子(如“装卸号子”)、船工号子(如“川江号子”)、农事号子(如“舂米号子”)等。 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播放音乐,同时出示《船夫号子》的曲谱片段。学生思考讨论) 介绍《船夫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四川嘉陵江上船工所唱的劳动号子。它包括了:“平水号子”、“浅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 劳动号子的特点: 1)、劳动号子的音乐节奏、音调、情绪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的。每种号子的节奏、音调和情绪都随劳动的节奏变化而变化。 2)、劳动号子中经常使用衬词。(如:哎嗨哟……) 3)、劳动号子一般都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山歌: 泛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 山歌的种类: 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山歌,其特点比较高亢、粗矿。 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山歌,其特点是抒情性较强。

悠扬民歌——妈妈格桑啦教案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案例

2、悠扬民歌——妈妈格桑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二声部合唱《妈妈格桑拉》 能力目标:1、通过欣赏,学生能分析歌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不同的音乐要素,区分歌曲的体裁。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运用适当的技巧、有变化的演唱歌曲的能力。熟悉掌握力度符号,以及换气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实践目标: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学情分析】1.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们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歌曲的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者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依恋之情。 2.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技巧、有变化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歌曲导入,情感铺垫1.导入: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同学们,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徐老师的音乐课堂,歌唱的能力人人皆备,学会唱歌能从中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你们喜欢音乐课吗?喜欢它,那么你们已经从音乐里找到了快乐。徐老师常常跟大家说,唱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耳朵和大脑,在接下来的这一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和徐老师一起探索合唱学习。 【练习】发声练习,找到歌唱感觉,感受二声部魅力。(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在学习歌曲之前,我想先和大家热热身,我们做一些二声部的发声练习。带大家找到歌唱的感觉)请同学们注意用耳听,用脑记: 第一条:第一声部5 4 3 4 | 5 4 |3 -|| 第二声部3 2 1 2 | 3 2 |1 -|| 第二条:1 1 2 2 3 2 1 |3 3 4 4 5 4 3| 1 7 1 71 1 76 5432 |1---||(卡侬式的模唱练习,唱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 【讲授】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A.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思考问题: a.根据歌词意思,思考歌名含义?“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妈妈格桑啦”就是祝妈妈幸福。 b.思考歌曲在情绪上面有一些什么变化?歌曲的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者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

一、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简介 (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产生 《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源于康定地区的一首民歌《康定情歌》。《康定情歌》是康巴藏区不可替代的声乐艺术品种,是见证康定人民勤劳智慧的民间艺术,以“溜溜调”为代表的康定民歌更是中国文艺的精品。 歌曲《康定情歌》的作者李依若,原名李天禄,出生于宣汉县马渡乡。李依若的一生,酷爱搜集和整理民歌,并长期创作了许多首民歌,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尤其是《康定情歌》,使得作者因一曲扬名天下,并使古城康定在全国广为人知。《康定情歌》在传唱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绎方式,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演唱了一首“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对康定情歌作出了新的演绎,这种演绎使康定情歌更为豪爽大气,热情奔放。 国家一级编舞四川人马东风深入康巴地区,采集、挖掘、吸取生活中的养料,最终把《康定情歌》改编成一个舞蹈,使康定情歌又有了新的艺术手段。在编舞技法上,马东风巧妙运用编导现代舞的思维方式,提炼出各类舞蹈中的精髓,经过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将传统藏族舞蹈的动律与现当代舞蹈语汇相融合,由此生出新的动势。同时,马东风编导敢于打破传统动作规范和节奏规律,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出发,在这首舞蹈中注入了非程式化因素,紧缩节奏,强化张力,使舞蹈动作发生了夸张的变形,古朴而现代的语汇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围绕头巾这一独特的道具,编导用生动的细节表现出了藏族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原有创作的基础上,经过这一全新的变化成为了藏族舞蹈的精彩代表作品,并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学习意义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罩在,康定溜溜的城”,“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呦”——《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是一部优秀的现代藏族舞蹈作品,描述了一群藏族少女遇到心上人时的害羞和心动,通过描述少女情怀的内心活动,表现了热情奔放、豪爽大气的康定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爱情的激情和渴望。 这么一部广为流传的藏族舞蹈作品,除了其本身的舞蹈美之外,对于学习藏族舞蹈的人们来说,还有更多的教与学的意义,它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文化开放的进步,现代艺术、大众艺术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不仅在传统基础上放大了康定情歌的艺术高度,还富有时代的创新思想。舞蹈编导马东风接受了当代时尚文化的一些外在形式,表现手法更趋紧于美学的观点。 在讲述这首舞蹈时,应站在现代时间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和研究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提取民族舞的素材。在继承和把握传统民族舞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同时,把时代形象带入民族舞艺术中,并使其以新的、更加丰富的形式回到生活之中,确立民族舞的现代发展观,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比如“彩色头巾”这一道具的出现,含蓄地再现了舞蹈中的主要人物,使观众真切感受和认识

谈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

谈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 【内容摘要】 民歌是世界各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反映着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音乐特征的标志。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本文简略地就我国南方,西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作一下介绍。 【关键词】中国民歌风格特征比较 民歌作为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它自身就发源于社会底层,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色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所以民歌能充分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理查德·哈特说过:“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必须由文化特征入手。个性差异明显的中国民歌文化,最鲜明之处也正表现在其地域的风格差异上。这地域风格差异,源自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源自中国复杂丰富的地理环境;源自中国数千年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更直接的源自于各地的方言、风俗文化。” 南北民歌的对比:一,在语言特点上,北方民歌的字多、南方民歌的字少,北方咬字棱角分明、南方咬字细巧柔和;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二,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南方民歌速度慢而从容,北方民歌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南方民歌乐句长而气息需深沉稳定;三,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南方民歌以连为主;四,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歌字情多、南方民歌声情多,北方民歌用声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假声成分稍多些。 而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是西北民歌。区别于当前歌坛孱弱无力、浮泛绮靡的流行风气,能让你感觉到心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 太行山以西山西高原、黄土高原、青海高原统称西北高原。西北山歌是指流行于此一地区的山歌体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晋西北的山曲、烂席片、内蒙古的爬山调、陜北的信天游、和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音乐特性:苍茫、凄然。 对于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大多数为小调,中原民歌多数为大调,形成原因同上。小调的色彩比较柔和凄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普遍是比较落后和贫穷的生活也比较艰难,所以他们一般用小调来表达他们的内心。大调色彩光明,中原生活相对比较稳定,丰衣足食,所以一般用大调来表达他们的内心。 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关:如: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对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2、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方言有关: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3、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还与该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生活方式都因素有关。

【教学设计】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赶圩归来阿里里》

第一课时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1、师生问好。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生:(两个乐段)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学生齐唱。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轮唱的复备课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单独练习轮唱部分)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五、编创活动: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最后结束落在“do”音。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六、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 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第二课时赶圩归来阿里里 教学重点: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李雷 摘要: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使人们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提高情绪记忆力和乐曲欣赏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共鸣,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哼唱曲调,体会音乐形象,多学科融合,全面欣赏,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欣赏;创新;兴趣;想象力;多元素融合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也能从中学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欣赏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去探寻的。 根据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适合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真正的懂得欣赏,提高审美力 纵观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无非就以下几个程序:组织教学〈导入〉——介绍作品(引入新课内容)——初步整体欣赏〈简听〉——分析结构〈以学生为主,教师补充〉——分段欣赏——进一步讲解作品内涵——深入性完整欣赏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模式,是否能让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呢?比如,一次学生们欣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学生初听开头就

窃窃私语了,都说太吵了,不好听。我立刻关掉音响,改变惯用的教学模式,由我先讲述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它独特的韵味。当我讲到唢呐运用它高超的演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多种鸟鸣后,学生们立刻回应要好好的听完。从这首曲子,学生体会到了民族乐器——唢呐独特的魅力,也感受到乐曲表现出的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明显地显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 二、设问答疑,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对陌生音乐的聆听发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在欣赏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比如:在欣赏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演奏这段音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你能根据节奏特点和速度的变化描绘作品的内容吗?能不能给这段音乐命个标题等。带着问题听音乐,学生们都是聚精会神的。在欣赏《春天来了》时,我就采取欣赏前的提问方式,共三个问题,1.要求听出演奏的乐器;2.要求学生谈听后的感受3.要求听出音乐的旋律和特点。在欣赏后是我讨论时间,情绪热烈、踊跃发言。有的说:乐曲欢快喜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向上的感觉。有的说:乐曲是由高胡、古筝、扬琴演奏的,欢快活泼,描写了大地山川春意盎然的景色。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同一作品在聆听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不同。采用这种设问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自主性,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了音乐,捕捉到了音乐形象。 三、注重兴趣引导,深化体验 兴趣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在教学中不断地变换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于康定民歌探析

康定民歌探析 赵勇 摘要:康定是情歌的发源地,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传统,灿烂的民族多元文化对康定民歌的产生、发展、类型、风格都具有特殊的影响,它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对康定民歌现状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其保护、推广和传承,高校作为文化的主阵地,应当扮演传承民歌的生力军。 关键词:康定民歌渊源种类特点 典型代表保护传承大学使命 一、康定民歌概说 康定,古为羌地,藏语叫达者都,意为三山相峙,两水交汇的地方。在三国时期也称“打箭炉”,唐宋时期属吐蕃辖地,元明两朝设臵宣抚司,清朝始设康定府,以“藏卫通衢”“川藏要冲”著称。1950年前为西康省省会,解放后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县内生活着藏、汉、回、彝、蒙古、苗、壮、布依、满、瑶、白、土家、侗、傣、黎、纳西等多个民族。一曲《康定情歌》,使得跑马山和溜溜古城康定名扬天下。 追根溯源,康定实则是茶马古道悠久的文化重镇。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随着藏汉多边贸易的不断增长和快速发展,康定成为了茶马互市中民族文化交融的核心地带,也是连接川滇藏青的一个重要的多元文化交汇点。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康定民歌。只不过,这时的康定民歌还主要以爱情、劳动、祭祀、拜神等为主。解放后,相继建成了川藏公路南线和北线,从康定出南门经折多山可到除泸定以外的17个县和西藏。而过去出南门、北门进入的康巴小道由于使用率降低而逐渐被废弃了,这样便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折多山以西(折西地区——关外)和折多山以东(折东——关内)的分区说法,从民歌的特点来看,折西民歌大多高亢、嘹亮,激情而悠远,而折东民歌却更多抒情、悠扬、柔和、婉转。而无论是折西民歌还是折东民歌,在解放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当家作主的农牧民都成为了康定民歌的创作者,诉说爱情、喜悦、歌唱幸福生活、反映美好时代的民歌出现了,一呼百应的号子、山歌更加雄壮;众人相牵,歌之舞之的“锅庄文化”更加盛行;红色革命歌曲成为新的亮点。 二、康定民歌的种类与特点 由于康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臵和多民族聚居融合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使得康定民歌一开始就具有了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特点。 1.带有舞蹈性的民歌形式:锅庄、弦子、踢踏。 “锅庄”,藏语叫“卓”,为圆圈舞之意,这是包括康定在内的广大藏区最流行的一种民族民间歌舞形式。“卓”的歌词一般以2至4句为一段,每句多是8个小节,通常情况下每首有3段歌词。“卓”,大体上是2至4乐句的分节歌,拍子也基本是四二拍,此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四三拍或八六拍等,常见调式为羽调式和商调式。表演“卓”时,先有领舞者领唱起舞,男女老幼随后列队跟进,由慢到快,最后以快速结尾。“锅庄”表演时,必须按照传统的程序进行,一般是首唱欢聚,二唱祈祷,三唱赞颂,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颂佛法。而康定木雅锅庄主要是指折多山以西地区,包括道孚县以南、雅江县以东、九龙县以北一带地区。木雅锅庄即指分布于这一带农牧区的一种群众性民间歌舞形式。具有豪迈典雅,古朴端庄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定民歌中逐渐有了“弦子”的影子,“弦子”,藏语叫做“谐”,即歌舞之意,实际上这是从州内巴塘传过来的民间歌舞形式,“弦子”舞曲,边唱边跳,一般是2至4乐句的分节歌形式,歌词每首4句,每句为6个小节。有的在曲首、曲中或者曲终加有衬词,这类词可以填入不同的曲调;另一类是固定词曲的弦子,歌词一般为6至8个小节一句。“弦子”常用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拍子以四二拍居多;一般情况下,表演“弦子”时,总有领舞者拉奏弦胡,边奏边歌边舞,其后男女老幼列队相随,“弦子”音乐优美动听,舞姿婆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踢踏”藏语叫“夏卓”,这是近些年不断为青年男女所喜爱的有别于锅庄和弦子的民间歌舞形式,主要从甘孜县、巴塘县等地传过来,其旋律多为宫调式,节拍为四二拍,节奏明快有力,舞步灵活多变,动作幅度较大,舞蹈者常在高潮中加入铿锵有力的吆喝声,使气氛达到。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1,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举足轻重,可以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2,音乐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功不可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总爱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重视其道德教育的作用。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着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会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好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可以给学生

以不同的感染和熏陶。当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美,理解了音乐美时,也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情趣。 3,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即便是音乐课作为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欣赏课,学生似乎却不太买单。面对这一现象,我深入的研究下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案。问题很明显在于,学生大多听不懂音乐,就更不能理解音乐。所以,面对冗长的古典音乐,传统的民间器乐曲,学生更是不知所以然,又何来兴趣,更谈不上美的享受。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乏味、无聊,甚至催眠曲。那么如何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状态,不仅能让学生听懂,更要让他们能深入其中,积极参与,能够感受音乐,真正做到欣赏音乐呢?这便是作为老师,需要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在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体会。就以《卡门序曲》这一课为例。因为这是八年级的课程,首先我需要研究下八年级的学生,

100首最好听的藏族歌曲

100首最好听经典的藏族歌曲大全 2012-06-04 17:16:10 作者: 来源: 深窗综合| 有很多好听的藏族歌曲,听着这些歌曲感觉就是在高原上行走,感受着那种雄浑的气息,那么这里收集了100首最好听经典的藏族歌曲大全。 1 走进西藏西藏民歌 2 天上西藏齐旦布 3 梦回西藏齐旦布 4 神奇的西藏巴桑 5 我要去西藏乌兰托娅 6 走进西藏高胜美 7 西藏天边弦子 8 走进西藏李娜 9 梦回西藏容中尔甲 10 天上西藏米线 11 走出西藏李娜 12 西藏的孩子德乾旺姆 13 美妙的西藏关牧村 14 走进西藏(孔繁森) 李娜 15 美丽姑娘卓玛拉齐旦布 16 逛新城西藏民歌 17 献给阿妈的歌齐旦布 18 青藏高原西藏民歌 19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齐旦布

20 月光落地的声音齐旦布 21 天路齐旦布 22 青藏人齐旦布 23 故乡的牧羊人齐旦布 24 高原情齐旦布 25 金瓶似的小山西藏民歌 26 酒歌西藏民歌 27 冰雪天堂齐旦布 28 伊玛夹吉松西藏民歌 29 Meditation DJ Banana 30 走进西藏黑鸭子合唱组 31 西藏之恋米线 32 走进西藏甘雅丹 33 西藏之恋刀妹 34 走进西藏谭维维 35 西藏之恋小颖 36 我要去西藏华人群星 37 天上的西藏于海燕 38 南飞的大雁西藏付佳明 39 毛主席的光辉西藏民歌 40 翻身农奴把歌唱西藏民歌 41 唱支山歌给党听西藏民歌 42 美丽的拉萨河西藏民歌 43 阿妈拉齐旦布

44 天空齐旦布 45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西藏民歌 46 珞巴展翅飞翔西藏民歌 47 潮起潮落格非 48 日落 Jason Hou 49 风谷万菲 50 The Hope DJ Kakacha 51 Kailesh Will Yorke 52 Solar Mountain 薛峰 53 World Around David Uelsmann 54 是非万菲 55 万菲 10 是非 56 唤侯珺硕 57 雪山情 24Bit DTS 58 乡音 24Bit DTS 59 白雪 24Bit DTS 60 青海湖 24Bit DTS 61 倾听雪的声音 24Bit DTS 62 吉祥的新年 24Bit DTS 63 你和我 24Bit DTS 64 心中的祝福 24Bit DTS 65 格桑雅珠 24Bit DTS 66 孤单的生活 24Bit DTS 67 碧玉的江孜 24Bit DTS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着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

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每一种劳动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因而产生不同的曲调、节奏、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一般为一唱众和,也有独唱和齐唱的,唱词多即兴创作。 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哈腰挂号子》它流行于黑龙江林区。是东北林区抬木号子的一种。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大家一起弯腰把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四人迈右腿,右侧四人迈左腿,形成相对的脚步,边左边唱,随着歌声的节拍向前迈进。 哈腰挂号子—林业号子 领:哈腰挂, 众:嘿, 领: 蹲腿儿哈腰, 众:嘿, 领:挂钩就挂好, 众: 嘿, 领:挺起个腰来 , 众: 哟, 领:不要个晃荡, 众:嘿, 领:老哥儿八个, 众:嘿, 领:抬着个木头, 众:嘿, 领:上了个跳板, 众:嘿, 领:前边个拉着, 众:嘿, 领:后边个催着, 众: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