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
基本知识体系: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1、对幼儿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是为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的学习效果,即发展状况的期望。为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必须研究幼儿,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
2、对社会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让幼儿在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同时,为积极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3、对人类知识的研究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形成判断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的标准,掌握有效的行动方式方法。知识是课程必不可缺的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单元目标。
(4)教育活动目标。
2、课程目标的结构
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建立教育目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化、清晰化的形式标准,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这个框架中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发展。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识、动作技能的内容。
2、系统性原则
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实现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3、可行性原则
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从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发展的实际。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学促进发展。
4、时代性原则
课程目标应该体现时代性。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应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有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人类环境;独立性强,勇于开拓和有创造性等。
5、缺失优先原则
即“补偿性”原则。在制定的课程纲要时,特别要在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幼儿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6、辨证性原则
辨证的观点不仅应表现为协调社会要求、儿童需要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平衡情感、认识、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也应表现为处理好一些具体的目标,尤其是社会性发展面的目标的提法。
(四)确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具体方法
1、幼儿园课程方案整体目标的制定
2、各领域目标的制定
3、教育活动(单元和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
(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表述的角度
课程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表述。最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
2、表述的性质
行为目标,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表现性目标(或非行为目标、一般性目标)是一种非特定的、较广泛的目标,它描述的是学习者(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
3、表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一般来说,总目标是无法表述得太具体的,只能原则性地指出目标涵盖地范围和方向。其余各层皆应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当然,目标层次越低,表述得应该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单元目标来说,一般有如下要求:
(1)要明确,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要比较直接。
(2)涵盖面要广,应包括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操作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当然,单元的目标可以有重点,但必须兼顾各方。
(3)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有交叉重复。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涵义
1、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学科中心的倾向下,课程内容指的就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之中。
在经验中心的倾向下,课程内容则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于教学活动所涉及的问题领域、课程或科目中。
综合各种观点,S·拉塞克提出,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课表和课程)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为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计的。按照不同教育层次、类型、年级和学科安排
的这些内容……是构成一个具体过程学习的对象。因此,这些内容是明确的,是通过教师指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
2、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理解
(1)活动对象
活动对象基本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内容——存在于“教材”或“学习材料”中的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包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社会行为准则、评价标准等。
(2)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包含着关于这种活动本身(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技巧,即“做”的知识。
(3)学习活动的“产品”,即所谓学习经验
它是活动对象和活动过程本身所蕴含的知识、技能“内化”为幼儿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结果。同时,在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同时也在形成着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以及作为活动主体的自己的情感态度。(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
1、课程内容的范围
(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4)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
2、课程内容的分类
(1)按学科结构分类
(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或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3)按基本学习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
(4)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划分
(5)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三)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或标准
1、合目的性原则
(1)有目标意识
(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