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介绍及《子衿》赏析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风 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 《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 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是《诗经》中的 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豳风
小雅
74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
雅
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 雅”,有诗105篇,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
风·鸨羽》 思妇闺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 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 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四)、婚恋诗
代表作品:
相恋与欢会:《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 《郑风·野有蔓草》等。
(三)、诗经“六义”
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 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 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 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结构: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周南、召南、
风
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 郑风、齐风、 魏风、唐风、 秦风、陈风、 桧风、曹风、
《诗经》特点:诗、乐、舞三位一体
《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其 中的诗篇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
《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 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 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 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 伴舞。季札观乐。《史记·孔子世家》又说: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 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 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 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 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 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 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
《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
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 分。
《诗经·郑风·子衿》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 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 直接的启发意义。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三)、征役诗
(一)代表作品 颂记战功:《大雅》之《江汉》、《常武》,
《小雅·六月》 叙写军威:《小雅·采芑》 尚勇乐战:《秦风》之《小戎》、《无衣》 征夫厌战:《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
(四)、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 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
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 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中
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五)、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 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 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
《诗经》
本章内容
一、《诗经》概述、 《诗经》的编集、 分类与流传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四、《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诗经》概述、 《诗经》的编集、分类与流传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 其整数称《诗三百》。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 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 现手法
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 言为主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象 的语言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 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 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坦率,真实 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 恨、痛苦和希望。
刺乱刺淫:《国风》中之《邶风·新台》、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陈风·株 林》等。
(六)、燕飨诗
代表作: 如《小雅》之《鹿鸣》、《常棣》、《宾 之初筵》等;
《大雅·行苇》、《鲁颂·有駜》通常也被 认为是宴饮之诗。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 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 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
音韵美。
朴素简洁,精炼生动。 四言为主,间以杂言。 重言叠字与双声叠韵。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开创韵例,自然和谐。
四、《诗经》的地位及 其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论《诗》: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
《诗经》为“六 艺”和“四书五经”之一。
现实主义 文学的源头
(二)、《诗经》的来源与结集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1、献诗说: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 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百工谏,庶人传语。”
大雅
31 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周颂
31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
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颂
商颂
5 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
鲁颂
4 是其音乐的特点。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二)、农事诗 (三)、征役诗 (四)、婚恋诗 (五)、怨刺诗 (六)、燕飨诗
山的过程,这是周部落再次创建国家。 《皇矣》:记周文王伐崇、伐密的战争事迹。 《大明》:记载的是周武王牧野伐商的战绩。
(二)、农事诗
(一)代表作品: 《周南·苤苡》、《豳风·七月》、《周颂》中的
《臣工》、《噫嘻》、《丰年》、《载芟》、 《良耜》,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及相关的 政治、宗教活动的诗篇。
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 统。
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 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 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 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以至形成了我国 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 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 衿(今jīn):衣领 ,即系佩玉的带子。
《颜氏家训·书证》:“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悠悠:忧思貌。
《集传》:“悠悠,思之长也。” 宁不:犹“何不”。 嗣(似sì):《释文》引《韩诗》作“诒(贻yí)”,就是寄。 音:谓信息。 嗣音: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佩:玉佩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所谓“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 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 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借助于“比兴” 的手段,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达到象征寄托 或情景交融的目的,描绘楚楚动人的艺术境界。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1、代表: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 史,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 2、保存: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
《生民》讲述后稷诞生的神奇及他对农业的贡献。 《公刘》:歌颂周远祖公刘率部落从邰迁豳之事。 《绵》:写文王祖父古公亶父率其部落从豳迁岐
追慕与苦思:《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陈风·月出》 、《郑风·子衿》等。
爱的受阻:《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 婚嫁:《周南·桃夭》、《召南·摽有梅》等。 弃妇:《邶风·谷风》、《卫风·氓》等。
1、
(五)、怨刺诗
代表作:
刺贪刺虐 刺昏刺暴,怨苦怨劳,怨不公 不均。如:《大雅》之《民劳》、《桑柔》、 《瞻卬》,《小雅》之《节南山》、《正 月》、《十月之交》等。
献诗制度体现出“主文谲谏”的文化传统。
2、采诗说: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 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使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 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3、删诗说:
《论衡·正说篇》:“《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 删去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唐代孔颖达最先提出怀疑,其实,删定者当是周朝的乐官。
三个月那么漫长。
《诗经·郑风·子衿》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表明诗人具有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 彩纷呈的物象。
《诗经·郑风·子衿》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 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 显。 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 《诗经·郑风·子衿》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论语·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
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 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