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平面机构的平衡
第2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
二.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机构运动简图与真实机构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
特性,主要用于简明地表达机构的组成情况和运动 情况,进行运动分析,作为运动设计的目标和构造 设计的依据。也可对机构进行力分析并作为专利性 质的判据。
三. 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的表示方法 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转动副、移动副)的表示方法如
说明:当原动件数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难以确 定。
如图所示静定的桁架(图 a)和超静定的桁架(图 b) ,自由度分别为0和 -1 ,即各构件之间不可 能运动。
桁架在机构分析中作为一个构件(结构体)来对待。 综上所述可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
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
局部自由度
错误
F=3n-2PL-PH= 3*3-2*(2+1)-1=2
正确
F=3n-2PL-PH= 3*2-2*2-1=1
一般在高副接触处,若有滚子存在,则滚子绕自身轴线转动 的自由度属于局部自由度,采用滚子结构的目的在于将高副 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以减轻摩擦和磨损。
3. 虚约束
对机构的运动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如平行 四边形机构;如图a所示为机车车轮联动机构,图b为其机构 运动简图。
例2-1 绘制如图 (a)所示的颚式破碎机主体机构的运 动简图。
解: (1)分析机构的组成及运动情况 (2) 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及数量 (3) 选定投影面和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b)所示。
活塞泵
例:油泵机构 1圆盘 2柱塞 3 构件 4机架
B 1 A
运动副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 联接。是由两构件组成的可动联接。运动副是约束运 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后,其独立运动受到约束,自 由度便随之减少。如:轴与轴承、凸轮与从动件
《平面机构的平衡》课件
在合适的位置加装平衡装置,实现平面连杆机构的平衡设计。
05 平面机构平衡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型材料的运用
总结词
新型材料为平面机构平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机构的性能和稳定 性。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如碳纤维、钛合金等高强度、轻质材料逐渐应用于 平面机构的设计中。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刚度和耐久性,能够提高机构的平衡 性能,减少振动和变形,使机构更加稳定和可靠。
03
机构在静止状态下,同时满足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才能确
保机构的稳定运转。
平面机构平衡的分类
静态平衡
机构在静止状态下达到 平衡状态,即静态平衡
。
动态平衡
机构在运动状态下达到 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
。
完全平衡
机构在静止和运动状态 下均达到平衡状态,即
完全平衡。
不完全平衡
机构在静止或运动状态 下未达到平衡状态,即
动力平衡设计
动力平衡设计是指通过合理布置机构中的惯性力,使得机构在运动状态 下达到平衡状态的设计方法。
动力平衡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机构在运动状态下的惯性力平衡,通过调整 机构中各个转动惯量和质量的大小和分布,使得机构在运动状态下能够
稳定工作。
动力平衡设计对于高速、高精度的机构平衡问题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提 高机构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平面机构的平衡》ppt课件
• 平面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 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 • 平面机构平衡的设计方法
• 平面机构平衡的实例分析 • 平面机构平衡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平面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
平衡的定义
平衡是指机构在静止状态下,其 所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抵消 ,使机构保持稳定状态。
西工大教材-机械原理各章习题及答案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
p = ρ • v /η = 5500 ×1.2 ×10−3 / 0.822 = 8.029(KW )
5-8 在图示斜面机构中,设已知摩擦面间的摩擦系数 f=0.2。求在 G 力作用下(反行程),此斜面 机构的临界自锁条件和在此条件下正行程(在 F 力作用下)的效率。 解 1)反行程的自锁条件 在外行程(图 a),根据滑块的平衡条件:
解 1 ) 取 比 例 尺 μ 1 = 1mm/mm 绘 制 机 构 运 动 简 图 ( 图 b )
(a)
2 )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
n=7
pι=9
ph=2(算齿轮副,因为凸轮与齿轮为一体) p’=
F’= F=3n-2pe-ph
=3x7-2x8-2 =1
G7
D 64 C
EF
3
9
B
2
8
A
ω1
b)
2-6 试计算如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图 a、d 为齿轮一连杆组合机构;图 b 为凸轮一连杆组合 机构(图中在 D 处为铰连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 c 为一精压机机构。并问在图 d 所示机构中, 齿轮 3 与 5 和齿条 7 与齿轮 5 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
C3 重合点继续求解。
解 1)速度分析(图 b)取重合点 B2 与 B3,有
方向 大小 ?
v vv vB3 = vB2 + vB3B2 ⊥ BD ⊥ AB // CD ω1lAB ?
D
C
3 d3
ω3
4
ω3 90°
2
B(B1、B2、B3)
ω1
A1 ϕ = 90°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平衡
P=0
M=0
一、平面机构惯性力的平衡条件
❖对于活动构件的总质量为m、总质心S的加速度为as的机
构,要使机架上的总惯性力P 平衡,必须满足:
P mas 0
m0
as=0
机构的总质心S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
FII
mb II
I F2I
平衡平面
3
F2
m2 2
1
r2
r3
m3
F1I
rI I
F3I
mb I
r1 m1 F1
F3
l2 l1
L
II
rII
F3 II
l3
FI
W3I
W2I
mbIrI=WI
I WI
W1I
W3II
II
W2II
WII W1II
mbIIrII=WII
动平衡结论
产生动不平衡的原因是合惯性力、合惯性力偶矩均不为零 (特殊情况下,合惯性力为零,而合惯性力偶矩不为零)
二、机构惯性力的完全平衡(续)
2. 利用平衡质量平衡 ❖加上m’和m’’后,可以认为在A和D处分 别集中了两个质量mA和mD:
mA m2B m1 m mD m2C m3 m
机构的总质心S’ 静止不动,as=0 机构的惯性力得到完全平衡。
二、机构惯性力的完全平衡(续)
例1: 已知: m1 10kg,m2 15kg,m3 20kg,m4 10kg, r1 40cm, r2 r4 30cm, r3 20cm,l12 l23 l34 30cm rbI rbII 50cm 求mbI ? mbII ?
机械原理总复习总结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机构
一、 齿轮及其应用轮系 (一)轮系 (二)轮系的分类 二、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平面定轴轮系 (二)空间定轴轮系 三、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周转轮系的组成 (二)周转轮系的类型 (三)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四、 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混合轮系及其划分 (二)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轮廓曲线的设计。 (四)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领会:①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其与基圆半径的关系;②滚子半径的选择。 简单应用:运用作图法确定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升程、转角、压力角。
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自设计
一、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一)齿轮传动的类型 (二)齿轮传动的特点 (三)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二、 渐开线齿轮及其啮合特性 (一)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二)渐开线的形成及其定律 (三)渐开线齿廓满足定传动比的要求 (四)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三、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一)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二)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三)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棘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第二节 槽轮机构 (一)槽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 万向铰链的传动特点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考核要点
一、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1、速度瞬心的确定 2、利用速度瞬心进行瞬时速度分析 二、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
度分析 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2、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第四章 机构的力分析考核要点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驱动力 2、阻抗力 二、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3、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三、机构总反力的确定 1、斜面机构 2、螺旋机构
《平面机构的》课件
设计原则与步骤
详细描述
平面机构的设计应遵循功能性、稳定性、效率性和经济性等原则。设计步骤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概念 设计、详细设计、优化改进和成品评估等环节,以确保设计出的平面机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设计方法
详细描述
平面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等。这些方法通过改进机构的结 构和参数,以提高机构的性能、降低能耗和减少制造成本。
02
平面机构的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
总结词
由一系列刚性杆件通过铰链连接而成的机构,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轨迹。
详细描述
连杆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系统中,如缝纫机、搅拌机、飞机起落架等,通 过不同形状的连杆组合,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轨迹,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
平面凸轮机构
总结词
由一个凸轮和一个或多个从动件组成 的机构,通过凸轮的轮廓控制从动件 的往复运动。
静力学分析意义
静力学分析是研究机构在静止或平衡 状态下,各构件所受的力和力矩,以 及机构的平衡条件。
为机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有 助于避免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稳 或损坏。
静力学分析方法
通过受力分析和平衡方程,求解各构 件所受的力和力矩,以及机构的平衡 条件。
平面机构的运动平衡分析
运动平衡分析定义
平面间歇运动机构的实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深入了解平面间歇运动 机构的特点和设计原理。
详细描述
介绍平面间歇运动机构在各种机械系统中的 应用,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 机构等,分析其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
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交通工具
电子产品
其他领域
如机床、夹具、自动化 生产线等。
2建筑力学与结构(第3版)第二章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
在平面力系中,若各力的作用线都处于同一平面内, 既不完全汇交于一点,相互间也不全部平行,此力系 称为平面一般力系(也称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一般 力系是工程中很常见的力系,很多实际问题都可简化 成一般力系问题得以解决。
一、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F,可以平移到同一刚体上的 任一点O,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 力F对新作用点O的矩。这就是力的平行移动定理, 简称力的平移定理。
三、用几何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1.两个汇交力的合成
如图(a)所示,设在物体上作用有汇交于A点的两个力 F1和F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求得合力R。用 作图法求合力矢量时,可以作图(a)所示的力的平行四 边形,而采用作力三角形的方法得到。
其作法是:选取适当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按选定 的比例尺依次作出两个分力矢量F1和F2,并使二矢量
(3)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
(4)主矢与主矩均为零。
四、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任一点简化,若主矢F'和主矩 MO同时等于零,表明作用于简化中心O点的平面汇 交力系和附加力平面力偶系都自成平衡,则原力系一 定是平衡力系;反之,如果主矢F'和主矩MO中有一个 不等于零或两个都不等于零,则平面一般力系就可以 简化为一个合力或一个力偶,原力系就不能平衡。
F3的投影: X3=-F3•cos30°=-80×0.866=-69.28(N) Y3=F3•sin30°=80×0.5=40(N) F4的投影: X4=-F4•cos60°=-60×0.5=-30(N) Y4=-F4•sin60°=-60×0.866=-51.96(N) 二、合力投影定理
平面机构平衡
m m
lA lA
lB lB lA lB
实质量的代换适用于构件的质心恰在两铰链连线上的情况。
三、广义质量代换简介
当构件的质心不在两铰链的连线上时,如图所示。 此时用在铰链A、B处设置的两个实质量是无法代换构件的 质量的。静代换条件为:
mA mB m
mAxA
mB xB
mxS
mA yA
如图所示,设一个构件的质量为m,质心位于S,构件对质心S
的转动惯量为JS,则构件惯性力F在x、y方向的投影为:
Fx mxS Fy myS
(2.2.1)
构件的惯性力矩为
M J S (2.2.2)
式中:xS 、yS分别为质心S的加 速度在x、y方向的分量, 为构件的
角加速度。
现以n个集中质量m1,m2,…,mn来代替原有构件的质量m和转动惯量JS。 代换时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mB yB
myS
式中mA、mB是代求量,而三个 方程求解两个未知数,不可能有实数
解。此方程只有当mA、mB为复数
时才有解。
以复数形式表示的质量称为广义 质量。
如果质心S2不在BC连线上(如图),连杆质量可 用B、C两点的广义质量mB、mC来代换。可以证明, 在杆1、杆3上与mB、mC有适当的相位差处设置配重 mE、mF(均为实质量),能使广义质量mB、mC被平 衡,从而使连杆质量得到平衡。
机械平衡的目的:
消除或减轻惯性力(矩)的不良影响,从而减轻机械振动, 改善机械工作性能,提高机械工作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 命、减轻噪声污染。
二、平衡的种类和方法
机构的平衡有三种:
1、机构在基座上的平衡:将各运动构件视为一个整体 系统进行平衡,目的是消除或部分消除摆动力和摆动力矩, 减轻机构整体在机座上的振动。
2014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原理习题卡填空简答
2014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原理习题卡第二章机构的机构分析一、填空题1. 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____2_____,最小约束数为_____1_____。
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_____1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_____2____个约束。
平面机构中约束数与自由度数的关系是_约束数+自由度数=3_。
3. 在机器中,零件是最小制造的单元,构件是最小运动的单元。
4. 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齿轮副、凸轮副等。
5.机器中的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装配成的刚性结构。
6.两个构件相互接触形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称为运动副。
7.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如转动副、移动副等。
8.把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相对可动的系统称为是运动链,若运动链的各构件构成了首末封闭的系统称为闭链,若运动链的构件未构成首末封闭的系统称为开链。
9.平面机构是指组成机构的各个构件均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10.在平面机构中,平面低副提供 2 个约束,平面高副提供 1 个约束。
1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称为机构的自由度。
1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等于自由度数。
二、简答题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1.要有原动件;2.自由度大于0;3.原动件个数等于自由度数。
2. 何谓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答:复合铰链是三个或更多个构件组成两个或更多个共轴线的转动副。
在有些机构中, 其某些构件所能产生的局部运动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 我们把这些构件所能产生的这种局部运动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是在机构中与其他约束重复而不起限制运动作用的约束。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 K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具有(K-1)个转动副,同时应将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虚约束除去不计。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1填空题:1.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第二章平面机构平衡
消除或减轻惯性力(矩)的不良影响,从而减轻机械振动, 改善机械工作性能,提高机械工作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 命、减轻噪声污染。
二、平衡的种类和方法
机构的平衡有三种:
1、机构在基座上的平衡:将各运动构件视为一个整体 系统进行平衡,目的是消除或部分消除摆动力和摆动力矩, 减轻机构整体在机座上的振动。
从惯性载荷被平衡的程度,平衡可分为:
1、部分平衡:使摆动力部分的得到平衡的方法; 2、完全平衡:
完全平衡有两类:摆动力完全平衡、摆动力和摆动 力矩的完全平衡
3、优化综合平衡:通过优化方法,帮助人们优选机构的
平衡参数。
§2.2 质量代换法
一、质量代换的条件
质量代换,就是将构件的质量用若干集中质量来代 换,使这些代换质量与质量在动力学上等效。
如图所示,设一个构件的质量为m,质心位于S,构件对质心S
的转动惯量为JS,则构件惯性力F在x、y方向的投影为:
Fx mxS
Fy
myS
(2.2.1)
构件的惯性力矩为
MJS (2.2.2)
式中:xS 、yS 分别为质心S的加
速度在x、y方向的分量, 为构件的
角加速度。
现以n个集中质量m1,m2,…,mn来代替原有构件的质量m和转动惯量JS。 代换时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2、机构输入转矩的平衡:用动态静力分析方法可计算 出为维持主动构件等速回转而应施加于主动构件上的平衡 力矩。这一平衡力矩是随机构的位置而变化的。
3、运动副中动压力的平衡:为解决机构中某些运动副 中由惯性力引起的动压力过大的问题,可进行运动副中动 压力的平衡。
根据采用的措施不同,可将平衡分为: 1、通过加配重的方法来进行平衡; 2、通过机构的合理布局或设置附加机构的方法来平 衡。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图2-6 1-中心轮 1 2-行星轮 3-中心轮2 4-转臂
二、学习指导
d) 在平行四边形机构中加入一 个与某边平行且相等的构件,造成轨 迹重合而产生的虚约束,见图2-7构 件5引入的运动副为虚约束,计算机 构的自由度时要将构件5及运动副都 除去不计。此时 n=3,PL =4,PH =0, 故机构的自由度数为
三、典型实例分析
例题2-4 已知一机构如图2-12所示,求其自由度。 解:n=4
PL= 6 PH=0
1 3
2 4
F=3n-2PL-PH=34-26-0=0
即该机构自由度为0,它的各 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5
图2-12
三、典型实例分析
例2-5 计算图2-13所示大筛机构的自由度。
解:E′或 E 为虚约束 C为复合铰链 F为局部自由度
(3)机构中存在着与整个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
。
个构件作为机架。
(4)在任何一个机构中,只能有
四、复习题
⒉ 选择题
(1)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
(A) 一个; (B) 二个;
自由度。
(D) 四个。 。 (D) 四个。 。
(C) 三个;
(2)平面机构中的高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为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三、典型实例分析
a)
b)
c)
图2-9
d)
三、典型实例分析
例2-2 计算图2-10中牛头刨床传动机构的自由度。
解:n=6,PL= 8,PH=1。
F=3n-2PL-PH=36-28-1=1
即该机构只有一个自由度, 与原动件数相同(齿轮 3 为原动 件)。所以,满足机构具有确定运 动的条件。 图2-10
平面机构的平衡
277.35kg mm
e3
me3re3
t ane1
mB mB
3.1 4.6
0.6739( / )
e1 1800 33.7960 1460
▼同理在构件CD应加的平衡量及方位角
me3re3 783.597kg mm
t ane3
mC mC
0.5 5.2
0.096( / )
e3 174.50
由图知:
rc2 rA rAc2
m~o3ro3
rAc2 (x2
iy2
)
ro3B ro3B
(x2
iy2 )
rB ro3 ro3B
则:
m2rc2
m2rA
m2 ro3B
(x2
iy2 )rB
m2 ro3B
(x2
iy2 )ro3
m~A m2 ,
m~ B
m2 ro3B
( x2
iy2 ) ,
m3、1r含c1 有 一m~o个1ro移1 动m副~A和2r一A2个转m~动B2r副B2构件的广义质量代换
m1rc1
m1ro1
m1
(
x1 rA2B
2
i
y1 rA2 B
2
)rA2
m1
(
x1 rA2B
2
i
y1 rA2 B 2
)rB2
比较上两式有:
m~o1 m1
m~ A2
m1
(
x1 rA2B
2
i
m~ A
( rAB rAB
x
y rAB
i)m
m~B
( x rAB
y rAB
i)m
机械动力学
§2-2质量代 换
第二章 平面机构简图及自由度
平面机构——所有构件都在同一平面或 平行平面内运动的机构。
机构是由若干相互间形成可动联接的构件组成的系统。
机构通常具有确定运动规律。
1)各构件组合后能否运动? 2) 在什么条件下具有确定的运动?
2-1 运动副及其分类
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体。在对实际 机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构件的组合”实际上就 是将一定数量的构件按一定的方式两两联接在一起。为了 使构件间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构件的联接显然不 应是刚性的,这种联接只是引入了某些约束,而保留了构 件间某些相对运动的可能性。
2. 传递运动和动力(约束会产生约束反力或约束 反力矩)。
2.3.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F 3n 2PL PH 3 4 2 5 0 2
F 3n 2PL PH 3 3 2 4 0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机构的F > 0;
2.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用简单线条和规定符号来表示机构运动特征的简单 图形。
参见表2-1 P18
绘制原则:
忽略机构中与运动无关的部分,只表现与运动有关的因素
影响机构运动的主要因素有: 1. 组成机构的各运动副的类型(与运动副的实际结构形式 无关) 2. 同一构件上所有运动副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尺寸(与构件 的实际结构形状无关) 3. 机构原动件的运动规律
运动副的分类 在机构中,运动副分为高副和低副两类。
高副:两构件通过的运动副(移动
副和转动副)
1. 低副
(1) 转动副
(2) 移动副
2. 高副
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2.1 平面机构的组成 任何一个机构都是由若干构件组成,这些构件可以 分为三类: 固定构件(机架):支承活动构件和作为 研究运动的参考坐标。 构件 主动件(原动件):作用有驱动力或力矩 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了原动件和机架以外的 活动构件
第2章--机构运动简图
C: 复合铰链 M 和 N 、 E 虚约束 和F: G: 局部自由度
小结:
1、运动副的定义和分类 运动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
分类:高副(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和低副(面接触的运动副)
2、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重点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明确复合铰链 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F 3n 2PL PH
F 3n 2PL PH 34 24 2
2
n7 PL 10 PH 0
F 3n 2PL PH 3 7 210 0
1
n4 PL 4 PH 2
F 3n 2PL PH 34 24 2
2
n7 PL 10 PH 0
F 3n 2PL PH 3 7 210 0
1
n9
用图形符号表示高副时,一 般需把两构件在接触点处的 曲线轮廓画出(图a),但对于 齿轮机构,习惯上只画出两 齿轮的节圆(见表1-1)。
二、 构件的分类及其表示符号
1. 构件的分类
机 架 —机构中的固定构件; 支撑活动件,只有一个
原动件 主动件
—按给定已知运动规律独立运 动的构件;一般机构有一个
常在其上给出表示其运动形式 的箭头。
1)平行四边形结构
A
2)两构件之间构成多个转动轴线 重合的转动副;
3)两构件之间构成多个导路平行 的移动副;
虚约束常出现在下列场合:
1)平行四边形结构 2)两构件之间构成多个转动轴线重合的转动副; 3)两构件之间构成多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
4)机构中对传递运动不起独立作用的对称部分
5)两构件多点接触形成平面高副,
5、给各构件和运动副编号,并在 原动件上用箭头表示其运动形式和 方向
机械原理第2-10章习题册答案
l I 面 W =mr : I L L−l I 面 WI = m I : I r L
式 : −质 到 面 距 中 l 心 II 的 离 L−两 衡 之 距 平 面 间 离
F =3n−(2P + P ) l h =3×4−(2×5+1 =1 )
∴自由度为1,修改方 自由度为1 案能实现设计意图
习题解
3
2-2题 题
法: 1 F =3 −(2P + P ) −F1 n l h =3×8−(2× 0+2 −1=1 1 ) F1 局 自 度 为 部 由
法: 2 F =3 −(2P + P ) n l h =3×7−(2×9+2 =1 )
31
6 -2 作
解:根据动平衡条件有
m1r+ 2m2r22/3 +m3r32/3 +mbIrbI2=0
平衡基面I:mbI=5.7Kg,θbI=5.820 平衡基面I , 同理平衡基面II: 同理平衡基面II:mbII=7063Kg,θbI=146.470 II ,
习题解
32
基面I质径积多边形: 基面I质径积多边形:
习题解
4
2-6题 题
虚约束数计算图
法: 1 虚 束 P' = 2P1 −3n1 = 2*10−3*6 = 2 约 : L
∴F =3n−(2pl + ph −P' ) =3×11−(2×17−2) =1
法: 2 F =3n−2pl =3×5−2×7 =1
机械原理(山东交通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机械常用机构有A:连杆机构B:涡轮机构C:凸轮机构D:齿轮机构答案:ACD2.机器动力学是分析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其各构件的受力情况,以及这些力的作功情况A:错B:对答案:B3.机器是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可用来变换和传递()A:运动B:物料C:能量D:信息答案:BCD4.机械是()和机器的总称A:构件B:机构C:零件答案:B5.机构是指一种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两构件组成运动副的必备条件是A:不接触也无相对运动B:直接接触且具有相对运动C:不接触但有相对运动D:直接接触但无相对运动答案:B2.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于或大于其自由度数时,该机构将_ 确定的运动。
A:可能有B:有C:没有D:不一定答案:C3.用一个平面低副联二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___个自由度。
A:6B:5C:3D:4答案:D4.杆组是自由度等于_ 的运动链。
A:2B:1C:0D:原动件数答案:C5.平面运动副所提供的约束为A:1或2B:2C:1D:3答案:A第三章测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构件构成高副,则它们的瞬心一定在接触点上B:在机构中,若某一瞬时,两可动构件上重合点的速度相同,则该点称为它们的绝对瞬心C:在机构中,若某一瞬时,一可动构件上某点的速度为零,则该点为可动构件与机架的瞬心D:在机构中,若某一瞬时,两构件上的重合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则该点为两构件瞬心答案:C2.瞬心是作平面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也就是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A:对B:错答案:A3.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共有三个速度瞬心,它们不一定位于同一直线上。
A:错B:对答案:A4.在平面机构中,有n个活动构件,则该机构的瞬心总数为n(n-1)/2A:对B:错答案:B5.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少摩擦A:对B:错答案:A2.平面摩擦的总反力方向恒与运动方向成钝角A:错B:对答案:B3.在机械运动中总是有摩擦力存在。
《机械原理》东南大学郑文纬、吴克坚编思 考 题
第 7 页 共 13 页
思 9-5 用图解法进行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为什么说求各 运动副反力时,可按“杆组”逐组解决?试说明理由。 思 9-6 速度多边形杠杆法的特点是什么?此法根据什么原理?用此法作速 度多边形时,其比例尺如何选定?为什么? 思 9-7 在平面四杆机构的连杆上如作用有未知外力,如何进行该机构的力 分析? 思 9-8 考虑摩擦力的机构力分析中主要碰到的困难是什么?用图解法时如 何解决?
第 4 页 共 13 页
思 5-11 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直齿轮,试问变位系数 x = 0 的齿轮一定是 标准齿轮?为什么? 思 5-12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的啮合特点是什么?其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 动条件与直齿轮有何异同? 思 5-13 什么是斜齿轮的当量齿轮?为什么要用到当量齿轮? 思 5-14 平 行 轴 与 交 错 轴 斜 齿 轮 机 构 啮 合 传 动 有 哪 些 异 同 点 ? 思 5-15 蜗 杆 的 模 数 m、头 数 z 1 、导 程 角 、轴 面 齿 距 p x 、分 度 圆 直 径 d 1 及 直 径 系 数 q 等参数之间有何关系?蜗杆直径系数 q 有何意义? 思 5-16 试 比较斜齿轮、蜗杆蜗轮、圆锥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髙系 数及顶隙系数的标准值以哪一个面为准?而几何尺寸计算又是按哪一个面 进行? 思 5-17 何谓圆锥齿轮的背锥和当量齿数?当量齿数有何用处? 思 5-18 为何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等顶隙圆锥齿轮?
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思 10-1 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如何分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思 10-2 在实际生产中回转件的平衡问题有何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处理方 法有何不同? 思 10-3 根据组成刚性回转件的各质量分布的不同, 如何计算其平衡问题? 从力学观点看,它们各有些什么特点? 思 10-4 刚性回转件的动平衡和静平衡有何不同?它们的平衡条件是什 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思 10-5 刚性回转件静平衡有些什么试验方法和设备?试分析这些设备的 优缺点。 思 10-6 刚性回转件动平衡有些什么试验方法和设备?它们的基本 原理是
智慧树知到 《机械原理》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机械原理》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机械是()的总称。
A:机器和机构B:机构和构件C:机器和零件D:机构和零件正确答案:机器和机构2、机器能够完成能量转换。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机构能够完成能量转换。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机器包含机构。
A:对B:错正确答案:对6、内燃机是用来传递物料的。
A:对B:错正确答案:错7、一台机器是由一个以上的机构组成的。
A:对B:错正确答案:对8、机器和机构都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A:对B:错正确答案:对9、机器和机构都是具有确定运动的。
A:对B:错正确答案:对10、变速箱是机器。
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一章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A: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B: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C: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大于原动件数D: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小于原动件数正确答案: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2、两构件在几处相配合而构成转动副,在各配合处两构件相对转动的轴线()时,将引入虚约束。
A:交叉B:重合C:垂直D:异面正确答案:重合4、一个平面低副所受的约束数为()。
A:0B:1C:2D:3正确答案:25、仅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所绘制的简图称为()。
A:机构运动简图B:机构示意图C:运动线图D:机构装配图正确答案:机构示意图6、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移动副是()。
A:2级副B:3级副C:4级副D:5级副正确答案:5级副8、构件通过()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的系统成为运动链。
A:运动副B:铰链C:零件D:机架正确答案:运动副9、齿轮副是高副。
A:对B:错正确答案:对10、螺旋副是空间运动副。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二章2、速度瞬心是()为零的重合点。
A:相对速度B:绝对速度C:加速度D:速度正确答案:相对速度3、速度瞬心是()相等的重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盘式静平衡架:
当转子两端支承轴的尺寸不同时,应采用这种平衡架。
4 挠性转子平衡简介
当转子的工作转速超过第一临界转速时,由离心惯性力 所引起的弯曲变形增加到不可忽略的程度,且其变形量 随转速变化,这类转子称为挠性转子。 转子在运转中产生明显的变形---动挠度。
用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 不能解决挠性转子动平 衡问题!!! 要平衡其离心惯性力;
尽量消除其动挠度.
挠性转子动平衡的特点:
由于存在着随角速度ω 变化的动挠度y,因此在一个
角速度下平衡好的转子,不能保证在其它转速下仍 处于平衡状态。
消除或减小转子的支承动反力,并不一定能减小
转子的弯曲变形程度,而明显的动挠度对转子具 有不利的影响。
5 平面机构的平衡设计 一般存在往复运动或平面复合运动构件,其惯性力和 惯性力矩不可能在构件内部平衡。 将所有构件上的惯性力和惯 性力矩合成为一个通过机构 质心并作用于机架上的总惯 性力和惯性力矩。
质量代换法
设一构件质量为m,其对质心S的转动惯量为Js。若以n 个集中质量m1,m2...mn来替代m 和Js ,替代点的坐标为 (x1,y1), (x2,y2), ... (xn,yn),若使代换后的系统与原来的 构件在动力学上等效,应使代换质量的惯性力的合力 等于原构件的惯性力;各代换质量对构件质心的惯性 力矩应等于原构件对质心的惯性力矩;
" F1可用分解到平面T' 和 T"中的力F1' 、 F1 来代替。
由理论力学的知识可知
面 T
F
l '' F F1 l
' 1
, ' 中向径为 " r1的偏心质量 m1 m1 、 所产生的离心 惯 l' ' 2 2 F m r m r 1 1 1 1 1 性力。 l
l F1 m1 r1 m1r1 2 l
对于平面 T :
rb m1 r2 mb r1 m2 r3 0 m3
rb rb , mb 无论是用解析法还是图解法,均可解出 mb 的大小及方位。
动平衡设计步骤:
在转子上选定两个适于安装平衡质量的平面作为
平衡平面或校正平面;
确定需在两个平衡平面内增加的平衡质量的质径积
质量代换法
为使替代前后的力学效应完 全相同,则应满足: (1)所有替代质量之和与 原构件质量相等;
m
i 1
n
n
i
m
n
(2)所有替代质量的总质心与原构件的质心重合;
m x
i 1 i
i
mx s ;
m y
i 1 i
i
mys
(3)所有替代质量对原点的转动惯量之和应等于原构 件对坐标原点的转动惯量。 n
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试验原因及目的:
平衡设计:理论上是完全平衡的。
还会出现不平衡现象。
需要用试验的方法对其做进一步平衡。
当刚性转子的径宽比D/b≥5时,通常只需对转子进行 静平衡试验。
静平衡试验所用的设备称为静平衡架。 导轨式静平衡架: 1) 应将两导轨调整为水平且互相平行; 2) 将转子放在导轨上,让其轻轻地自由滚动; 3) 待转子停止滚动时,其质心S 必在轴心的正下方, 这时在轴心的正上方任意向径处加一平衡质量(一 般用橡皮泥); 4) 反复试验,加减平衡质量,直至转子能在任何位置 保持静止为止; 5) 根据橡皮泥的质量和位置,得到其质径积; 6) 根据转子的结构,在合适的位置上增加或减少相应 的平衡质量。
机构在机架上的平衡: 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在机架上得到完全或部分平衡。
三、平衡的种类和方法
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
目标是消除或部分消除摆动力和摆动 力矩,从而减轻机构整体在机座上的振动 机构输入转矩的平衡 主要是指高速机构中交变的惯性力和 惯性力矩的平衡,即前面说的平衡力矩。 运动副中动压力的平衡 解决机构中某些运动副中由惯性力 引起的动压力过大的问题
根据惯性载荷 造成的危害, 机构的平衡可 分为:
三、平衡的种类和方法 部分平衡 只能使摆动力、摆动力矩部分得到 平衡的方法;
根据载荷被平 衡的程度分为:
完全平衡
使摆动力或摆动力矩或两者全部得到 平衡的方法;
优化综合平衡 优化综合平衡是综合地考虑多个 目标平衡与优化。
四、 机械平衡的方法 1、平衡设计 在机械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有害 振动的不平衡惯性力。 平衡设计的机械:理论上达到平衡。 2、平衡试验 不平衡现象:达不到原来的设计要求 制造不精确 材料不均匀 安装不准确 平衡试验:通过试验的方法加以平衡。
增加一个平衡质量mb,其向径为rb, 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为Fb。 要求平衡时,Fb, F1, F2, F3所形 成的合力F应为零: F=F1+F2+F3+Fb=0
m 2e m1 2 r1 m2 2 r2 m3 2 r3 mb 2 rb 0
m和e分别为转子的总质量和总质心的向径; mi和ri分别为转子各个偏心质量及其质心的向径;
mb和 rb分别为所增加的平衡质量及其质心的向径。
质量与向径的乘积称为质径积 , 表示在同一转速下转子上各离心 惯性力的相对大小和方位。 转子平衡后,其总质心将与回转 轴线相重合,即e = 0。
根据质径积mbrb,确定rb和平衡质量大小。 安装方向:向量图上所指的方向。 为了使设计出来的转子质量不致过大,一般应尽可能将rb选 大些,这样可使mb小些。 若转子的实际结构不允许在向径 rb的方向上安装平衡质 在向径rb的相反方向上去掉一部分质量来使转子得到 量,如何做? 平衡!
所谓平衡,就是采用构件质量再分配等手段完全地 或部分地消除惯性载荷。
平衡是在机械运动设计完成之后进行的一种动力学设计。 二、机械平衡的内容 1、绕固定轴回转的构件的惯性力的平衡 分为两类: 这类构件的不平衡力可利用在该构件上增 加或除去一部分质量的方法予以平衡。 2、 机构的平衡 其所产生的惯性力无法在该构件本身上 平衡,而必须就整个机构加以研究。
机构在机架上的平衡:设法使总惯 性力和总惯性力矩在机架上得到 完全或部分平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平面机构惯性力的平衡条件 要使机构作用于机架上的总惯性力F 得以平衡,就必 须满足:
F = - mas =0
m -机构中活动构件的总质量;as - 机构总质心S的加速度 m不可能为零,故必须使as为零,即机构总质心S应 作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 由于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是周期性变化的,故总质心S 不可能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条件:欲使总惯性力F = 0,只有设法使总质心S 静止不动。
原分布在平面1,2,3上的偏心质量 m1,m2,m3 ,完全可以用 平面T1’和T2’ 上的m1’和m1’’ ,m2’和m2’’,m3’和m3’’所 代替,它们的不平衡效果是一样的。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设计问题可以用静平衡设计的方法 来解决!
对于平面T’:
rb m1 r1 m2 r2 mb r3 0 m3
大小和方向;
选定向径,将平衡质量加到转子相应的方位上。
小结:
(1) 动平衡的条件:当转子转动时,转子上分布在不同 平面内的各个质量所产生的空间离心惯性力系的合 力及合力矩均为零。
(2)对于动不平衡的转子,需加平衡质量的最少数目 为2。动不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而静平衡则称为 单面平衡。 (3)经过动平衡的转子一定静平衡;反之,经过静 平衡的转子则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2
' 1
l F F1 l
" 1
" 和 F 1
分别为平 T
l1 l1 m1 , m1 m1 m1 l l l2 l2 m2 , m m2 m 2 2 l l l3 m l3 m , m m3 3 3 3 l l
二、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设计 动不平衡问题:
在转子运动的情况下才能 显示出来的不平衡现象。 径宽比D/b <5的转子(多缸发动机的曲柄、汽轮机转子) 特点:轴向宽度较大,其质量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 转子的动平衡设计: 根据转子结构确定出各个不同回转平面内偏心质量的 大小和位置。 计算出为使转子得到动平衡所需增加的平衡质量的数 目、大小及方位; 在转子设计图上加上这些平衡质量,以便使设计出来 的转子在理论上达到动平衡。
3.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 转子的平衡设计: 在转子的设计阶段,尤其是在对高速转子及精密 转子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对其进行平衡计算,以检 查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是否平衡。
若不平衡,则需要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消除不平 衡惯性力的影响。
一、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设计 静不平衡现象: 转子的质心不在回转轴线上,当其转动时,其偏心质量 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从而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设计举例:
设转子上的偏心质量m1, m2和m3分别在回转平面1,2,3内, 其质心的向径分别为r1 ,r2 ,r3。 当转子以等角速度 转动时,平面1内的偏心质量m1 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 F1 = m12r1。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设计举例:
在转子的两端选定两个垂直转子轴线的平面 T' , T" 。 设 T'与 T"相距 l,平面1到平面 T', T" 的距离分别为 l1', l1"
i 1
2 2 2 2 m ( x y ) J m ( x y i i i s s s)
质量动替代: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替代质量产生的总惯性力和 惯性力矩与原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相等。
质量静替代: 若只满足前两个条件,则替代质量的总惯性力和 原构件的惯性力相同,而惯性力矩不同。
注意: 质量动替代后,替代质量的动能之和与原构件的 动能相等;而质量静替代后,动能则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