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我国户籍制度及其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户籍制度及其改革的若干思考
甚至有一部分人又从城市回到了农村 , 最后这项政策也就不
了 了之 了。
证明, 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这个条例 颁布的初衷是提供人口资料 , 保障社会治安。但它实际上和
人民公社制度、 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国家 统购统销制度结合在一起, 共同维持着城乡二元结构, 标志 着我国传统户籍制度正式形成。这一具备法律效应的条文, 国家以它特有的行政权力将人明确区分为农业户 口与非农
是我国户籍制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也是政府第一次对自主 性流入城镇的农村流动人口的正式肯定和认可。据统计 , 在
18- 18 年间, 94 98 全国约有 50 0 万农村人口以自理口粮的方 式拿到了非农业户口, 但他们却没有享受到城里人所享受的
而可贵的户口自由迁移时期后 ,于 15 98年 1 9日 月 经第一
度,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仍然是二元的, 城乡分割的。 三 、 国现 行户 籍 制度 的弊端 分析 我 尽管现行的户籍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曾经起过 极大的作用 , 但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随着市场经济
密联系在一起的, 城镇地位越高, 得到“ 蓝印户口” 的条件越 高, 户口所带来的收益一般也相应越高。办理“ 蓝印户口” , 必
动要素流动的需要, 我国的一些城镇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 的严格控制城乡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进行了若干改革的
尝试 , 其中最为突出的、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的改革举措
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 将城镇和农村隔离开来 , 直至今天
19 年 8 公安部发出《 92 月, 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
户口制度的通知》 之后, 在全国各地试点并推行的“ 蓝印户 口” 是在深入改革开放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形势 下, 我国户籍改革的一大举措, 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蓝印 “

对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

对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
社会观 察
对农 民工户籍 制度改革的思考
— —
以农 村义务教育为例
吴佳琦
( 佳木 斯大 学 社 会科 学 部 ,黑龙 江 佳木 斯 1 5 4 0 0 7) 摘 要 :中 国户籍 制度 的 问题 是 由于 在户 籍 制度 上 附加 了各 种各 样 的行 政 的 、经济 的 、福 利 的管 理行 为 ,人 为地 制 造 出了各 种 差异 和 不平 等 、不

全 国妇联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在2 o l o  ̄全国第六次人 口普查数据 中抽取 1 2 6 万人 口样本量进行 了分析 和推断 ,并进行实地 调研 等方式 形成报告 ,报告 中儿童的年龄界定在1 8 岁以下 。报告指 出, 自 2 0 0 5 年 以来 ,学龄前 留守儿童( 0 — 5 岁) 规模快速膨胀 ,达2 3 4 2 万, 在农村 留守 儿童中占3 8 . 3 7 %,比2 0 0 5 年增加 了7 5 7 万 ;义务 教育阶段留守儿童 为 2 9 4 8 万 ,比2 0 0 5 年减少3 1 5 万 ,其中2 o o 6  ̄ b 学( 6 - l l 岁) 和初中( 1 2 - 1 4  ̄) 学龄 阶段儿童 占到3 2 . . 0 1 %和 1 6 . 3 %;大龄留守儿童( 1 5 — 1 7 岁) 规模 达8 1 3 万, ̄2 0 0 5 年减少了1 9 9 万 。全部农村 留守儿童中 , 男孩 占到5 4 . 0 8 %, 女孩 占 ̄ 1 ] 4 5 . 9 2 %。数 据显示 , 农 村 留守儿 童集 中在 四川 、河南 、安 徽 、湖南等中西部劳务输 出大省 ,其 中四川 、河南的 留守儿童规模最 大, 分 别占到全国的1 1 . 3 4 % 和1 0 . 7 3 %。
公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丰 十 会上各种资源将重新配制 ,人 口流动在我国已形成规模,改革农村户籍制度势在必行 。

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_现状及问题思考

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_现状及问题思考
1985 年 7 月 ,公 安 部 颁 布 实 施 了 《关 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 规定 要求做到来人登记,走人注销;暂住时间 拟超过三个月的十六周岁以上人,须申领 《暂住证》。对外来开店等暂住时间较长的 人,采取雇用单位和常住户口所在地主管 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同年 8 月,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条例(草案)》。 “一人一证”制的居民身份 证制度与暂住人口制度成为中国户籍制 度基本定型的重要标志。
1984 年 10 月 , 国 务 院 发 出 了 《 关 于 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申请 到集镇 (指县以下集镇, 不含城关镇)务 工、经商、服务的农民和家属,在城镇有固 定住所,有经营能力,公安部门应准予落 常住户口,发给《自理粮户口簿》。 自理粮 户口的实施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项 重大突破,使农民有了改变自己职业和生 活 住 所 的 权 利 。 据 统 计 , 从 1984 年 到 1986 年 底 ,在 不 到 3 年 的 时 间 里 ,全 国 新 增 办理自 理口粮户 1633828 户,总计 达 到 了 4542988 人。 但 是,这些 措施 并 没 有 从 维护农民根本权益的角度出发对户籍制 度进行调整。
2001 年 ,国 务 院 批 转 公 安 部 《关 于 推 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提 出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 行计划指标管理。意见一方面要求严格办 理小城镇常住户口审批工作,同时要求切 实保障在小城镇落户人员的合法权利。自 此,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得到全面推进。 2002 年 ,北 京 开 始 实 施 《关 于 推 进 小 城 镇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规定凡在北 京 市 14 个 卫 星 城 和 33 个 中 心 镇 规 划 区 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 活来源的人员及其他共同居住生活的直 系亲属,凡持有本市农业户口的,均可根 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对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对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2 0 1 3年 第 6期 N O . 6 2 0 1 3
云南警官学 院学报 J o u mM o f Y u n n a n P o l i c e O f i f c e r Ac a d e m y
总第 1 0 1 期 S u m1 0 1
对现 行 户籍 制 度 改革 的 几 点 思 考

三明市 户籍 管 理制 度改 革 的现状
三 明市 公 安 机 关 为 适 应 三 明 加 快 发 展 的需 要 ,大 力改革 户 籍 管 理 制 度 ,早 在 2 0 0 2年 ,就 由市 政 府 批 转 了市 公 安 局 《 关 于 深 化 户 籍 管 理
制度改革的意见》 ,取消 了二元户籍制 ,并先后 于 2 0 0 3年 、2 0 0 7年 、2 0 0 8年 、2 0 0 9年 、2 0 1 0 年 、2 0 1 1年 和 2 0 1 2年相 继 出 台实施 了一 系列 深 化 户籍 制度 改 革 的便 民利 民服务 举措 ,进 一 步放
户 籍 管 理 制 度 作 为 一 项 国 家 的基 本 公 共 政 策 , 自新 中 国成 立 后 ,经 历 了若 干 的 发 展 阶 段 。 1 9 5 0年 8 月制定 的 《 关于特种人 口管理 的暂行 规定》 ,成 为 当代 户籍 管 理制 度 的起 点 。1 9 5 6年 2月 ,国务 院规 定全 国的户 口登 记 管 理 和 人 口资 料 的 统 计 汇 总 业 务 由公 安 部 门 统 一 归 口管 理 。 1 9 5 6年 在 全 国首 次 户 口工 作 会 议 上 ,明确 了 户 口管 理 工作 的三 项基 本功 能 :证 明公 民身 份 ,统 计人 口数字 ,发 现和 防止 反革 命 和各种 犯 罪分 子 活 动 。1 9 5 8年 1月 ,公 布 实 施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户 口登 记 条 例 》 ,户 口登 记 成 为 经 常 性 制 度 , 城 乡二 元体 系也 应 运 而 生 。在 此 后 的半 个 世 纪 , 伴 随着 经济 体 制 的剧 烈 改革 ,户 口管 理制 度也 发 生 了 变化 。近 些年来 ,随着 经济 发展 和改 革 开放 的不 断深 入 ,户籍 管理 工作 中的一些 问题 也 逐渐 暴 露 出来 ,对 户籍 管理 制度 进行 调 整和有 益 的探 索是 十分 必要 的。

我国户籍法律制度及其改革的思考

我国户籍法律制度及其改革的思考
度成 为改 革 中 的重 要 一 环 。
就是在泪罗江畔举 行的古老龙舟赛 ,对每年第一名 的奖励就 是给一个“ 农转非” 指标 , 口被 当作高于一切 的奖品。 户 没有身 份的平等 , 就不能建构真正和谐 的社会秩序 。 这些依 附在户
口上的特权性质 , 不符合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 , 而且与市场经 济要求处处相悖。
在 4 %以上 , 0 而我 国仅为 2 .%, 99 相差甚远 。
4二元户籍制度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的原 因之一 .
我 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之一 , 是内需不足 , 尤其在经济危
机 中, 动内需成为经济发展 的保证 。 启 有关 部门采取 了一系列
力公平就业 的机会被“ 合法化 ” 地剥夺 。 虽然 , 国的户籍法律 我 制度在逐步走 向开放 ,在一定程度上顺应 了统筹城 乡发展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 , 国家重点 向城市倾斜 , 严格限制农村人
口向城市流动 , 由于工业与农业 的剪刀差 , 农村与城市 的发展 差距逐渐拉大 , 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 以来 , 城 尽管
制 度 的 改革 。
关键词 : 户籍法律 制度 ; 路径依赖 ; 弊端 ; 改革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2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编 号 :6 3 2 1 2 1 )6 0 8 — 3 D 3. 4 A 17 — 9 X(0 02 — 16 0


问题 的提 出
护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生成和发展 ,与现实社会愈来愈不 相适应 , 其弊端亦暴露无余。 由于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权利和 保障的差别 ,农村居民享有城市社会 资源 的可能和农村劳动

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 , 国家重点向城市倾斜 , 乡二元结构逐 步形成 。 目前 , 乡二元经济结构 已经越 来越 城 城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5期 ( 第 8期 ) 总 9
广 西 社 会 科 学
GUANGXIS OCI C C AL S 娅 KS NO . 2 0 5, 0 2
( u l i l, O,9 C mu t e N 8 ) av y
样 呢?
有 专家 算 了笔 帐 : 一 , 第 不会 影 响这些 人 自己的 生 活 。第 二 , 会影 响 城市 居 民的 工作 和生 活 。第 三 , 1 不 这 亿人 进 城将 会 把他 们在 农村 的 责 任 田交 出 , 意 味着 农 村 可 以增 加 1 8 这 / 的耕 地 , 以增 加 18的 收入 。不仅 如此 , 可 以提 高 中国农 可 / 还 业生 产 的规 模经 营 。如 果 按 照 边 际效 益 扩 大 的原 理 计 算 , 留 在 农村 的人 的 收 入有 可能增 加 15 / 。第 四 , 放这 1 亿人 进入 城 市 , 大 大促进 中 国劳动 分工 的发 展 , 之上 升到一 个 新的 水 将 使 平。第 五 , 放这 1亿人 进 入 城 市 , 以 扩 大 城市 消 费 , 一 步 可 进 增加 中 国经 济 的 活力 。第六 , 放这 1 亿人 进 入城市 , 中国的 城 市化 可 以从 19 99年 的 3 4 提高 到 3 . %。 中 国经 济 将 会 0.% 84
户 口定义 是“ 户和 人 口的总 称 。户 有 户主 , 内每 一 成 住 户 员称 为一 口。 司马迁 在 《 记 》 第 一 次 把 户 与 口联 用 , 可 ” 史 里 就
以 这 样 解 释 。 解 放 后 , 中 国 的 每 个 家 庭 都 有 一 册 户 口 簿 的 当
WT O后 , 全球 一 体化 向纵 深 发展 , 国的 改 革要 进 一步 加快 , 中 中国现 行的 户籍 制度 在 限制 人 口流动 的 同 时 , 也限 制 了 中 国

户籍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探讨

户籍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探讨

户籍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探讨【摘要】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在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入手,依次论述了户籍制度对教育公平、就业机会分配、社会福利分配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户籍制度的存在对社会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户籍制度需要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户籍制度问题的关注,并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户籍制度、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医疗资源、影响、结论1. 引言1.1 引言户籍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制度,对社会公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户籍制度,人们被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两类,这种区分不仅在经济上存在差异,更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上造成了不公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户籍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户籍制度是指国家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制度,通过户口登记来确定个人的居住地和公民身份,以此来规范人口流动和社会管理。

在中国,户籍制度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市户籍通常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就业机会,而农村户籍则面临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困境和不公平待遇。

在我国,户籍制度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户籍往往代表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而农村户籍的人群则往往面临着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也挑战着社会公平的核心理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如何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问题,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户籍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2 户籍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户籍制度在教育领域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籍管理和学区划分上。

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思考

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思考

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思考人户分离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相互迁移,但户籍登记所在地仍然是原来的农村,导致城市居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

人户分离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对城乡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解决人户分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解决人户分离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是解决人户分离问题的关键。

现行的户籍制度根据“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进行区分,因此导致城市居民在农村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公共服务。

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让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让所有人都能在居住地享受公共服务。

二、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普遍不足,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则过剩,因此可以通过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益。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重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布研究,根据人口分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采取跨区域行政管理措施,协调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避免资源的浪费。

3、增加与居住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提高。

三、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在解决人户分离问题的过程中,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服务需求仍然存在,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专项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2、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公共服务设施运用效益最大化。

3、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吸引力。

四、实行户籍与居住地区奖补制度为了解决人户分离问题,可以实行户籍与居住地区奖补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本刊特稿NORTHERN ECONOMY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渐进性相联系,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和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渐进过程。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农民工转变为城镇居民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即把以往的浅层次户籍制度改革推向深层次的户籍制度改革。

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功能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的时候,曾经明确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然而,1953年4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此后相继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制止农民盲目进城。

当时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交通、住房、劳动就业和生活品供应等都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粮食供应紧张。

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91次会议通过,以“共和国主席令”颁布实行。

该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了严格的约束性限制。

即公民由农村迁往城镇,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用证明或者是城镇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

从根本上说,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衍生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强制性积累模式。

我国确保重工业优先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借助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来实现的。

如果说农产品统购统销中的“统购”,是依靠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才得以顺利实施的话,那么,对城镇居民低价限量供应粮食和副食品的“统销”,则是借助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来明确固定计划供应的对象。

如果没有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就很难贯彻落实。

高度集中的资本原始积累、强制性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之所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及对策思考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及对策思考


墙”已经打开 了一个大缺 口, 民可以自由地到城市 与我国以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相适应 的。在供 农 做工。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 ,他们的身份不能改 给不足而人 口众多的中国 ,户籍制度的出台确实有着 变 ,进城农民得不到 “ 国民待遇” 。 行政管理上的必然性 和方便,也可 以说与计划经济下 20 年,国家计委表示,在未来五年里,国家将 供给和公共服务提供不足有关。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 01 改革户籍制度,并在东部有条件的省市或经济发达地 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和社会各项人事与保障制度改革深
收 稿 日期 :2 0 — o — 2 o2 4 9
作者简介 :袁
宁 ( 9 6 _ ,男 ,河南新 乡人 ,中南 财经 政法 大学 行政 管 理专 业研 究生 ;游 浩寰 ( 9 7 ) 17 - ) 17 一 ,女 ,广 西桂 林
人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行 政 管 理 专 业 研 究 生 。 38
维普资讯
第 l 4卷第 4期
20 0 2年 8 月
广 东 行政 学 院学 报
J u n o a g o g I siue o u l m iita in o r M fGu n d n n t t fP b i Ad n sr t t c o
的步伐,还会使我国的社会结构带来重大变化。因此 ,
在城乡间构 筑了 一道 “ 高墙” 把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 , 正确认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 的弊端及如何针对这些弊 种经济 、 两种社会、两种人群、两种生活方式。“ 城市 端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将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户口”和 “ 农村户 口”是两种不同身份。改革 以来 , 户籍制度的弊端 由于票证制度与 “ 户粮挂钩”政 策的取消,这堵 “ 高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我 国现 行 户 籍 制度 简 述
所 谓 户 籍 制 度 , 指 按 户 逐 人 记 载 公 民基 本 身 份 信 息 、 是 自然 变 动 、 移 变 动 和 身 份 变 动 等 迁 内容 的一系列法律 规范 。我 国户籍制度历史悠 久 , 不仅对 推 动 中国社会 和经 济 的发展 起 了重 要作 用 , 而且 有些制 度和做法 曾被亚洲 一些 国家所 吸收和采用 。中国的户籍制度 , 伴随着社 会 的变迁 , 在继承 和改革 中发 展 。解 放后 , 国于 15 我 9 8年制 订 了《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户 口登 记 条 例》 这是现行 户籍制度 的主要 法律规范 。根据 《 , 条例》 规定 , 国对 在 中 国境 内居 住 的公 民实 我 行 常住 、 暂住 、 出生 、 死亡 、 入 、 出、 迁 迁 变更更 正七项登记制 度 。对每一项登记 制度又有较 为详 细的登记 内容和具体规 定要求 。如 : 常住人 口身份登 记 的 内容 多达 3 O多项 , 中“ 其 户别 ” 登记 ( 即户 口性质 ) 广大 民众最 反感 , 是农业户 口和非农业 户 口的区别 , , 正 曾制造 了多少人 间悲 剧 。 因受篇 幅限制 , 此处不能对 其他登记制 度的内容 加 以详 细说 明 。七 项登记 制 度是一 个 关 系密 切, 互相制 约的统一整体 , 缺少其 中一项登记制 度 , 均不 能及 时准确 地 反映全 国乃 至各 地 区人 口情况 以及公 民的基本身份情况 。户籍制度 的主要 功能是 为公 民提 供有 效 的身份 证 明 , 登记 统计人 口信息 , 为国家各项行政管 理和社会公共 事业 提供人 口依 据 。户籍 制度 的作用 已被 实 践所证 明 , 倘若没有 这套制度 , 难想象 , 很 国家 的各项 活动 以及公 民的 日常 生活 是否 能够 正常 进行。

关于新户籍制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关于新户籍制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收稿 日期 :20一 l— 0 O8 l 2
其 他 一些 方 面 的平 等带 来 了 制 度 上 的保 障 ,但 从 农 民这

方来看 ,这种保障是否是削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 转移 的劳动力主要 是指 农村 劳动力 中剩 余的部 分 , 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 劳动力有两 种类型 :一种
第 2卷年33 20 第月 89 期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 .o 总. N. o2 3 18
15 8 期
关 于新 户籍 制 度加快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转移 的思考
郑淑伟
( 内蒙古 民族 大学 ,通辽
C 度 阻碍 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新户籍制度的确立 实施将会 增加 城 市 .
农 民职业化
城市化 水平
加快转移
[ 中图分类号]Fo . [ 346 文献标识码]A
户 籍 制 度 改 革是 一 个 渐 进式 过 程 。 自上 世 纪 8 年 代 O 招 工 时户 口条 件 的 限 制 。 即 使 已 经 务 工 ,也 不 能 享 受 城
初提 出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就 备
11 二 元化 的户 籍 制 度提 高 了 农 民进 城 的 门槛 .
等方面的不平等 ,营造 一个 有利于农村剩余 劳动力 向城
市 转 移 的制 度 环 境 ,增 加 城 市 的 吸 引 力 。进 城 农 民成 为 城 市永 久 性 居 民 ,不 必 再 往 返 辗 转 于 农 村 和 城 市 之 间 , 最 终 可 以实 现 劳 动力 的 彻 底转 移 。
新户 籍 制 度 的规 定 给农 民 和 市 民在 地 位 、身 份 以及
传统的户籍制度是二元 经济结构 的核心 ,具有 明显 的二元化特征。传统户籍制 度下 不允许农村户籍和城 市 户籍这两类人 1相互 流动 ,两种 户籍 人 口所享受 的社会 : 1 福利保障存在很大差别 。农民进城找工作 ,会遭遇 企业

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二元转向一元

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二元转向一元
公 共管 理
户籍制 度改革 的思考
— —
二 元 转 向一 元
谭 秋霜
我 国 的户籍 制度 从 2 O 世纪 5 O 年 代形 成 ,从体 制 上稳 定
2 . 教 育 。 文 化 软 实 力 是 一 国 综 合 国 力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了城 乡 二 元 结 构 , 限制 了城 乡 人 员 流 动 。8 0年代 以来 ,长 分 , 而 教 育 则 是 提 高 文 化 软 实 力 的重 要 途 径 。 但 是 现 在 期的城 乡 二元 体制 使我 国城 乡 发展 不协 调 ,差距 扩大 ,危 害 的 受 教 育 的 权 利 却 是 不 平 等 的 , 一 些 教 育 质 量 好 、 师 资
f l  ̄ 好 的效果 。 馆 舍 短缺 、没 有 技 术 支 持 以及 较 低 的 人 员 素 质 等严 重 阻碍 达 N,
了 对 其 的 改 革 步 伐 。 因此 ,有 关 单 位 要 想 打 破 这 一 局 面 , 就 必 须 利 用 现有 的 资金 进 行 推 陈 出新 ,使 得 图书 馆 的 收藏 参 考 文献 : 变 得 专 而 精 ,对 具有 特 色 的文 献 资料 进 行 集 中地 投 入 ,促 【 1 ] 李小青.浅谈高校 图书馆管理创新 [ J 】 . 四川工程职业
时也 是 阻碍 社会 保 障体制 改 革 的绊 脚石 。户籍 将 中 国的社 会
以便 促 进 管 理 的 特 色 化 和服 务 的 创 新 化 。但 是 在 对 图书 馆 平 、网络 化 水平等 多个部 分进 行 。只有 积 极对 服 务的 观念 进
进 行 建 设 改革 的过 程 中 ,仍 然 存 在 很 多 问题 , 限制 和 阻碍 行转 变 ,抛 弃 陈 旧落 后 的管理 和服 务 观念 ,进 一 步深 化服 务 了 图书馆 管理 的 创新 和 发 展 。第 一 ,缺 乏 足够 的建 设 资金 、 的 新观 念 ,才 能打造 出一个适 合 社会 发展 的图书馆 服 务体 系

户籍法律制度改革思考——天津人口发展特点的启示

户籍法律制度改革思考——天津人口发展特点的启示
律 制度改革 的基本 思路 .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改革
法律制度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 9 (0 90 —5 - 10 .5 2 0 )60 00 2 2
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 天津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逐年上
中图分类号 : 9 2 D 2. 1
天津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启示



近年 来 天津 市经 济 社会 呈现 又 好又 快 的 发展 势 头 , 海 新区 也进 升 , 村 户 籍人 口 比重 会 进 一 步加 快 减 少 。二 是 老龄 化 进 程 加 快 , 滨 农 带
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 天津市人 口总量也呈现快 来劳动力不足 。 天津市是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 老年
方 为 独 生子 女 的可 以生育 两 个 子 女 。受 该 政 策 影 响 , 预测 天 津 市 出
这是建 国后第一个户 口管理行政法规。15 9 8年 1月第一届全 国人大 常委会通过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户口登记条例》( 下称 《 口登记条 户
例 》 , 为 我 国第 一 部 户 口管理 的法 律 。此 后 , 由 国 务院 及 公 安 等 )成 虽
近年最高点。 全市增加了 4 O万人, 增长速度为 37%; . 2 其中外来常住 会发展 目标, 必须有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支撑, 而面临人才不足
人 口增加了 3 万人, 2 增长速度达 2 . %。 3 2 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 和各地人才竞争形势 , 0 现行户籍法律制度 的弊端及对天津经济的制约
实行相应的社会福利待遇。 这项法律制度不仅加剧 了城乡差别, 阻碍了人 口资源的 自由流动, 甚至危害了社会稳定, 至今 已 难 以为继 . 当前 , 内许 多城 市人 口状 况都发 生 了新 变化 , 些变化要 求我们 必须 加快进 行 户籍 法律 制度改革 , 占户籍 国 而这 抢

2024年新型户籍制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看法]

2024年新型户籍制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看法]

2024年新型户籍制度2024年新型户籍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的重大变革。

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流动自由,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户籍歧视、限制人口流入、城市贫困化等。

而新型户籍制度的出台,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人口流动、建设更加公平、包容的城市社会。

首先,新型户籍制度将打破传统户籍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强关联。

传统户籍制度中,户籍与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紧密相连,使得农民工等外来人口流入城市时,在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遇到困难。

而新型户籍制度将逐步取消这种歧视性待遇,使得户籍不再成为限制人口流动的瓶颈。

这一将提升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

其次,新型户籍制度将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传统户籍制度下,由于户籍限制了人口流动,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集中于一线城市及少数发达地区,而农村及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新型户籍制度的出台,将促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新一线城市延伸,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同时,新型户籍制度也将提升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再次,新型户籍制度将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传统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动受到较大限制,导致城市因缺乏劳动力而无法充分发挥潜力。

而新型户籍制度的出台,将有助于吸引人才流入城市,增加人口规模和素质,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这对于推动城市化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最后,新型户籍制度也将激发人们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意识。

传统户籍制度下,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认同度较高,认为只有拥有大学文凭才能获得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

而新型户籍制度的,将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和价值,鼓励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和发展。

人们将更加关注实用性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2024年新型户籍制度的出台将带来诸多变革。

它将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动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激发人们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意识。

统筹城乡户籍条件下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基于重庆户籍改革引发的思考

统筹城乡户籍条件下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基于重庆户籍改革引发的思考

多社会利益剥离开来, 让户口回归到社会公共信息管理的
镇户口 和农村户口 两大户口类型, 并实行有差别的社会福 利待遇政策: 口 把户 划分为“ 农业” 非农业” 和“ 两大户口性
质, 并对“ 农转非” 实行严格控制。这在客观上把城乡人口 分为两个经济利益上下不平等的阶层, 形成了事实上的人
j 革重要 内容的户籍改革新政。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制度造成公民权利差异、 身份不等和迁移受阻。究 l 其缘 由, 政府“ 懒政思维” 便是重要的罪魁桶 首。然改革户籍能否成功不在于户籍的简单转移, 先 而首
要做的就是剥离捆绑与附着在户籍上面的各种“ 福利包”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统筹城 乡户籍的条件下 , 建立与完善进城农民社会保障等相关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配套机制。
薄上的变更可谓简单, 但是户籍改革后随之而来的转户进 城农民如何在城市里落下脚、 扎下根问题才是急需解决的 重要问题 , 也即如何做好转户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配 套才是户籍改革日 的基 前提。 蚜口
在总结之前户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后, 明确了户籍改 革的制度取向, 不是取消户籍登记管理 , 而是逐步剔除附
着在户籍上的不合理的制度 , 逐步剥离与户籍相联系的福
利, 让户口只具有标志居住地的意义, 让户籍回归其本来
具有的公民信息登记功能, 从而实现城市内人口的平等权
题 。 ”
拉开了它的序幕。统筹城乡, 先试先行, 如何让改革发展
的成 果惠及到最 广大的人民中去 , 实现共同富裕 成了重庆
户籍制度 从狭义上来讲, , 是一种按户登记人 口信
息、 实现社会和人 口治理 的一项 管理制度 , 这与其他 国家
户籍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然而户籍改革能否成 功不在于一纸户籍文字的简单变更, 要真正实现农进行人 口 “ 调查和执 行严密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 最 早的户籍制度走 古 ” 盱 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户籍制度虽历经古代、 近代一直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物 , 改 革 成 果 , 建 共 享 ” 为 一 句 空话 。时 至今 日, 划 经 济 时 期 的 二 元 结 构 户 籍制 度 已成 为 构建 和 谐 社 会 的 障碍 . “ 共 成 计
建 立 城 乡统 一 的 户 籍 登记 管 理 帝 度 是 大势 所 趋 , 在 眉 睫 。“ 庆 模 式 户 籍 制 度 改革 是 勇敢 而 有 益 的探 索 . 优 点 有 】 迫 重 有
愿 放 弃 农 村 土 地 进 城 。农 民 担 心 的是 “ 城 后 , 城 里 生 活 不 下 进 在
去怎么办?”
第 四 , 利 于促 进 农 村 生产 力 发 展 , 荣 农 村 经 济 。我 国 人 有 繁
多地少 , 在改 革 开 放初 期 , 村 土 地 下 户 , 决 了 农 民 的温 饱 问 农 解 题 。 随 着 生 产 力 的 发展 。 有 的 粗 放 型 经 营 模 式 导 致 资 源 利 但 原
2 重 庆户籍 制 度改革 的积 极意 义
第 一 、 利 于 维 护 农 民工 的合 法 权 益 . 有 惠及 民 生 。原 有 的 户
林权地的弹性退出机制 。 以合 理 的 过 渡 期 保 障农 民合 法 权 益 。 重庆 这次户籍改 革秉承 “ 筹规 划 、 统 自愿 有 偿 、 极 稳 妥 、 积
农 民也 可 凭 使 用 权 获 得 相 应赔 偿 。
户籍改革 , 争到 22 力 0 0年 , 市 非 农 业 人 口从 目前 的 2 %上 升 全 8
至 6 %一 0 。 意 味 着 有 近 10 O 7% 这 00万 农 民将 转 为 市 民 。这 次 户 籍 改 革 确 立 的关 键 点 是 , 过建 立 转 户农 民宅 基 地 、 包 地 和 通 承

户籍制度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户籍制度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户籍制度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尽管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的不平等现象。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户籍制度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户籍制度,也称为户口制度,是一种管理人口流动和居住地的制度。

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管理人口数量和分配资源。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演变成一种使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制度。

首先,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农民工是指农村地区出来进入城市务工的人群。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被认为是“无户籍”人口,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和权益。

他们在城市中承受着低工资、无社会保障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这种不平等状态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工们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其次,户籍制度也给了大城市居民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在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户籍制度对迁入人口的限制日益严格。

只有拥有城市户口的人才能享受到城市提供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资源。

这就导致了城市贫富分化的加剧,贫困居民难以得到满足基本需求的资源和服务,同时增加了城市繁荣的离心力。

此外,户籍制度还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流动和学校学位的配额,使得大城市的优质学校成为城市户籍家庭的“专利”,而外地家庭难以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平等造成了人们对于读书教育的渴望和愤怒,同时也阻碍了人才的流动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面对户籍制度带来的这些不平等现象,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革户籍制度。

例如,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使得一些条件具备、居住时间较长的农民工有机会在城市获得户口。

此外,推进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旨在弱化户籍制度对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影响。

然而,尽管有这些改革努力,户籍制度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改革调整户籍制度,使其更加公平和包容。

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f叁垒尘圭塾金竺!堡!型圭!j耋:|;_篮圈闽蹩霎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孟磊摘要中国的户籍制度因为弊端重重广受诟病,在过去的若干年当中,一些城市也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往往也因为其复杂性不了了之。

重庆开展的此次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被媒体称为破冰之旅,它的成功与否对于全国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申各方利益的得失分析入手,分析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户籍制度改革理性选择中图分类号:D63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05-02一、引言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J Ju的过程,是作为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特征发展的综合反映。

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汁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

比2008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仍滞后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推动城市化发展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65%。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最大的内需在城市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市化,推进城市化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

”o一个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体制,其中户籍制度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制度,是制约城市化进程最关键的一个方面。

户籍制度造成“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分离。

随着中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了城市用地,实现了“土地城市化”。

然而,以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为特征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农民工无法真正变为城市市民,没有实现“人口城市化”,大部分富余劳动力没有实现真正转移,实际上是对经济规律的扭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就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障碍,其核心在于打破城乡居民身份制度的限制,着手点在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既要促进当前存在问题的解决,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承受能力。

比如,户籍制度改革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条件、下放部分户口审批项目、实行网上“一站式”户口迁移等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但由于同户籍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综合配套措施跟不上、有些政策贯彻执行不力和有些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有误区等原因,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也出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

部分来自农村落户人本应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但实际上在就业、上学、医疗等方面并未享受到非农业人口待遇,相反原来的农村户口待遇也已经消失,有的连最基本的公民选举权也没有,使小城镇户籍人口处于“四不像”的尴尬境地,甚至引发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还有农民工、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如何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身份,维护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其实,户籍制度改革关键是要转变好身份背后的“市民权利和福利权益”。

应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匹配完善的
土地处置、住房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配套改革,保障公民自由迁徙和居住的权利,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