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完美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受力分析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

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

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

上;

(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2.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分析物体受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注意:一般情况下我们忽略轻绳、轻杆、线、理想滑轮、点电荷等的重力,或者题意中有

说明是轻物体是我们也需要忽略重力。

第二步:然后分析其它场力,即电场力,磁场力、万有引力等;同时将题意中给出的拉力

等已知的力画出(已知力与接下来分析出来的力不能重复出现);

第三步:如果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面面接触接触面为该接触平面,点面接触接触面为该接触平面,点点接触接触面为接触点处曲面的切面)注意:有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有几个弹力和摩擦力;

第四步: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3.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的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4.列出物体的受力方程

将题意中每个力的大小和需要分解的那个力和它的分力的关系列出,并在每个十字分解的

方向上求合力,最后求出合力F

合,并列出F

=ma

(列方程时注意各个力的方向,可用暗中设定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二、受力分析方法

1.内力与外力:内力是指对象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是指对象以外的物体给

所研究对象施加的力。

2.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

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各力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分析的方法叫隔离法。

3.整体法:取多个物体作为对象,分析此对象所受到的力。(注:在整体法中只分析

外力不要分析内力)

(1)当几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将它们看做一个物体,研究这个整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2)当几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时,将它们看做整体时,F合=m1a+m2a+m3a

+m4a+m5a+……

4.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利用矢量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尽量将

多个方向的多个力化解成两个或者一个方向的力。

5.十字分解法:根据情况将力分解在相互垂直的水平/竖直方向(或平行于斜面方向/

垂直于斜面方向);

6.矢量三角形法:当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时,利用大小方向不变的那个力和另一个大小

改变方向不变的力,组成矢量三角形,判断第三个大小方向都改变的力的变化情

况;

7.相似三角形法:当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时,将物体受到的力移到一个矢量三角形中,

然后找到由绳长、球体半径、高度h等不变或者变化的量组成的三角形,与矢量三角形相似,则三角形中各长度的变化代表矢量三角形中力的大小的变化。

三、判断受力与否的三个常用判据

1、条件判据。不同性质的力的产生条件是不同的,在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种性质的力时,最基本的判断是依据这种力的产生进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力的产生条件如得到满足,则物体必受这种力的作用,否则,物体就不会受这种力的作用;(同学们要熟悉重力,弹力,摩擦力,后还要掌握电场力,洛仑兹力,安培力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

2、效果判据。有时候有的力的产生条件是否被满足是很难判断的,比如,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的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很微妙,在具体的问题中有时就很难说清物体间到底有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到底有什么样的相对运动趋势。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力能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

3、特征判据。在有些受力情况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如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和力的作用效果都很难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力的基本特征(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从研究对象是否施出某种力来间接地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种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