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
新高考全国一卷的省份有哪些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
新高考全国一卷的省份有哪些_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新高考全国一卷的省份有哪些由于受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全国高考使用的试卷种类分为七大类,包括: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新高考“3+3”全国卷一、新高考“3+3”全国卷二、新高考“3+1+2”、自主命题卷等。
按照2021年的高考情况,2021年使用全国新高考卷一的身份有: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
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想了解新高考全国一卷是哪些地区,就得先了解一下新高考地区有哪些省份。
从目前已知新高考省市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山东、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江西、河南、广东、福建、河北、青海、黑龙江、辽宁、贵州、海南、内蒙、西藏等。
可以看出,未来新高考地区的省份将越来越多,新高考模式的扩张也是板上钉钉。
全国卷和新高考卷有什么区别目前已知的全国卷,依然为文理科分班的全国卷,与新高考卷区别较大。
全国卷一:总分750分,分文理科,语数外150分,文科数学难度降低,文科综合300分,总分750分。
理科数学难度加大,理综300分,总分750分。
全国卷一的覆盖性基本都是高考大省,高考难度高一些。
全国卷二:总分750分,分文理科,其他与卷一类似,只是整体难度会有所调整。
全国卷二的难度会比卷一低上不少,主要永远东北以及西北地区省份,高考难度中等。
全国卷三:总分750分,分文理科,其他与卷一类似,只是试卷难度有调整。
从难度上看,全国卷三的难度不高,但能够使用的省市较少,主要分布在教育水平环境差的地区,相较于其他省市,这些地区的高考录取率也不高。
新高考“3+3”卷一:总分750分,采用3+3新模式,语数外三门150分,其他每门100分。
目前使用该试卷的为山东省。
新高考“3+3”卷二:总分750分,采用3+3新模式,语数外三门150分,其他每门100分。
目前使用该试卷的为海南省。
由于两省的高考竞争差异,所以卷二的难度会降低一点。
新高考“3+1+2”卷:总分750分,采用3+1+2新模式,语数外三门150分,其他每门100分。
高考总分各个省市都一样吗
高考总分各个省市都一样吗高考总分各个省市都一样吗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始终备受关注。
今年高考也如期而至,不同省市的高考总分是否一样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综合多地高考信息,为读者解答这个问题。
标题一:高考总分各个省市是否一样据了解,高考总分在不同的省市之间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高考总分是750分,而山东高考总分是750分加上20分的文化分。
而在西部地区,有一些省份的高考总分只有600分的情况。
这些不同的分数体系,是由于各地的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率不同导致的。
标题二:高考的文科和理科总分是否不同高考文科和理科在不同的省市之间总分也不同。
例如,北京高考理科总分是500分,文科总分是250分,而在山东,理科总分是580分,文科总分是470分。
这些不同的分数体系是由于各地的考生偏好和专业需求不同而导致的。
标题三:高考的前置课程要求是否不同不同的省市对于高考前置课程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北京的高考要求学生必须修读高中三年的物理和化学,而在江苏省则只要求学生修读两年的物理和化学。
这些不同的课程要求是由于各地的教育资源和人才需求不同而导致的。
标题四:高考的分值比例是否不同高考的分值比例在不同的省市之间也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高考英语占总分的15%,而在安徽则占总分的10%。
这些不同的分值比例是由于各地对于考试科目难度和重要性的不同评估而导致的。
标题五:高考的评分标准是否不同高考的评分标准在不同的省市之间也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高考语文的评分标准十分严格,对于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十分严格,而在江苏则相对宽松。
这些不同的评分标准是由于各地对于评分标准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不同而导致的。
结尾建议:1. 加强高考课程的同步化,让不同地区的学生有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2. 改善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高考录取率。
3. 加强高考评分标准的统一性,避免地区差异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4. 提高高考的科目质量和难度,让高考更加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高招录取省市差异分析
关键 词 : 高招 录取 ; 市差异 ; 育公 平 省 教
一
、
高招 录取 中各省 录取 招生计 划数 的差异
部 属 院校还 是省 属院 校 , 属地招 生计 划偏 多的情 况 毫
高招 录取 中 , 同高校 在 不 同的省 、 不 直辖 市 、 自治 无例 外地都 可 以看 到 。2 0 0 9年 , 部分 “8 9 5工程 ” 院校
这 些地 区 的差 距可 能并 不 比别 的地 区大 , 至还 有可 甚
二、 高招 录取 中各 省录取 率 的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0 9年 , 华 大学在 北 京招 生 2 2人 , 居全 国 能 是小 的 。 清 5 位 各省 市之 首 。在其 他地 区 , 山东最 多 , 生 人数 为 6 招 2
自治区是 不 同的 , 几 乎无一 例 外 的是一 个学 校对 本 但
22 5
4 0
2 4
3 6
4 0
6 2
1 6
2 6
5 2
2 0
省 的招生 人数 通常都 多 于外 省 , 甚 至是 一个 众人 皆 这
1o 8 2 6 2 0 3 0 2 6 3 8 8 1 O 4 8 1 5
郭 延 凯 , 交学 院 招 生 办 公 室 主 任 外
一
。
Ⅲ
育 科学 j 00 1 年第2 期 2 3
誊搿 蠢 ”
决 策 与 思 考
同省市 考生 占有 优质 教育 资源 的比 例差 异 。
20 0 9年 部 分 省 市一 本 录 取 率 ( 数 单 位 : ) 人 万
决 策 与 思 考
21 年第2 期 邕代教育科学 00 3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地区差异优势分析一、高考报名人数的差异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归类1万以上---10万以下(录取率最高为北京上海:近90%)西藏18027人青海38000人海南5.47万宁夏57148人上海6.7万天津7.1万北京8.1万10万以上---20万以下(录取率最高为黑龙江,今年99.6%)新疆16.42万吉林168951人黑龙江195520人重庆196759 人20万以上---30万以下(录取率取高为浙江,近90%)内蒙古219134人贵州23.4692万甘肃29.1万广西29.9万浙江30.08万60万以上---100万的(广东录取率最高82%)广东61.5山东66河南95.24万(河南录取率今年创史上最高,却也只有60%)其余为30---60万的省份,这些省相对于河南来说在人数占据优势,但相对于其它省市来说,却略显劣势。
结论:河南高考人数是:新疆的5.80倍;吉林的5.63倍;黑龙江的4.87倍;重庆的4.84倍;内蒙的4.34倍;浙江的3.17倍换言之:新疆是河南的5.80分之一等等,由此可以很简单地看出地区人数的差异,报考人数越多,竞争也就越是激烈,上学的机率也就越少!在我国,河南是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是全国高考竞争最白热化的地区,河南考生是上学机率最少的考生,河南考生也是全国压力最大、最艰难的考生!二、基础教育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出现几个值得重视的情况:1、河南、山东、湖北等高考大省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家一直在引导进行素质教育,甚至从体制上、教材上进行限制,但残酷的高考竞争现实让以上地区不得不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代价,进行强化教育和强化训练,这些省份的中等学生放到其它任何地区高考,都是顶级的高手和才子。
我省某重点高中一学生,经父母多方努力,将学籍挂靠到天津中学,平时我省的这个中学读书,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在班内一般居于后二十名范围,高三时该生至天津中学参加模拟考试,优秀的成绩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居然在全校名列榜首。
教育机会均等下的我国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
教育机会均等下的我国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一、引言在中国,高考被认为是决定孩子命运的一次重要考试。
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差异大,教育机会在不同地区并不均等,这导致了我国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
二、地区差异的原因1. 经济发展差异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经济相对较发达,学校和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2. 基础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城市和地区的学校拥有最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和设备,提供更广泛的课程选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然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图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较低。
3. 师资力量差异中国的一线城市和一些重点中学能够吸引到更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有较强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然而,相对较差的地区可能无法吸引到这些优秀的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4. 家庭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家庭条件也对孩子的教育机会产生影响。
在经济富裕的家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辅导班、课外培训等,从而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
而在贫困地区,很多家庭无法承担这些额外的费用,孩子往往缺乏获得更好教育的机会。
三、地区差异带来的影响由于地区差异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高考招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1. 高考分数差异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的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们的高考成绩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那些有更好教育资源的地区的学生在高考中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
2. 大学录取率差异由于某些地区的学生竞争激烈,高考分数线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录取率较低。
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竞争相对较少,录取率相对较高。
这使得一些地区的学生更容易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而其他地区的学生则面临更大的压力。
3. 教育不公平地区差异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高考招生地区差异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其对策中的关键问题
高考招生地区差异白 匀 壬 见= = l 大, 主委原因及耳又 寸 策[ 1 ] 的 关 键 向 题
◇上 海 市 教 育评 估 院 侍 伟 民
摘 要 :当前 我 国 高 考 招 生 的 地 区差 异 十 分 明显 ,部 分 优 质 高等 教 育 资 源 较 为 集 中地 区 的考 生被 高 校 、特 别是 名 牌 高校 录 取 的 比 例 往 往 是 一 些 高等 教 育发 展 相 对 滞后 省份 考 生 的 几 十 倍 。 高考 招 生 中存 在 的 这种 极 不公 平 现 象 引发 了全社 会 对 于加 快 推 进 教 育 公 平进 程 的 强 烈 愿 望 。2 0 1 2年 8月底 ,
医 学部
计 划 招 生 总 人 数
3 6 8
6 1 4
2 8
1 0 8
1 8
7 2
6
4 5
1 2
6 0
பைடு நூலகம்
1 7
6 2
1 5
6 6
1 3
6 5
1 4
6 1
2 0 1 2 年 高 考报 名 人数 ( 万人 ) 每 万名 考 生可 录取 人 数
中图分 类 号 :G6 4 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0 5 —0 0 3 7 — 0 4
一
、
高 考 招 生地 区差 异十 分 明 显
的考 生 ,却 可 以凭 借 当地 高 考 招 生 的先 天 优 势 ,相 对
轻 松 地 考 入 名 牌 大 学 .这 种 趋 势 近 年 来 甚 至 有 更 为 严 重 的倾 向 。一些 高考 大省 考 生 与高 等 教 育 发 达 地 区考 生 的 名 校 录 取 率 相 比 ,差 距 十 分 明 显 。 以 北 京 大 学 2 0 1 2年 在 北京 当地 和部 分 高 考大 省 的招 生 计划 为 例 :
全国高考历年各地区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2012-01-12 18:02:09)转载▼分类:杂谈标签:全国高考各省分数比较分析山东河北北京上海湖北江苏浙江甘肃陕西主要以时间序列来考察中央部属大学分省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本节主要考察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整体演变趋势,这也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具体来说,依据分省招生的数量、基础教育的水平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三个因素来揭示其演变的动因。
首先,高考分数线的变化与招生名额的投放有很大关系,即在相同的条件下,招生数量越多,录取分数线就越低;其次,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省生源的优劣程度,在同等条件下,基础教育水平越高,分数线也相应越高;最后,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招生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到分数线的变化,其中,高校的数量,特别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科一批分数线的高低。
本节主要选取这三个因素来反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一、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趋势高考建制之初,由于招生数在整体上多于高中毕业生数,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并且实行以大行政区为主的招生体制,所以当时的分数线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
1958 年高考制度暂时中断,次年旋即恢复,并从此确立了分省录取制度,至此才出现了分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但因 20 世纪 60 年代强烈的**因素的干扰,高考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反复,科目改革频仍,且相关数据散佚难以获取。
故此,只研究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笔者选取 1980 年、1991 年和 1999 年的三个时间点的分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研究其基本的走势,之所以选取这三个时间点,出于以下考虑:其一,1977 年到 1979 年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属于特殊时期,从 1980 年开始,各项教育事业和高考制度逐步趋于正常;其二,1999 年除广东实行“3+X”改革和上海单独命题之外,其他省区均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之后因“3+X”改革方案在全国推广,试卷纷繁多样而难以比较;其三,1991 年大致处于两者之间,且大多数省区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
现行各地异地高考政策比较与分析-精品文档
现行各地异地高考政策比较与分析-精品文档现行各地异地高考政策比较与分析[文献标识码]A一、异地高考政策产生的背景及现况(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节点:高考。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高校招生制度是以户籍所在地为限定条件的,因此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连续性被打破。
在我国,高考与户籍制度的绑定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在次年的招生会议中采取分省录取的制度,由此开始高考户籍化。
该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以保障处于弱势地位考生的教育公平。
可以说,在我国异地高考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考生有权参加高考本身没有问题,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之需,是正常现象,而当这两种正常的社会行动相遇时却产生了矛盾的现象: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面临着被剥夺的威胁。
(二)异地高考政策初“试水”2008年异地高考问题被全国人大代表提上议案,2012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大部分省市出台相应的异地高考政策。
2013年异地高考初次“试水”仅有少数考生参加,2014年异地高考人数激增,不同地区的考生数量也对该地异地高考政策作出了回应。
2013年,有辽宁、河北、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共12个省市首次实行异地高考,但报名的考生数量很少。
随着各地政策的纷纷出台与落实,到2014年共28个省市实行异地高考,符合当地政策条件报名参加异地高考的人数也激增至5.60万。
由此可见,此后异地高考政策的落实将惠及更多随迁子女。
二、异地高考政策比较及原因分析(一)异地高考政策地区间比较分析截至2014年除西藏外各地相继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已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接纳性的低门槛政策此类异地高考政策的规定以异地考生流入地的高中学籍或就读年限为主,其父母在该地有合法稳定的职业、住所即可,如重庆、黑龙江、江西、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湖南、湖北等地;条件更为宽松的如辽宁、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甘肃等省份,仅对随迁子女在居住地的高中阶段学习年限有要求。
高考志愿填报地域优势(最新)
高考志愿填报地域优势(最新)高考志愿填报地域优势高考志愿填报时,考虑地域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就业机会:某些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行业和职业机会也更多。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武汉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文化氛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氛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地区。
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如北京、西安、南京等,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3.教育资源: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一些发达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选择这些城市可以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4.气候和生活环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活环境也不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选择适合的地区。
5.亲友关系: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考生有亲友在某些地区生活,可能会考虑这些地区作为填报志愿的首选。
总之,高考志愿填报时考虑地域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和地区,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高考志愿填报都填什么志愿高考志愿填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填写的志愿类型不同:1.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省排名填报院校志愿。
2.每个考生可以填报若干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报若干个专业。
具体填报的志愿数量根据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可以在高考报名时查看相关信息。
3.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注意专业的冷热门程度、报考人数、录取分数线、就业前景等因素,做好冲刺和保底学校的选择,确保有学校可以录取。
4.在填报顺序志愿时,考生需要按照顺序,先选择学校,再选择是否服从调剂选项。
总的来说,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考生自身情况、兴趣爱好、专业冷热门程度、就业前景、高校信息、地区等因素的过程。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志愿填报方式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____网上填报____:考生须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号,密码是考生高考报名时自己设置的密码。
异地高考报名政策及条件(部分省市)
异地高考报名政策及条件(部分省市)异地高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各省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参照本省当年的报名条件细则相关规定,来执行。
省级招委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基本条件,多数是要求父母在高考省有固定职业和住所,并参保3年以上;学生在初中或高一上学期转入并取得学籍;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毕业证书等。
另外作为父母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相应的条件可能会适当的放宽。
具体情况需要提前查询目标省份的相关规定,并咨询相关负责人员,以得到准确的答复。
异地高考有哪些好处有助于稳定外来务工人员,减少流动性,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可以享受和本地一样的待遇,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坏处是使得部分地区的教育出现埋没的情况,也会增加教育的复杂性。
异地高考有助于稳定外来务工人员,减少流动性;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就学地与原户籍、学籍地之间的繁琐的传出转入,方便了学生的报考,减轻了外来人员的压力;有助于平复社会舆论的压力,减少不稳定因素;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可以享受和本地一样的待遇,使得教育更加公平。
部分省市异地高考报名政策北京: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符合下列各项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1.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居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
3.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4.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已满6年(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是连续,不含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保险,按北京市缓缴政策执行)。
5.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河北:在我省就业的外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在具备上述相应报名条件的基础上,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经常居住地(居住证所在市)接受高中段教育,至毕业时具有两年(含)以上连续就学记录(不含高中毕业后复读时间)和学籍;2.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居住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高考哪个省最占优势
高考哪个省最占优势
根据高考的评价标准,评定哪个省份在高考中占优势不仅取决于总体的平均分和录取率,还与该省的整体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省份在高考中相对较有优势的例子,具体情况因年份和具体标准而有所不同:
1. 北京市:北京市拥有高水平的大学和高中,同时还有多个重点中学和培训机构,因此北京市高考生相对有更多选择和机会,且竞争压力较大。
此外,北京市高考的前沿科技和文化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环境。
2. 上海市:上海市的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高中生资源优秀,成果显著。
拥有众多重点中学和全国著名的高校,高考生在录取方面更容易获得机会。
3. 浙江省:浙江省高考的卷面分数在全国排名较高,录取分数也相对较高。
浙江省优良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
4. 湖北省:湖北省的高考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国前列,具有较高的录取分数线。
湖北省在教育改革和高考政策上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 江苏省:江苏省高考的实力一直是全国领先的,成绩优秀、多次取得全国状元,并有许多顶尖高校。
江苏省高考的成功归功于其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丰富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教学
资源。
总而言之,以上省份在高考中相对占有优势。
然而,不同年份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具体要求来评估各省份的优势。
新高考升学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高考制度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新高考制度以“3+3”模式为核心,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本报告通过对新高考升学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新高考制度实施后的升学现状,为教育部门和广大考生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及各高校招生办公室等官方渠道,同时结合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分析。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升学数据进行分析。
三、新高考升学现状分析1. 升学率分析(1)总体升学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为915万人,比2018年增加44万人。
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升学率约为80%,其中本科升学率为45%。
(2)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升学率存在明显差异。
一线城市升学率较高,二线城市次之,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升学率相对较低。
2. 本科升学率分析(1)总体本科升学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本科录取人数为476万人,本科升学率为45%。
(2)学科差异:不同学科本科升学率存在差异。
理科生本科升学率略高于文科生,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考生本科升学率相对较高。
3. 高校录取情况分析(1)一本录取情况:一本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有所提高。
其中,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竞争激烈。
(2)二本录取情况:二本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有所提高。
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下降,竞争相对缓和。
(3)专科录取情况:专科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较高。
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较低,竞争相对缓和。
四、新高考升学问题及对策1. 问题分析(1)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升学率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学生面临升学压力。
(2)学科差异:不同学科本科升学率存在差异,部分学科竞争激烈。
(3)高校录取竞争激烈: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竞争激烈。
2. 对策建议(1)加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升学率。
地区高考入学分析
地区高考入学分析
大城市的高考竞争压力相对较大。
由于资源集中和人口密集,大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更好,因此高考的竞争程度较高。
这也导致了大城市的高考分数线相对较高,学生需要更高的分数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
农村地区的高考竞争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因此高考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这也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学生相对容易被一流大学录取。
不同地区的高考科目设置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可能会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选择更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科目,从而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可能会缺乏这种选择性,学生只能按照固定的科目进行学习。
地区高考入学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教育资源和竞争程度的差异。
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地区的特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争取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2018年全国高考情况分析!地区差异确实很大!
2018年全国高考情况分析!地区差异确实很大!之前,网络上有一张各省成绩统计表,但是仅仅统计了各省700分、650分和600分以上的人数,没有指出各省考试人数的情况下,不够客观。
这个表如下,不知道能看清否:网络流传的统计图我抽空自己统计了一下,统计的是统一试卷使用省份,今天有几个省份是直接划线本科线,山东和辽宁的自主招生学校线、广东的高分线,我统一把这个作为这些省份的一本分数线。
首先是全国卷一地区,如下: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地区统计在使用全国卷一考试的10个省份中,考生人数河南、广东和山东居于前三,在600以上的人数中河北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按照比例来看,广东处于最后,以至于很多人都讽刺说是广东把精力放在了素质教育上面。
按照600分以上成绩来看,考虑考生人数后,河北之后是山东、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尤其是把山西、江西和湖北实行比较,会发现三省份中湖北处于绝对的优势,特别是江西,一般认为江西考生实力很强,但数据统计来看,在这10个省份中处于中下水平。
在使用全国卷二的10个省份中,因为甘肃和新疆的分段线至今无法查到,所以只考虑8个省份。
如下:2018年高考全国卷二地区统计从使用全国卷二的地区来看,高分段中辽宁省表现优异,应该算是表现的。
重庆在文科高分段表现较差,在理科中,考虑考生人数在内来看,重庆、黑龙江和吉林的表现优于山西。
在使用全国卷三的西南五省中,四川的理科高分考生遥遥,但在文科方面,贵州高分考生处于数量,云南的文科考生在高分段上也优于四川,并且云南的考生在理科上考生人数低于贵州和广西,但在理科600分以上人数中处于大数量的优势,云南的文理科实力表现较好。
贵州文科高分强,理科弱;四川理科强,文科弱;广西文科高分段也较少,文科也比较弱势。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三地区统计每个人看到参与使用全国卷的地区的成绩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还是看图自己体会比较有意思。
中国的高考背后是各方面利益的博弈,涉及了太多的东西。
从高考中的地区差异谈教育公平
从高考中的地区差异谈教育公平作者:于稀水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7期摘要:不同地区划分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和部分重点大学招生计划地区分布不合理,这些对不同地区考生是否能上大学、是否能上重点大学产生不公平,从而造成许多高考移民现象。
我们应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当增加“弱势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招生制度,来缩小地区间教育不公平现象。
关键词:高考地区差异教育公平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日益多样化,高考制度在考试形式与考试科目上相应地进行了多样化的改革尝试,且成果显著,但是也存在着由于地区差异而导致的一些矛盾。
教育公平是民主与理性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1]。
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平原则就成为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公平问题仍然严重地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2]。
1. 高考控制分数线存在的差异在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中,分数是考生是否能被大学录取的重要标准,而分省划分高考控制分数线在一定程度上就违背了公平原则。
现以2001年全国统一高考中的部分省市控制分数线为例(具体见图1,数据源于2001年《中国青年报》)作一说明。
从图1可以看出,所列的几个省市一批本科控制分数线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山东省控制分数线最高,北京市最低,而山东省文史类一批本科控制分数线要比北京市的高出126分,理工类则高出119分。
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控制分数线较山东省、湖北省、甘肃省、湖南省均高,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是传统的高考大省,每年高考考生人数远多于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
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是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而地处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省等省区,基础教育力量较为薄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存在巨大的人力、财力差距,而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通常却比经济发达地区的都要高,这样就极大地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真相北京高考VS全国高考-颠覆你的认知
大数据下看当前高考制度的合理性很多人说北京的高考比全国其他地域容易是非常的不公,也很多人说北京考生的分数低下,这也是公知诟病中国制度的武器之一,但对北京的高考真相是什么,很多人是不了解的,北京的教育水平比外地要高多少,北京的高考放开会怎么样,中国的高考放开会怎么样,数据说话是最有力度的。
本文就是要在大数据下看一下当前制度的合理性。
北京高考最厉害的地方是在海淀区,海淀区有北京一半的高分,我们先看一下北京和海淀区的高考高分分布数据:北京市高分段分数分布情况表我们看到的就是北京的考生人数是7万多,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为72736人,其中文科20913人,理科46455人。
而文科650分以上327人1.56%,600分以上的有2133人占10.2%,理科650分以上是2203人占3.03%,600分以上是7616人占16.4%。
2014年海淀区共有12050名考生参加了高考。
其中:文科考生3365人,理科考生8685人。
海淀区是文科考生600分以上799人9.2%,650分以上156人占4.63%,理科考生600分以上是3091人占35.6%,650分以上是1077人占12.4%。
北京实际上的高分比例是非常高的,很多人说北京的高分是因为题目简单,但笔者了解行内人说北京的题目并不简单,人家给了一句简单的话,你看一下全国的学校不是都在做海淀的卷子吗?!你看一下那些做海淀卷子的全国同学得到分数如何呢!海淀的卷子容易吗?而且北京高考的卷子他们也是做的,成绩又如何呢!实际上在北京的考题比其他地区是只难不易的,北京的分数低是因为录取率的问题。
现在北京一本线文科565分,理科543分,北京本科录取率57%左右。
北京这个本科录取率并不高,高的是尖子生的比例,现在只不过不就985和211大学的录取分划线,如果划这个线,北京的分数一点也不低。
对考试很多人说可以统考啊!是北京分数太低才要分开考试的,但这是很多人的想当然和公知给你的逻辑,高考不能统考是因为各地教材的不统一,各地教委做自己的教材和教辅是教委的大肥水,如果要是统考,肯定是大家都要北京的教材教辅了,各地教委单独出题,意味着本地区只能买他们的教材和教辅,教材不统一根本无法恢复统考。
异地中、高考政策的区域对比分析
异地中、高考政策的区域对比分析近年来,中国中、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尤其是针对异地考生的政策,其影响更为深远。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异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异地中、高考政策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异地中、高考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政策的具体内容入手,对不同地区的异地中、高考政策进行比较。
以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个地区为例,北京对于外地考生采取的是“平行志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专业志愿,在当地录取分数线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
而上海则是实行“一分一段表”,考生的分数将与当地考生进行对比,分段录取。
广东则采取的是“一考一招”,也即是说考生的高考成绩只能在广东使用,不能在其他省份使用。
而河南则对外地考生有较多的限制,要求考生必须在成绩优秀的情况下方能报考。
其次,我们可以从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对异地中、高考政策进行分析。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各地的教育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通常来说,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高中教育水平较高,大学资源也较为优越,对于异地考生来说,选择去这些地方受教育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而较为欠发达的地区,则存在教育资源的匮乏和质量低下的问题。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他省或者一线城市来接受教育。
因此,异地中、高考政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的压力,并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然而,异地中、高考政策的不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
首先,根据不同地区的政策,一些优秀的考生可能面临选择困难。
以广东的“一考一招”政策为例,考生只能在广东使用高考成绩,这就意味着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可能很难选择他们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
其次,异地中、高考政策的存在也加大了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
由于在异地,除了考试费用外,家庭还需要承担生活费和住宿费等额外的费用。
高考选科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高考选科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分析随着高考的逐渐临近,学生们开始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选科。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考生选择科目的倾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地域差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分析高考选科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探讨背后的深层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选科差异。
在大部分城市,文科选科的比例明显高于理科。
这可以部分归因于城市对文史类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
城市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城市居民追求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导致文科选科的倾向较高。
另外,城市学校在人文社科学科的教育资源投入方面较多,这也促使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文科。
相反,在农村地区,理科选科的比例相对较高。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理科类考生认为选择理科更容易获得高分,从而增加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
其次,地域发展差异是影响高考选科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更加偏向于理工类学科,因此在这些地方,理科选科的比例相对更高。
这与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密切相关。
例如,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因此对理科类人才的需求较大。
相反,一些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对人文社科类人才的需求更多。
这导致了这些地区文科选科的比例较高。
此外,家庭背景也是高考选科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和倾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选科决策。
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家长希望孩子通过选择理科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而在城市地区,由于文科类学科更容易提高分数,家长更倾向于鼓励孩子选择文科。
另外,一些富裕家庭会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机会,他们的孩子在选科时有更多的自由度。
这种差异也进一步加剧了地域选科的差异。
综上所述,高考选科的地域差异存在着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城市与农村地区的选择差异、地域发展的差异、以及家庭背景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差异。
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考选科的地域差异并非是某种地区选择能力的体现,而是受到多种深层次因素的影响。
高考志愿锁定确认输入什么信息
高考志愿锁定确认输入什么信息高考:不同地区的考试情况分析与对比高考一直是中国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全国数百万的学生参加,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
然而,由于各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同,每年的高考情况也是千差万别。
本文将从不同的地区高考情况展开分析,并列出5点高考建议。
1.东北地区高考情况分析东北地区的高考成绩一直都是全国最高的,而且在过去几年中,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这种优异的表现得益于东北地区的教育资源充足,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就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此外,东北地区的高考题目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考查的内容也更加深入。
2.华东地区高考情况分析华东地区也是高考成绩较为优异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上海、江苏和浙江这三个省份。
这些地区的高考题目相对来说难度较小,考查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较为紧张,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
3.西南地区高考情况分析西南地区的高考成绩相对来说较为平均,该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平衡,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可以接受到比较全面的教育。
此外,考试题目的难度也中等偏上,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全面。
4.华南地区高考情况分析华南地区的高考成绩相对来说较为平均,该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学生们可以接受到全面的教育。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高考题目相对简单,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基础,学生们的知识面可能没有达到全面深入的水平。
5.华北地区高考情况分析华北地区的高考成绩相对来说较为平均,该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们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
此外,由于考试题目难度较大,考查的内容也比较深入,学生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考。
高考建议:1.选择专业要慎重,不能盲目跟风,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来选择。
2.备考期间要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出现过度焦虑和压力,可以适度的进行一些运动和娱乐活动。
3.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对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省市高考地区差异及优势分析地区差异优势分析一、高考报名人数的差异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归类1万以上---10万以下(录取率最高为北京上海:近90%)西藏18027人青海38000人海南5.47万宁夏57148人上海6.7万天津7.1万北京8.1万10万以上---20万以下(录取率最高为黑龙江,今年99.6%)新疆16.42万吉林168951人黑龙江195520人重庆196759 人20万以上---30万以下(录取率取高为浙江,近90%)内蒙古219134人贵州23.4692万甘肃29.1万广西29.9万浙江30.08万60万以上---100万的(广东录取率最高82%)广东61.5山东66河南95.24万(河南录取率今年创史上最高,却也只有60%)其余为30---60万的省份,这些省相对于河南来说在人数占据优势,但相对于其它省市来说,却略显劣势。
结论:河南高考人数是:新疆的5.80倍;吉林的5.63倍;黑龙江的4.87倍;重庆的4.84倍;内蒙的4.34倍;浙江的3.17倍换言之:新疆是河南的5.80分之一等等,由此可以很简单地看出地区人数的差异,报考人数越多,竞争也就越是激烈,上学的机率也就越少!在我国,河南是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是全国高考竞争最白热化的地区,河南考生是上学机率最少的考生,河南考生也是全国压力最大、最艰难的考生!二、基础教育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出现几个值得重视的情况:1、河南、山东、湖北等高考大省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家一直在引导进行素质教育,甚至从体制上、教材上进行限制,但残酷的高考竞争现实让以上地区不得不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代价,进行强化教育和强化训练,这些省份的中等学生放到其它任何地区高考,都是顶级的高手和才子。
我省某重点高中一学生,经父母多方努力,将学籍挂靠到天津中学,平时我省的这个中学读书,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在班内一般居于后二十名范围,高三时该生至天津中学参加模拟考试,优秀的成绩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居然在全校名列榜首。
当年该生在天津高考,轻松地考取了北京大学。
2、大都市素质教育先行,应试能力不足。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我国,教育是不可能实现公平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这些城市的学生可以不用头悬梁、锥刺骨,可以不用废寝忘食,但依然会有好的高校就读,他们在小学、中学时享受的就是优质资源(当我们的小学教师要求条件是师范中专毕业时,这些城市的小学教师的条件已经至少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当我们的高中教师要求本科毕业时,这此城市的高中教师硕士、博士比比皆是。
),到大学更是如此。
某著名专家和领导人曾大言不惭地说:北京、上海、天津的、浙江学生就是比其它地方的学生素质高,因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应该多招收这样的学生。
这些城市的学生我们不能一概说就是素质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是这些城市自主命题,即使命题范围以素质教育的教为主,河南、山东、湖北这些省的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占胜这些城市的学生,只不过限制了这种横向的竞争!3、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仍待提高重庆、黑龙江、吉林、贵州、西藏、青海、海南、新疆、宁夏山岭密布,山民众多,很多地区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甚至可以用落后两个字来形容。
由于其部分未开发地区的恶劣生活环境,导致以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主的人才的流失,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工资待遇、政治体制、民风民俗等影响,本省毕业的学生不愿留在本省,外省毕业的本土学生不愿回来,外省毕业的外省学生不愿进入!诸多因素导致这些省除省会外其它城市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教师,进而影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提高。
结论:不论是基础教育发展极快的大都市,还是基础教育十分落后的省份,高考的学生应试能力和水平远远不及河南、山东、湖北等省的学生。
河南、山东、湖北等省的中等学生就是这些省的顶级优秀生!三、试卷的差异1、命题部门的差异普通高考卷可以分成全国卷和地方卷。
全国卷原有三套,现在多用两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等部门负责命题。
地方卷由各省考试中心负责命题。
目前,由于部门不同、则认识不同,出题的方式和方向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2、指导思想的差异不论是国家部门命题还是地方命题,都在力求体现素质教育,但在体现方式上和过渡速度上却有不同。
在体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有侧重于应试,有侧重于技能的,有侧重于智商的,有侧重于情商的等等。
由于侧重点不同,命题的内容就会发产生很大的变化,甚至两种试卷出现质的区别。
总得来说,侧重于应试的重在考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考生掌握较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考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主要是较有难度的题,以竞赛题为主。
这类试卷目前可定位于全国Ⅰ套卷和湖北(自主命题)卷,主要由河南、河北、湖南、山西、湖北等省采用。
而其它侧重方向的试卷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广度,而不是深度,以及其它日常知识的灵活运用,这类试卷以上海卷、浙江卷、辽宁卷、海南卷、重庆卷、全国二套卷为代表。
这当中就会出现很多区别,导致侧重于应试的地区的考生在侧重于素质的地区参加高考会出现占绝对的优势的情况。
3、难易区别指导思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难易程度的差异A、全国一套以偏、怪、奇、难、异为特色。
B、素质卷以通俗、普及、易懂为特征。
我们在比较几个地方的相差分数时往往会做简单地介绍说,分数绝对值差多少,这个省的卷纸比那个省的卷子简单多少分,而忽略了难易程度的差异导致的分差是不能简单按多少分就可算清的,如我们说浙江的卷比河南的简单二十分,那么是每门二十分还是总计二十分,如果每门二十分则就是八十分;如果是总分二十分,那么平均一门差不就是五分吗?但综合分数满分是三百分,是不是也是相差五分呢?在我们比较河南与内蒙(使用二套卷)的区别和难易分值系数时,河南一位资深高三老教师做了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每门相差大约十二分左右,综合相差约二十分左右,这样加起来就是五十六分,如果加实际两省的绝对值差就是将近八十分至一百二十分之间,这还是在不考虑如下阅卷差异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四、阅卷的差异阅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给分标准以及地区掌控的标准的差异上。
就指导思想上讲,全国是一致的,但具体细节的处理上是不同的。
高考改卷不是跨省阅卷,在一定程度上讲,阅卷最终的计分标准、计分办法必须符合当地的省情,符合当地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主管部门需要分数来体现很多分数以外的东西,所以阅卷的细节处理上就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是短期就能实现飞跃的,但一个地方经历一次高考,高考的分数就可实现一次飞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地区掌控标准的差异。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一是试题考察的难易差别,我们难,人家易;二是阅卷的标准和计分标准不同,我们严,人家松。
一个通俗易做,一个宽松易得分,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的学生到外省参加高考,高分唾手可得。
五、各地录取计划的差异朱镕基总理曾经说过,中国经历上千年的科考,也没有消除地区差异,这是一个现实,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公平的。
教育公平涉及到很多因素,彻底实现公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不懈努力。
目前我国高校下达计划受教育部的宏观调控,但在各省的分配上由各高校自主掌握,一般来说有几个特点:1、各高校在学校所在地的计划偏多。
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大等北京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在上海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在天津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浙江大学及江浙一带地区的大学在浙江的计划就远比中原省份多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大学的计划在东北三省投放的就特别地多;西南财大、重庆大学在重庆下达的计划远高于其它省份;这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了很多次政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就导致高校资源匮乏的省重点计划偏少!2、高校在邻省或互相支持省份投放计划偏多。
东三省重点大学特别地多,但这些重点大学的主要生源仍是东三省,因为他们把主要计划都投放在东三省内了,比如吉林大学,每年在黑龙江就招生近千人!再比如重庆、四川的重点大学较多,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重点大学在重庆投放计划很多。
06年四川大学在重庆投放900人,实际录取1210人,而在河南只投放了近四十个计划。
再比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名校林立,但这些名校在江浙一带地区投放的招生计划就特别地多。
3、地方的保护导致外来高校投放计划少了一些,尤其省管学校,省与省之间投放计划几乎是对等的,河北在湖北投放多了,湖北就会在河北投放不少的计划,如果湖南在河北投放少了,河北就会投放更少的计划在湖南,甚至有些高校会不在湖南招生,这是不争的事实。
4、河南省不断出现招生灰色事件的曝光,导致一些高校领导纷纷在河南招生过程中落马,如:西安音乐学院因河南人举报取消了一些招生计划等等。
这也是外省高校惧怕河南考生,不想在河南招生过程中投放过多计划的原因。
为什么山东的艺术考生那么地多,是因为山东人已经默认了一些招生潜规则,使得一些高校领导很乐意在山东招生。
六、录取分数的差异这是最直观的差异,只要听说或看到都会对此有直接的认识,也是我们在做比较时最简易的办法,把直观的分数差异产生出来了,就等于说出来了两地、三地甚至四地高考差异的一大部分。
下表是2009年的一些数据。
2010年的欢迎朋友们加上。
省份科类批次河南浙江黑龙江重庆吉林文科一批552 605 531 546 530二批510 478 467 480 466三批476 无严格控制线录取最低控制线305分438 386 理科一批567 605 538 557 539二批520 429 464 502 466三批476 无严格控制线录取最低控制线300分471 406但这不是最深层的,影响高考分数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七、高考录取率的差异我们通常说的录取率是广义的录取率,或者是范畴较大的录取率,这个录取率是指一个省包括本科、专科、高职、艺体术、军等等的所有相加的和与高考报名人数的比率,比如说哪个省的录取率为60%,就是说这个省60%的考生有高校上,而这个高校泛指所有高职、大专及本科。
实际情况是,我们河南的高考录取率年年都在提高,这也是目前河南的教育主管部门唯一可以安慰考生、稳定考生、稳定河南家长情绪的一个理由,也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借此可以欺骗可怜的、老实的、厚重的河南考生的一个理由(不错了,河南每年的录取率都在提高!满足吧,虽然这一届甚至以后的十几届都可能达不到北京、上海的程度,但是这样慢慢发展下去、提高下去,象你们河南的愚公一样期待吧,终有一天,你们这些高中生的孙子、重孙子、曾孙子、曾曾孙子会看到的,那时上个大学会很容易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
可当我们河南人沾沾自喜于我们省的录取率提高时,我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本科录取率提高了吗?重点录取率提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绝对没有!!!举例言之:2010年专家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估计和分析浙江高考录取率87%,其中本科录取率60%;黑龙江高考录取率99.6%,本科录取率59%;重庆高考录取率达到79%,本科录取率49%;河南省高考录取率59.7%,本科录取率22%;河南录取率接近60%(总录取率)乃近年来的史上最高了,神话了,但是和其它省份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