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综合训练

班级姓名学号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

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

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

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

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

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

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一、重点字词释义

1、泰山之阳:之:;阳:;

2、汶水西流:西:;

3、其阴:其:;阴:;

4、皆入汶:入:;

6、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以:;

5、当其南北分者:当:;其:;

分:;

7、自京师乘风雪:自:;乘:;8、历齐河:历:;

9、越长城之限:越:;限:;10、至于泰安:至:;于:;

11、是月丁未:是:;12、由南麓登:由:;麓:;

13、砌石为磴:为:;14、七千有余:余:;

15、所谓环水也:谓:;16、始循以入:始:;循:;

17、道少半:道:;18、越中岭:越:;

19、复循西谷:复:;20、遂至其巅:遂:;巅:;

21、古谓之天门溪水:谓:;之:;22、余所不至:余:;

24、崖限当道者:限:;当:;

2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者:今:;

经:;及:;

26、几不可登:几:;可:;

25、皆谓之天门:皆:;谓:;

之:;

27、及既上:及:;既:;28、苍山负雪:苍:;负:;

29、明烛天南:烛:;30、晚日照城郭:晚日:;城郭:;

31、居雾若带然:居:;若:;然:;32、待日出:待:;

34、皆云漫:漫:;

33、扬积雪击面:扬:;面:;35、稍见云中:稍:;

36、白若摴蒲数十立者:若:;摴蒱:;数:;立:;37、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异:;

38、须臾成五彩:须臾:;成:;

39、日上:上:;

41、动摇承之:动:;摇:;承:;之:;40、正赤如丹:正:;赤:;如:;丹:;

43、日观以西峰:以:;42、或曰:或:;

45、或否:否:;44、获得日:或:;得:;

46、绛皓驳色:;绛:;皓:;驳:;47、而皆若偻:若:;偻:;

48、是日:是:;

49、自唐显庆以来:自:;以:;

50、其远古刻尽漫失:其:;尽:;

漫失:;漫:;51、僻不当道者:僻:;当:;

52、不及往:及:;往:;

53、少圜:圜:;

54、生石罅:生:;罅:;55、无瀑水:瀑水:;56、雪与人膝齐: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

城之限,至于泰安。

3、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4、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大风扬积雪击面。

10、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1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4、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15、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三、 课文理解

1、《登泰山记》描述了作者登泰山的经过及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

达了 。

2、本文以 为线索,清楚地写出了时日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景色的变化。

3、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 ”两句

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

4、文中能表明冬季的季节特征的句子是:

(1) ;(2) ;

(3) ;

5、本文记叙了 的情景,按时间顺序

可分为 、 、 和 四个层

次。而“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几句是从日观峰俯瞰群山的景象来

表现日出时 特色。

6、第六段说“少杂树,多松”,后又说“无树”,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7、对下列句中的“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

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

8、下列各组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越长城之,至于泰安崖当道者.亭东自足下皆云其远古刻尽失限限漫漫⎧⎨⎩⎧⎨⎩

C D .上,正赤如丹或得,或否.其级七千余泰山正南面三谷日日有有⎧⎨⎩⎧⎨⎩ 9、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泰山之阳,汶水流复遁谷,遂至其颠.皆砌石为磴少半,越中岭西西道道⎧⎨⎩

⎧⎨⎩ C D .苍山负雪,明天南洞其奸.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远古尽漫失烛烛刻刻⎧⎨⎩⎧⎨⎩

10、下列四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