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工艺学-乳酸发酵工艺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膜(纳米)过滤 ¡ 将去离子的乳酸液,再经过膜(纳米)过滤装置,除
去大分子量的蛋白、胶体等,使乳酸质量由5~3号 色提高到1号色。
(5)二次浓缩 ¡ 将经过离子交换处理过的乳酸溶液吸入二次浓缩罐中,
控制温度70℃以下蒸发浓缩。不断添加新料,并视料 液的颜色情况添加少量活性炭,浓缩至乳酸含量
82%~85%时,趁热放料,通过板框过滤,获得纯净 的乳酸成品。
培养基:
¡ ①种子培养基(单位:g/L):葡萄糖40(玉米糖化液),小肽-2 30,玉米浆 5,豆粕水解液10,KH2PO4 1,(NH4)2SO4 5,碳酸 钙50,pH 6.0~6.5。灭菌条件:115℃,15min。
¡ ②发酵培养基(单位:g/L):葡萄糖120~140(玉米糖化液), 豆粕水解液为34.07,蛋白胨为24.40,玉米浆为10。碳酸钙量为 糖量的45%,pH 6.0~6.5;
脂,进行阳离子交换。
¡ pH 3.0以上的乳酸液供酸解工序做洗水, ¡ pH3.0以下开始收集。 ¡ 每隔2 h检测一次铁的含量,严格控制铁离子的浓度小于3 mg/L。
当流出料液铁离子含量达3mg/L时,转入另一再生好的阳离子交 换柱,继续进行交换。
2).阴离子交换树脂(331)交换 ¡ 将去除阳离子的乳酸溶液以一定的流速通过树脂。
¡
得20%粗乳酸
二、乳酸钙直接酸解“一步法”工艺
(1)工艺流程
(2)乳酸钙直接酸解(一步法)工艺的生产技术
①乳酸钙滤液的浓缩 将预处理过的澄清无浊的过滤液,打入一效蒸发器内,液面盖 过加热管时关闭进料阀门,通蒸汽。一次蒸汽保持在0.2~ 0.3MPa,当一效乳酸钙浓度达13~15%时, 将一效乳酸钙打入二效一部分。 每隔15~20min,一、二效之间串料一次。 不断补充新的乳酸钙料液。 二效的真空度控制在0.08MPa以上蒸发。当乳酸钙含量达30~ 35%时,关闭蒸汽和真空阀,打开放料阀放料。
长旺盛,占据绝对优势.
3.4乳酸的提取和精制生产技术
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精制乳酸的主要生产过程为
3.4.1发酵液的预处理
¡ (1)细菌乳酸发酵液特点及其处理
¡ 乳酸菌一般不耐酸,通常乳酸是在过剩CaCO3存在的条 件下进行的。
¡ 乳酸和CaCO3反应,生成五个水的水合型乳酸钙。 ¡ 发酵醪变粘稠。 ¡ 尤其当初糖浓度高时,甚至会使整个发酵醪固化,给后
0.25%; CaCO3 过量添加。
¡ ⑵发酵接种物的制备: ¡ 在种子罐中装入按上述配方的种子培养基,填充系数为
80%,若是刚从60℃降温至50℃的培养基不必灭菌,直接 接入锥形瓶中培养合格的德氏乳杆菌种子液,接种量为5~ 10%,在50 1℃培养24 h。
¡ ⑶发酵操作
¡ 发酵罐用温水(40~60℃)洗净,在发酵 罐内按上述配方配置发酵培养基,填充 系数为80%左右。一般液面离罐顶为 30~40 cm,防止发酵过程中泡沫溢出。
3.4.3乳酸精制工艺 3.4.3.1 乳酸精制工艺流程
3.4.3.2乳酸精制生产技术 (1)活性脱色
活性炭脱色是最常使用的乳酸净化除杂方法。粗乳酸的活性炭 脱色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 ①在酸解过程中未除去石膏渣的溶液中,添加约2%的活性炭, 在硫酸钙结晶温度下,与结晶同时进行脱色1小时,活性炭随石 膏渣一起滤去。酸解同时脱色 ②在除去石膏渣的乳酸溶液中,视颜色的深浅,添加一定量的活 性炭,维持温度70~80℃、30min,进行脱色。
¡
23 ℃~18 ℃ 1.5h
¡
18℃~10 ℃ 4h
10 ℃ 3~5h
¡ 洗晶——打碎晶体直径≥5mm
¡
离心→冷水洗涤→白晶体→纯水洗涤→粗乳酸钙
¡ 溶晶——石膏洗水+蒸汽,溶解粗乳酸钙
¡ 酸解—— 50%浓硫酸, ≤80 ℃,产生硫酸钙,乳酸
¡ 过滤——石膏渣洗涤,
¡ 脱色—— 0.3%~0.5%粉状活性炭, 70~80℃ 30min
3.3发酵工艺及控制条件
¡ 3.1细菌乳酸发酵工艺及技术 ¡ 细菌乳酸发酵因所采用的菌种和原料不同,工艺路线稍有差
别。
淀粉质原料:
水解糖乳酸发酵技术、大米乳酸发酵技术、薯干粉乳酸发酵技 术、玉米乳酸发酵技术、
糖质原料:
蔗糖和糖蜜乳酸发酵技术、葡萄糖乳酸发酵技术、
乳清乳酸发酵技术
国内外生产乳酸的主要原料
3.4.2乳酸提取工艺与技术
¡ 一、乳酸钙前结晶工艺
¡ 发酵滤液→浓缩→冷却结晶→洗晶→分离→干燥→乳酸钙
¡

¡ 粗乳酸←脱色←过滤 ← 酸解←加热溶解
¡
↑↓

¡
活性炭 硫酸钙 浓硫酸
¡ 浓缩——减压 蒸发70 ℃ 乳酸钙浓度26%~28%
¡ 结晶——30 ℃,加入6%~7%的晶种
¡
30 ℃~23 ℃ 1h
¡ 积极开发嗜热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乳酸细菌的L-乳 酸发酵研究,其优点是发酵温度高,无需提供无菌空气和机
械搅拌。
¡ 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曹本昌等筛选获得一株干酪乳杆菌鼠李
糖亚种(L·casei Subsp rhamnosus)此菌在50℃厌气发酵,
产酸率达90g/L。
¡ 梁大芳等筛选分离获得鼠李乳杆菌IFFI—422,此菌在40℃ 下发酵48小时,产L-乳酸达88g/L,转化率和产酸率分别为 95.6%和1.83 g/L。西欧、比利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 工程细菌可产L-乳酸180g/L。
2 . 工艺方面
¡ (1)原料上采用廉价的来源广泛的玉米粉,生产 原料的予处理过程中,吸收柠檬酸行业的经验,采 用罐外喷射液化技术,能耗和原料消耗明显降低, 发酵设备利用率不断提高。
¡ (2)2006年天津科技大学与河南金丹乳酸厂共同 开发了玉米去渣清液发酵新工艺,经过多年的生产 应用和完善,现已在全行业中推广普及。由粗料改 为细料发酵,为高糖高酸发酵技术的应用奠定技术 支撑。提高了发酵产酸和转化率。
¡ (3)采用固定化活细胞技术,提高产酸速率。将 生长的乳酸细菌和根霉菌固定于海藻酸钠、卡拉胶、 聚丙酰胺和聚氨酯泡沫颗粒中,进行L-乳酸发酵, 产酸率显著提高。
¡ (4)在乳酸钙直接酸解(一步法),乳酸提取中,采用等当 量连续酸解新工艺,缩短酸解时间,减少酸解设备吨位和负 荷,提高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
原料上采用廉价的来源广泛的玉米粉,采用“双酶”糖化或除 渣清液发酵生产乳酸。
¡ 以玉米原料双酶水解糖乳酸发酵技术为代表,介绍细菌DL乳酸发酵。
(一)玉米原料发酵生产乳酸工艺流程
乳酸
(二)细菌乳酸发酵生产技术
¡ 1.DL-乳酸发酵生产技术 ¡ ⑴培养基 种子与发酵培养基相同。即: ¡ 水解糖(水解糖)15%;麦根0.375%; (NH4)2HPO4
¡ 发酵温度控制在50℃,高于一般微生物 的生长发育温度。
¡ 发酵罐口敞开,以利CO2自由逸出。当 残糖降至1g/L时就视为分解完成。
¡ 整个过程大约需3~4d
水解糖发酵过程曲线
¡ 发酵结束时,乳酸菌活力降低,
¡ 料液温度开始源自文库降,发酵醪带有一种黏性,
¡ 同时丙酸菌可能开始活动,从而影响产品的纯 度和产率。
续操作带来麻烦。 ¡
细菌乳酸发酵液预处理策略
要及时升温至90~100℃, 并同时加入石灰乳,将pH调高至9.5~10, 搅匀后,静止4~6 h, 使菌体、麦根等悬浮物下沉。 避免乳酸钙结晶析出,澄清过程中需保温55℃, 然后将上清液放出,沉渣单独处理。
(2)发酵液过滤
¡ 加入助滤剂CaSO4 ¡板框过滤机预热70~80 ℃,过滤,滤液1 ¡滤饼用,70~80 ℃水洗,过滤,滤液2 ¡ 滤液1+滤液2,加活性炭1.5~2.0%, ¡60~70 ℃脱色过滤, ¡ 乳酸,乳酸钙清液
¡ 因此应及时加入石灰乳,将pH值提高到10左右。 ¡ 同时升高温度至90℃,使菌体和其他悬浮物下沉,
澄清后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放出,进入提取 工序。
¡ 发酵罐用热水洗净后再使用。
3.细菌乳酸发酵技术要点
¡ ⑴菌种:
¡ 细菌TL-2 (Lactobacillus casei, 乳酸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脂 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等
¡ 经过一次浓缩脱色后的乳酸溶液仍含有少 量的无机或有机杂质,可采用碳柱脱色和离 子交换法,使溶液流过颗粒活性炭柱、H+型 阳离子交换柱、OH-型阴离子交换柱,去除 无机物质、部分色素物质和部分含氮物质。
1). 阳离子交换树脂(732)交换 ¡ 将经碳柱脱色合格的40%~50%乳酸溶液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树
乳酸钙溶解度
②酸解与过滤:酸解、酸解终点控制、酸解液的抽滤
A.酸解 酸解锅中打入适量的淡乳酸及适量的硫酸(浓度控制45~ 50%)。酸解温度控制在80 1℃。 B.酸解终点控制 酸水解2~3 h至终点后取样检测。其方法是将样品经滤纸分 别滴入比色板上两穴内数滴, 一穴内加入草酸铵一滴,若混浊表明硫酸加量不足; 另一穴加入氯化钡一滴,若混浊说明硫酸过量。 如两穴皆混,说明反应未进行完全。 C.酸解液的抽滤 将保温于80℃的酸解液迅速注入抽滤槽中,打开抽滤及真空 阀,趁热抽滤。一般洗涤3~5次。
¡ 培养基中的CaCO3是中和剂,可以分批 添加。
¡ 培养基无需灭菌,直接接入上述培养好 的种子液,培养物接种量为10%,
¡ 温度控制在50 1℃发酵。 ¡ 如采用分批添加CaCO3的工艺,应注意
不要使pH值降到5.0以 下。否则会影响 发酵速度。
¡ 发酵过程中,每个班次要检查2~3次pH 值和残糖,观察发酵过程是否正常。
¡ pH3以上的淡乳酸回收入淡乳酸贮槽,以作洗水之用。pH3.0开 始接收,
¡ 每隔2h检测一次氯化物,严格控制氯化物含量在5mg/L以下。树 脂吸饱后将料液放至树脂层,注入蒸馏水将乳酸压出至pH3.0, 回收淡乳酸。
3).碳柱、331阴离子交换树脂、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经多次反复使 用后,会吸附部分有机物和有害离子,使交换当量明显下降,应及 时进行活化,再生后方可使用。
3.5.2新工艺新技术在乳酸发酵生产中 的应用
¡ 近年来,美国、日本、西欧及我国等许多国 家竞相研究发酵法生产L-乳酸,不断开发出 新菌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其科技 进步主要有:
¡ 1 . 菌种方面 ¡ 2 . 工艺方面 ¡ 3 . 设备方面
1 . 菌种方面:
¡ 国内外纷纷开展米根霉L-乳酸发酵的研究,主攻方向是 选育产L-乳酸纯度为95%以上的高产菌种,进一步提高转化 率,缩短发酵周期,由50小时缩短到34小时。
¡ 硫酸钙的过滤由间歇板框过滤→移动盘式水平真空过滤机→ 连续胶带过滤机,过滤和节能效果显著。开发新的分离、精 制乳酸技术,如吸交法或色谱分离技术、分子蒸馏等技术, 不断提高我国L-乳酸的纯度和提取率。
(2)一次浓缩及脱色
¡ 将酸转入一次浓缩罐内,打开蒸汽阀加 热浓缩,
¡ 真空度不低于0.08MPa, ¡ 温度不得高于80℃。 ¡ 料液浓度达45%~50%时,趁热放入脱
色罐中脱色。 ¡ 视色度情况加入0.5%~1.0%的活性炭,
启动搅拌,脱色30分钟。 ¡ 检查色度合格后进行过滤。
(3)碳柱脱色与离子交换
酵都需要复杂的外源营养物质。必须供给各种氨基酸、 维生素、核酸碱基等营养因子. ¡ 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必须控制在生长的亚适量水平。 ¡ (3) 杂菌污染的控制: ¡ 乳酸细菌的乳酸发酵控制温度较高,为50℃左右,一 般杂菌难以在此环境中生存,而使乳酸发酵安全进行。
¡ ①加强发酵罐(池)的清洁与灭菌。 ¡ ②严格控制发酵温度, ¡ ③加大接种量,在发酵时加大接种量以使生产菌株生
¡ 发酵条件控制:
¡ 初糖浓度为146g/L,小肽-3 为14.2(g/L);摇床培养时间24 (h)后进 行静止培养,培养温度为42℃,维持初糖浓度与小肽-3的比值为 15.5:1,发酵周期为60h,乳酸产量为142.5g/L,转化率为 97.52%。
3.细菌乳酸发酵技术要点
(2)营养物质的控制: ¡ 乳酸细菌大多数缺乏合成代谢途径,它们的生长和发
¡ 二次浓缩获得的乳酸液达到乳酸含量82%~85%;Fe 离子 ≤5.mg/L;Cl离子≤10 mg/L;色度3~5号色。
3.5乳酸的质量标准及新工艺新技术
¡ 3.5.1乳酸的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023--2003规
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乳酸质量应符合以下要 求: ¡1.性状: 油状液体。 ¡ 2.气味:无刺激,无异味。 ¡ 3.理化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