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zxls_201805131232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标解读】
1.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7 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知识结构】
【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
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本课突破点】
【隋的统一】
隋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隋的统一和隋的强盛两大方面进行叙述的。在隋的统一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应该重点讲授统一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分裂局面加以说明,让学生明确隋朝统一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国家统一的重建。
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涉及面广,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含嘉仓示意图,来说明隋朝的繁盛,由此倒叙,略微交代隋朝的统治措施。
【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教材只是进行了简单介绍,建议教师从大运河申遗成功出发,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把开通大运河的主观意图、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讲清楚;然后结合地图了解大运河的走向与概貌,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维护和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从背景、创立和评价三方面讲述了科举制度。
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对科举制确立的过程容易理解,但要理解科举选官制度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还有一定障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先交代九品中正制,再借用表格,比较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分析其差异,从而理解推行科举制度的原因和进步意义。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约1300 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中国而言,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比较公平的。从当时的历史发展来看,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在加强中央集权、扩大选官范围、吸纳有才学者以及推动教育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科举制度对西欧启蒙运动以及英国文官制度都有深远影响。当然,科举制度
也有局限性。隋唐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借此广泛吸纳人才,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控制天下士人的思想和行为。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科举制度的进步性,并突出它对维持相关朝代政局稳定的积极作用。
【隋朝的灭亡】
本部分以隋炀帝营建重大工程、三次东征等内容说明了隋炀帝的暴政,这种暴政激起农民起义,最后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在教学时,隋灭亡的原因可以分成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隋炀帝统治时期苛暴的徭役、兵役,隋炀帝毫无节制地压迫劳动人民、抑制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这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外表强盛至极,但在大一统的躯壳下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缺陷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迅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栏目,帮助学生理解隋灭亡的原因。
【教学资源】
隋朝粮仓
材料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①置黎阳仓,洛州②置河阳仓,陕州③置常平仓,华州④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⑤及汾、晋⑥之粟,以给京师。又遣仓部侍郎⑦韦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