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时限规定

合集下载

诉讼时效期限的法律法规

诉讼时效期限的法律法规

诉讼时效期限的法律法规我国诉讼时效期限(不含刑法追诉时效)主要有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和二十年制,具体法律法规汇总如下:[一年]①《民法通则》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②《海商法》第257条第1款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③《海商法》第260条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④《海商法》第263条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⑤《拍卖法》第61条第3款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年]①《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合同法解(一)》第6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③《专利法》第68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法律案件的起诉时效规定(3篇)

法律案件的起诉时效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起诉时效,又称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

起诉时效的规定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法律案件的起诉时效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起诉时效的概念和意义1. 起诉时效的概念起诉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

在起诉时效期间,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

一旦超过起诉时效,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

2. 起诉时效的意义(1)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起诉时效的规定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使法律得以长期有效实施。

(2)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起诉时效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导致他人利益受损。

(3)提高诉讼效率。

起诉时效的规定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避免案件长期拖延,影响法院的工作秩序。

三、起诉时效的种类1. 普通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是指适用于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 短期诉讼时效短期诉讼时效是指适用于特定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六个月。

3. 特殊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是指适用于特定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条规定,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规定。

四、起诉时效的计算方法1. 起算时间(1)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2)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 计算方式(1)按照自然年计算。

自起算时间起,每满一年为一个计算周期。

(2)不足一年的,按照实际经过的时间计算。

五、起诉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1. 中止(1)因不可抗力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的,中止诉讼时效的计算。

(2)权利人因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行使权利的,中止诉讼时效的计算。

法律如何规定民事追诉时效期限的

法律如何规定民事追诉时效期限的

法律如何规定民事追诉时效期限的民事案件纠纷⾮常多,如果在⾃⾝的权益被侵害的时候⼈们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向对⽅提起诉讼。

但是民事追诉是会有⼀定的时效,如果超过了这个时效的话,相关的期限就不复存在。

那么,法律如何规定民事追诉时效期限的呢?加下来就跟店铺⼩编⼀起来看看吧。

法律如何规定民事追诉时效期限的⼀、⼀审期间第⼀、诉讼时效(1)普通2年诉讼时效。

⾃权利⼈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起算。

(2)1年诉讼时效。

⾝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3)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4)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5)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起20年。

第⼆、申请财产保全(1)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即执⾏(申请⼈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

(2)诉中财产保全。

⼈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即执⾏。

(3)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次。

(4)诉中证据保全。

当事⼈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

第三、⽴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头起诉后7⽇内⽴案,⽴案庭应在决定⽴案的3⽇内移送审判庭。

第四、公告送达(1)国内。

适⽤于受送达⼈下落不明或⽤其他⽅式⽆法送达的。

⾃发出公告之⽇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2)涉外。

适⽤于不能⽤其他⽅式送达的。

⾃公告之⽇期满3个⽉。

第五、答辩期(1)国内。

法院应在⽴案之⽇起5⽇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起15⽇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状之⽇起5⽇内发送原告,不提出答辩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2)涉外。

答辩期30⽇,并可申请延长。

第六、管辖权异议应在答辩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起15⽇内作出书⾯裁定。

诉讼时效二年的法律规定(3篇)

诉讼时效二年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该权利丧失法律保护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我国,诉讼时效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本文将围绕诉讼时效二年的法律规定,从时效的概念、适用范围、起算时间、中止和中断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该权利丧失法律保护的法律制度。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丧失胜诉权,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其诉讼请求。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适用于以下民事法律关系:1. 侵权责任法律关系;2.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3. 合同法律关系;4. 无因管理法律关系;5. 信托法律关系;6. 其他法律关系。

四、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指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具体起算时间如下:1. 侵权责任法律关系: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2.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3. 合同法律关系: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合同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4. 无因管理法律关系: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无因管理行为之日起计算;5. 信托法律关系: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信托关系存在之日起计算;6. 其他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定的起算时间计算。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1. 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权利人无法行使权利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

中止事由消失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中止事由包括:(1)不可抗力;(2)权利人或者其他有关当事人死亡;(3)权利人或者其他有关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4)权利人或者其他有关当事人被宣告失踪;(5)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向⼈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从权利⼈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之⽇起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效都是两年,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
(⼀)⾝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起算。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三、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起超过⼆⼗年的,⼈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特殊情况是指权利⼈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使请求权的)。

四、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愿履⾏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五、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内,因不可抗⼒或者其他障碍不能⾏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

从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义务⽽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七、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1)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年,⾃继承⼈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起计算。

但是,⾃继承开始之⽇起超过⼆⼗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2)法律、法规对索赔时间和对产品质量等提出异议的时间有特殊规定的,按特殊规定办理。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诉讼时效规定,如1年时效、4年时效等等,法律中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则为20年。

一、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1年诉讼时效。

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民法通则136条)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42条)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合同法129条)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

(民法通则137条)二、民事诉讼委托朋友可以吗可以委托自己的朋友代自己去应诉要求有授权委托书。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不能成为代理人的情形包括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担任代理人的人。

私法自治,民诉中可委托朋友作为自己的工作人员代理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在《民法总则》颁布实施之前,我国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2年,而在此之后诉讼时效就改为了3年。

若超过了规定的诉讼时效再去法院起诉的话,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情况,那么当事人就会丧失胜诉权,这也提醒当事人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之后,能够积极的维权。

最长诉讼时效20年理解

最长诉讼时效20年理解

最长诉讼时效20年理解引言诉讼时效是指在特定法律关系下,当权利受到侵害后,主体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法律途径行使权利或追索权益的期限。

而最长诉讼时效20年是指在某些法律规定下,当事人最多可以在20年内提起诉讼。

一、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法律依据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0年。

例如,在合同法中,当事人需要在合同关系产生纠纷后的十年内提起诉讼;在侵权责任法中,受害人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侵权行为后的二十年内提起诉讼。

二、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适用范围最长诉讼时效20年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和权利要求。

无论是合同纠纷、侵权行为还是其他诉讼事项,只要涉及到诉讼时效问题,并且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均可以在20年内提起诉讼。

三、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意义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设定,对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允许当事人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进行追索与维护。

由于一些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往往需要时间来收集和整理,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设定给予了当事人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其次,最长诉讼时效20年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某些诉讼事项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民事案件。

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设定使得当事人不必过分担心时间问题,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证据、调查案情,以及寻求法律援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设定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

如果诉讼时效过短,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无法及时行使自己的权益,进而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相反,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设定为当事人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当事人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增强了社会的法治性和稳定性。

结论总体而言,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设定在维护当事人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诉讼时间的规定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诉讼时间的规定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诉讼时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处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一百四十一条: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5.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力的事由致继承人无法主张继承权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

16.继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

17.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

18.自继承开始之日起的二十年之内,继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诉讼的权利,应当在继承开始之日起的二十年内行使,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在经济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

当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诉讼就成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诉讼时效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重要法律概念。

如果超过了规定的诉讼时效,可能会导致我们失去胜诉的权利。

那么,经济纠纷中的诉讼时效到底有哪些规定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诉讼时效。

简单来说,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其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在我国,一般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

这意味着,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内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

例如,A 公司向 B 公司出售了一批货物,但 B 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

如果 A 公司知道 B 公司违约的时间是 2020 年 1 月 1 日,那么从这一天开始计算,A 公司应当在 2023 年 1 月 1 日之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B 公司支付货款。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合同纠纷,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了履行期限,那么诉讼时效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此时,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规定。

比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如果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诉讼时效会发生中断。

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例如,A 公司在 2021 年 5 月 1 日向 B 公司发送了催款函,要求 B 公司支付货款,那么诉讼时效从 2021 年 5 月 1 日起中断,重新计算三年。

民法总则1年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民法总则1年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民法总则1年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我国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其实是为了提醒我国每位公民,在遇到民事纠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拖拖拉拉,导致超出了诉讼的时间的话,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根本得不到维护的!下面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民法总则1年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一、诉讼时效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二、2017最新《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新增内容(1)将现行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三年,以适应社会生活中新的情况不断出现,交易方式与类型不断创新,权利义务关系更趋复杂的现实情况与司法实践,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2)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给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后提供寻求法律救济的机会,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三、民法总则1年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国法律规定案件追诉期(3篇)

中国法律规定案件追诉期(3篇)

第1篇一、引言追诉期,又称追诉时效,是指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在中国,追诉期限的设定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法律规定案件追诉期的相关内容。

二、追诉时效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三、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1. 计算起点: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 计算方式:追诉期限按照法定最高刑的刑期计算。

如果犯罪分子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适用法定刑;具有减轻、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 期限中断: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四、追诉时效的期限延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这意味着,如果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其前罪的追诉期限将从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五、追诉时效的终止1. 主动投案: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 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保密协议的法律时效

保密协议的法律时效

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核心信息不外泄而签订的一种协议。

在保密协议中,双方约定了保密义务、保密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那么,保密协议的法律时效是如何规定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保密协议的时效规定1. 保密期限保密协议的期限一般分为两种:任职期限和离职后的无限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离职后的保密期限。

2. 违约责任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和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违约方需要承担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停止泄露行为,并赔偿因泄密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以及合理的维权费用。

3. 法律时效(1)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对于违反保密协议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仲裁时效对于保密协议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

当事人可以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保密协议时效的注意事项1. 明确保密期限: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双方应明确约定保密期限,避免因期限不明确而产生争议。

2. 保留证据:在保密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妥善保管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维权。

3. 及时维权:在发现对方违反保密协议时,权利人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时效过期而无法维权。

4. 竞业限制:在保密协议中,如涉及竞业限制条款,应明确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义务、经济补偿标准、支付时间以及解除条件,以免因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纠纷。

总之,保密协议的法律时效规定对于保护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具有重要意义。

时效计算公式

时效计算公式

时效计算公式
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某些法律上权利在一定时间内不再享有的权利。

计算时效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时效的起算点:法律规定的时效的起算点是在被追诉前或者犯罪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

例如,法律规定盗窃罪的时效为三年,起算时间为盗窃行为发生时。

2. 时效的中断:在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原因,时效可以进行中断。

例如,如果某项犯罪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得以有效避免,则可以中断时效。

3. 时效的计算:时效的计算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进行。

例如,对于盗窃罪来说,时效的计算方法为从犯罪之日起计算,满两年不满三年的为一年,满三年不满五年的为两年,满五年的为三年。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时效期间时,需要扣除已经被追诉但尚未审判或者判决尚未执行的时期。

如果有具体的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者相关部门。

法律规定借条有效期是多少年?

法律规定借条有效期是多少年?

法律规定借条有效期是多少年?一、借条和欠条的法律时效是几年法律常识:借条是证明借贷合同关系,是出借人向借款人交付借款时,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一种借贷事实的依据。

法律规定,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限是3年,从借条上注明的还款日期的当日起算。

超过3年出借人未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

对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条后的20年内没有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不在起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二、手写借条的法律时效是几年法律常识:手写借条本身的法律时效应当是永久的,但是如果当事人之间产生了民事纠纷,则该纠纷会有诉讼时效的限制,而诉讼时效是三年,按照规定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的,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再保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借钱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一、借钱借条的有效期是几年?借钱借条的有效期是永久的,但是从诉讼时效上来说的话,有三年的诉讼时效规定。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较好能附一个身世分量证号码;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4、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较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以及支付方式等约定;5、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6、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

二十年诉讼时效法律规定(3篇)

二十年诉讼时效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诉讼时效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我国二十年诉讼时效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二、诉讼时效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丧失了胜诉权,但并不丧失实体权利。

2. 意义(1)维护社会秩序。

诉讼时效制度可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纠纷长期悬而未决,维护社会秩序。

(2)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制度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利人因长期不主张权利而丧失胜诉权。

(3)节约司法资源。

诉讼时效制度可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不必要的诉讼,节约司法资源。

三、二十年诉讼时效的规定1. 诉讼时效期间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由此可知,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 二十年诉讼时效的适用(1)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①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② 劳动争议的解决;③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④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后,当事人请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⑤ 侵犯人格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2)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1)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统归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

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适用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适用诉讼时效的一些常见规定。

1. 民法通则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一方要求另一方履行合同义务的诉讼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行使;自债务到期之日起十年内可以行使。

因侵权行为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可以行使。

2.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

即诉讼请求权利的行使,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行使。

3. 特殊法律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条,担保人就被担保债权履行请求权提起的,自该债权到期需履行的日子起两年内提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七条,在履行合同期限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履行;逾期未请求履行、请求履行期间无履行效果,该请求权消灭。

4.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四十三条,对于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一般为五年。

即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五年内未提起公诉,追诉时效消灭。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的起算时点可以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可以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诉讼时效还可能会有起诉中断、时效中断、时效中止等特殊情况。

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3篇)

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3篇)

第1篇引言法律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有效期限。

在中国,法律时效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未结案件,这些案件的解决往往受到法律时效的限制。

本文将从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的概念、适用范围、法律规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的概念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当事人未行使请求权的,其请求权消灭的制度。

这里的“请求权”,是指法律赋予当事人请求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者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二、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的适用范围1. 民事诉讼案件: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等。

2. 行政诉讼案件:包括行政赔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

3. 刑事诉讼案件:包括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

4. 执行案件:包括法院生效裁判的执行案件。

三、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的法律规定1. 民事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 行政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3. 刑事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五年,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4. 执行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一般执行时效为二年,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四、中国未结案件法律时效存在的问题1. 法律时效观念淡薄:部分当事人对法律时效的认识不足,导致在诉讼过程中错过时效期限,导致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2. 法院审判效率不高:由于案件数量庞大,法院审判效率不高,导致部分案件无法在法定时效内审结。

3. 执行难问题:部分被执行人故意逃避执行,导致执行时效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4. 法律适用不统一:由于各地法院在适用法律时效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同类型案件在不同地区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是多久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总则是一部在平常的生活中对我们约束比较大的一部法律制定,他是有着举足亲重的地位的。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普通的大众对于这部法律都是不怎么清楚了解的,正好今天我们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问题,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短期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3篇)

短期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期限。

短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期间较短的一种诉讼时效。

在我国,短期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本文将对短期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短期诉讼时效的概述1. 短期诉讼时效的概念短期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期限。

短期诉讼时效是诉讼时效的一种类型,其期限较短,一般为两年。

2. 短期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短期诉讼时效适用于各类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

三、短期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1. 短期诉讼时效的起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

”具体来说,短期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如下:(1)对于合同纠纷,从合同成立之日起计算;(2)对于侵权纠纷,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3)对于不当得利纠纷,从得利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4)对于无因管理纠纷,从无因管理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2. 短期诉讼时效的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因下列原因之一,诉讼时效中断的,自中断事由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五)权利人向有关部门申请保护权利。

”3. 短期诉讼时效的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 短期诉讼时效的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一)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二)权利人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工程合同有几年时效的规定

工程合同有几年时效的规定

工程合同的时效规定是指从合同成立之日起至合同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的时间限制。

在我国,工程合同的时效规定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约束。

根据这两部法律的规定,工程合同的时效一般为三年。

一、工程合同时效的起算工程合同时效的起算时间一般为合同成立之日。

合同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在实践中,合同成立的时间通常以合同签订日期为准。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合同尚未签订,但是双方已经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且双方对合同的内容无异议,那么可以认为合同已经成立,时效开始计算。

二、工程合同时效的中断工程合同时效的中断是指在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导致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待中断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工程合同时效的中断事由主要有以下几种:1. 当事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2. 当事人向对方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3. 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4. 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事由。

工程合同时效的中断,应当自中断事由发生之日起中断,从中断之日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工程合同时效的延长在工程合同时效期间,如果当事人因正当理由不能行使请求权,导致时效期间届满,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延长时效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时效延长的条件如下:1.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2. 当事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且没有主观过错;3. 当事人的请求权因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中断;4. 其他依法可以延长时效的情形。

四、工程合同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工程合同时效届满后,当事人的请求权消灭,不能再向对方主张合同权利。

但是,当事人在时效届满后,自愿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予以尊重。

此外,当事人可以就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达成协议,终止合同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工程合同时效届满后,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当然解除,而是转化为普通债权债务关系,当事人可以继续主张权利,但是对方可以提出时效抗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限规定
1、询问:询问查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经报批,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2、盘查盘问:继续盘问是指公安机关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发现具有法定情形而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进行盘问的措施。

继续盘问的时限一般为12小时;对在12小时以内难以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可以延长至24小时;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且在24小时内仍不能证实或排除的,可以延长至48小时。

也就是说继续盘问一般是12小时,特殊情况可以延长24小时,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但有三种人需在4小时内盘问完毕:一是怀孕或者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二是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三是已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

3、拘传:拘传每次不得超过12小时。

4、拘留:刑事拘留一般是3日内提请批捕,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1至4日,也就是说可以延长至7日,有流传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嫌疑的,最长可延长至30日。

也就是刑事拘留时间,一般3日,特殊延长7日,最长延长30日。

行政拘留一般是15日以下,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具体期限每个治安案件不一样,看具体规定。

5、拘役:拘役是刑罚的一种量刑方式,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6、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也就是1年,法律没有规定最短期限。

7、监视居住:监视居住也是刑事强制措施,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也就是半年,法律没有规定最短期限。

8、羁押期限:分为3种:一般羁押期限,特殊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

一般羁押不超过2个月。

刑诉法124条又规定,特殊情况可延长1个月。

刑诉法第126条规定,在124条期限内更不能侦查终结的,可延长2个月。

刑诉法第127条规定,在126条期限届满后,可以再延长2个月。

也就是说羁押一般2个月,特殊可以3个月,最长可以高达7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