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论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群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群文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标》还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语文教学只注重课本规定篇目的教学,而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以阅读为基础的体验。学生单靠课本上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无法把语文学好的。只有把课堂教学与群文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与课外”。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家庭中没有读书的氛围。由于外在读书环境的影响,相当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量极小,阅读面很窄,语文学习仅限于读一本语文书。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希望能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与群文阅读衔接的模式,形成有效方法,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高效,有趣。
一、预习时收集信息资料进行群文拓展阅读。
小学生适合有目的的阅读,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也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前,我收集几篇关于雷锋的故事《模范班长》、《人民的勤务员》、《雷锋添砖的故事》、《雷锋牺牲的经过》,投放给学生,学生进行快速地默读后,围绕:你觉得雷锋是怎样的人?展开了讨论、交流与汇报后,初步达成共识,对雷锋也有了具体的了解。在阅读理解诗歌时也有了情感上的体验。这样既让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激发了阅读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内适时补充群文阅读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生对阅读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推荐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可谓
一举多得。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谋》时,学生学了《草帽计》和《包公审驴》后,我就让学生说一说还有那些关于智谋的成语,学生们说了“破釜沉舟”、“借刀杀人”、“围魏救赵”等,随即,我就出示了《围魏救赵》、《借刀杀人》、《瞒天过海》、《趁火打劫》的故事和大家一起阅读交流。其余的的关于智谋的故事引导生课外阅读。课下,孩子们针对那些故事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呢!
三、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轶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忆读书》,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小桔灯》、《再寄小读者》等,开展“走进冰心”阅读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冰心的人品和文风,让学生也能够学会去研究其他作家和作品。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阅读。
四、就教材中某篇文章进行拓展性阅读。
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后,就这篇文章的某一视角"拓展"开阅读。可以在课堂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例如:学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后,我组织学生找一些类似的古希腊神话《潘多拉的大礼盒》、《美狄亚取得金羊毛》等去读。去感受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特点。如学了《和时间赛跑》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匆匆》。学习《七子之歌》两首后可以让学生阅读闻一多其余五首相关诗歌。还可以针对课内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阅读。如:学了《朱鹮飞回来了》这一课,有个同学提出还有那些动物濒临灭绝呢?我就鼓励他们收集各种动物资料进行阅读,既增加了相关知识,有加强了保护动物的意识。
总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一本语文书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群文阅读思想只是增大学生阅读量的一个方法,我们还要在阅读这条路上多下功夫,让学生的阅读能从单篇的文章逐渐向多篇文章,甚至整本书推进,已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博览群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