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爱玛与繁漪的爱情悲剧之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爱玛与繁漪的爱情悲剧之异同

如果把繁漪与爱玛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物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走向毁灭,繁漪变疯,爱玛服毒自杀。尽管她们的最终结局都是走向毁灭,但是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却有巨大差异。下面我将从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自身性格三个方面来分析她们悲剧产生的异同。

首先,从大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爱玛是19世纪中期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在其小说《包法利夫人》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刻画的是1848 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社会风貌:法国资产阶级引以自豪的英雄时代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平庸的时代,生活在舞台上的是一群群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为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而爱玛偏是一个天生充满幻想的人,却要在这样一群平庸无能的人物中间生活,自然本生存在矛盾。而她又逃不出男人的包围,独立存在,因此导致了她的悲剧的产生。而繁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人形象,她生活在思想相对开放的五四新时期,由于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开始对封建专制主义下的封建家长统治产生抗拒,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自由。她是一个接收了新思想的旧式女人。但是,尽管她具有反抗意识,用于追求自由,但她终归是生活在封建专制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对她毒害至深,男权主义仍然在这个社会扮演主要角色。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存在。在这个基础上,爱玛和繁漪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中间相差百多年,但她们所生存的社会背景却是类似的。这种社会背景是导致爱玛和繁漪的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个方面,她们的生活环境,有同也有异。首先,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家的女儿。这里封闭,庸俗不看,毫无生气,令人窒息。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他送到附近的修道院去接受贵族教育,因此受过神秘的修道院教育和虚幻的浪漫主义文学熏陶。长大后与查理•包法利结婚,有自己完整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女儿,本来是很幸福的,但是她却不满足。这都要源于她那颗不安分的心。由于年少时受的是脱离实际的,虚幻的,神秘的教会教育,遭受了教会的毒害和贵族教育的影响,导致她天生爱幻想,满脑子里装的都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东西。而自己的丈夫偏是一个思想平庸,生活浑浑噩噩,举止毫无风度,医术平常,虚荣心强烈的庸碌无能之辈。婚后,她开始厌倦,她觉得她们的婚姻生活太平淡,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虽然与丈夫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却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婚姻名存实亡。她觉得她们生活上越接近,在精神上却离丈夫越远。婚姻并不像她理想的那样充满浪漫与激情。她觉得婚姻应该永远充满刺激。她向往那种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爱情生活。然而,他却不知道婚姻需要面包,丈夫查理也不知道爱情时时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基于这种原因,爱玛才走上了不归路。她背着丈夫与其他男人偷情通奸,在其他男人身上寻求在自己丈夫身上永远无法找到的爱情的浪漫、刺激和新鲜感。她觉得是情人拯救了她,与情人偷偷幽会的场面总是让她激动不已,是情人让她在平庸的生活里看到了希望。于是,为了她那所谓的理想爱情,她将她所有的情感全部寄托在情人身上,不管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她很单纯,单纯的不知道情人只是和她逢场作戏而已,玩弄她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爱她。当她要求和情人私奔情人想尽办法拒绝她的时候,她才顿时明白自己只是被玩弄了。在第一个情人离开她以后,她开始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是尽管情人抛弃了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情人万般怀恋,脑子里时常出现情人的画面。由于她的秉性,在被伤害一次之后,还不觉悟,当再一次出现自己理想中的男人时,她又一次陷进去,当然结局和前一次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受伤,一次又一次的再寻找,为了自己的欢愉,浪漫,把家里的财产败完不说,还欠了很多高利贷,当法院下达公文要求她还债时,她四处向人求救,包括她

以前的情人们,却没有一个愿意出手帮助她。她感到了绝望,对她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爱情感到绝望,对恶浊社会下的龌蹉的任性感到绝望。最后,便在绝望中喝了砒霜,服毒自尽。

我们再来看繁漪,繁漪是个出身名门的女子,有着一般大家闺秀的才气,接受过五四新思想的熏陶。正值花样年华的年龄,由于门第观念嫁给了比他大一二十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并且还是被周朴园续娶为妻。站在一个世俗的角度用常人的眼光来看,繁漪貌似很不值。她年轻貌美,得才兼备。如果尽管是这点不值,只要以后的婚后生活能够美满幸福,那世人也不用多说什么。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关键是他们的婚后生活过得真的很不和谐。前面我们提到,繁漪是被周朴园续娶的,在这里我们不禁就要产生疑问。那周朴园的前妻怎么了呢?之前周公馆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我们把时间推移到27年前。27年前周公馆确实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家的少爷,也就是现在的周朴园爱上了家里的女仆鲁侍萍,两人未结婚就发生关系,生下了一个孩子——周萍,也就是后来的周家大少爷,繁漪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将自己毁灭的那个人。由于在旧社会,门第等级制度森严,婚姻都要讲求门第平等,一个少爷喜欢上自家丫环,自然就是犯了贵族家的大忌。况且还生下了孩子,更是无法接受。于是,迫于封建家长的专制独裁,周家就将其赶出周公馆,留下了孩子。迫不得已,周朴园只能顺从家长的安排另取了一个门第相当的女子。在这里我们要知道,周朴园和鲁侍萍是相爱的,他们是被封建统治下的伦理道德,门第世俗观念活生生拆开的一对鸳鸯。所以,尽管拆散了他和鲁侍萍,但他对鲁侍萍的爱却从未变过。在几十年后,他家的摆设以及一些鲁侍萍留下的习惯都还原模原样的保留着。所以,周朴园对自己正式的妻子从未动过心,更谈不上爱情。所以,在这样一个家庭生活,有这样一个丈夫,是个正常的女人都会被逼疯。不到一年时间,他的妻子就郁郁而终了。而后,繁漪便才嫁过来。然而繁漪却是在继续上演前一个女人的悲剧。她嫁给周朴园,除了为他生下一个周冲外,他们之间是没有任何一点感情的。周朴园以一个封建家长的身份凌驾于周公馆其他一切人身上,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无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西。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要数繁漪,她在这个家里只是周朴园的一个附属品。周家对繁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无疑这助长了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繁漪的反抗意识。周朴园的凶横以及繁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再也难跨出周家大门一步。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内,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的结局。总的说来,从生活环境这个角度来说,爱玛和繁漪的相似点在于她们起先都是有家庭,有丈夫,有孩子。然而她们都对自己的丈夫都很失望。不同的是爱玛的丈夫是爱她的,为了她的健康搬家,为生计发愁。而繁漪跟他丈夫之间从未存在过爱情,只是作为丈夫的一个附属品存在,可以说她从未感受过爱情带给她的激情,刺激以及快乐。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繁漪比爱玛更悲剧,更可怜,更值得同情。

最后,从她们自身性格这个因素来对二人进行比较。爱玛从小受过宗教的贵族教育以及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吸收了许多消极、颓废的知识,在修道院亲自耳闻目睹很多浪漫的场景,再加上她天生耽于幻想,不切实际,更是刺激了她那颗天生不安分的心。她向往上流社会糜烂的生活,不甘于平庸,但是她却不知道自己在无形之中也继承了农民传统。她一生就为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男人而活着。这些男人出身高贵、英俊潇洒、热情大方、博学多才、事业有成。很显然,这已经成为她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爱的目标的一副沉重的镣铐,因为在爱玛生活的环境周围、鄙陋的法国乡下,这样的男子根本不存在。当查理这样一个得之不易的幸福摆在她面前,他却不懂得珍惜,她不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幸福,现实中永远缺货”。所以由于她自身的这种性格,导致她在爱情面前显得很盲目。而繁漪,一个受过新教育的资产阶级女性,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这本生就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环境产生矛盾冲突。然而她又被被迫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整天生活在一个封建家长专横的钳制下,一个没有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