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

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

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

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一类细菌,它们是指在寒冷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中,能够在37℃下以产气或产酸的方式生长的细菌。

总大肠菌群检测可以反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粪便污染,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能够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污染。

3. 致病菌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通过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食品中毒的发生。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种。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指将食品样品进行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来鉴定和定量微生物。

常用的传统培养法有平板计数法、滤膜法、涂布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技术。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和特征,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检测要求来确定。

传统培养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定量,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的培养技术。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与生物界、人类、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医学、食品、环境、农业等领域中,微生物学的应用十分广泛。

而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检测项目有很多,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学检测项目进行解读。

1. 细菌培养与鉴定细菌培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中最基础且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通过将待检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条件培养出细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包括确定菌种以及进行药敏试验等。

这项检测项目常应用于食品、医疗器械、制药等行业,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2. 真菌培养与鉴定除了细菌,真菌在微生物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真菌培养与鉴定是对样品中的真菌进行培养、检测和鉴定的过程。

常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沙利度胺琼脂等。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殖器官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并进一步进行有关的研究。

3. 细菌计数细菌计数是对样品中细菌数量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细菌计数方法有平板计数法、液体计数法等。

在平板计数法中,待检样品经过稀释后,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根据菌落的数量进行计数。

细菌计数可以用于评估食品样品、环境样品等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以及药物抑菌效果等。

4. 检测耐药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检测耐药菌是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细菌对不同类型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项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5. 病毒检测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微生物,其检测相对困难。

常见的病毒检测方法有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感染病毒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也可以用于食品、水源等中病毒的检测,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6. 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污染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及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及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及临床意义血液及骨髓的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阴性【临床意义】血液中检出微生物表示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骨髓中检出细菌示骨髓炎。

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分枝杆菌、变形杆菌等。

脑脊液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阴性【临床意义】检出微生物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为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慢性脑膜炎(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无菌性脑膜炎(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等)。

脑炎(乙脑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疱疹病毒等)。

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无呼吸道病原菌生长【临床意义】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白喉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等;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下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无微生物生长(除通过口咽或鼻、气管吸取的标本外)【临床意义】由痰或气管冲洗液中检出结核杆菌、肺组织活检中检出嗜肺军团病杆菌有肯定临床意义。

穿刺液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阴性【临床意义】细菌感染可致胸腔、腹腔的渗出液的形成。

细菌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杆菌、化脓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所致。

细菌性腹膜炎多由结核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和类杆菌属等引起。

心包炎可由B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所致。

化脓性关节炎由A群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及消化链球菌等引起。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阴性【临床意义】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多见,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也可引起感染;尿道炎可由淋病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菌属、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衣原体引起;肾和膀胱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

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少数由新型隐球菌引起。

粪便的微生物学检验【正常结果】可由多种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存,但无肠道致病菌检出。

微生物检测妇科炎症的临床意义

微生物检测妇科炎症的临床意义

微生物检测妇科炎症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年轻人生活习惯和工作压力的变化,因抵抗力下降,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导致的妇科炎症发病率逐渐增加。

如果放任妇科炎症不管,可能使病情加重,发展成为慢性病,并且很有可能导致癌变。

因此,在妇科炎症刚出现时,就应当予以重视,及时去医院做检查,积极配合治疗。

因为引发妇科炎症的一般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医生一般会借助微生物检测技术来发现病菌。

一、微生物检测究竟是什么?微生物检测就是对女性生殖部位分泌物中的微生物酸碱值、菌种类别、菌种数量和占比等指标进行检测。

1.检测时间如果身体无明显异常,那么进行妇科炎症检查的时间一般是月经结束后的3-7天,此时身体内部环境较为干净,便于医生观察,但如果身体有明显的炎症症状,那么需要立刻就医。

1.检测物一般来说利用微生物检测妇科炎症都需要提取女性的分泌物,即白带。

1.检测项目在妇科检查中,分泌物检查是最基础的常规检查,包括pH值检测、微生物菌种检测、白带清洁度检测、胺实验和加德纳菌查验五项。

pH值检测一般用于测试分泌物的酸碱性,女性的阴道是一个酸性环境,正常的pH值一般为4.2-4.5;微生物菌种检测可以对分泌物中的微生物进行身份识别,检验出里面存在的微生物及占比,并对其中存在的可能是致病原因的微生物进行标记;白带清洁度一般分为四度,显示为Ⅰ度或Ⅱ度是正常的清洁范围,当显示为Ⅲ度或Ⅳ度时,则表示存在感染和致病微生物超标;胺实验是检查细菌性阴道炎的实验,经过处理的分泌物往往会散发出一股胺臭味或鱼腥味,一旦闻到,即为胺实验阳性;加德纳菌查验是判断阴道内菌群是否失调的方式之一,正常女性阴道内的加德纳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菌群失调,那么加德纳菌数量就会大幅增加,从而导致炎症发生。

1.判断标准在对分泌物进行以上五种检查时,如果pH值大于4.5,加德纳菌和胺实验均为阳性,再配合妇科常规或阴道镜检查外观是否有明显改变,就基本可以判定为存在妇科炎症。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易死亡,所以难以在食品中检出。 • 基于上述原因,通常采用大肠菌群来预测食品被粪便、肠道病原菌
污染的可能性。
不适于用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食品: 冷冻食品 经射线照射处理的食品 pH较高的食品 原因: 在上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细菌比其他肠道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易死亡。
3.致病菌检验
• 食品卫生法规规定,食品中不能有致病菌。
2.大肠菌群检验
• 大肠菌群: 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细菌。 • 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的原因: • 大肠菌群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并且只存在 于人
和动物肠道中。 • 大肠菌群通常与动物肠道病原菌同时存在,只是数量不同。 • 动物肠道病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在体外环境 中极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污染食品的致病菌数量是不会太多的,一般检验过 程 中很难检查出来。
• 检验致病菌所用到的药品价格一般较高,生产部门在常规检验中列入此 项 检验,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
一、微生物检验项目及意义
微生物检验指标: 菌落总数检验 大 肠菌群检验 致病 菌检验
1.菌落总数检验
• 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表示方法: 1g或1ml食品中的细菌总数表示。 • 菌落总数作为食品卫生质量评定的原因: • 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新鲜食品内部组织一般没有细菌) • 反映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否变质 • 反映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情况 • 不适于用菌落总数作为卫生质量指标的食品: • 发酵食品(尤其是细菌发酵食品) • 食品卫生质量综合评定的重要性: • 微生物毒素的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 目前生产企业一般不将致病菌检验列入常规检验指标,主要原因:
• 检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仅借一种或少数几种检验方法即 能 将多种致病菌全部检出。因此,要检验多种致病菌时,势必要应用较多的 检验方法。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微生物检验项目是指通过实验方法对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检测,以确定感染菌种和确定感染性病原体的体内负荷,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同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对于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细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及鉴定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将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渗出液等)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可以使潜在的致病菌繁殖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细菌培养及鉴定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细菌感染,制定个体化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2.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感染在临床中日益增多,常见的如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真菌培养及鉴定通过将临床样本(如分泌物、皮肤划痕等)接种在富含真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使潜在的真菌繁殖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镜检、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

真菌培养及鉴定对于真菌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真菌感染往往较细菌感染难以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3.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PCR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RNA或DNA的存在。

常见的病毒检测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流感病毒等。

病毒核酸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测感染病毒的存在,监测病毒的体内负荷,并确定病毒变异及耐药性,对指导治疗、预后判断及高危人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通过将分离的致病菌接种在含有各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判断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可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制定,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形成,提高治疗成功率。

微生物、基因诊断项目临床意义

微生物、基因诊断项目临床意义
超广谱B-内酰胺酶
各种标本病原菌
阴性
耐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细菌可呈阳性,观察细菌的耐药趋势。
乙肝病毒
(HBV—DNA)定量
不抗凝血2ml
<500copies/L
阳性:乙肝病毒感染
丙肝病毒
(HBV—DNA)定量
不抗凝血2ml
<500 copies/L
阳性:丙肝病毒感染
结核菌
(TB—DNA)
脑脊液、痰、胸腹水、尿
微生物、基因诊断项目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脓、伤口
分泌物的培养
脓、伤口
分泌物
无菌生长
细菌感染可为阳性。
尿液培养
导尿或
中段尿
无菌生长或菌落计数〈103个/ml
尿道、膀胱、前列腺、输尿管、肾盂细菌感染可为阳性。
粪便培养
新鲜
粪便
无致病菌生长
粪便中常见致病菌有志贺氏菌引起的痢疾;沙门氏菌引起肠炎;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伤寒;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副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泄;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腹泄等。
痰液培养
新鲜深部晨痰
无致病菌生长
肺部细菌感染、痰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鼻咽腔拭子培养
分泌物
无致病菌生长
检出致病菌可考虑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猩红热、百日咳、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
脑脊液培养
脑脊液
无菌生长
由该细菌引起的脑膜炎为阳性。
胆汁培养
无菌留取
的胆汁
无菌生长
胆道、胆囊细菌感染、胆汁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可对伤病作诊断。
生殖道分泌物培养
分泌物
无菌生长
子宫颈、阴道、前列腺等部位炎症,常见菌有淋病奈瑟氏菌、白色念珠菌、阴道加特纳氏菌。

微生物检测项目

微生物检测项目

微生物检测项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

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在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

因此,微生物检测项目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微生物检测项目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公众的健康。

一、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1、保障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可能会对食品产生污染,导致食品变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微生物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防止其传播,保障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2、防止疾病传播某些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导致疾病的爆发。

例如,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等都是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

通过微生物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追踪这些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有效防止疾病的扩散。

3、促进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检测不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致病性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微生物检测项目的实施1、建立有效的检测体系实施微生物检测项目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检测体系。

这个体系应包括规范的采样方法、准确的检测技术、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以及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

通过这样的体系,我们可以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2、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食品类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3、加强人员培训和实验室管理微生物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和实验室管理是实施微生物检测项目的关键环节。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室安全等。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

粪便常规检查
1.A 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 过对粪便的性状、成分和显微镜检查,有助于 诊断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 病。
1.B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颜色、性状、红细
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通过对这 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消化道出血、炎症、感染等疾病。
03 免疫学检查
乙肝两对半
•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用于判 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的具体类型和病毒复制 情况。
乙肝两对半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
01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详细描述
通过病毒分离,可以获得病毒的纯培养物,用于后续的病毒鉴定和基因测序。病毒鉴定可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亚 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05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
•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性状、成分和沉渣进 行检查,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 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 •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 其他常用检验项目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常见于免疫 缺陷、放化疗等。
尿素氮(BUN)、肌酐(CRE)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

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

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在现代生活中,微生物检测项目不仅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食品、环境、化妆品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微生物检测项目的检验工作更是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关于“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

一、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的意义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是针对食品、环境、化妆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量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细菌、黴菌或其他微生物等,以检测样品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从而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卫生。

二、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的步骤1. 样品收集样品的收集是微生物检测的第一步,样品来源可以是食品、饮品、水源、医疗器械等,如果样品收集不好,可能导致后续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为了减少检测中的误差,消除样品中的干扰因素。

根据不同的样品及检测方法,样品处理的方法不同,从简单的过滤到复杂的化学处理都有可能进行。

3. 微生物培养样品处理后,需要将样品进行培养,把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生长和纯化,以得到单一菌株。

具体的培养条件需要根据检测的微生物种类来进行不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的温度、培养时间等。

4. 微生物鉴定微生物鉴定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培养出来的微生物进行鉴别和确认,如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的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微生物种类并了解其特征。

5. 结果解析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样品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以及食品质量是否合格。

如果样品未能达到标准,则需要进一步处理或否决该样品。

三、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的意义作为微生物安全控制的重要一环,测定和监控检测科微生物检测项目可以为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权威的检查数据和合理科学的建议,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能加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防止各种粪便杂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之,“检验科微生物检测项目”是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保障了公众生活环境以及食品安全。

微生物标本临床意义

微生物标本临床意义

微生物标本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一、呼吸道标本1、常见病原菌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常居的细菌群,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上呼吸道排出时通常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故从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上呼吸道的正常细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由该细菌引起的感染。

上呼吸道的常居菌主要有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微球菌与口腔厌氧菌等,低齡儿童的咽部还可携带肺炎链球菌或嗜血杆菌。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因感染部位而有所差异。

咽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群链球菌:喉炎的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中耳炎常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口腔厌氧菌:游泳后中耳炎的病原菌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卡他莫拉菌、化脓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嗜肺军团菌、诺卡菌、多杀巴斯德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社区获得性、进行性、坏死性肺部病变。

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于呼吸道插管患者,病原菌大多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孢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不动杆菌等)。

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黏液型铜绿假单孢菌。

粒细胞减少患者不仅对细菌感染而且对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丝状真菌、肺孢子菌及诺卡菌是器官移植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患者容易受到侵袭性真菌感染。

2、涂片检查痰液标本质量筛查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可以接收进行细菌培养标本的条件是:①痰液标本:平均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②气管吸出痰液:平均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数<10个或20个油镜视野至少能见1个细菌;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鳞状上皮细胞数<细胞数的1%。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微生物室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

细菌培养和鉴定是微生物室检验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

它通过将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痰液等,接种到富含养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

一般情况下,细菌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通常需要24小时以上。

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室技术人员会根据细菌的形态、生长速度、产气情况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随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抗生素敏感性。

真菌培养和鉴定是微生物室检验中另一个重要的项目。

与细菌培养类似,真菌培养也是将临床样本接种到富含养分的培养基上,通过真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和鉴定。

不同于细菌,真菌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3-7天。

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室技术人员会观察真菌的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并通过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

除了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和鉴定,微生物室检验还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医生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通常采用纸片扩散法或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

在纸片扩散法中,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通过观察细菌生长的抑制情况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最小抑菌浓度法中,通过在琼脂平板上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最低有效浓度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还可以监测细菌和真菌的耐药性情况,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此外,微生物室检验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研究流行病学提供重要数据。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

微生物检验报告内容10项

微生物检验报告内容10项

微生物检验报告内容10项引言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检验报告是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生成的,记录了样品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可能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常见内容,包括检验目的、样品信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1. 检验目的检验目的是指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原因和目标。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检验报告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监测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 检测食品、饮用水和药品等样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 评估医院或实验室中的卫生状况,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 检验土壤或水样品中的微生物,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健康情况。

2. 样品信息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的标识、来源、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检验人员对样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在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样品信息应当清晰明确,并与样品的标签相对应。

3.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所采用的技术和流程。

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 培养法: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以培养和筛选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

- PCR法: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快速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 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线光谱技术,分析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在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检验方法的描述应当详细准确,以便读者了解实验室的操作步骤和分析流程。

4.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核心内容。

检验人员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

报告中会列出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参考值。

一般来说,高于参考值的微生物数量可能表示样品存在微生物污染。

5. 判断与结论根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检测结果,报告中会进行判断和结论。

判断与结论根据检验目的和参考标准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在临床检验中,微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微生物学常见的检测项目及其解读。

一、培养和鉴定1.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常见的一项检测项目。

通过对病原体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检验者需要取得适量的临床标本,如胸水、尿液、血液等,并进行相应的培养试验,最终通过鉴定技术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抗生素敏感性。

2.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培养和鉴定也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真菌对人体造成感染。

在真菌培养和鉴定中,检验者同样需要获取合适的临床标本,并经过一系列培养和鉴定试验,最终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

二、微生物快速检测1.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快速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检验。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快速培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细菌或真菌的培养结果,从而提高了疾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包括PCR、MALDI-TOF等。

2.微生物RNA检测微生物RNA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或真菌RNA分子来确定病原微生物种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一些特殊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微生物RNA检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敏试验1.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耐药检测除了敏感性检测,耐药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多,耐药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检验科项目及临床意义列表

检验科项目及临床意义列表
肝素抗凝或促凝全血2ml
金标试纸法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HCV
25040301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
HBsAg
250403005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
HBsAb
250403005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
HBeAg
250403006
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
HBeAb
250403007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
HBcAb
250403009
项目
测定项目
缩写
编码
临床应用
标本要求
检测设备
血液常规
血常规
2501010182
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的鉴别,以及各种贫血和血液病的初步鉴定.
EDTA抗凝手指末梢血
血细胞分析仪
网织红细胞计数
250101005
用于鉴别贫血的类型和判断贫血的治疗效果.
显微镜
外周血涂片镜检
250101024
用于发现和鉴别血液病以及各种异常血常规结果的判定.
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甘油三脂测定
TG
250303002
高密度脂蛋白测定
HDL—C
250303004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LDL—C
250303005
载脂蛋白A1测定
APOA1
250303007
对心血管疾病、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有参考价值.
载脂蛋白B测定
APOB
PT
250203020
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疾病有参考意义。
枸橼酸钠抗凝血2。5ml
血凝分析仪
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及其临床意义[权威资料]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及其临床意义[权威资料]

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本文将对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种类及微生物学检查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意义。

方法:对2011组2709份微生物检查标本与2012组3072份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分析,对痰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尿液标本均采用相对应的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细菌、真菌检出率以及我院所接受的5781份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检查结果,如检出率、病原菌分类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具体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2012组总检出率为85.74%,明显大于2011组总检出率77.45%,但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而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减小,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且P<0.05,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需对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致病率进行控制,首先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药,尽量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同时应严格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确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常见真菌临床意义【】R9【】B【】1671-8801(2013)02-0249-02近年来,微生物检验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用于进行疾病确诊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是检验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保障[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种类及微生物学检查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意义,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共有5781份微生物检验样本,按照年份不同对所有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进行分组,即2011组2709份以及2012组3072份。

2011组2709份微生物学检查样本中内科为2135份,外科为622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

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

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

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

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

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

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

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尿液的细菌学培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培养阴性并不能否定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注意病程、采样的时机、方法以及其它原因的影响。

尿道口的消毒是中段尿细菌培养的关键步骤,是引起假阳性的最主要因素,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要注意排除留样污染,如果检出菌的数量大于10万CFU/ml,则基本可认为是病原菌4、痰液和咽拭子标本的培养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无法咳痰的患者,用咳嗽后的咽拭子做培养检查,仍是发现致病菌的主要依据。

人体口腔、鼻咽部等上呼吸道内存在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故痰液标本的收集易受到这些部位细菌的污染,尤以慢性呼吸道感染多见,这直接干扰细菌培养的结果。

另外患者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使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也可影响阳性检出率。

因此在分析结果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时,最好直接自支气管抽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常采取半定量计数,如果检出菌的量大于正常菌群的量,可基本认为系病原菌。

5、粪便标本的培养肠道中细菌种类受食物的影响,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外,其余的人肠道内均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一般不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TEC、EAEC、EPEC、EIEC、EHEC等)、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丝酵母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弯曲菌等是肠道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6、无菌体液标本的培养(1)胸水胸水最常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等。

漏出性胸水一般是无菌的,但应注意防止采样污染。

肺外伤或肺破裂引起的血胸,常常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等细菌侵袭而引起胸膜炎。

原发性胸膜炎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可引起原发性胸膜炎。

继发性胸膜炎常为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或坏疽的合并症。

细菌学检查对临床诊断颇有价值。

(2)心包液正常人的心包液量少而无菌,而渗出性心包液则系感染所致。

对于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最常继发于风湿热或继发于猩红热、败血症、牙龈的感染病灶、肺炎、脓胸、外伤或结核性胸膜炎、纵隔淋巴结炎、隔下脓疡向心包穿破蔓延。

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慢性心包炎最常见者为结核。

(3)关节液关节囊内发生炎性渗出现象可能与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有关。

病原学诊断可由关节囊穿刺液培养获得证实。

其他部分的体液有无细菌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细菌,应视其发生原因而定,并需通过细菌学检查而确诊。

7、生殖道标本的培养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对性病诊断和其它细菌感染颇有价值。

正常人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和男性尿道口、女性阴道口存在着大量细菌。

尿道口常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等,阴道口常见有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类白喉杆菌等。

由于生殖器官正常菌群的存在常使细菌学诊断复杂化。

因此对阴道、尿道、前列腺和子宫颈分泌物等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生殖道外部情况,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粘膜卡他性炎症,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直接传染,也可被细菌污染物间接传染。

该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前尿道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后尿道的粘膜移行上皮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

男性感染者可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可引起前庭大腺炎、盆腔炎和阴道感染。

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可快速报告,但对于女性病例诊断不能单凭涂片检查,而必须进行培养才可确诊。

8、厌氧菌培养(1)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一部分是由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则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2)厌氧菌大多感染密闭无氧的组织,故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痰和气管抽取物、胃和肠道内容物、肛门拭子、皮肤和黏膜分泌物、阴道或子宫拭子、褥疮溃疡分泌物等。

9、真菌培养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假丝酵母菌在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及皮肤上均可分离出,住院患者的上述标本中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可达10~20%。

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基础代谢差的患者,如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者,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对痰液、粪便等有正常菌群生长的部位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应看数量多少决定治疗的必要性。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MRS 是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的简称,其耐药本质多由mecA基因介导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PBP2a , 导致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而呈现耐药。

MRS阳性菌株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无临床疗效。

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ESBLS是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的简称,由质粒编码产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可能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

目前实验室主要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四种细菌。

产ESBLS细菌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药物治疗时无临床疗效。

12、HLAR(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的检测HLAR是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的简称,对于肠球菌治疗而言,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克林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无临床疗效,临床应避免使用。

但对严重威胁生命的肠球菌感染,如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在采用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或****拉宁)进行治疗时,对于非HLAR的肠球菌加用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13、AmpC酶的推断AmpC酶属于Ambler C类或BushⅠ型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亦可由质粒介导产生,主要由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摩根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产生。

AmpC酶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和头霉素类抗菌素,高水平AmpC 酶产生有两种机制:①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

三代头胞菌素、棒酸、头胞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酶的强诱导剂。

当使用三代头胞菌素治疗上述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开始几天治疗奏效,而随后发生耐药时,应高度怀疑高产诱导型AmpC酶细菌的感染。

②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

CLSI尚未提供可靠而简便的AmpC酶检测方法,临床可从体外药敏试验耐药表型进行初步推断,如果感染菌对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四代头胞菌素敏感的可高度提示产AmpC酶,产AmpC酶感染菌的治疗首选四代头胞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