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
高考作文写作专题人物素材多维解读:美学家李泽厚、《民国先生》之钱穆
高考作文写作专题人物素材多维解读:美学家李泽厚、《民国先生》之钱穆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国外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领军人物,被誉为“青年导师”。
其著作《美的历程》是众多读者的美学启蒙读物。
美国科罗拉多时间2021年11月2日7时逝世,享年91周岁。
人物解读角度一:职业是“思考”素材呈现:说李泽厚是一名专家学者,倒不如说他是“思想家”来得更加准确。
如果你曾仔细了解过他的著作,你会发现他的领域涉及极为广泛。
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政治、艺术……都是他研究的范围。
他拥有的财富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他从事的工作也不是“治学”,而是“思考”。
化用例段:语言学家、毛泽东主席的大学老师黎锦熙曾说:“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这两句话涵盖了做学问的奥义。
“知术欲圆”就是要告诫人们,在学识、理智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技能、主张方面,须要追求全面、完整、融通、广博的境界;“行旨须直”,就是要求人的行为和各种实践活动,必须在正确理念指引下坚持不懈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美学家李泽厚可谓这两句话的完美践行者,他的领域涉及极为广泛: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政治、艺术……也难怪有人说,称呼李泽厚为“思想家”更加准确。
人物解读角度二:80年代的“网红”素材呈现在80年代,李泽厚绝对是大学生、研究生眼中的“网红”。
他的著作,“兼具历史意识、哲理深度、艺术敏感,还颇有美文气质”,对于渴慕着新思想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思想的撞击。
只要他出现在哲学所,办公室便水泄不通,挤满全国各地拜访他的人。
他到华东师大讲学时,换了三次场地,才容纳下前来听学的观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作为全世界各地大学最流行、最重要的批评理论教材之一,一直被视为理论和批评的“黄金标准”。
该评选集的第二版中,增加了四位非西方学者,其中一位就是李泽厚,该批评选集的美学种类下仅有13位学者,包括休谟、黑格尔等著名哲学家,而李泽厚是唯一一位入选的非西方现当代哲学家。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2胡适
02. 胡适■人物概述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 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人物生平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 年8 月 22 日病殁于厦门。
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
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不要丢脸。
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
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以期作圣”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
并且胡适曾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9王国维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纵横语文教研室09.王国维一、人物简介 (3)人物事件1:王国维的辫子 (3)人物事件2:沉湖自尽 (4)人物事件3:“三重境界” (4)人物事件4: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6)人物事件5:严肃、认真、谦逊、务实的治学态度6二、经典语句 (7)三、名家评价 (8)四、作文文段 (8)话题1:勇气 (8)话题2:死亡与永恒 (9)话题3:耐住寂寞 (9)话题4:读书 (9)话题5:理想 (10)话题6:奋斗 (10)话题7:收获 (11)五、精选范文 (11)静水流深,方能致远 (11)莫逞高论,修道立德在自身 (12)秉承“六不”做学问 (14)花开无声,方显人生 (16)六、适用话题................................. 17 目录09. 王国维一、人物简介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其实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人物事件1:王国维的辫子王国维在受西学浸染极深的清华校园里,头戴白棉布瓜皮小帽,穿长袍,勒条粗布腰带,典型的冬烘先生模样,而且,他顶着一条辫子(那是在辛亥革命后重新续起来的)。
王国维的辫子留得不合时宜,却也并非是为忠君而留——溥仪的辫子已经剪掉了。
看来,保存一点对传统文化的纪念,作为与现实生活抗衡的文化品格象征,才是这条辫子存在的意义。
以何种姿态立于世间——《民国文人
素材万花筒\素材活用□编辑/高明燕张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与道路。
这套丛书中提到的民国文人,神的引领者,也是民族救赎的力行者。
本系列丛书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今,砥砺风骨于当下。
回望当年,繁华已被雨打风吹散,屹立百年不倒。
乱世民国日渐走进历史深处,光亮理应得到新时代的尊重和吸收。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者,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从不抱取媚谁之心,放眼这个世界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以何种姿态立于世间,便是这个世界须解决的大问题。
家国情怀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抗战。
1938年2月20日,长沙临时大学200多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闻一多、许骏斋、李嘉言等11名教师组成辅导团,徒步向16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昆明市进发。
那是一次怎样悲壮的文人长征啊!饭只有稀粥,宿营的地方五花八门——教室、马店、榨油房、仓库、茶馆、戏园子等都被用来摊铺盖。
而行走的任务又非常艰巨,少则一天走60里路,多则要走100里。
素材活用\素材万花筒然而,再苦再难也吓不倒这些意志如铁的知识分子,经过68天的风雨兼程,他们终于顺利抵达昆明。
彼时,日军经常空袭昆明。
空袭警报一来,师生们必须丢下手头的一切赶快离开。
林徽因曾在一封信中描述了金岳霖先生跑警报的情况:“可怜的老金,每天早晨在城中有课,常常要在早上五点半就从这个村子出发,而还没来得及上课空袭就开始了,然后,就得跟着一群人奔向另一个方向的一座城门、另一座小山,直到下午五点半,再绕许多路走回这个村子,一天没吃、没喝、没工作、没休息,什么都没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中,金岳霖写出了力作《论道》和一生的代表作《知识论》。
当时像金岳霖这样的学者还很多,比如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跑警报之余写出了著名的《热工学》;社会学家陶云逵则冒着被敌人炸死的危险跑遍云南全省,调查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语言分布、宗教信仰,创办边疆人文研究室和《边疆人文》杂志;更有甚者,陶行知放下国立东南大学的教务主任不当,于1927年在南京市郊创办晓庄学校,服务于穷人。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候啊,大师们多得是,一个比一个牛。
鲁迅那老头子,说话尖酸刻薄,但文章写得真叫一个绝!每篇文章都像是在骂人,但人们就是爱看,因为他说出了大家心里的话。
胡适这个人挺斯文,说话总是温文尔雅的。
他喜欢讲科学、民主和自由,这些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胡适就能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他的文章就像是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越喝越有味。
梅兰芳那戏唱得,哎呦,真是没话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让人陶醉。
去看他的戏,就像是进了一个仙境,整个人都飘了。
他的唱腔啊,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听得人如痴如醉。
徐悲鸿这个画家,画笔就跟飞毛腿似的,刷刷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就出现在纸上。
他的画啊,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好像自己也能变成画里的那个英雄似的。
这些大师们啊,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
他们的作品,就像是他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独一无二,每一个都让人爱不释手。
他们不仅
给那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给咱们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启示和骄傲。
《民国风度》读后感
风骨长存——《民国风度》读后感高二语文詹卫群“民国时期的那些学者,有着与今天的学者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在全然不失风骨、风趣和风雅,内心都坚守着一个“人”字和一个“士”字,虽性格特立独行而不失硬朗,却又都懂得生活的乐趣,着实好玩得有趣。
”——《民国风度<序言>》他们一个个向我走来,他们是一校之长,他们是“无冕之王”的报业人,他们是国家名片的外交家,他们是学有所长的学界泰斗。
他们是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他们是林白水、邵飘萍、张元济;他们是顾维钧、,蒋百里、叶公超、他们是……是的,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我对他们却知之甚少,一边读,一边查阅其他资料,他们一个个在我脑海里渐渐立体而清晰,在他们身上慢慢读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士人的风骨。
一、士之痴与狂。
后人大都知道“狂人刘文典”,因为他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狂妄的段子:拒绝蒋介石的到校视察,说“大学不是衙门”;安徽大学发生学潮后,与蒋介石的互怼,直称蒋介石为“军阀”。
他曾口出狂言:“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就连躲避日军的空袭,都称是“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如此狂妄的背后必有狂妄的资本,他的两部校勘学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成为后人无法逾越的典范。
著名学者陈寅恪为《庄子补正》作序:“然则先生此书之刊布,盖将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则,岂供治庄子者必读而已哉”“先生之书,至慎者也”。
他是我国校勘学的鼻祖,治学如苦行僧般艰辛而痴迷,在著述《淮南鸿烈集解》时,为借阅5350卷《道藏选集》避居北京郊外的白云观,夙兴夜寐,茶饭不思,常常因为“一字之微,征集万卷”。
古人云:“坐得板凳十年冷,不做文章半句空”,说的就是治学的认真和严谨。
民国的这些学界泰斗就是这样的:不修边幅的曾昭抡教授站在沙滩红楼前,和电线杆子有说有笑地讨论化学上的新发现;任精通多国外语,会说33种方言的语言大师赵元任说说他研究语言是因为“好玩儿”,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高考冲刺】作文人物素材全方位解析1
芦苇语文读书VOL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分享 分享资源我们是认真的常用素材鲁迅(1)1933年6月,特务公然杀害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并将鲁迅列上了恐怖暗杀的黑名单。
但鲁迅先生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参加了杨杏佛葬礼。
慑于先生的威望,特务没敢加害先生。
面对黑名单,鲁迅没有退缩;面对敌人,鲁迅的气势压住了他们的凶悍。
勇气来自正义,来自无畏,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出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
素材运用角度: 人格力量、勇敢、退缩与前进(2)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寻梦途中的百折不挠,无不燃烧着他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无不证明着他是一个真正的猛士。
素材运用角度: 梦想、热爱、力量、选择、理想和现实鲁迅语录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⑥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巴金(1)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
素材运用角度:无私、谦逊(2)冰心说,“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
“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信安慰。
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记录,巴金为《冰心传》写序言,给冰心题词。
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
素材运用角度:从巴金的角度: 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6蔡元培.pdf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纵横语文教研室06.蔡元培一、人物简介 (3)二、作文素材与运用 (10)话题1:勤奋刻苦:六十年如一日勤于读书 (10)话题2:爱国:“临大节而不可夺” (10)话题3:虚心: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入北大 (11)话题4:创新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1)三、精选文章 (11)至今难忘蔡元培 (12)四、适用话题................................. 13 目录06. 蔡元培一、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前清举人,1892年为翰林,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实行教授治校。
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组织爱国民主抗日运动。
抗战爆发后,主张对日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
1940年3月5日病逝。
一百多年来,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换了不少人。
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还是蔡元培校长。
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堪称风采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一、改造北京大学1917年1月,在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敦请和孙中山的劝促下,出身翰林的前清举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考满分作文我所理解的“民国范儿”
高考满分作文:我所理解的“民国范儿”高考满分作文:我所理解的“民国范儿”“民国”应该只上个世纪民国成立后的那二三十年,“范儿”应该是当年的那些文人、学者的“范儿”。
说白了,“民国范儿”其实就是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气质、风度、风范。
首先是包容与尊重。
“兼容并蓄”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拖着油乎乎小辫子的辜鸿铭,着洋装礼帽持文明棍的胡适之,无像样文凭的梁漱溟,这些人,思想各异,研究领域各异,却能够在一个校园里和平共处。
为何?因为在这些学者心中,尊重是很重要的处事准则。
信仰不同,修养不同,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个前提下,学术争鸣可以热闹非凡,甚至寸土必争。
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也尊重他人的选择。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胸怀、学者风度。
相比而言,今天的有些所谓的学者是不是该脸红、羞愧呢?其次是认真与执着。
民国初期是真正产生大师的时代,学者们能够埋头书海、享受寂寞中的乐趣是很重要的原因。
那时并非没有灯红酒绿的喧闹,并非没有虚名俗利的诱惑,正因为超乎寻常的认真,因为异乎常情的执着,成就了山峰耸立的大师群体。
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林语堂、刘大杰……做学问,就要有做学问的心态与状态。
板凳要坐十年冷,搞研究,不能突击,不能速成炒作,包装出来的学术产品,结果只能是“次品率”的居高不下。
第三是勇于担当。
民国多动荡,乱世读书为的是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理应毫不犹豫的接过上天赐予的担子。
“五四”大潮,陈独秀挺立于潮头,蔡元培竭心尽力营救被捕的学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林语堂等人以笔为刀剑,谴责政府的杀人暴行;抗日战争,很多知识分子走上战场,西南联大的学者在隆隆的轰炸声中,培育着未来的栋梁。
再看时下,一心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管他天下热与冷的处世哲学大行其道,猥琐、局促的人们是不是该醒醒了?“民国范儿”在今天屡被提起,反复咀嚼,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国范儿”渐渐的被时间的河水稀释到了寡淡的地步。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自古以来,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也是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民国时期,那些杰出的人物不论男女都被尊称为“先生”。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上述十位先生,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综合立意,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以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结合本单元所学论证手法,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方向】本题为学生提供“十大民国先生”的真实影像,要求考生萃取其思想精华,借鉴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为同辈的成长提供样本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组合,展示人文积淀。
人文底蕴类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的一项。
本题旨在鼓励考生以时代精神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以培养家国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方面重在考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什么样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如何继承,如何践行。
【解题】本题沿用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型,是带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材料提供了“梁启超”“蔡元培”等10位“民国先生”的真实画像,特别能唤起莘莘学子对其音容笑貌的美好回忆。
“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是对其历史作用的准确定位;“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是选材的数量限制;“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是限定写作范围及重心;“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是对交流对象的显性规定和表达方式的隐性要求;“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是写作本文的终极目的要求。
整个试题限制与开放并存,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个人、班级、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那可真是一群有趣的人啊!他们有的聪明绝顶,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勤奋好学,有的调皮捣蛋。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些有趣的学生人物的故事。
我们来说说那个聪明绝顶的陈独秀。
陈独秀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学生领袖,他可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哦!陈独秀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他的老师都说他是“神童”。
陈独秀长大后,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还积极参与了各种社会活动,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一个机智过人的胡适。
胡适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胡适小时候就非常机智,他总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好主意。
长大后,胡适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他的文章深入浅出,让人们都能够理解。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来说说那个勤奋好学的鲁迅。
鲁迅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鲁迅小时候就非常勤奋好学,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学习。
长大后,鲁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真相。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说说那个调皮捣蛋的周树人。
周树人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革命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周树人小时候就非常调皮捣蛋,他总是喜欢捉弄别人。
长大后,周树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章风趣幽默,让人们都能够喜欢。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翻译家,他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了中文,让中国的读者们也能够欣赏到这些优秀的作品。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革命家,他的革命理念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可是一群非常有趣的人啊!他们有的聪明绝顶,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勤奋好学,有的调皮捣蛋。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国学人风度”作文素材多维解读(一)_作文素
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
”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
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
”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多维解读1.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
”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快乐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
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2022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冬季第四辑):每个人的局限性
2022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冬季第四辑):每个人的局限性•民国时期有许多闻名的“笔墨官司”,鲁迅和林语堂、胡适等人的笔仗打得喧闹,至今仍留余韵。
此外还有一宗不太有名的“官司”,在傅雷与张爱玲之间。
说是傅雷对张爱玲大兴攻讦,极力反对那种文坛上唧唧歪歪的旖旎之风;而张爱玲也毫不客气,在一定的场合对傅雷进行回击。
依稀中也记得,张爱玲确实在自己的文字里间接而有力地说过傅雷“不明白行”。
有天临睡前,我无意中拿出一本《傅雷作品》,其中正好有占了14页的长文《论张爱玲的小说》。
怀着看喧闹的心情,直接翻到了这一篇。
谁明白,我体悟到的不是喧闹,而是感动。
令人吃惊的是,原先傅雷对张爱玲及其作品《金锁记》评判专门高。
他说:“作家们在填补文艺作品的缺陷时,《金锁记》是一个最圆满确信的答复,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
(《金锁记》)至少也该被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成之一。
”曾读过傅雷的各类文字,此文是我见过的他对单个作者评判最高的一篇文艺评论。
他用了差不多7页的篇幅来剖析《金锁记》,并夸赞张爱玲这位当时专门年轻的女作家。
此后的7页内容,则对她的《倾城之恋》《连环套》进行了评点,同时也就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了探讨。
其中,对《连环套》的批判是比较严格的,让人不由自主就想起《傅雷家书》里傅雷关于傅聪语重心长的教诲。
臧否之间,可见傅雷关于张爱玲的点评皆为肺腑之言,令人感动。
即便在批判里,也有诚挚的赞扬与爱护。
斯人已逝,空余惆怅。
张爱玲终究没有听到里面去傅雷的逆耳之言,心灵的窗户终究没有多开几扇。
她的天才与她那个人一样,囿于一隅,因此人一辈子的道路也越走越窄。
她出走美国后,曾写过几部英文小说,天才的闪光依旧令人赞颂,但题材差不多没有大改变,此种才华在异域没有什么市场。
及至在纽约终老,她的奇异之笔已日趋平淡,连不多的随笔和散文,也大多是平凡之作。
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5篇
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5篇第一篇:高考素材库-民国大师细节中的民国大学与大师游宇明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民国的大学与大师民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一方面战火纷飞,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文化、科学相当繁荣,大师辈出。
我每次读有关民国大学和民国大师的著作,几乎都会热血沸腾,深为民国大学的坚守和民国大师的精神气度感动。
我对民国大学和民国大师非常感兴趣,多年来写下了大量有关民国大学和民国文人的文字,月内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叫《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我的这些写民国文人的作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承蒙报刊看重,201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报》、2012年第1期《杂文月刊》和《湘声报》等都发表了专题评论。
二、民国的大学(一)民国大学教授对校内事务有充分的发言权民国大学的重大事项主要由教授会和评议会决定。
教授会是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议事机构,评议会则由校长、教务长和教授会选出的教授代表组成。
我们不妨以清华大学为例,看看教授会、评议会干些什么。
1926年4月15日,清华教职员会议三读通过了《清华学校组织大纲》,大纲设了两个重要的权力机关,一为评议会,一为教授会。
教授会的职权是:1、选举评议员及教务长;2、审定全校课程;3、议决向评议会建议事件;4、议决其他教务上公共事项;5、讨论决定由评议会以三分之二通过提出对本组织大纲之修正案。
评议会,则由校长、教务长及教授会互选出的评议员共7人组成,校长为主席,职权范围是:1、规定全校教育方针;2、议决各学系的废立与变更;3、议决校内各机关的废立与变更;4、制定校内各种规则;5、委任财务、训育、出版、建筑四种常设委员会委员;6、审定预算决算;7、授予学位;8、议决教授、讲师与行政部各主任之任免;9、议决其他重要事项。
此外,各系的主任,也由该系教授、教员于教授中推举,任期二年。
甚至出任院长和校长的人选也得事先征询评议会的同意。
由此可见,教授会、评议会掌控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和人、财、物之权力。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先生其姝,倾世风流(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先生其姝,倾世风流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也是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民国时期,那些杰出的人物不论男女都被尊称为“先生”。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上述十位先生,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以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01限制性:本题有四个限制。
★“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
要求所选人物,必须是上述10位之中的,数量不能只有一个,也不能超过三个。
★“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要求文章撷取了两到三位先生的精彩言论、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他(她)们的作品揭示所选人物涌现的优良道德品质。
★“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或人格魅力”。
民族风骨,应是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应是他(她)们各自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特别吸引人的力量。
可任选其一来写,也可兼而写之。
★“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是对交流对象的显性规定和表达方式的隐性要求。
总之,优秀作文必须做到见图识人,萃取其思想精华,借鉴其经世学问之民族风骨或人格魅力,为同龄人的成长提供样本;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同班或同级同学)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开放性★角度、立意、取材是多样的。
★组合是既限制又开放的,组合数量限制2-3位且必须是所给的十位先生,但组合方式和组合方向是开放的。
★发展等级无限制。
立意角度示例角度一:梁启超+蔡元培=教育图强梁启超和蔡元培都是民国时期的杰出思想家、教育家,毕生矢志不渝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致力于改良旧教育、培养新人、改造国民性和建立新教育的长期实践。
两位先生“亦政亦学”,合中西文化精华于一炉,构建有利于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新文化思想,给中国教育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小传作文嗨,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民国时期的一位特别有趣的知识分子——李先生。
别看他年纪轻轻的,学问可大了。
他可是个读书人,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钻研各种古籍,对历史、文学、哲学都了如指掌。
说起李先生,那可真是个怪才。
他不仅学问好,而且特别爱开玩笑。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大家正聊得热火朝天,突然他来了句:“我说你们啊,天天这么忙,不累吗?”话音刚落,全场哄笑一片。
李先生也不生气,反而觉得这气氛挺轻松的,挺好的。
李先生不仅幽默,而且特别有思想。
他常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人听了都觉得耳目一新。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会上大家都在讨论某某理论怎么样,李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理论还有待商榷,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想问题。
”结果,他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也让那个理论得到了更深入的思考。
除了这些,李先生还特别关心时事。
他认为知识不仅要学,还要用得上,所以他总是关注社会动态,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一些问题。
有一次,他看到报纸上说某地发生了一起事件,就马上写了篇文章分析原因和后果,结果这篇文章被刊登了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李先生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过得非常充实。
他喜欢旅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
他还喜欢写诗作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
他说,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又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李先生的生活方式,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自在。
他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好了,今天的小故事就讲到这里。
希望大家通过李先生的事迹,能学到一些东西,也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记得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因为快乐其实很简单。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人物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文革”时成为“孤独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探讨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供应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行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坚韧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探讨。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状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赐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其次个大贡献是宏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醉于学术探讨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探讨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见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摆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议和争辩,但假如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探讨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高校者的大手笔。
民国时期关于作文命题见解及启示.docx
民国时期关于作文命题见解及启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命题作文是“不自然”的,但又是“不得已”的,这一切都源于考试的存在。
作文不仅作为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肩负着升学考核的功能,自文白之争始,白话作文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直至今天,每年的中、高考作文更是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O 关于作文命题,民国时期就有许多先生对其甚为关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这些见解虽是发于久远,但对今天的考试作文命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此,笔者粗略地总结了几点,望方家指教。
一、作文命题应坚持“学生本位”对于一篇作文的题目该怎样设定呢?恐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坚持“学生本位” 了。
所谓的“学生本位”,就是说在确定一篇作文的题目时,制定者应该考虑到题目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贴近学生生活并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
对于这一点,民国时期的许多先生都有所认识,并阐述了自己的相关见解。
1.关于贴近生活就作文命题贴近生活而言,叶圣陶先生认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题取材应广博……苟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 即以学生为本位也。
教育学生能思议及之者,亦无不可命题”。
“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有思想有欲发挥,有情感欲抒写,未必即可命题,因学者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情感也”。
[1]叶老所说的无疑是肯定了作文命题应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是应该以学生的“所思、所见”为基础的,否则就会像“初中学生读了几篇鲁迅文章,就要他们写鲁迅的革命精神。
他们写不出什么却要勉强写,病句就不一而足了”。
[1]关于这一点,钱基博先生更是将作文题目的设定称为“选题作文”而非“出题”。
他认为“夫不曰出题而曰选题者,以题固非可任意出也”。
“务令睹景生情,时时有所触发”。
[2]又如陈启天先生在《中学的国文问题》中谈到"命题切近,是学生要知的,是学生易知易能的,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孟宪承先生认为的''要使作文时有思想感情要表白,先要题目合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高考作文2014-07-08 0735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学人风度”多维解读与运用高考作文要求“材料鲜活”,于是最新的社会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成了考生的新宠,但这种“鲜活”素材的定向聚焦,必然导致“撞衫”,使文章失去特色。
其实鲜活固然指“新”,但用少有人知或少有人用的历史人物、事件关照现实,同样是新,而且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既避免“撞衫”,又翻出了新意,还展现了个性,肯定独树一帜,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史海钩沉,本期及下期钩起“民国学人”逸事,从备考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素材积累,以求推陈出新,考场制胜。
【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
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
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
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
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
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维解读1.学术标杆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
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
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
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
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
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
”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
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
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
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
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
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
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
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素材二】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4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1.宽容的价值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
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
”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
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
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素材三】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
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
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
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
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
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
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
”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
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
”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多维解读1.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
”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 快乐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
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素材四】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