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兰道》人物形象解析
《穆赫兰道》影片赏析
《穆赫兰道》影片赏析克里斯蒂安·麦茨曾把电影当成梦和一种语言来进行研究。
而费里尼和大卫·林奇同月同日出生,他的作品则几乎全是直接的记录自己的梦境,如费里尼自己所说“梦是我唯一的现实”。
他的作品很多元素都是来自对童年记忆的梦境化,或者直接就是童年的梦境。
大卫·林奇却断言自己和弗洛伊德毫无关联,但是却又在现实中睁着大眼虚构自己的梦境,因为他需要这种想象或者梦境来完成“自我”的定义。
林奇的作品不是像费里尼那样的我梦到了,于是我拍我的梦,而是感觉到有个东西很有意思,我可以把它做成梦一样的东西。
他说:“我爱梦的逻辑,我就是喜欢梦境发展的方式。
”于是,可见梦和电影有着暧昧的关系,大卫·林奇的电影更和梦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卫·林奇是一个对现实有着不确定感的人,这是他睁着眼睛造梦的心理基础。
而这种不确定感是身处现代社会的敏感者的普遍感受。
这种感受如何被演化成作品里梦境一样的氛围?如何在这个渗透不安和诡异的氛围中呈现出林奇自己称作“迷失于黑暗和混乱中”的那种状态?或者直接地说林奇如何编造自己的梦境来表述自己的不安,满足自己对诡异和恐惧的需求?他如何获得快感体验?林奇通过对空间的破碎处理,让空间碎片成为虚构的“记忆的碎片”。
林奇的虚构梦境的方式除了对物质空间梦境化之外也包含着有意模糊叙事的清晰度,这种方式在《穆赫兰道》中就集中展现出来。
人们常常用“诡异”形容大卫·林奇的电影语言风格。
那么他的诡异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大卫·林奇最受好评的电影《穆赫兰道》中梦与现实的模糊不清和各种隐喻对照,是诡异的最大来源。
如果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当作是梦境,把梦境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对照来看,就十分具有精神分析的意味。
梦,大概影射了黛安妮潜意识中的某些愿望,同时也毫无保留的倾诉出真相。
例如:梦里,黛安妮是一个美丽而有才华的女演员,她被瑞塔依靠,她得到导演的爱慕。
然而梦里她依然无法回避对真实自己的鄙视。
电影赏析。
电影赏析1590080102 韩秉轩电影名称:穆赫兰道(心理学看点:潜意识、仿同、映射、同性恋)【导演】大卫·林奇【主演】娜奥米·沃茨,劳拉·赫利【影片简介】好莱坞的穆赫兰道上,一个名叫Rita的女人遇上了一场车祸。
Rita幸运地死里逃生。
但是她完全失忆了,跌跌撞撞地来到一座公寓,藏身于公寓外的灌木丛中。
同时,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Betty带着她想成为超级影星的梦想来到了洛杉矶。
当贝蒂在她姨妈的公寓里发现了Rita时,眼前的情形引起了Betty极大的兴趣,她决定帮助这个“无名美人”。
于是这二个女人开始穿过可怕的、泛着阳光的“天使城”街道,进行一场寻找真相的奇异探索。
就是在这儿,一群暴徒、一个年轻的电影导演、一个小脑袋的影片公司行政官员,以及一个名叫“牛仔”的神秘人物都冒了出来,然后又都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位好莱坞三流女演员Diane做的梦,在现实生活中,她穷困潦倒,遭遇了被同性爱人Camilla甩掉的悲痛,她出于愤怒雇佣杀手杀死了Camilla,等到Camilla真的被杀死的时候,Diane却逃不过自己的梦魇,在床头举枪自尽。
【心理赏析】影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向我们呈现,分别是梦境、现实和幻想。
电影中的叙事顺序是梦境-现实-幻想-现实,为了便于展开分析,我决定打乱电影中的叙事顺序,对影片按照现实-梦境-幻想-现实的顺序进行赏析。
现实生活中,Diane是来自加拿大的一个小镇上的女孩,在姨夫和姨妈的抚养下长大,她因为小时候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而萌生了成为演员的想法。
但是来到好莱坞之后,她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演技,只能居住在简易的出租公寓里,过着一个好莱坞三流演员的生活。
出于偶然的机会,她相识了同在剧组中的Camilla,久而久之,还与Camilla 成为了同性恋人的关系。
与Diane不同,Camilla是一个出色的好莱坞演员,她拥有很多试镜的机会和导演的人脉,小有名气的她甚至出行都要随身伴随着保镖,为了隐匿自己的行踪,Camilla每一次来到Diane的家中与之相会都会带一顶金黄色的假发,Diane也在Camilla 的帮助下继续在剧组中扮演着属于自己的三流角色。
《穆赫兰道》简读
《穆赫兰道》简读2016-09-17南雁归巢《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被称为史上最烧脑的十大影片之一,2001年上映,导演大卫·林奇。
没有弗洛伊德,没有场景画面描述,从一个普通观影人的眼光看过去。
影片名称《穆赫兰道》来自主人公梦破碎的地方:穆赫兰道。
这个地方有着象征性的决定意义,在这里,主人公戴安妮亲眼目睹同性爱人卡米拉即将宣布结婚,并且还有了新的同性伴侣。
眼看斯人远去,无可挽回,同性伴侣的地位也被取而代之,做为一个三流演员、无任何背景的她,无法自拔“她不爱我”的事实,于是决意报复,找了一个杀手。
因承担不了各种心里压力,带着些许内疚、恐惧、还有凌乱的人生,戴安妮陷入深深的梦境之中。
在梦中,蹩脚的杀手并没有将卡米拉杀死,反而是一场车祸使她失去了记忆,失去记忆的卡米拉带着惊恐和一包包钱以及一把蓝色钥匙,躲进了一幢房子。
梦中卡米拉没有被杀手直接杀死,而是失去了记忆,因为在戴安妮的潜意识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杀死爱人这一事实的,选择让卡米拉失去记忆,给将来创造了无限可能。
卡米拉虽然失去了记忆,包包里却有一堆钱和一把蓝色钥匙。
同理,在戴安妮的潜意识里认为卡米拉选择和导演在一起是为了经济,而这也是戴安妮所没有的。
至于蓝色钥匙在整部剧中应该是以一种仪式感存在的,开始和结束。
梦境这样发展,让现实中戴安妮所有的情绪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
在梦中,失去记忆的卡米拉外表还是那么迷人。
只是遭遇车祸失去记忆,变的惊恐和无助。
这时候,一个叫贝蒂的女孩出现了,她开朗、活泼、自信、勇敢,有着良好的形象,良好的背景以及非常棒的演技,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得体。
实际上,梦中出现的贝蒂是戴安妮的理想化身,戴安妮潜意识里想通过贝蒂这样一个人物来挽回卡米拉,甚至让她重新爱上自己。
现实生活中戴安妮是被卡米拉照顾的,而在梦境中,两个人的强弱关系对调,贝蒂变成了那个勇敢的人,一路上帮着化名丽塔的卡米拉出谋划策找寻真相,当找到戴安妮的家中,梦境变的混乱起来,她们看到床上躺着一个已经腐烂的人,而这个人看起来却是卡米拉……因为恐惧她们逃离了戴安妮的家,经历了林林总总,梦境让她俩羞羞地滚床单了。
穆赫兰道 影评
穆赫兰道影评电影《穆赫兰道》:一场令人难忘的心灵之旅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穆赫兰道》这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场心灵之旅,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我要称赞电影的视觉效果。
导演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摄影技巧,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而诱人的世界。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细节和意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现实。
电影中的色彩运用非常出色,不仅仅是为了美感,更是为了表达情感和故事的深意。
这种视觉上的奇妙体验让我感到震撼和陶醉。
其次,电影的剧情和情节设计也非常出色。
《穆赫兰道》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痛苦和牺牲的故事。
影片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复杂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矛盾。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增加了观影的乐趣,让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时间和记忆的流动。
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感世界。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主人公艾莉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女性形象。
她的内心世界被描绘得非常细腻和真实,观众可以感受到她的痛苦、渴望和希望。
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与主线故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世界。
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电影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情感。
《穆赫兰道》探讨了爱、信任、痛苦和牺牲等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电影通过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描写,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和对白都充满了哲理和启示,让观众在电影结束后仍然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穆赫兰道》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通过精美的视觉效果、出色的剧情和情节设计,以及深刻的主题和情感传递,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思考。
《穆赫兰道》解析
《穆赫兰道》解析偶然看到的一篇关于《穆赫兰道》的评论,和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分析了这部作品,特别的是,其中还聊到了一些这部电影创作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我想讨论的电影是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2001),它需要更加细致的讨论,它和《杀戮赌场》完全不同——虽然,正如片名所暗示的。
它也能被与《日落大道》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在本片开场几分钟,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黑发女子,她看上去像一个电影明星,被几个雇佣杀手追杀,在深夜的穆赫兰道上出了车祸,摇摇晃晃地走下山坡,穿着意见小黑裙和高跟鞋穿过了日落大道。
与此同时,在车祸现场,两个穿着风衣的洛杉矶**检查了被撞毁的汽车,他们远眺着这座城市的灯光。
“也许有人失踪了,可能。
”其中一个说道。
这是一个巧妙运用指涉的开头,带来了之前许多有关好莱坞的黑色电影所拥有的那种忧郁氛围和画面,但这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在林奇的作品中,它是最令人痛心和动容的之一。
《穆赫兰道》是一部“后”超现实主义的绝佳作品,可以被视为《迷失高速公路》的姐妹篇,只是这一次,故事是从女性的角度讲述的(它也联系着林奇之后的作品《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2006],这是另外一部有关好莱坞的电影,同样由女性担当主角)。
这两部电影都是类型的大杂烩;都发生在洛杉矶;其中都巧妙地运用小明星的客串演出;都采用怀旧风格的笔触;都涵括了犯罪、谋杀和性迷恋的主题;都具有两部分的结构,其中一个可视为“现实” ,另一个则可视为“幻想”;让我先来谈谈本书第一版问世之后斯拉沃热。
齐泽克(Slavoj Zizek)所写的一篇长论文,他在此文中委婉地批评了我在本书第七章中对《迷失高速公路》的论述,我说这部电影“冻结于某种电影资料馆”“只是另外一种有关电影的电影” ,我仍然保留原来的论断,但我现在觉得它失于缺少严谨的判断。
齐泽克完全正确地指出,林奇是在处理十分重要的议题,而他对那些电影陈规的夸张使用具有“荒诞的崇高” the ridiculous sublime 的效果。
《穆赫兰道》人物形象解析
《穆赫兰道》人物形象解析《穆赫兰道》电影影评是一部奇怪的文艺片,它那揭露好莱坞造梦机器的思想内涵一点也不含糊,但它的表象却让人猜不透。
换言之,这是一部“水”很浑浊、但又能“见底”的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外在内容比它的深层涵义更值得玩味。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从世界各地来到好莱坞,希望闯出点名堂。
但要在好莱坞成名,其概率比中六合彩高不了多少。
任凭你有多少才华,往往没有多大用处,有时好运及“献身”精神更加重要。
大多数怀着明星梦而来的少男少女,最终都走上餐馆端盘子、贩毒、卖淫的路。
他们在艰苦奋斗的时候,会合租斗室,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产生同病相怜的友情,这种友情有时不受性别的约束。
但当其中一方成名后,要维持这种“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穆赫兰道》电影影评不难看出的一点是回应说:贝蒂和戴恩是同一个人,她初来好莱坞时对未来充满希望,她才华横溢,引人瞩目;但不知怎的,自从失去某部戏的机会,加上恋人被夺走,她成了“复仇女神”。
美国影迷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是戴恩的梦呓,整个故事是戴恩买下杀手并自杀前的臆想,有事实依据,但更多是幻想。
但笔者觉得,我们可以尝试用影片中的任何一部分作为“真实”事件,把其他部分当作梦,因为任何角度的诠释都自有道理,但都无法完全自圆其说,因为任何推理都留有大堆收不了的线头。
无论是小燕子般的贝蒂,还是精神恍惚的戴恩,那只是进军好莱坞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反映出事业和人生的两极。
更大胆的假设回应说:也许影片中的所有女角都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个类型的人。
如,那相貌酷似戴恩的餐馆服务员及街头妓女可能暗示同批人的各种命运,而片中好几个形象鲜明的女配角,包括可可、贝蒂的邻居、戏院包厢里的女人,仿佛都出自《日落大道》电影影评,是那个过时女明星的变形。
同理,轮椅上的小个显然暗示那些控制好莱坞机器的幕后势力,而山顶的牛仔则是操纵明星制造的化身。
牛仔本来就是电影塑造的美国神话,因此这里的牛仔不管从正面还是反面看,都象征着好莱坞的经济和精神之根。
用电影精神分析理论分析_穆赫兰道_省略_电影与梦的共同点_反映情感和欲念_吴文熠
艺术之窗·89·用电影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穆赫兰道》———电影与梦的共同点———反映情感和欲念吴文熠1975年5月,法国综合性理论刊物《通讯》第23期以“电影精神分析学”为主题发表一系列文章,标志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滥觞。
克利斯蒂安·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
杜拉克的影片《贝壳和僧侣》和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等更是把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象征意义直接转现为银幕的形象。
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研究涉及电影的三个方面。
第一是研究“电影文本中的欲念”,即研究影片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和性心理。
第二次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是研究“电影媒体的文化功能”。
本文主要是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从“电影文本中的欲念”这方面,分析影片《穆赫兰道》。
首先,电影精神分析学研究中主要涉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四个观念,即人格本质(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者的关系为:本能冲动引起的内驱力,受到自我和超我的压抑和“审查”,于是以“转移”的形式表现为梦或神经症。
)、无意识领域(人类大部分的精神活动是无意识的,只有无意识的活动才是真正的精神活动。
)、梦的运作、性欲说(精神活动的主要能源是“性生命力”,即“力比多”,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即是表现性生命力的性欲。
)。
本文主要是从“梦的运作”这方面来分析影片《穆赫兰道》中人物的情感和欲念的。
影片《穆赫兰道》大半部分是梦境,整部影片就是现实与梦境的结合。
影片的叙述分为两个部分,以影片约第115分钟时,蓝色小盒子被打开为影片前后两段的区分点。
前大半部分是梦境而后部分则为现实。
影片前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年轻的女演员Betty 为了追寻演艺梦想来到了好莱坞,遇到了因为车祸而失忆的女子Rita (这个名字来自电影演员Rita Hayworth )。
偏执狂的人生镜像——精神分析法解读《穆赫兰道》人物心理
偏执狂的人生镜像——精神分析法解读《穆赫兰道》人物心理作者:马艺欧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9期摘要:作为21 世纪最烧脑的电影之一,有关《穆赫兰道》的读解千千万万,而分析影片时介入精神分析法的相关理论被普遍认可,人物的心理在哲学概念的指引下逐渐清晰明了。
关键词:《穆赫兰道》精神分析法拉康弗洛伊德镜像理论偏执狂《穆赫兰道》是大卫·林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影史上最烧脑的电影之一,在BBC 评出的21 世纪百大电影中位列榜首。
影片的成就和地位不言而喻,对于它的解读也有千家说辞,本篇就粗浅地从精神分析法切入,来谈谈其中人物的心理建制。
电影故事大概分为两个部分,看得懂的前60 分钟和看不懂的后30 分钟,前60 分钟是一个悬疑的电影故事走向,而后30 分钟则充满了无序和混乱性,基本对第一部分完成了颠覆性的结局阐释。
要想对整个电影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我们要引入的是弗洛伊德的一个理论概念——梦是对现实的补偿,也就是说电影的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主人公的梦境,主人公“黛安娜”在梦境中以友人的身份出场完成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梦境毕竟是虚假的,因而第一部分的情节有大量的诡异和蹊跷之处,也致使这一部分看起来像是一部悬疑电影的情节模式。
影片的第二部分反而是真实情境的描绘,打破虚幻的主人公回到真实世界,而因为梦除了具有补偿性之外还具有伪装性和无序性,所以第一部分中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无法在第二部分中完成相应的对位,这正是第二部分内容难以让观众理解的原因所在,试想从一个人的梦境推导出真实是一件多么费力且不讨好的事情。
而在真实和幻想游走的情节之中,人物的心理实际上是完全统一的,不管是梦境中的人物,还是真实世界的人物,所有心理动机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同一个体的不同意识阶段。
这里要引入另外一位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拉康青年时期曾有过两段医学实习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对偏执狂的研究产生了某种特殊的兴趣,从而开始了他的精神病学研究。
本我与自我的挣扎——试析《穆赫兰道》中戴安娜的偏执人生及其消解
名作欣赏 / 影视观察 >本我与自我的挣扎——试析《穆赫兰道》中戴安娜的偏执人生及其消解⊙喻智锋[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昆明 650500]⊙罗荣[云南大学文学院, 昆明 650091]⊙王丽华[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昆明 650500]摘 要:电影《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呈现了落魄的好莱坞女演员戴安娜的弗洛伊德式噩梦。
弗洛伊德曾说过:“梦是(受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电影通过梦境和现实的相互映照,展现了戴安娜的精神活动,演绎了她在事业颓败、爱情破碎的双重打击之下所做出的雇凶杀人行为以及最后无法面对现实而饮弹自尽的偏执人生。
本文试图借助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分析影片中戴安娜如何在“本我”和“自我”之间痛苦挣扎及其在缺失“超我”意识的作用下而选择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影片引人思考如何调和梦境和现实间的差距:在失意之时,与其冲动鲁莽陷入重重悔恨,不如学会改变性格中的偏执因子,理智冷静地处理内心深处那些灰色的情绪,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穆赫兰道》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偏执人生 消解电影《穆赫兰道》时长147分钟,前117分钟都是梦境,最后约30分钟陈述现实。
弗洛伊德曾说过:“梦是(受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小演员戴安娜的梦境呈现了她的理想人生,梦中人物基本上都是按照她的意愿幻化出来的:她自己化身为演员贝蒂,有人疼爱、爱情美满,她的同性恋人丽塔则羸弱、无助、忧郁、冷艳。
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尤其是她的同性恋人卡米拉:现实中的卡米拉在演艺圈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成功当选了电影的女主角,并即将与导演亚当结婚。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人格。
其中,“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享乐原则”,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自我”代表了理性和审慎,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既要接受本能的冲动,但又要把这种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畴之内;“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即用社会道德、伦理、法律观念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影评:穆赫兰道
影评:穆赫兰道
电影影评:穆赫兰道
《穆赫兰道》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共鸣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首先,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导演大卫·林奇以他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扭曲而又迷人的世界。
从片中的黑白画面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特效,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幅艺术品。
林奇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梦幻和恐怖的境界。
这种视觉冲击力使我无法从头到尾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
其次,影片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也是其引人入胜的地方。
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谜团和犯罪的小镇上,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秘密和动机。
导演通过展示人性的黑暗面和欲望,让我深入思考人类的本质。
尤其是女主角贝蒂,她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使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她的形象让我思考了关于爱、欲望和背叛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它探索了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痛苦和渴望。
电影通过展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我被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绝望所触动,同时也被其中的温情和希望所打动。
总的来说,《穆赫兰道》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刻的剧情和情感共鸣点,让观众陷入了一个扭曲而又迷人的世界。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深思和思考的艺术品。
它引发了我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如果你喜欢挑战和思考
的电影,我强烈推荐你观看《穆赫兰道》。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解析《穆赫兰道》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解析《穆赫兰道》作者:周子钰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0期摘要:电影《穆赫兰道》是美国导演大卫林奇的经典作品,他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营造了女主角戴安的梦境,对于不了解弗洛伊德理论的观众来说晦涩难懂,本文笔者将用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解析影片中的女主角的梦境片段,探究并实践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所讲述的释梦方法——梦是欲望的满足,欲望通过伪装的方式闯入意识形成梦。
以此还原导演的创作理念,挖掘影片真正的含义。
关键词:电影;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
一、梳理电影结构电影《穆赫兰道》全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现实,交代故事背景,为之后剧情做铺垫;第二部分为梦境,这也是全片的主体部分,完整的表现出了女主角戴安诡异的“噩梦”;第三部分为现实,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补充线索,揭示真相。
往往观众会误认为主体部分的梦境才是现实,导致对影片的结局一头雾水,即使有观众发现了这是导演埋下的梦境陷阱也无法真正领会梦的含义。
下面笔者将详细解析梦境的每一个片段。
首先理清人物关系:梦境中的贝蒂,在现实中是本片女主角戴安;梦境中的丽塔,在现实中是卡米拉;梦境中贝蒂在机场遇到的陌生人老夫妇,在现实中是戴安的姨夫母;梦境中的亚当,在现实中还是亚当;梦境中的可可是贝蒂的房东,而在现实中她是亚当的母亲;梦境中试镜的大牌女演员,现实中在派对上与卡米拉接吻,可能是卡米拉其他的同性恋女朋友;梦境中电影公司幕后势力成员之一(吐咖啡的的男子),现实中在派对上与戴安仅有一面之缘;梦境中的牛仔,在现实中也曾在派对上出现过;梦境中咖啡厅的女服务员叫戴安,现实中她名牌上的名字是贝蒂;梦境中亚当落难时所住旅馆的老板,在现实中是寂静剧场的表演者之一;梦境中做噩梦找心理医生的男人,在现实中是戴安在咖啡厅与杀手交易时的路人;梦境中墙后的魔鬼,在现实中则是交给戴安蓝色盒子和钥匙的乞丐。
关于《穆赫兰道》读解
让我们开始对《穆赫兰道》的解析之行。
首先强烈的建议,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最好不要去看下面的内容。
这只是一个从弗洛伊德的理论角度对《穆赫兰道》中梦作用的分析。
过早的接受一个观点,会让你丧失整个电影其他丰富的可能性。
《穆赫兰道》的叙述分为两个部分,以影片约115’处,蓝色小盒子被打开为区分点。
前半部遵循了一般的叙述模式,虽然略有凌乱但比较容易看懂——故事的主线是青年演员Betty,她为了追寻演艺梦想来到了好莱坞,遇到了因为车祸而失忆的女子Rita(来自电影演员Rita Hayworth,这个名字的意义将在后面被提及)。
Betty 与Rita 开始了寻找记忆的旅程。
她们唯一的线索是前一天的车祸和Rita 偶然想起的一个名字——Diane。
最终,两人在Diane 的住处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女尸,并在极度的惊恐中开始了同性恋的关系。
前115分钟还夹杂了其他故事——一个男人被墙后的魔鬼吓昏,一个笨手笨脚的杀手干了一票笨手笨脚的买卖(杀死目标但是接连被目击者看到,不得以灭口),以及导演Adam Kesher 的倒霉经历——新片女主角被资方敲定,自己因为反抗被整得一无所有,最后不得不妥协。
影片95’到115’是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
故事开始走向古怪和荒谬,暗示了信息的不真实性。
115’之后,叙述开始转向混乱(很多人也就此放弃了这部影片,认为其不知所云)。
Betty 的名字变成了Diane,而Rita 则变成了Camilla。
唯一继承的线索是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但明显Camilla 抛弃了Diane 并与Adam Kesher 走到了一起。
Diane 濒临崩溃之时,找到了杀手(就是第一段中那个笨蛋杀手)要求他杀死Camilla。
最终,Diane 在枪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简略的剧情介绍当然不足以说明电影的精彩。
这个包含了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故事,可以很精确的嵌套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中。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释梦》第四章“梦的化妆”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摹仿作用(identification)”。
电影穆赫兰道剧情解析
电影穆赫兰道剧情解析电影穆赫兰道是一部由美国导演大卫·林奇执导的奇幻悬疑片,于2001年上映。
该电影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幻觉的故事,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陷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
本文将对电影穆赫兰道的剧情进行解析,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影片开头,女主角贝蒂·艾尔斯(Naomi Watts 饰)来到好莱坞,准备开始自己的演艺事业。
她在一家家庭旅馆里住宿,遇到了同样是演员的女友丽塔·海华丝(Laura Harring 饰)。
丽塔失去了记忆,两人一起寻找她的身份和过去。
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贝蒂和丽塔的探险之旅,他们在好莱坞的各个角落搜索线索,逐渐发现了一个名叫穆赫兰道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人物,比如神秘的黑衣人(Robert Blake 饰)、失踪的电影导演亚当·卡什(Justin Theroux 饰)等等。
影片的后半部分则更加复杂和神秘。
贝蒂和丽塔终于找到了穆赫兰道,进入了一个充满幻觉和梦境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份和过去都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贝蒂原来是一个叫做丽拉的女演员,丽塔则是一个叫做黛安娜的女子,两人都死在了一场车祸中。
整个故事的真相是,丽塔是亚当·卡什的前女友,两人曾经计划逃离好莱坞,但最终被黑衣人所杀。
而贝蒂则是在一次试镜中认识了丽塔,并成为了她的朋友。
影片结尾,贝蒂和丽塔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另一个故事却开始了。
黑衣人和亚当·卡什的故事在一个神秘的地方继续着,而贝蒂和丽塔则成为了另一个世界里的人物。
电影穆赫兰道的剧情非常复杂,充满了幻觉和梦境。
但是,这部电影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含义。
影片通过贝蒂和丽塔的故事,探讨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黑暗面。
影片中的角色都是被这个产业所吞噬的人,他们追逐着名利和权力,但最终都无法逃脱这个系统的掌控。
影片中的穆赫兰道则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好莱坞电影产业的黑暗力量。
穆赫兰道电影解析
穆赫兰道电影解析
穆赫兰道是一部由美国导演大卫·林奇执导的电影,于2001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谜团和幻觉的故事,让观众在迷离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导演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首先,穆赫兰道的故事情节非常复杂,需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推理和思考。
电影中的主人公贝蒂·艾尔斯(Naomi Watts饰)是一名年轻的女演员,她在好莱坞的试镜中遇到了一名失忆的女子丽塔(Laura Harring饰),两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
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逐渐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充满了幻觉和梦境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了多个现实和虚幻的世界。
其次,穆赫兰道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导演大卫·林奇运用了大量的镜头特效和音乐效果,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电影中的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对比色和明暗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由作曲家安吉洛·巴达拉门特(Angelo Badalamenti)创作的配乐,让整个电影的氛围更加深沉和神秘。
最后,穆赫兰道的主题非常深刻,它探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
电影中的主人公贝蒂和丽塔都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欲望,但他
们却被现实和命运所束缚,最终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都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让观众在思考人类内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导演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总之,穆赫兰道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不仅在故事情节、视觉效果和主题方面都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导演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让观众在迷离的氛围中思考人类内心的欲望和恐惧。
《穆赫兰道》影片分析解析31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穆赫兰道》影片分析解析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穆赫兰道》观后感
《穆赫兰道》观后感《穆赫兰道》是一部由大卫·林奇执导,妮可·基德曼、休·杰克曼等人主演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追寻自己失踪的父亲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神秘的阴谋之中的故事。
影片的主题是人性和命运。
在追寻父亲的过程中,女主角逐渐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个神秘的阴谋之中。
她不仅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还要面对周围人的冷漠和欺骗。
这个主题告诉我们,人性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价一个人。
命运也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必须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左右。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非常出色。
影片中的演员们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妮可·基德曼和休·杰克曼,他们的表演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女主角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影片中的剧情也非常紧凑和扣人心弦,尤其是女主角在面对周围人的冷漠和欺骗时,她的坚定和信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影片中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在表现战争场景时,场面非常震撼和真实。
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出色,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和感人。
除此之外,电影还探讨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政治斗争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等。
影片中的情节也非常紧凑和扣人心弦,尤其是女主角在面对周围人的冷漠和欺骗时,她的坚定和信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影片中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在表现战争场景时,场面非常震撼和真实。
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出色,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和感人。
总之,《穆赫兰道》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和命运的复杂和多变,同时也探讨了许多社会问题。
影片中的演员们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妮可·基德曼和休·杰克曼,他们的表演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女主角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影片中的剧情也非常紧凑和扣人心弦,尤其是女主角在面对周围人的冷漠和欺骗时,她的坚定和信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影片中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在表现战争场景时,场面非常震撼和真实。
非传统叙事中的虚实构建——对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解读
析打破了原本社会对其模糊和玄幻的认知,他认为
人
&
的精神 的 &,
收到外界神经或肉体刺激后触及心灵,从而按照
“复现的原则”顺序构成梦的内容,借用这种方式,
人们在梦中得以达成某些愿望。这种指导性的观
?5 影的
解 -> 了+>的
, R“ ,
影
精神 析% , Z0 :
qe 了 1x1 0— g 1
《后窗》等不仅充分展现经典精神分析学,还始终力
导了故事的整体发展,并成为了衔接梦境与现实的
重要物件&电影前半段在梦境中蓝钥匙出现在瑞
塔的背包里,蓝钥匙指向的是瑞塔的真实身份,而
现实部分,蓝钥匙指向的却是卡米拉的死亡&同 ",与 相匹配的 便 与 相同的内 &
境中打开蓝色盒子是深不可测的黑洞,意味着瑞塔
和贝蒂关系的结束,而现实中打开的蓝盒子则意味
@hara@FvrrvCaFnBnEhnUEand UrBDB:nd EvmnBFn@Enn FhvmBinvgBnnFCH@BnEFr:@FFhvdrvamBDHBCHRBBd nn
FhvJnnFvd SFaFvE( Rhn@h EhBREFhvdnrv@FBr+ EdvvU :ndvrEFandnn?and dv@BnEFr:@FnBn BDUEH@hBanaCH8
通过多重梦境场景外化表现出其内心所压抑的
潜意识,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不受任何约束的“本 F、. ””&
v )!现3的人} 一
不知晓的精神世界&” 7合他所提出的前意识、意
识" 识/ d,
人都
的
识世界,}%了?多 z 识 外的 {
《穆赫兰道》影片分析解析
梦魔部分解析
Betty发现了躲在浴室里Camilla,她以为Camilla是姨妈的朋 友。Camilla其实在车祸中失忆了,完全忘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她 只有以Rita来代称自己。Betty明白Rita的遭遇后,决定帮Rita找出真 相,她们在Rita的手提包里找到大量现金和一把蓝色钥匙。
分析: (1)Camilla在现实与梦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现实中的 Camilla给人的感觉是个冷艳、高高在上的冰美人。而在梦中她成了 无助、忧郁的Rita,这其实是现实中Diane的气质。Camilla与Diane 的强弱关系在梦中对调了。Diane希望自己(Betty)成为强者,而弱 小的Rita必须依靠着自己才能活下去。让Camilla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这是Diane最强烈的愿望之一。而Camilla只有成为弱者这才有可能 。因此在梦境中,Camilla失忆,成了依附于Betty的弱者。 (2)钱的意向来自于Diane付给杀手的钱。现实中Diane只用了 一叠纸币雇杀手,而在梦中rita袋中的钱远远多于这些。因为Diane一 个很隐蔽的愿望希望即使Camilla已死,也不要死于自己雇用的廉价 杀手,而应死得更“值钱”一点! (3)这把蓝色的钥匙就是现实中用来打开装有证明Camilla已死 之物的蓝色盒子的钥匙
穆赫兰道---梦一场后的寂静
《穆赫兰道》---梦一场后的寂静戴安娜与卡米拉同时去争取《Silvia North Story》的女主角,戴安娜落选。
而卡米拉凭出色的表现而获得女主角这个角色,并一举成名。
随后,她们相识,并成为同性伴侣。
戴安娜在卡米拉的帮助下,在卡米拉出演的电影中饰演小角色。
戴安娜识卡米拉为爱人,可惜卡米拉并没有此想法。
每次卡米拉都是带着金色假发去与戴安娜幽会。
而后,卡米拉与导演亚当相识,并成为恋人。
一次,卡米拉带着戴安娜参加在亚当家举行的PARTY。
戴安娜难以忍受卡米拉与亚当打情骂俏,不仅如此,她也嫉妒卡米拉混的风生水起,星途坦荡。
一个女人走向卡米拉低头而语,戴安娜在看到卡米拉与这女人亲吻时,明白自己在戴安娜心中什么都不是,落泪颤抖,精神终于崩溃了。
于是,因爱生恨,由妒生恶,戴安娜在餐馆与杀手商议,想让卡米拉受受苦头。
杀手给了戴安娜一把蓝色的钥匙,要戴安娜去乞丐那里取一个装有证明卡米拉死了的残骸的蓝色盒子。
回家后,戴安娜开始入美梦了。
贝蒂(戴安娜梦中角色)受到姨母影响,前往好莱坞希望有成为有所成就的演员。
入住姨母豪华的房子(现实中姨夫姨母并没有留下什么就去世了)时,发现一个陌生女子在沐浴。
开始以为这女子是姨母的朋友,后来发现这自称洛塔的女子(梦中的卡米拉)是在一场车祸中失忆的,也不是姨母的朋友。
贝蒂没有赶洛塔走,洛塔身上只有一个包,放着钱和一把蓝色钥匙。
可惜没有任何证明洛塔身份的东西。
贝蒂决定帮助洛塔找回记忆与身份。
洛塔由于在餐馆看到服务员的名卡想到自己的名字叫戴安。
根据这线索,她们来到一个17号的房子,进入房子后却发现戴安的尸体。
发现经过相处,贝蒂爱上洛塔。
由于姨母在好莱坞的混的好,所以贝蒂的试镜也成功,事业也开始顺风顺水了。
后来,凌晨2点,洛塔带贝蒂前往小剧院,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现实中事故后失忆的卡米拉的以后生活)唱着西班牙语歌。
洛塔落泪了。
她们拿回一个蓝色盒子。
在洛塔要打开这个蓝色盒子时,贝蒂不见了,洛塔打开盒子发现是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赫兰道》人物形象解析
《穆赫兰道》电影影评是一部奇怪的文艺片,它那揭露好莱坞造梦机器的思想内涵一点也不含糊,但它的表象却让人猜不透。
换言之,这是一部“水”很浑浊、但又能“见底”的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外在内容比它的深层涵义更值得玩味。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从世界各地来到好莱坞,希望闯出点名堂。
但要在好莱坞成名,其概率比中六合彩高不了多少。
任凭你有多少才华,往往没有多大用处,有时好运及“献身”精神更加重要。
大多数怀着明星梦而来的少男少女,最终都走上餐馆端盘子、贩毒、卖淫的路。
他们在艰苦奋斗的时候,会合租斗室,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产生同病相怜的友情,这种友情有时不受性别的约束。
但当其中一方成名后,要维持这种“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穆赫兰道》电影影评不难看出的一点是回应说:贝蒂和戴恩是同一个人,她初来好莱坞时对未来充满希望,她才华横溢,引人瞩目;但不知怎的,自从失去某部戏的机会,加上恋人被夺走,她成了“复仇女神”。
美国影迷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是戴恩的梦呓,整个故事是戴恩买下杀手并自杀前的臆想,有事实依据,但更多是幻想。
但笔者觉得,我们可以尝试用影片中的任何一部分作为“真实”事件,把其他部分当作梦,因为任何角度的诠释都自有道理,但都无法完全自圆其说,因为任何推理都留有大堆收不了的线头。
无论是小燕子般的贝蒂,还是精神恍惚的戴恩,那只是进军好莱坞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反映出事业和人生的两极。
更大胆的假设回应说:也许影片中的所有女角都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个类型的人。
如,那相貌酷似戴恩的餐馆服务员及街头妓女可能暗示同批人的各种命运,而片中好几个形象鲜明的女配角,包括可可、贝蒂的邻居、戏院包厢里的女人,仿佛都出自《日落大道》电影影评,是那个过时女明星的变形。
同理,轮椅上的小个显然暗示那些控制好莱坞机器的幕后势力,而山顶的牛仔则是操纵明星制造的化身。
牛仔本来就是电影塑造的美国神话,因此这里的牛仔不管从正面还是反面看,都象征着好莱坞的经济和精神之根。
说得浅一点,牛仔是老土,他们只会挑绣花枕头似的明星,而冷落真正有才华的。
那对出现两次的老夫妇可谓是世俗观念的化身回应说:当你刚踏上明星路时,家人和朋友也许会祝福你;当你星梦破灭、穷困潦倒时,他们便讥笑你。
戴恩出五万元杀死恋人,其实这招已得手,因为影片用桌上的蓝钥匙加以暗示。
但她幻想恋人并没有死,神奇地逃脱一劫,失忆后回到她身边。
她并用艾雪画的手法把整个剧情绕了回来。
至于那傲慢的导演亚当是不是她仇杀的目标,可以有多种理解,笔者认为男青年在办公室里连杀三人一场,也可当作戴恩复仇的一部分,因为那被害者也是导演。
那人显然不是亚当,但该片中的人物可拆可合,不然那场戏似乎游离于主题。
这场戏借用了昆丁·塔伦蒂诺(《低俗小说》电影影评编导)的风格,又超越了他,那种暴力幽默的融合简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卡米拉是最难解的一个人物,在影片的最后部分,褐发的卡米拉和金发的卡米拉都曾亮相,当然那褐发美人是导演及戴恩的追求对象,但为什么在戴恩的梦境中,那卡米拉成了金发呢?笔者的解释是,那金发卡米拉可看成是戴恩自己对自己的投射———那人跟戴恩长得有点像,在派对上戴恩多么希望能公开上前跟卡米拉亲热,而戴恩也一定希望她能有一个幕后大老板为她撑腰,让导演改变初衷、接受她为主角。
影片中某些片断有着怀古的美,有一丝凄婉。
“寂静戏院”一场乃梦中之梦,台下坐着被时代抛弃了的明星,台上那些表演者却在假唱。
虽说是假唱,但那一首回肠荡气的《哭泣》电影影评(罗伊·奥比森原曲,瑞白佳·戴尔·瑞尔清唱西班牙语版),仿佛是汤姆·汉克
斯在《费城故事》电影影评中独白时伴随着的卡拉丝歌剧咏叹调,你也许听不懂歌词,但你能由此感受到人物达到情绪高潮时的心理状态。
这场戏带出来的蓝色盒子究竟是啥东东?最简单的解释是穿梭不同境界之门,跟《怪物公司》电影影评中的门、《回到未来》电影影评中的汽车具有同样功效。
另一说,盒子象征电视机,因为大卫·林奇原本要把此片拍成电视剧,后来电视公司变卦,使得该片中途改道。
拍电影的向来看不起拍电视的,也许在他们看来,蓝盒子能吞噬纯真,吐出来变为残渣。
还有一种偏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解释,把钥匙和盒子的搭配理解成性爱。
笔者倾向于把它理解成“命运”———在好莱坞当明星,运气比什么都重要;其他行业也需要好运,但明星最不可或缺。
当你的命掌握在街头乞丐手里时,你的奋斗还有什么用呢?这也许是编导要传递的悲观思想,影片无处不在证实这一点,即便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导演亚当,还不是一夜间可以失去一切?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是一个造梦的工厂,但谁也未曾像大卫·林奇那样,如此大胆地揭示出它那制造恶梦的本质。
夸张地说,制造明星的过程是人格分裂的过程,而大卫·林奇反映好莱坞造梦,则用了“剧情分裂”的手法,也许这是潜意识中的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