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心理分析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理论产生背景

原型与无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要归功于荣格。

1909年,荣格同弗洛伊德同赴美国克拉克大学讲学,船要航行七个星期。他们每天都在甲板上相会,彼此分析对方的梦。荣格说他处在一所陌

生的房子里,房子有两层,他在上面一层,那里是一个沙龙,有一些古旧

的罗可可式家具,墙上挂着几张珍贵的古画。他很惊讶自己会有这样一间

房子。接着他便想到自己还不知下面一层是什么样子,于是走下楼梯,来

到底层,这里的一切都更加古老,他觉得室中的布置是中世纪的,地面用

红砖铺成,到处都很黑暗。走进一个套间,他无意中发现一扇厚重的门,

打开门,看到有一楼梯通向地下室,顺梯而下,便又来到一个看上去极其

古老的、美丽的圆顶房间,从那墙壁的砖石,他辨认出是属于罗马时代的。他的好奇心更加强烈起来,仔细审视地面,在一块石板上看到一个环。拉

住环将石板抬起,再次看到一个狭窄的石阶梯向下通向深处。他又顺着往

下走,进入一个低矮的石洞中,地上积着厚厚的尘土,尘土中四散着骨头

和破碎的陶器,好像是原始文化的遗迹。他看到两个头骨,十分古远,有

些破碎,正在端详之际,梦醒了。弗洛伊德的分析是他盼望某两个人死去,荣格为了讨好,便说头骨象自己的妻子和一位亲戚。荣格自己的解释是:“我很清楚好房子代表着一种精神的意象,就是说,代表着我当时的意识

状况以及到那时为止的无意识附属物。沙龙代表意识,它虽然古色古香,

却有人居住的气息。下面一层代表无意识的第一个层次。我越往下走,那

景象就变得越怪异和越黑暗。在洞穴中,我发现了原始文化的遗迹。那就

是在我自身之中的原始人的世界——一个几乎无法为意识所达到或照亮的

世界。人的原始心理邻接着动物的灵魂的生命,正像史前时代的洞穴在人

占有之前常常居住着动物一样。”这个梦为他提供的启示是,它指出了文

化史的基础——意识的不断积累的历史。这就是集体无意识。

荣格为集体无意识所下的定义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可以依据下述事实而同个体无意识做否定性的区别:它不像个体无意识

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因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心理财富。个体无意识主

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

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

◆原型的变异

原型的变异大约有三种方式:①民族的迁移;②口头的传颂;③无意

识的积淀。

◆理论修正与发展

英国学者鲍特金(maud bodkin)在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的关系上对荣格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人类情感的原型模式不是先天预成在个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而是借特殊的语言意象在诗人和读者的心中重建起来的。所谓原型并不能看成是某种遗传信息的载体,同语言符号一样,它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形式。在重构人类情感经验方面,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即是一种社会性遗传。

“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的自在之黑暗中点燃光明之焰。”

◆与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相联系的重要概念是原型。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原始意象一词意指一种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始意象的同义词就是原型,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荣格指出,“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尽管归属于集体无意识,但是却能够体验为一种印象式意象。在每一种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同一原型可能细部或名称有些变化,但它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通心理要求。譬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原型在作品中屡屡出现,其各个内在意义仍是相对统一的。譬如西方艺术中的圣母题材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但却没有穷尽的时候,因为它们面临的是深邃无底的集体无意识,呼应着人类对母亲的无尽之情,因而具有不朽的魅力。

荣格对于原型的界定一直采取了诗性的态度,他说“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荣格通过对神话的广泛研究和临床的治疗经验,揭示了原型和神话以及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他把原型理论扩展到文艺领域。原型,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现象,然后在不同时代通过无意识激活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

意象及原型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因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不断地以本原的形成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中。

在文艺研究中,荣格不同意文学艺术即幻想的特点,不赞成把治疗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法直接运用于文艺研究。因此,弗洛伊德从“个人无意识”的角度去解释文艺现象,而荣格则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去解释。荣格认为文艺作品是个“自主情结”,其创作过程并不完全受作者自觉意识控制,而常常受到一种积淀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的影响,这种心理经验就是“集体无意识”。虽然读者不能直接在文艺作品中发现集体无意识,但却能通过神话或图腾或梦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发现它的存在和意义。因此,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建构出这种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真相,揭示艺术本质。

原型理论在中国

《二胡与原型》

国内有学者指出,原型“不是一种静态的图像,而是存在于人的心理深层的一种具有自动调节、自我补充和自动平衡能力的高级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具有直接组织或稳定神经能量、形成一种无意识原型秩序的能力和力量”,而《易经》阴阳两极“对话”与“生成性”结构所折射的心理模式与荣格所讲的“原型"是相当契合的。

二胡音乐从其生成之日、一直到最近的发展,都与“两极对话的生成性心理结构”有关,而这一心理结构的最常见意象,便是“和”。“和”不仅是二胡音乐的灵魂,亦是整个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而且是贯穿其始终的一种原型意象。

原型心理:阴阳两极对话

外部意象:“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