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情节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情节环境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可怎么让小学生明白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呢?在高中小说教学目标中提到:“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整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我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小学。下面就以林莘老师所上《凡卡》一课为例谈谈小说的教学。

一、抓住描写,分析人物

师: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凡卡

师: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出示句子: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师:一个“藏”字可看出什么?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童心

出示句子: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师:这一句话可看出什么?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孝心出示句子: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

师:这里可看出什么?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爱心

林莘老师通过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大胆地取舍,选择了描写凡卡心理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凡卡的性格特点――富有童心、孝心、爱心,凡卡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立刻鲜活起来。

二、解读故事,了解情节

紧接着,林老师便进入到情节的探讨。林老师紧紧围绕“悲惨”二字,展开人物的命运。林老师重点抓住3个段落进行教学,6、8和13自然段,第8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凡卡挨打、挨饿、挨困的场面,第6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是通过回忆家乡的美景,回忆和爷爷的生活片断,反衬现在生活的悲惨。

林老师出示了第8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给这段分层,这段有三层:挨打、挨饿、挨困。

师:这三层中哪一部分是重点?生:挨打

师:这层中哪些字眼刺痛了你的心?

师引导学生找出:毒、揪、拖、揍、捞、戳……

然后启发学生想象: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我___________;

把我拖到院子里,我___________;

拿皮鞭揍我一顿,我___________;

拿鱼嘴直戳我的脸,我___________;

……

林老师通过这样一层一层阶梯式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把学生领进凡卡的内心世界,体会凡卡的痛苦,让学生沉浸在那种痛苦之中感同身受,学生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最后,师和生共同朗诵凡卡的“哭诉”――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学生读得情真意切,仿佛自己就是可怜的凡卡。

林老师在教学第13自然段时,极力渲染快乐的场景,她引导学生去想象爷爷跟凡卡逗笑的画面,让孩子模仿爷爷“吭吭”的咳嗽声,学习爷爷说话的样子,把孩子们都逗乐了,孩子们仿佛变成了凡卡,享受着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这种短暂的快乐更能衬托出凡卡命运的悲惨。此时,林老师又出示凡卡“哭诉”的句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句子反复出现?经过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到这里,学生便能顺理成章地理解,凡卡已经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与折磨,凡卡已经

在垂死挣扎的边缘。

最后,林老师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写《凡卡》一课的结局,这也是对小说情节的一个延伸,《凡卡》一课没有明写结局,只是说凡卡做了一个梦,梦里爷爷读着他的信,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结局,其实,前文有暗示,凡卡给爷爷的信爷爷是不会收到的,凡卡美丽的梦终将是破灭的,这更揭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这个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在结尾,结尾奠定整部小说悲剧的基调,把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这就是悲剧。林老师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心、爱心、孝心的善良的凡卡,而这样一个孩子却是一个孤儿,有着悲惨的命运;他在鞋匠店快要活不下去了,写信给爷爷是他唯一的希望,可是这个希望又破灭了。林老师在前面极力地铺垫和渲染,最后在结尾部分达到高潮。

三、寄托情感,依托环境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且来看《凡卡》这课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这课的第6自然段是典型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凡卡写信

时回忆起了家乡的景色,尽管家乡的景色并不是很美,但跟凡卡现在所处的恶劣环境一比,竟然显得那么美,这里用回忆中的快乐反衬出现实的凄惨。林老师是怎么教学这段的呢?

林老师抓住了一句话,来体会那种快乐。

“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师:如果把这句话里面的“啦”去掉,你读一读会有什么感觉?

随即老师出示去掉“啦”的句子让学生读,学生读了之后发现,没有那么美好,没有那么快乐了。然后,林老师又让学生读加上“啦”的句子,记忆中美好的场景呼之欲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一个“啊”字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凡卡的心情,也让学生注意到语言表达的形式,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语感。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里,林老师显然开启了学生发现语言表达形式的大门。

在小说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努力体现小说的三要素,这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小说三要素,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与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